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決戰決勝2020——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全國黨刊全媒體採訪調研活動第五站:湖南省桃源縣楊溪橋鎮。
曾經,很多人想走出重重大山圍困,尋一個就業便利、生活便利的真正「桃源」之地。現在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就已身在桃源處,尋「桃源」何須出桃源!
遷在桃源:脫貧攻堅有「標配」
楊溪橋鎮地處雪峰山餘脈,森林覆蓋率高達86.3%。村民們曾經「靠山吃山」,以金礦業、林業為主要生活來源。因為身處大山,就醫、就學、務工不便,山間老屋更無安全保障。
2006年,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楊溪橋近60%的地域面積划進了保護區範圍,以前開礦砍樹的老路沒法走下去了。
搬!
2018年,楊溪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選在山下背靠群山、地勢開闊的地方「開張」了,新址緊鄰集鎮、國道、醫院、學校,生活方便。安置點取名「昌和新村」:喻意昌盛、和諧。
但一個「搬」字,寫著容易做著難。140多戶、500餘名貧困群眾為守護青山綠水搬下大山,生計又何去何從?
常德市有一個模式:給安置點配套「扶貧車間」!讓家有老人、孩子需要照看的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再不用常年外出務工,留在常德就地就近找工作。
引進「桃源」:留守媽媽頂起半邊天
從7月4日開始,原住偏遠落馬洞村的何豔平感覺自己真正頂起了半邊天。這一天,昌和扶貧車間投入試產,何豔平和幾個姐妹一起去報了名,通過培訓後順利上崗。
「又能照顧孩子,還有自己的收入,應該是大半邊天哦!」何豔平笑笑。
何豔平的孩子在楊溪橋鎮上念小學,為照看孩子,她一直留守在家,全家收入全靠丈夫外出務工。一個人的收入撐一個家畢竟還是有些捉襟見肘,何豔平曾經有一個最大的夢想:有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就好了,既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又能照看孩子!
而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來時,丈夫一度無法出門,家庭經濟一下斷了來源,她十分苦悶甚至有些自責。
就在這時,安置點旁邊建起了扶貧車間,她突然間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個由常德市金磁電器有限公司創建的扶貧車間,就是為安置點配套引進的。
金磁電器公司生產通信、電動汽車和醫療電子元件,有100人就業容納能力的昌和扶貧車間已就地招聘了65名安置點居民,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有32人,人均月工資2000-3500元,經過熟練期後還有提升空間。除了在扶貧車間可容納100人就業,還能為周邊群眾提供近50個在家做配套加工的就業崗位。
「又有人來參觀,拍個視頻發抖音!」 自造「桃源」:六旬貧困戶當股東
「取材」於天地,就業於茶海——高山紅茶基地,這是楊溪橋鎮還為昌和安置點配套的最富有詩意的「扶貧車間」。
楊溪橋鎮晝夜溫差大,氣候溼潤,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適合種植紅茶。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每家每戶都有種茶的傳統。
漫山茶海是最大的「扶貧車間」 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楊溪橋鎮深挖「高山紅茶」的資源優勢,引導在外創業的桃源籍成功人士詹立君返鄉,創辦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公司,組建樹蓬野茶專業合作社,把公司當作安置點最大最天然的「扶貧車間」。
君和野茶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營運模式,吸引入社社員達7000餘人,其中貧困戶1600多人,先後為貧困戶無償投入資金100萬元,開發高山野茶3800畝。3年來,為當地茶農人平增加收入1500餘元,為本村貧困戶人平增加收入2100餘元。
「我做夢都沒想到,活了一大把年紀,老了還當起股東!」昌和安置點原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慶炎,與君和野茶公司籤訂了入職入股協議後,成了公司的員工和股東。他每年2-9月在公司茶園做工,再通過自己復墾的老茶園入股分紅,年收入2-3萬元。
「現在的生活那是相當的滿意!」 更多閱讀: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①|「吉祥三寶」!銀田村脫貧攻堅有「乾貨」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②|突出大山重圍!小小十八洞,大大朋友圈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③|招女婿!「坪朗三怪」成就矮寨鎮脫貧「高標杆」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④|隘口百年茶馬古道猛回頭:原來,春風送爽,黃金萬兩!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