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智慧的人,會善於總結生活的經驗,然後把經驗傳遞給後人。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名氣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善於總結生活經驗的智者,而人們現在將這些智者總結出來的經驗,用俗語來簡單概括。所以現在人們在看俗語的時候,也應該用尊敬的態度來對待,畢竟這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有一句俗語成語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意思就是說:「人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志氣,不要因為受了挫折就可以丟掉自己的骨氣,堅決不要走回頭路。因為這樣把自己丟了,別人容易看不起自己,自己想要擁抱幸福的可能也會小」。
1651年,李漁寫了一本書叫做《憐香伴》。「好馬不吃回頭草」最初的概念就是源自於這本書。自此之後「好馬不吃回頭草」也就變成了一種俗語,經常出現在人們交往過程中,甚至在一些文學作品裡面,也經常能夠看到這7個字。
比如說:1945年5月份出版的《困獸記》,其中就多次提到人們應該要好馬不吃回頭草。1991年獲得第3屆矛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第3卷中也提到過「好馬不吃回頭草」,可見很多文學作品對於這句口語化的認可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人們經常說這7個字,反而就慢慢的忘了「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到底是什麼,現在也有人為了把「好馬不吃回頭草」對整齊會想到這幾個字:「浪子回頭金不換」。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意思是要告誡人們不要失了志氣往回看,而下一句「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意思就是說:「人們可以在做錯了事情之後趕緊回頭」,感覺在態度上好像南轅北轍,但其實講述的還是一個意思。
「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意思是說:「當人們做錯了一件事情之後,一定要改過自新,如果這個浪子在改過自新的時候,還可以遇到一個點撥自己的貴人,那麼一定要珍惜機會,不要浪費生命」。
這兩句話放在一起,自然就更能夠折射出古人的智慧來。人們在生活中一定要經常反思自己,如果真的做錯了事情,一定要在別人的建議中慢慢改過自新。而在對的事情上,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本心,不要輕易放棄。
關於俗語老話典故還有很多,文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紹,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本《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裡面有很多直的深思的俗語,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之談,現在店鋪有活動,原價168元,限時特價只要98元,良心推薦,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