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用「二百五」罵人嗎?這3字背後的歷史故事,少有人知

2020-12-23 騰訊網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作為漢語分支,中國方言文化也非常博大精深,各大方言之間的差異可以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上,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某些罵人用的詞彙卻是通用的,比如這3個字:「二百五」。

「二百五」罵人的意思很重,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傻頭傻腦、不懂事卻又頑固莽撞。大部分地方都把這3個字用作口語調侃,但也有部分地區例外。大家對於用「二百五」罵人肯定很熟悉,不過它背後的歷史故事就少有人知了。

據考證,「二百五」的來源可能與戰國時期的蘇秦有關。蘇秦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公元前334年,他來到燕國,得到燕文侯賞識,從此開始了自己合縱的事業。雖然蘇秦憑藉合縱之術成為了戰國風雲人物,但他最終卻死在了刺客的劍下。

蘇秦之死與齊國的士大夫們有關,於是蘇秦告訴齊王,只要說我蘇秦是間諜,破壞齊國,並且把我的屍身當眾車裂,貼出懸賞,重金尋找刺殺蘇秦的功臣,刺客肯定會自己冒出來。齊王聽完,果然按照蘇秦說的做了。

可沒想到重賞之下不僅有勇夫,還有冒充者,懸賞告示一貼出去,跑到齊王面前的人居然有四個,都說自己殺了蘇秦,懸賞的千金應該歸自己。齊王大怒,覺得這些人擺明是在坑蒙拐騙,於是他說:「你們有4個人,這一千金該怎麼分呢?」

四人完全沒覺得危機來了,反而自作聰明說:「不如劃分4份,一人二百五。」齊王聽完下令道:「把這四個『二百五』處死!」就這樣,四人因為太貪心而殞命,淪為後世笑談,「二百五」也成了一句嘲笑人的話。不過,史學界還有另外的解釋。

史學家分析,「二百五」應該是從晚清民初起開始流行,清代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裡面就有:「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至於「二百五」的民間起源,很可能與過去的錢幣有關。

在過去,普通人日常使用的不是紙幣,而是一串一串的銅錢,一千個銅錢就是一千文,也叫一吊錢,而人們口語中有用「半吊子」形容一個人能力不強的習慣,另外還有用「半瓶醋」形容一個人不懂裝懂,水平不過關的習慣。

「二百五」的用途與這兩個詞相近,古人把銀子按兩劃分,五百兩銀子就是「一封」,二百五十兩銀子就是「半封(諧音半瘋)」,久而久之,「二百五」也就成了一句罵人的話,形容人做事糊塗,瘋瘋癲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罵人「二百五」?什麼意思?
    為什麼罵人「二百五」?什麼意思?文/炎炎談歷史二百五,就是250,眾所周知,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中國人都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排號等等,都儘量避開這個數字。二百五究竟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這句話罵人呢?二百五,是指傻頭傻腦,又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各地的口語中都有出現,很多用於口語調侃,絕非粗口或者罵人的話。出自晚清吳妍人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二百五,雖說不是歷史悠遠,但還是有些來歷傳說。
  •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你就是個二百五」,我們是不是經常用「二百五」這個詞來罵人,大概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可是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會用二百五,而不是三百、五百呢?中聽起來似乎是很愚蠢和無聊的問題,但是,如果真的去翻閱資料,了解這句話的來源,其實會發現,原來他的背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真相讓人笑掉大牙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我看你們一個個真的是二百五了,連二百五是什麼意思都不懂,那就要笑掉大牙囉。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
    有人問,二百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它成了罵人的話?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其中的原因。    人們常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為什麼人們不是別的數字,偏偏是二百五來罵人呢?這有其歷史典故。    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蘇秦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頭懸梁、錐刺股」故事的主人公——蘇秦。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說服了齊、楚、燕、趙、魏、韓六國結成同盟,一同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從而受到了大國君王的賞識,被封為丞相,歷史上稱「六國封相」。當蘇秦在齊國效力的時候,卻遇上了刺客,被刺身亡。
  • 漲姿勢,這輩子你可能都不知道,為什麼250是在罵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拿「二百五」這個詞來罵人,多有缼筋少腦的意思,然而用了這麼久,你真的知道為什麼二百五就是罵人的呢?出處一,以前呢,一個大財主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做「成事」和「敗事」,這兩個人是十分的蠢笨,什麼都學不會,大財主只好散重金請人來教,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嘗試,然而最後都是嫌棄太笨,無能為力,拂袖而去。一天有一個老秀才說自己或許可以試試,他分別叫兩個孩子寫兩個字。成事寫的字比較難,抄寫300遍即可,敗事的字比較簡單,200遍即可。
  • 「二百五」這個俗語從何而來?
    最初,該話題對「二百五」的來歷,是這麼寫的:古代銀子五百一封,二百五半封,諧音「半瘋」,即傻頭傻腦、倔強莽撞之意。 原來古代也玩諧音梗?但古代銀子一封是五百嗎?是不是有點多?這引起不少網友的懷疑,他們舉出明清小說如《醒世恆言》《紅樓夢補》中的詞句「三兩一封銀子」、「一封五十兩銀子」,以此來說明,五百一封這種說法有問題。
  • 河南最該火的古鎮:景色絕美,歷史上聲名顯赫,如今低調少有人知
    河南最該火的古鎮:景色絕美,歷史上聲名顯赫,如今低調少有人知,中原地區有很多古鎮遺蹟,與江南溫順、湘西樸素不同,用厚重的歷史、魅力故事美麗的牆壁記錄著時間滄桑的變化,華夏文化的發源地河南,很多老城藏在各個角落,缺少它們只是機會, 比如今天的主角是河南最應該點燃的古鎮,歷史悠久,國內外有名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烏龜一直是描述一個人不懂得擔當,遇事畏畏縮縮的詞。因為烏龜膽子特別小,被驚動的時候就會把頭縮進烏龜殼中。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在人們心中,烏龜是神靈。
  • 都聽過成語「五子登科」,背後故事卻少有人知,做父母的不妨看看
    但即使是小部分人,也必須扮演"為人子"的角色,這是他們無法逃脫也逃脫不了的過程。假如不"為人子",他們要以何種方式來到這個世界上呢?人的一生太過漫長,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在少數。因此,如果有人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的角色演砸了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漫長人生路,誰又能百分百保證一步都不會走錯呢?走錯了沒關係,只要知道改正就好了。
  • 二百五
    有時被人叫做二百五,或戲稱別人二百五,這是常事。意思很明確,就是半瘋兒,說話辦事有點二。
  • 老祖宗的智慧,少有人知
    中華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底蘊豐厚。在這五千年的時間裡,老祖宗們用他們的生活經驗,他們的人生智慧總結出了許多富有哲理的俗語,並且一代代傳承了下來,以此來警醒後人。我們常聽到的有「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等,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歷經千百年的歲月得以流傳,說明它們肯定有一定的價值。
  • 《外來妹》主題曲,曾經感動了太多人,背後的故事卻鮮有人知...
    《外來妹》主題曲,曾經感動了太多人,背後的故事卻鮮有人知...微風吹起星星點點的波光今天歷史的車輪轉動到了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我國與蘇聯解體後的各共和國陸續建交1992年年初我們不斷接觸著紛繁複雜的「外來文化」《大地飛歌》20世紀
  • 罵人你還用'Fuck''Shit',別被美國大片忽悠了...
    7.Bastard 混蛋, 討厭鬼;很常用的一個詞,原來的意思是「私生子」,現在俚語裡當「混蛋」用,但有時兩個朋友開玩笑的時候也可當「傢伙」來理解,並不一定是罵人哦。  8. I'm so fed up with your shit. Cut the crap. 我受夠了你的廢話, 少說廢話吧.  "Cut your crap."
  • 民間故事:二百五教書,七棵桑八棵柳,古代「驢得水」
    其實這是紅眼病,得治。古時候就有一個好吃懶做的二百五,種地,體力不行;做生意,腦子不行;幹什麼活都覺得辛苦,可又想找個輕鬆掙錢的好差事。二百五想去想來,想到當教書先生。他想:先生每天只待著房子裡,風吹不到,雨淋不到,又不出力流汗,還能吃香喝辣。又體面又清閒,沒事還能收家長紅包。實在是最好不過的行業了。可是二百五一字不識,怎麼當教書先生呢?
  • 成語「五子登科」都聽過,背後故事卻鮮有人知,為人父母不妨一看
    有人說生命最大的意義就是無時無刻的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或許這就是西方人對於人生的定義,只不過在我看來,這段定義太過於狹隘。生命的全部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另一方面則是對過去文明的傳承。
  • 這座古橋已矗立百餘年,卻鮮有人知曉它背後的故事……
    這座古橋已矗立百餘年,卻鮮有人知曉它背後的故事…… 2020-10-14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雅罵人用的英語9句
    我還聽過有一個人很絕, 英文罵不過人家就用中文罵, 反正對方聽得懂聽不懂都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讓他知道你很兇, 而且你正在罵他就行了. 這集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比較文雅的罵人以及吵架的方式. 1. I'm so fed up with your BS. Cut the crap. 我受夠了你的廢話, 少說廢話吧.
  • 邂逅江西「高顏值」古村落,大山裡的世外桃源,景美卻少有人知
    邂逅江西「高顏值」古村落,大山裡的世外桃源,景美卻少有人知!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一些歷史悠久的村落也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上古的好去處。每一幅山水,孕育一方靈性。一方靈性養育一方風情,靈性集中,最能體現這些風情的,只有古村了。
  • 想知道如何用廣東話爆粗嗎?進來教你花式罵人
    大家想知道廣東人平時是怎麼爆粗罵人的嗎?哈哈,現在就讓GUAI咖君給大家介紹一下吧!話不多說,come on!發車!哈哈,眾所周知粵語是一種非常溫柔的語種,廣東話說出來還真是非常好聽的呢。可是,再溫柔的人也是會罵人的呀,更何況這一整個語種的使用者呢。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懟人的廣東話吧。
  • 學一學郭德綱罵人的學問,這一罵成了經典
    既然身在江湖裡,那便是江湖人,身上江湖自然就少不了和一些人有些摩擦,這一個自然避免不了。今天,我們就來通過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回顧學習一下郭德綱的罵人學問。在沒有這篇文章之前,大家傳統觀念裡面的罵人就是要帶著髒字,或者就是各種粗言碎語讓人不堪入目,這在郭德綱的眼裡應該是比較低級的事情,既然是低級,那麼怎麼能高級罵人呢?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郭德綱這教科書級別的罵人方式。洋洋灑灑幾千字,卻沒有一句廢話,白話文當中夾雜著古文,古文當中夾雜著典故,不是白開水,每一句都讓人深思,如果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可能還不一定看得懂其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