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選擇「救兒子」,而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最近宜賓6.0級地震引起了全國各地所有人民的關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無論設備如何先進、預測如何及時,天災人禍總是無法避免。這不禁讓人想起特大汶川地震與傷亡最慘重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發生在半夜的7.8級唐山地震瞬間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唐山大地震》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
-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救兒子卻放棄女兒催人淚下,原因不僅是因為...
每一次的災難,總會造成無數人的痛苦,而當在痛苦面前做選擇的時候,那種傷害無疑是雙倍的,那大家還記得《唐山大地震》嗎?為何媽媽選擇救兒子放棄女兒?原因說出來你不信 或許你可能覺得這有什麼,無非就是重男輕女,但有時候也是逼不得已,這裡的電影講的是母親面臨被壓住的兒子和女兒
-
為什麼電影《唐山大地震》裡媽媽選擇救弟弟?
」為什麼電影《唐山大地震》裡媽媽選擇救弟弟?這個問題,就是張子楓在拍這個戲時也沒有想明白,媽媽為什麼選擇救弟弟而非自己。明明自己比弟弟表現更好,更關心媽媽。同樣,感性上的痛苦,也不能抹消理性選擇的存在。我希望讀者們想問題時能分清這兩者。對於觀眾,這些都是大把的煙霧彈,讓人看不清本以為合理的真相。而我們也都知道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是確實存在重男輕女這個思想的,大難臨頭保男孩,在當時真的不是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本片重重的煙霧彈下,人們仍然能將之列為第一個可能性,就是證據。
-
唐山大地震:一個細節暗示媽媽會選擇救弟弟!
小影昨天晚上重溫了唐山大地震,不是第一次看了,仍然看的眼淚鼻涕一大把,第二天醒來眼睛腫得直逼核桃……地震前,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的時候,媽媽給了方達;地震後,方登和方達被壓,只能救一個的情況下,媽媽選擇了方達。方登怎麼能釋懷?
-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如果你是劇中媽媽,你會怎麼選擇?
最近看了一則特別喜歡的文章,主題圍繞著《唐山大地震》而展開。它的論點是:在那場地震當中,因為媽選擇先救的是弟弟,所以姐姐在意外之後被養父帶走,其實受傷最大的不是姐姐,而是那個做選擇的媽媽。對於《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來說,很多人可能在觀影時由於經歷不一樣,而得出的感悟也會不一樣。
-
《唐山大地震》影片中的這細節,早就暗示媽媽會救弟弟,細思極恐
《唐山大地震》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一經上映就賺到了不少觀眾的眼淚,到如今看來,不少影迷還是看一次哭一次其中令大家最為心疼的,就是小小年紀的方登,在遇到重大災難時,被自己的母親拋棄了。對於方登和弟弟,媽媽一直都是比較偏心的,但方登是個懂事的孩子,她並沒有因此而責怪媽媽,在地震之前,她與是弟弟都想吃西紅柿,但家裡只有一個西紅柿了,面對兩人孩子,媽媽卻想都沒想就直接給了弟弟。
-
《唐山大地震》:面臨生死抉擇,母親選擇了弟弟
今日小編推薦大家一部比較老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的由來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在1976年,中國唐山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房屋倒塌,死傷無數。這部災難片是通過一個普通婦女的生活來反應災後心靈創傷的影響。此影片是由馮紹剛導演指導的,口碑也是極好,豆瓣點評7.6分。
-
《唐山大地震》:女兒,媽媽選擇救弟弟,不代表不愛你
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一年裡,疫情、洪水、地震,像是宣告鼠年不易。基於以上,導致了我又重溫了一遍《唐山大地震》。在這部影片裡,我最心疼的就是姐姐方登了,好像在父母的眼中,最大的那個孩子總是應該自己懂事。當地震發生後,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一起被埋在水泥板的兩端,這個時候需要媽媽李元妮做出選擇。其實在電影最開始,伏筆就已經埋下了。當方登和方達都要吃西紅柿的時候,李元妮選擇把唯一的西紅柿給了弟弟。
-
重溫傳世經典《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一個母親的選擇
你拍的跟唐山大地震有什麼大關係麼?聽說很感人,我特意沒看影評就去看了,結果我看了我看電影歷史上最好的坐位,全場隨我挑。看的是周一晚上6:30的場,全場只有四個人。聽說過5億了。不錯晚到了一會,沒看到開頭。作為一個沒經歷過大地震的唐山人,徐帆的模仿的唐山口音讓我不停地想笑,徐阿姨,如果口音咱學不像,可以用普通話的,我們能理解。
-
《唐山大地震》當年一經播出就讓不少唐山人淚流滿面
《唐山大地震》由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講述的是本是雙胞胎的姐弟因地震分散,母親在危難之際姐弟兩人只能擇其一,最終母親選擇救弟弟,可姐姐卻意外生還,經過三十多年的輾轉生活,最終母女、姐弟重聚。我們來看影片中這位母親的選擇,她的口中一直說著&34;可是當她真的被逼的無可奈何的時候,她只能選擇兒子。
-
《唐山大地震》被選擇拋棄,遇到養父,自己的一生都是羈絆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部劇,這部劇是根據真實改編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這部劇吧。當年這場地震死了無數的人,多少人家失去了家庭,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出生,在家聽老人提起過,唐山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動了起來,他們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有物質的出物質,唐山人民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度過了這次災難,雖然說人類在災難面前渺小的,但是只要大家能團結起來,什麼樣的困難都能過去,人多力量大,這是真的,團結就是力量。
-
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天災之後的人情冷暖故事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影片的一開始,遮天蔽日的蜻蜓來預示著災難的來臨。並沒有直接的向大家展現出地震的威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家四口的溫馨日子。
-
《唐山大地震》,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餘震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小說又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為創作的靈感。1、災難面前,人如螻蟻這部電影,是馮小剛的作品。3、決定感情的不是血緣,而是感情本身影片給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擇題,一塊大石板,同時壓住了兩個孩子,如果你是這個母親,你選擇救誰?
-
唐山大地震電影感人肺腑,我的觀後感
今天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還是那麼感人,特別是母親李元妮那個撕心裂肺的吶喊!和二選一的痛苦的選擇,讓人印象深刻。 故事講述的是: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了7.8級強烈大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唐山大地震》媽媽把生的機會給了弟弟,留下我和死神獨自戰鬥
但是單單看到唐山大地震這幾個字,就忍不住鼻子發酸,眼眶泛著淚光,胸口難受。我相信,人都是共同體,曾經看過這部電影的你,此時此刻,心裡也是難受的,會希望大自然對人類有情一些。《唐山大地震》這部片是由馮小剛導演,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等聯袂主演的,在2010年7月上映的。
-
《唐山大地震》被災難隔斷的母女情
《唐山大地震》是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由馮小剛執導的一部電影作品。爸爸去世,姐弟倆被掩埋於廢墟之下,而母親除了忍受災難帶來的痛苦,還要做出一個艱難的抉擇:救女兒還是救兒子?萬般無奈之下,母親不得已選擇了放棄女兒。但這個選擇也讓奇蹟般活過來的女兒心裡埋了一根深深地刺。時隔32年後,又一場地震讓曾經相親相愛的母子三人意外重逢,母子之間的堅冰終於溶解。
-
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中國人喜歡聽評書,評書裡既有「長坂坡」,也有「走麥城」。鄉下人辦紅白喜事少不了嗩吶,嗩吶曲裡既有「一枝花」,也有「哭皇天」。在文藝作品中感受大喜大悲,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23秒的天變帶來了32年的分離之痛,《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蹂躪人心的電影。
-
44周年公祭日,回看《唐山大地震》,二孩媽終於懂得了徐帆的選擇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公祭日,我回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大中午的,一個人躲在公司的樓梯拐角,捧著手機,哭得稀裡譁啦。 那場災難,真的太疼痛了。天災面前,人力那麼渺小。生死時刻,誰生誰死?左兒右女,一個媽媽的選擇太難了。
-
錢鋼: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與記錄
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與記錄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唐山大地震親歷和記錄》,這件事情跟《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