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一個細節暗示媽媽會選擇救弟弟!

2021-01-09 影評書評

小影昨天晚上重溫了唐山大地震,不是第一次看了,仍然看的眼淚鼻涕一大把,第二天醒來眼睛腫得直逼核桃……

地震前,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的時候,媽媽給了方達;地震後,方登和方達被壓,只能救一個的情況下,媽媽選擇了方達。

方登怎麼能釋懷?

後來方登帶著怨,被養父養母收養,因著這怨,雖然方登記得父母,但是面對養父母問她記不記得家人的時候閉口不言。

方登考上了醫學院,卻在醫學院認識了渣男學長,還成為了渣男學長的女朋友。方登懷孕後,渣男學長竟然只讓方登墮胎!方登走了,也拋下了養父。

養父和渣男學長的對話真的是淚點滿滿。

「不要去找她了,她想回來的時候就會回來了」

「你不找她,我還不找她嗎?」

果然,世界上最愛自己的還是父母啊!

汶川地震中,方登前去支援,在災後看到一個母親,忍痛選擇鋸掉女兒的腿來保全她的生命,母親的難過不比失去腿的女兒少啊!

方登突然對母親的選擇釋然了。

但是小影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想,在地震後,母親迫於無奈選擇了救弟弟,可是這個選擇不是在一開始就被暗示出來了嗎?

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但是西紅柿只剩一個了,媽媽選擇了把最後一個西紅柿給了方達。

西紅柿不是一個可以分割的食物嗎?為什麼不能一人一半呢?

說到底,還是媽媽心裡更偏愛方達罷了。

也是了。一個西紅柿都選擇先給弟弟,更何況生命呢?

若影片的開頭,沒有西紅柿那一幕,小影還是相信媽媽對方登的愛的,相信方登媽媽的迫不得已。可是因著西紅柿那一幕,小影覺得方登的媽媽並不像她在汶川地震中的母親那樣愛自己的女兒。

大家的觀點呢?方登的媽媽到底愛不愛方登呢?歡迎大家留言喔~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影片中的這細節,早就暗示媽媽會救弟弟,細思極恐
    《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一經上映就賺到了不少觀眾的眼淚,到如今看來,不少影迷還是看一次哭一次其中令大家最為心疼的,就是小小年紀的方登,在遇到重大災難時,被自己的母親拋棄了。對於方登和弟弟,媽媽一直都是比較偏心的,但方登是個懂事的孩子,她並沒有因此而責怪媽媽,在地震之前,她與是弟弟都想吃西紅柿,但家裡只有一個西紅柿了,面對兩人孩子,媽媽卻想都沒想就直接給了弟弟。
  • 為什麼電影《唐山大地震》裡媽媽選擇救弟弟?
    」為什麼電影《唐山大地震》裡媽媽選擇救弟弟?這個問題,就是張子楓在拍這個戲時也沒有想明白,媽媽為什麼選擇救弟弟而非自己。明明自己比弟弟表現更好,更關心媽媽。所以這個選擇好像合理地不涉及任何性別問題。然而在此之外,有一點卻也很奇怪,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弟弟救出來也斷了一條胳臂,而姐姐倒是完好無損地出來了,這不禁讓我們感到詫異:當初真的是姐姐情況更差一些嗎?
  • 《唐山大地震》:女兒,媽媽選擇救弟弟,不代表不愛你
    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一年裡,疫情、洪水、地震,像是宣告鼠年不易。基於以上,導致了我又重溫了一遍《唐山大地震》。在這部影片裡,我最心疼的就是姐姐方登了,好像在父母的眼中,最大的那個孩子總是應該自己懂事。當地震發生後,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一起被埋在水泥板的兩端,這個時候需要媽媽李元妮做出選擇。其實在電影最開始,伏筆就已經埋下了。當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的時候,李元妮選擇把唯一的西紅柿給了弟弟。
  • 《唐山大地震》:面臨生死抉擇,母親選擇了弟弟
    今日小編推薦大家一部比較老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的由來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在1976年,中國唐山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房屋倒塌,死傷無數。這部災難片是通過一個普通婦女的生活來反應災後心靈創傷的影響。此影片是由馮紹剛導演指導的,口碑也是極好,豆瓣點評7.6分。
  •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為何選擇救兒子?真相令人心酸
    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一個深夜,在中國河北唐山,許多人都已經進入了夢鄉,一場災難悄悄地降臨了。這場災難震驚全國,因為它的來臨,直接毀了唐山,造成了40餘萬人傷亡,當時罹難場面極慘,在世界上也比較罕見。這個次事件也成為了許多小說電視劇的主線,其中大家一定都看過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吧。俗話說:天災無情,人有情。
  •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選擇「救兒子」,而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最近宜賓6.0級地震引起了全國各地所有人民的關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無論設備如何先進、預測如何及時,天災人禍總是無法避免。這不禁讓人想起特大汶川地震與傷亡最慘重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發生在半夜的7.8級唐山地震瞬間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唐山大地震》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
  •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如果你是劇中媽媽,你會怎麼選擇?
    最近看了一則特別喜歡的文章,主題圍繞著《唐山大地震》而展開。它的論點是:在那場地震當中,因為媽選擇先救的是弟弟,所以姐姐在意外之後被養父帶走,其實受傷最大的不是姐姐,而是那個做選擇的媽媽。對於《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來說,很多人可能在觀影時由於經歷不一樣,而得出的感悟也會不一樣。
  • 《唐山大地震》媽媽把生的機會給了弟弟,留下我和死神獨自戰鬥
    但是單單看到唐山大地震這幾個字,就忍不住鼻子發酸,眼眶泛著淚光,胸口難受。我相信,人都是共同體,曾經看過這部電影的你,此時此刻,心裡也是難受的,會希望大自然對人類有情一些。《唐山大地震》這部片是由馮小剛導演,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等聯袂主演的,在2010年7月上映的。
  • 重溫傳世經典《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一個母親的選擇
    你拍的跟唐山大地震有什麼大關係麼?聽說很感人,我特意沒看影評就去看了,結果我看了我看電影歷史上最好的坐位,全場隨我挑。看的是周一晚上6:30的場,全場只有四個人。聽說過5億了。不錯晚到了一會,沒看到開頭。作為一個沒經歷過大地震的唐山人,徐帆的模仿的唐山口音讓我不停地想笑,徐阿姨,如果口音咱學不像,可以用普通話的,我們能理解。
  • 《唐山大地震》當年一經播出就讓不少唐山人淚流滿面
    那個夏天,比任何一年都要炎熱,唐山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即將有一場大災難侵襲於此,就在那天凌晨三點多,人們都已熟睡,他們沒有任何防備,就這樣一場大地震席捲而來,整個唐山城轟然倒塌,一夜之間變成廢墟。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電影就是以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動人親情故事。
  • 《唐山大地震》,一句「救弟弟」,母親永生的痛,女兒32年的傷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原本平凡幸福的一家四口。爸爸方大強是個汽車司機,媽媽李元妮為工廠工人,一對龍鳳胎姐弟,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因為一場地震,幸福的家庭家破人散。影片中,面臨突然地震災難,爸爸方大強自地震開始,就護著李元妮,沒有獨自逃跑,而是一直拉著她的手,逃離危險境地。面對大吊架倒塌的危險,一雙手始終護在妻子的身後。在面對還在房子裡的方登的呼喊,方大強自己拽回了要不顧危險衝上去的媽媽,自己卻是毫無停留地衝向了房子救姐弟倆。
  • 唐山大地震電影感人肺腑,我的觀後感
    今天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還是那麼感人,特別是母親李元妮那個撕心裂肺的吶喊!和二選一的痛苦的選擇,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講述的是: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了7.8級強烈大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
  • 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天災之後的人情冷暖故事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影片的一開始,遮天蔽日的蜻蜓來預示著災難的來臨。並沒有直接的向大家展現出地震的威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家四口的溫馨日子。
  • 《唐山大地震》: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唐山大地震》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由導演馮小剛執導,由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和陳瑾等聯袂出演的一部懷舊之作,並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以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為故事背景,母親元妮在地震中失去丈夫後,又不得不面對女兒方登和兒子方達同時被壓在水泥板下且只能救一個人的兩難境地,最終她選擇救下了兒子方達,並在震後獨自撫養方達成人。而劫後餘生的方登則被解放軍所救,由解放軍王德清夫婦撫養長大。
  • 《唐山大地震》被選擇拋棄,遇到養父,自己的一生都是羈絆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部劇,這部劇是根據真實改編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這部劇吧。當年這場地震死了無數的人,多少人家失去了家庭,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在家聽老人提起過,唐山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動了起來,他們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有物質的出物質,唐山人民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度過了這次災難,雖然說人類在災難面前渺小的,但是只要大家能團結起來,什麼樣的困難都能過去,人多力量大,這是真的,團結就是力量。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人沒了才知道人真的沒了
    電影主要以1976年7.26那場地震作為背景,講述了一家四口(爸爸媽媽+一對龍鳳胎「姐姐&弟弟」)面臨地震,爸爸為救孩子和妻子,被地震下倒下的吊車砸死,姐姐和弟弟同時被壓在同一塊石板下,救護人員說明這種情況下只能救一個
  • 《唐山大地震》,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餘震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小說又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為創作的靈感。1、災難面前,人如螻蟻這部電影,是馮小剛的作品。3、決定感情的不是血緣,而是感情本身影片給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擇題,一塊大石板,同時壓住了兩個孩子,如果你是這個母親,你選擇救誰?
  • 44周年公祭日,回看《唐山大地震》,二孩媽終於懂得了徐帆的選擇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公祭日,我回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大中午的,一個人躲在公司的樓梯拐角,捧著手機,哭得稀裡譁啦。 那場災難,真的太疼痛了。天災面前,人力那麼渺小。生死時刻,誰生誰死?左兒右女,一個媽媽的選擇太難了。​
  • 《唐山大地震》:天災面前,人多渺小
    現而今「疫情」的熱度還未退去,7月12日,唐山又發生了芮氏5.1級地震。距離上次舉世矚目的芮氏7.8級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44年了。今天凌晨,我趁著小傢伙兒還在夢鄉,戴上耳機,重溫了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