「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⑤|常在常德扶貧車間,尋「桃源」何須出桃源

2020-12-22 瀟湘晨報

10月12日,「決戰決勝2020——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全國黨刊全媒體採訪調研活動第五站:湖南省桃源縣楊溪橋鎮。

曾經,很多人想走出重重大山圍困,尋一個就業便利、生活便利的真正「桃源」之地。現在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就已身在桃源處,尋「桃源」何須出桃源!

遷在桃源:脫貧攻堅有「標配」

楊溪橋鎮地處雪峰山餘脈,森林覆蓋率高達86.3%。村民們曾經「靠山吃山」,以金礦業、林業為主要生活來源。因為身處大山,就醫、就學、務工不便,山間老屋更無安全保障。

2006年,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楊溪橋近60%的地域面積划進了保護區範圍,以前開礦砍樹的老路沒法走下去了。

搬!

2018年,楊溪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在山下背靠群山、地勢開闊的地方「開張」了,新址緊鄰集鎮、國道、醫院、學校,生活方便。安置點取名「昌和新村」:喻意昌盛、和諧。

但一個「搬」字,寫著容易做著難。140多戶、500餘名貧困群眾為守護青山綠水搬下大山,生計又何去何從?

常德市有一個模式:給安置點配套「扶貧車間」!讓家有老人、孩子需要照看的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再不用常年外出務工,留在常德就地就近找工作。

引進「桃源」:留守媽媽頂起半邊天

從7月4日開始,原住偏遠落馬洞村的何豔平感覺自己真正頂起了半邊天。這一天,昌和扶貧車間投入試產,何豔平和幾個姐妹一起去報了名,通過培訓後順利上崗。

「又能照顧孩子,還有自己的收入,應該是大半邊天哦!」何豔平笑笑。

何豔平的孩子在楊溪橋鎮上念小學,為照看孩子,她一直留守在家,全家收入全靠丈夫外出務工。一個人的收入撐一個家畢竟還是有些捉襟見肘,何豔平曾經有一個最大的夢想:有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就好了,既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又能照看孩子!

而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來時,丈夫一度無法出門,家庭經濟一下斷了來源,她十分苦悶甚至有些自責。

就在這時,安置點旁邊建起了扶貧車間,她突然間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個由常德市金磁電器有限公司創建的扶貧車間,就是為安置點配套引進的。

金磁電器公司生產通信、電動汽車和醫療電子元件,有100人就業容納能力的昌和扶貧車間已就地招聘了65名安置點居民,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有32人,人均月工資2000-3500元,經過熟練期後還有提升空間。除了在扶貧車間可容納100人就業,還能為周邊群眾提供近50個在家做配套加工的就業崗位。

「又有人來參觀,拍個視頻發抖音!」 自造「桃源」:六旬貧困戶當股東

「取材」於天地,就業於茶海——高山紅茶基地,這是楊溪橋鎮還為昌和安置點配套的最富有詩意的「扶貧車間」。

楊溪橋鎮晝夜溫差大,氣候溼潤,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適合種植紅茶。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每家每戶都有種茶的傳統。

漫山茶海是最大的「扶貧車間」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楊溪橋鎮深挖「高山紅茶」的資源優勢,引導在外創業的桃源籍成功人士詹立君返鄉,創辦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公司,組建樹蓬野茶專業合作社,把公司當作安置點最大最天然的「扶貧車間」。

君和野茶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營運模式,吸引入社社員達7000餘人,其中貧困戶1600多人,先後為貧困戶無償投入資金100萬元,開發高山野茶3800畝。3年來,為當地茶農人平增加收入1500餘元,為本村貧困戶人平增加收入2100餘元。

「我做夢都沒想到,活了一大把年紀,老了還當起股東!」昌和安置點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慶炎,與君和野茶公司籤訂了入職入股協議後,成了公司的員工和股東。他每年2-9月在公司茶園做工,再通過自己復墾的老茶園入股分紅,年收入2-3萬元。

「現在的生活那是相當的滿意!」 更多閱讀: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①|「吉祥三寶」!銀田村脫貧攻堅有「乾貨」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②|突出大山重圍!小小十八洞,大大朋友圈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③|招女婿!「坪朗三怪」成就矮寨鎮脫貧「高標杆」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④|隘口百年茶馬古道猛回頭:原來,春風送爽,黃金萬兩!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常德:消費扶貧駛入「快車道」
    送貨出村是消費扶貧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扶貧幹部人人代言、直播平臺聚力帶貨,讓好貨出村、好景出山,是常德市探索出的有效舉措。範有財,鼎城區十美堂鎮上河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家中種了25畝荸薺,每畝預計收入3000元以上,想著有近8萬元的純收入,老範感覺肩上的擔子輕了很多。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他的美好憧憬蒙上陰影。不能讓荸薺砸在手裡。
  • 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首倡地」,近日,《先鋒》作為全國黨刊全媒體採訪團一員,來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聚焦精準扶貧的湘西經驗,挖掘湘西州精準扶貧故事,近距離感受「首倡之地」的發展變化。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視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經過7年的努力,目前十八洞村的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桃源:片片茶葉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葉葉」
    紅網時刻常德4月26日訊(通訊員 吳裴)「三月鷓鴣滿山遊,四月江水到處流採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飛上白雲頭……」採茶姑娘們正忙著將青翠欲滴的新芽裝進竹籃裡。桃花源的故事裡,不只是有陶淵明,比他更久遠的,則是這盞茶。
  • 武陵「紅」遍競風流——「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常德紅茶
    隨著我國紅茶產業快速發展,復興湖南紅茶,重鑄湖南紅茶品牌,將為湖南茶業注入新活力,也將為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貢獻重要力量。一場構築「常德紅茶」品牌的大行動正式拉開——強化頂層設計。此外,在全市茶葉集中種植區實施「桃源一路一區一廊四地五帶多園」、「石門夾山禪茶小鎮—白雲山茶文化公園—壺瓶山茶山花海—長梯隘紅石林」、「澧縣碼頭鋪—桐溪—太青山」等茶旅融合項目,重點打造集「觀茶景、品茶味、遊茶園、吃茶食、聽茶事」於一體的茶旅走廊,弘揚常德茶文化,延伸茶葉產業鏈。
  • 十八洞村好榜樣||全國近百家媒體「精準扶貧看湘西」見聞錄
    原創 黔西南日報 中國黔西南10月28日,「精準扶貧看湘西」百名社長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舉行。全國百名社長總編輯聚焦精準扶貧的湘西經驗,挖掘湘西州精準扶貧故事,見證湘西翻天覆地的變化。
  • 「看見」使命與未來 桃源小學三年教育精準幫扶工作回顧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為踐行南山區教育局精準扶貧政策,相響應南山教育局的部署,深圳市南山區桃源小學與廣西百色田陽縣頭塘中心小學結為幫扶校,兩校結緣,情同一家。自結對以來,便積極圍繞讀書活動、教學、教研、師資培訓、文體活動、教育均衡、心理健康等方面工作,開展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活動,兩校師生結下了親人般的友誼。
  • 「小車間」撬動「大扶貧」!幫助癱瘓姑姑,湘西妹子把手工品賣到...
    為此,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工廠村莊,講述脫貧攻堅中的巾幗故事,展現她們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責任和擔當、智慧和力量、柔情和美麗,彰顯新時代湘女的新作為。今天為您帶來的,是「惹巴妹」譚豔林的故事。
  • 「精準扶貧看湘西」全國報業百名社長 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
    10月28日,「精準扶貧看湘西」全國報業百名社長總編輯湘西行全媒體採風活動啟動儀式在吉首舉行。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張建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委書記葉紅專出席並講話。省報業協會會長趙寶泉致辭。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塗碧波主持儀式。
  • 清遠桃源片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
    南方網訊 清晨,廣東清遠市清新區浸潭鎮桃源片區塘坑村的貧困戶梁繼漢都會徒步到青花梨種植基地——在這裡他種有5畝300多棵青花梨。看著茁壯成長的青花梨,梁繼漢致富的希望也在日益增長。離種植基地不遠,幾座鳥籠民宿以及成片的小木屋,組成了深山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梁繼漢說,村中建起民宿扶貧項目後遊客爆棚,僅去年他一家四口憑藉著民宿項目分紅就有5000多元。
  • 「首倡地」的答卷——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準扶貧」生...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調研,一下飛機就直奔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在這裡,總書記與大家拉家常、話發展,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精準扶貧」是中國扶貧史上的偉大創舉。一場銘刻歷史的脫貧攻堅戰從十八洞村發起,歷時近七年之久,艱苦卓絕,波瀾壯闊。 首倡之地,舉國矚目。
  • 建設扶貧車間 開展技能培訓 社保扶貧兜底 大足 人社扶貧捂熱民生...
    2018年10月,重慶椒緣農業有限公司在梯子村成立了扶貧車間,陳景國夫妻倆成了公司的工人。旺季時,夫妻倆一個月能掙到3000多元,大大改善了家庭生活。據介紹,梯子村就業扶貧示範車間採取「花椒規模種植+花椒定點加工」的運營模式,把就業扶貧車間一些技術難度不高、簡單易學、易操作的花椒施肥、噴曬農藥、花椒除草等工作交給普通村民和貧困戶,讓他們就近就業。
  • 樺南縣土龍山鎮打造巾幗扶貧小車間 發揮扶貧大作用
    為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土龍山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把創建巾幗就業扶貧車間作為促進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增收的重要舉措,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一)帶動婦女就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
  • 常德2019扶貧攻堅路上這些瞬間,哪個感動了你?
    記者 覃事恆 攝 08 夷望溪鎮扶貧車間 讓易地搬遷貧困戶成了「上班族」 2019年國慶前夕 常德市桃源縣夷望溪鎮幸福苑扶貧安置小區內好生熱鬧 歷時3個月建設的幸福苑扶貧車間終於正式運行生產
  • 杞縣「扶貧車間+鄉賢扶貧」 助力脫貧更添翼
    近年來,於窪村在該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通過「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企業扶貧模式,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就能就業,保障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扶貧車間」精準發力,群眾變身「上班族」。
  • 重大歷史題材電影《翦伯贊》在常德桃源開機拍攝
    由廣州粵旺農業集團總出品,中共常德市委宣傳部、湖南文理學院、中共桃源縣委宣傳部、北京龍陽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南隆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電影《翦伯贊》,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翦伯贊克服重重困難,潛心學術研究,同時,在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以學者身份秘密開展統戰工作,為新中國的建立廣交朋友、廣納人才。故事曲折離奇,扣人心弦。
  • 雲南曲靖馬龍區:精準扶貧曬出三年成果
    曲靖市馬龍區精準扶貧曬出三年成果自2018年以來,雲南曲靖市馬龍區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盯脫貧攻堅目標,靶心不偏、焦點不散,以務實的行動、紮實的成效,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
  • 湘西湘西,念茲在茲——杜家毫的湘西情結
    杜家毫充分肯定了把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起來的好做法,要求繼續做好「扶貧車間」這篇大文章,在就業補助、扶貧資金、稅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真正讓扶貧小車間發揮脫貧大作為,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有媒體梳理公開報導發現,自2013年履新湖南後,杜家毫至少五次到訪「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十八洞村村民龍德成與家人開了一家農家樂,如今日子過得很滋潤。
  • 湘西湘西 ,念茲在茲 ——杜家毫的湘西情結
    杜家毫充分肯定了把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起來的好做法,要求繼續做好「扶貧車間」這篇大文章,在就業補助、扶貧資金、稅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真正讓扶貧小車間發揮脫貧大作為,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有媒體梳理公開報導發現,自2013年履新湖南後,杜家毫至少五次到訪「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
  • 扶貧車間脫貧歌 長望瀏寧齊唱和
    文/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娟圖/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賀文兵「扶貧車間」開到貧困群眾家門口。「農閒人不閒,打工忙掙錢。」機器隆隆響,沉寂的「扶貧車間」又熱鬧起來了,連日來,記者走訪長沙多個「扶貧車間」,聽到一個個「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穩增收的故事。伴隨「噠噠噠」的聲音,寧鄉市黃材鎮石山村貧困戶姜潤連巧手翻飛,針線、絲綿、布袋在她手中穿梭,不到幾分鐘,精緻的布偶加工完成……在她的身後,24臺電車連軸轉,忙著趕製訂單。「廠裡有訂單,員工有活幹,衝刺業績有信心。」
  • 濟南歷城區小辛小學校長崔金順:書寫教育精準扶貧的湘西答卷
    兩赴湘西做一件記憶一生的事從2018年至今,濟南市歷城區共組織97人次分三批遠赴保靖縣支教,並利用「線上+線下」的形式織就了一張扶貧「網」,搭起了一座支教連心「橋」,將知識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了保靖縣的學子,克服空間距離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今年9月,歷城區教體局開展到湖南湘西支教活動,歷城區小辛小學校長崔金順積極報名,第二次奔赴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