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編推薦大家一部比較老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的由來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在1976年,中國唐山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房屋倒塌,死傷無數。這部災難片是通過一個普通婦女的生活來反應災後心靈創傷的影響。此影片是由馮紹剛導演指導的,口碑也是極好,豆瓣點評7.6分。
《唐山大地震》講述的是在1976年時,在半夜唐山發生了7.8級大地震,人們絲毫沒有一點點防備,在這場災難中死傷無數,而劇情中的妻子李元妮和丈夫方大強為了救被建築物壓住的孩子們,不幸的是丈夫在解救過程中,不幸的去世了,然而兩個孩子還是被困在一塊水泥板兩端,如果解救女兒那麼兒子就必死無疑,如果解救兒子,那么女兒則會一命嗚呼。這對於一個母親來說簡直是面臨最痛苦的選擇,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可以她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來換取自己兩個孩子的生命。
但是事實就是這麼的殘酷!在最後那一刻,母親選擇了救兒子,在這次救援中,女兒並沒有死,而是被軍人王德清收養了,但是在那個時候女兒已經懂事了,面對母親的選擇,她十分痛恨自己的母親,以至於在被解救後,也不願意回到自己母親身邊。而被當年解救的兒子則是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一隻手臂,母親自己的愛無私的撫養自己的兒子成長,在長大後的方達去杭州打拼致富,對自己的母親也是極為孝順,想要給自己的母親換一棟舒適一點的房子,但是自己的母親不願意離開那裡,因為怕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女兒找不到回家路,在這麼多年我相信這個母親也是十分的自責,活著的人比死去的人生活得更加煎熬。
為什麼在這場和災難中,母親李元妮在女兒和自己的兒子中為什麼選擇了兒子?可能是因為自己剛失去家裡的當家之主,不能再讓這個家失去唯一的繼承人了,並在在那個年代思想也沒有現在這麼開明,重男輕女的思想也是很嚴重,可能在那個時候面臨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會選擇救兒子,在他們的觀念裡傳宗接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影片的細節裡,弟弟兩次佔著西紅柿,而且母親也讓自己的女兒將西紅柿讓給弟弟,由此看出那個是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有點根深蒂固的。
在當今社會,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很多重男輕女的事,很多年長的長輩都想要自己有個孫子,為了孩子幹預年輕夫妻的生活,似乎好像自己家裡有王位要繼承一樣。但是孩子都是父母親身上的一塊肉,誰願意做二選一,偏袒誰的難題。如果自己在自己條件充裕的情況下,都想要把自己最好的給自己的兒女。
但是一味的認為母親不愛自己的女兒也是錯的,畢竟在選擇救誰時,母親還是難以抉擇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弟弟的情況還是比姐姐樂觀,也是存在救弟弟存活下來的希望大一點。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姐姐相比較弟弟而言,更加年紀大一點,姐姐已經在那個時候已經有點長大懂事了,媽媽可能會想,自己的女兒可能會理解自己做的這個決定,讓自己年幼的弟弟能夠存活下來。畢竟在現在也是這樣,在家裡總會多照顧一點年齡小的孩子。
在影片的最後,這對長大後的親兄妹在汶川地震中相識,並且發現對方是自己的親兄妹。女兒在汶川地震中,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絕望與無助;也經歷自己未婚先孕,有了自己的女兒後,體會到了當母親的不容易,因此她選擇原諒自己的母親,並且回家看望一直拒絕聯繫的母親。
在這場災難中,家園是被重建了,但是災後人們的內心創傷能否也能復原如初。女兒經歷了自己母親的被迫拋棄,在大學裡和學長未婚先孕,經歷過生死一線過的女兒不能忍受自己的男朋友要求打掉這個生命。既然選擇了生命的到來,為什麼還要去扼殺她,即給了生的希望卻沒有給她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利。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這些災難下的男朋友或者是在座的我們,都無法切身體會到女主的那時候的心情。她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好母親,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自己小時候沒體會到的母愛。
你認為母親選擇救弟弟還有其他原因嗎?
免責聲明:文章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電影畫面,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