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2021-01-11 芷天說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烏龜一直是描述一個人不懂得擔當,遇事畏畏縮縮的詞。因為烏龜膽子特別小,被驚動的時候就會把頭縮進烏龜殼中。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在人們心中,烏龜是神靈。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人們生個病就很容易死亡,因此人們特別崇拜烏龜這種長壽的動物。

佔卜是中國古老的巫術之一。社會生產力低下, 人們對自然的掌控力極低,因此對大自然產生了敬畏和恐懼。於是他們就將希望寄託於神靈。在做大事之前要佔卜,希望得到神靈的指點。

在殷商時期,王宮的佔卜師就用炭火焚燒龜甲,龜甲爆裂後,佔卜官通過龜甲上的裂紋為國君預測戰事和國運。而且佔卜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龜甲被焚燒後上面會出現「卜」字。

農村有句俗語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現代人聽到這句話可能覺得是在罵人,其實不然。這句話表達了古人對烏龜的敬畏。烏龜壽命漫長,對於古人來說是不可企及的。當烏龜壽命達到了千年以上,它們就是神靈一般的存在。

烏龜是兩棲動物,不僅可以在水中生存,也能在陸地上生存。生命力頑強,是人們的榜樣.古代人非常崇拜,甚至迷信烏龜。他們在衣服上刺繡烏龜的圖案,祈求能夠更加長壽。古人認為烏龜有靈性,因此許多人在家中養烏龜,或者是拜訪一些烏龜形狀的物件。古人認為家中有烏龜的話能夠更加幸運,能夠避免災禍。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人們通常只知道上半句,下半句卻很少人知道。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是:「百年的兔子無人追」。

兔子的壽命和烏龜是兩個極端,一隻兔子再長壽也就十二年左右,根本活不到一百年。人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兔子雖然外表可愛,但是非常狡猾。

兔子利用它可愛的外表矇騙敵人,讓敵人對它放下警惕,再尋找機會迅速逃跑。中國有個成語是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會有好幾個藏身地點。

一個正常壽命的兔子都會非常狡猾,更不要說已經活了一百年,已經成精的兔子了。兔子就像是現實中的某些人,因為太過弱小,常常被人欺負,為人處世會越來越圓滑。如果非要和這種人打交道的話一定要謹慎注意,否則被人騙了還在幫人數錢呢。

遇到年紀大的人要恭恭敬敬。就算他們沒有富有的家庭和令人羨慕的工作,他們的閱歷卻是我們怎麼也比不上的。如果能認真學習長輩身上的優點,一定會受益匪淺。

俗語能夠在歷史洪流中傳承幾把年甚至幾千年,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最近大家都不能出門逛街,不如留在家中多和長輩談談心,從他們的身上一定能夠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

在社會上生存就是要不斷的經歷和總結。每個人剛步入社會的時候都會吃點虧,因為別人比你經歷得多,也知道遇到事情該怎麼處理。吃虧並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吃虧,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

在職場上遇到「龜」這樣的人就該恭恭敬敬請教他們問題,從他們的身上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而遇到「兔子」這樣的人就該小心翼翼,避免和他們出現利益衝突。就算有了利益衝突也一定要妥善處理,否則可能會被他們盯上,處處被人下絆子。

朋友們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了嗎?如果能夠理解這篇文章,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相關焦點

  • 「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下半句是什麼?老祖宗的智慧,少有人知
    我們常聽到的有「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等,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歷經千百年的歲月得以流傳,說明它們肯定有一定的價值。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
    中國歷史文化中,俗語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是漢語語彙中被人民群眾所創造,在群眾中口語流傳。具有簡練而形象化的特點,大多是勞動人民所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們生活經驗以及願望。俗語似乎顯得更為接地氣些,一般不像是那些詩句和名言警句一樣被史書記載下來,而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它的來源一般是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今天這句俗語聽起來有些不一樣,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很多人都對俗語不以為然,認為這不符合自己的文化素養。
  •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句更加經典,老祖宗給老實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句更加經典,老祖宗給老實人的忠告烏龜是一種非常可愛的生物,但是因為它膽子特別小,遇到一點碰撞就連忙把頭縮進烏龜殼裡,被人們叫做縮頭烏龜,用來形容那些遇到事情只知道逃避的人。其實除了膽子小,在人們的印象中,烏龜還是一種非常長壽的動物。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能活多少歲?說了你別不相信!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下一句十人九不知,卻值得深思!文/婉清中國歷史底蘊深厚,所以留下來的寶藏也同樣博大精深,比如俗語。俗語是歷史遺留下的非物質寶藏, 歷經千年仍然值得我們關注。俗語憑藉著深邃的道理在歷史長流中站住了腳,雖然話語粗糙且有些還迷信,但其實細看並非如此,俗語是有著非同一般的內涵的,不只有歷史,還有文化。在《俗語辭典》有一句俗語叫做「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乍聽著像是罵人,但其實並非如此,說的是長壽。難道王八真的能活千年,龜能活萬年?其實並非如此,這句俗語是老祖宗誇大的說法,是虛指長壽,本意是說王八和龜活的久比較長壽,那麼烏龜能活多少歲?
  • 千年王八萬年龜是什麼意思?這是在形容長壽嗎?有人認為這是貶義
    導語:千年王八萬年龜是什麼意思?這是在形容長壽嗎?有人認為這是貶義今天來和大家說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千年王八萬年龜」,在農村經常聽到這樣老俗語。大家大多是將這種話用作貶義詞,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下,這句話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意思。
  • 烏龜的壽命其實並不長,千年王八萬年龜,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古人認為龜有靈性,《禮記》中將其視為與龍、鳳、麒麟並列的四靈,龜甲也常被用來佔卜吉兇、預測未來。而《述異記》中則根據年齡對龜進行了劃分,「龜一千年生毛,壽五千歲謂之神龜,壽一萬年曰靈龜」,這裡出現了五千年神龜、萬年靈龜的說法。縱觀中國古代典籍和傳統文化,龜都有長壽、靈性的特徵,代表了吉祥和長壽。
  • 俗話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真能活那麼久?說了你可能不信
    這個烏龜通常會帶有各種各樣的名字,什麼「八仙賀壽龜」、「子孫滿堂龜」等等,很多年輕人不理解為什麼要送烏龜,畢竟「烏龜」並不是什麼好詞語,送給老人不太合適。其實不然,在老人過壽時送烏龜不僅合適,而且還是個美好祝願。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烏龜一直代表著長壽,所謂「千年王八萬年龜」,就是指的龜長壽這個事情。很多人覺得烏龜能活千年萬年,甚至能夠長生不死,但烏龜真的能夠活那麼長時間嗎?
  • 都說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來了解一下中國四大珍奇龜
    龜,是爬行動物中比較長壽的一種,自古以來有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這種說法。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傳承下來的瑰寶難以計算,文史專家們只能將其劃分類別然後進行多次再區分,以此來看到文化的宏大框架。其中,俗語作為一種特別存在類型的文化,一直在民間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朗朗上口的語氣加上富含哲理的語句一直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散發出的生命力異常絢爛。
  • 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何意?下半句更是少有人知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寧可挨三棍,不與矬子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可惜十人九不知……矬子,是說身形短小的人,甚至是一些侏儒。朋友要交心,有三五個好朋友是一生的幸運,但切記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確實要學習一些識人的方法,畢竟社會中魚龍混雜。我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不妨借鑑一下俗語中的經驗來作為參考。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鷹鼻」、「矬子」就一定不能交,凡事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 俗語:「井淘三遍吃甜水」,下一句是精髓,值得學習的人生經驗
    數千年來,古人為我們留下了眾多富有智慧的俗語和格言,供後人品讀其中思想,汲取人生經驗。而其中這句「井淘三遍吃甜水」就是其中之一。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只要不斷將井中的泥沙刨出來,井水會清澈見底,並無一絲汙泥的味道,自然也就甘甜了許多。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馬在古代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很多遊子旅途中唯一的夥伴,在很長時間裡,馬不僅對個人來說是生活必須品,對國家而言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先人們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各種膾炙人口的俗語和佳話,對於馬匹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首先從俗語的表面意識出發,為什麼說:好馬不會去吃回頭草呢?
  •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節》:「食、色,性也。」眾所周知,這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告子的論點之一。翻譯過來就是:「對於常人來說,不論享受美食也好,還是喜愛美麗的事物也罷,都不過是人的天性使然。」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究竟是什麼意思?後半句值得世人學習
    Hi,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很多人說俗語,這些俗語都是過去的老人們所流傳下來的,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更加的熟悉老人們常常說的俗語,知道的也比較多,其實這些俗語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經過親身的經歷所得出來的,將它們總結成了非常好記又經典的話,所以流傳下來被更多的人記住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揭露人性,卻少有人知!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先人為我們總結了很多智慧經驗,教導我們該如何為人處事,有道德有修養有追求的現代人。這些道理並不完全是照本宣科式的教條,很多都是以民間俗語的方式,深入淺出地給大家科普。這些俗語通常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讓大家在嫉妒的同時,更能夠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智慧的人,會善於總結生活的經驗,然後把經驗傳遞給後人。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名氣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善於總結生活經驗的智者,而人們現在將這些智者總結出來的經驗,用俗語來簡單概括。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人人都聽過,下半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如今年輕人很少講俗語,對俗語的認識也大大落後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這句諺語有講人生道理的,也有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幾句話是祖輩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或人生經歷,總結出來的,也是他們留給後代的一筆財富。很多人肯定聽過「朋友妻不可欺」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理解,就是朋友妻不可欺。
  • 俗語:「婦女能頂半邊天」,下半句少有人知,現如今還適用嗎?
    俗語:「婦女能頂半邊天」,下半句少有人知,現如今還適用嗎?早在古時候,社會上就對女性有了一項標準,即三從四德。那麼何謂三從四德? 「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然而,在現實的社會中,總會有人想要掌控我們的生活,尤其是我們的生身父母……毋庸置疑,父母是真心實意愛我們的。也正是由於這種愛,讓他們總是在為我們擔心。擔心我們冷了、餓了,或者是出了差錯而受苦。於是便想要讓我們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走下去,什麼事情都要擅自為我們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