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發人深省

2020-12-24 美詩美文

筆者有位老國朋友,學過幾年漢語後,為了讓自己說的中文更接地氣,平日裡最愛用一些俗語。用得倒是挺順口,但對於它的意思卻總是一知半解。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他平日裡愛用「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個俗語,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在古人眼中,黃河一定是很難到的一個地方。但他不知道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原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本來和黃河沒什麼關係。烏江是項羽自刎之處,李清照曾寫「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裡的江也是指烏江。所以後人用「不到烏江心不死」來形容一個人不達目的不罷休,只是不知為何在流傳過程中,烏江變成了黃河。

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來歷,但多數人卻也不會理解錯這個俗語,這也就無傷大雅了。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個俗語,雖然很多人經常用,卻理解錯了,這個俗語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俗語是指回頭草不好,所以好馬不會吃它,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來歷

在古人眼裡,什麼樣的馬才算是好馬呢?首先,能日行千裡肯定是極好的,韓愈曾寫過一篇《馬說》,首句就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次,馬要夠忠心,好馬要不易二主。但是古人的這兩個標準,到了民間百姓眼裡,卻有更直接的體現方式:不吃回頭草。其實這5個字就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是好馬:

一匹好馬要夠有能力。它從起點出發一路吃草,要能一眼就判斷出哪些是嫩的草,然後路過時食之,這是它識草的能力,靠的是經驗和良好的視力。明代文人張弼在《自題近視》一詩中,曾自嘲自己「自慚駑鈍非良驥,也與麒麟一樣蹄」,意思是說自己視力不行,已經不能算是良駒了。理解了這一點,其實我們就能明白好馬不吃回頭草,並不是指回頭草不好,而是因為好馬一路走來時,沒有東啃一下,西啃一下,已經把當時眼前的好草已經吃完了,所以自然不用再吃回頭草了。

「好馬不吃回頭草」引申的意義

這個俗語經過民間的流傳,發展到書面後,就有了新的意義,如今它被用來形容:有遠大志向的人是很堅毅的,哪怕受到挫折,也不回頭。這個意思清代李漁的小說中首次使用:「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後來高陽的《胡雪巖全傳》中,也用到過。

民間給加上了後一句

很多俗語最開始都是只有一句的,但民間在使用時卻會根據大家的切身體會,給它續上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也不例外。但因為前一句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它的下一句其實更經典,很發人深省,這下一句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浪子回頭金不換「其實也是一個俗語,說的是有位名叫金不換的富家子,從小很不知節儉,曾在在宛山上花不少錢造了個石幢。後來他終於敗光了所有家當,成了乞丐,此時他才醒悟過來,從此好好耕種,於是大家便稱此事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把這個俗語與「好馬不吃回頭草」放在一起是很有深意的。普通的馬很難做到吃草時不漏掉一些好草,所以吃回頭草是很正常的;而我們一般人,也無法在下決定前就考慮得很周全,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發現做錯了,自然就要回頭。這個世界千裡良駒畢竟是少數,普通的馬和平凡人才是大多數,對於我們來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或許更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後一句其實才更經典。大家說對不對,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智慧的人,會善於總結生活的經驗,然後把經驗傳遞給後人。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名氣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善於總結生活經驗的智者,而人們現在將這些智者總結出來的經驗,用俗語來簡單概括。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馬在古代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很多遊子旅途中唯一的夥伴,在很長時間裡,馬不僅對個人來說是生活必須品,對國家而言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先人們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各種膾炙人口的俗語和佳話,對於馬匹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首先從俗語的表面意識出發,為什麼說:好馬不會去吃回頭草呢?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是精華,只有聰明人才能理解
    這些詞往往沒有任何深奧的詞彙,即使大字不認識幾個普通人,也能看懂。正因如此,諺語往往比古籍流傳更廣,例如,的俗語「良馬不吃草」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許多人經常誤解他的意思。如果你遇到感情問題,或者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如果你選擇與某人或某事而不是滿意分手,你會說「好馬不吃回頭草」,然而事實上「良馬不吃回頭草」的含義並不是那麼狹隘,智慧的老祖宗生活也不是那麼片面,這是後人在引用時的誤解。一匹好馬一天可以馳騁數千英裡,但他總是需要補充飼料,路上的草新鮮是他的首選。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一句熟悉又陌生的俗語文化,說它熟悉,那是因為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好馬不吃回頭草」,說它陌生,則是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句話的下面,還有下半句話,並且下半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所在,我們就來慢慢了解吧。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一句知道是啥嗎?三個答案,你更愛哪個?
    古人的娛樂方式不多,對對子便是其中之一,看過周星馳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和對穿腸的那段對對子,你就知道古人的對對子究竟有多精彩了,同時也能看出古人的文學功底究竟有多強。這些個對子既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句法相同還要平仄相拗,可不是一般人就能達到的。除此之外,很多的對子中還蘊含著很多的人性,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這是一個對聯,還有下聯,而且還不止一個,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下吧。一、好馬不吃回頭草,紫燕偏愛舊時家。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都有什麼道理
    此外還有一個途徑是所有人都使用過的,那就是口耳相傳。在口耳相傳中,很多古代的名言警句和俗語,都被人們所知曉。之所以他們能歷經千百年傳到我們的耳邊,是因為真的很有道理,就算放在現在來看也聚集了很多的人生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要被這句話耽誤終生,真正的好馬照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要被這句話耽誤終生,真正的「好馬照吃回頭草」。「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流傳很廣的民間俗語,很多人拋不開面子,覺得不吃「回頭草」才是有志氣,有骨氣的人。殊不知,「回頭草」該吃就得吃,屬於自己的幸福,還是要自己爭取。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人人都知,下半句卻極少有人知道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句話,尤其在對待感情問題上,兩個人分手後,很多人不會選擇再次複合的理由,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來細細講述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這句話最早出自李漁的《憐香伴·議遷》,文中這樣描述:「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我們都知道,馬在古代是一種很珍貴的動物,因為它是當時人們最主要的代步工具,而且要養出一匹好馬也是極其困難的事。古代人們分辨馬匹的好壞,正是通過馬吃草的專注度來看的。好馬在吃草的時候,只會沿著草的方向一直前進,而不會左顧右盼。
  • 好馬真的不吃回頭草嗎
    我問他既然原來的公司比現在的還好,為什麼不回去呢?他嘆了一口氣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啊"。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哲學難題,據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曾用這樣一個測試教育學生,他讓學生去麥田中挑選一隻最大的麥穗,但規則是只許前進,不準回頭,而且只有一次機會。
  • 舊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好馬要吃回頭草
    先更第一個故事,好馬要吃回頭草。故事,小李在公司業務非常不錯,但是因故被炒魷魚。幾個星期後,小李接到了老闆的電話,讓他回去上班,小李賭氣說道:好馬不吃回頭草。結果找了一個不如從前的工作,一切從頭開始。小白被女朋友甩了。
  • 另一匹馬愛面子 好馬不吃回頭草 小S揚言《康熙來了》無望重現
    臺灣女星徐熙娣(小S)與蔡康永主持的節目《康熙來了》可謂臺灣綜藝史上一大經典,至今仍難以超越。《康熙來了》是臺灣綜藝史上一大經典(圖:我愛貓大@YouTube)最近再有網友於小S的社交網問可惜小S直言:「好馬不吃回頭草,加上另一匹馬也很愛面子」暗示拍檔蔡康永愛面子,看來大家只能透過過往的集數回味《康熙》,同時亦有網友問到《真相吧》第三季結束後有沒有後續消息,小S亦簡單回了句「沒」,不知何時才能看到兩位主持再合作。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
    近段時間整理了很多農村俗語系列,其中有聽起來非常有道理的,也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淪為糟粕的,更有些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但細細深究起來,居然蘊含了深刻道理的。今天我們就以「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俗語為例,一起來了解下這句話的根本意思和大家對這句話的看法。
  • 好馬不吃回頭草,林書豪:我是好馬草也喜歡吃,網友:耗子尾汁
    好馬不吃回頭草,林書豪:我是好馬草也喜歡吃,網友:耗子尾汁 11月25日,據國內記者賈磊消息,CBA北京首鋼隊正在想辦法追逐林書豪,做其思想工作,讓他重新回到北京放棄NBA。
  • 小S不會再主持《康熙來了》了 稱好馬不吃回頭草
    小S不會再主持《康熙來了》了 稱好馬不吃回頭草近日,小S在社交帳號上更新動態時被粉絲問及「康熙要不要再回來主持呢?」,小S回復稱:好馬不吃回頭草,加上另一匹馬也很愛面子。《康熙來了》以兩位主持人談話內容大膽辛辣,以及時常有不按牌理出牌的脫序行為,成功塑造出獨樹一幟的創新風格。小S和蔡康永搭檔主持也留下許多經典名場面,2016年節目停播很多粉絲都倍感遺憾。來源:網易娛樂
  • 「好馬不吃回頭草」啥意思?選擇「破鏡重圓」的好處,你知道嗎?
    「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源自於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典故,意思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青草,千裡馬作為良駒,看見鮮美可口的嫩草,不會瞻前顧後,只沿著眼前的路徑邊吃邊走,吃飽了就會跑回家中,絕不會做東啃一嘴草,西吃一口草,回頭再去吃以前遺漏的那些青草。
  • 《甄嬛傳》「好馬不吃回頭草」的沈眉莊:有些人,不值得你原諒他
    沈眉莊剛出場的時候,就在母親的監督和教育下做入宮的準備。她溫婉賢淑,落落大方,知書達理,一舉一動均符合後宮妃子的要求。2、看透了皇帝的無情,她好馬不吃回頭草即使男人想要彌補她,她也好馬不吃回頭草,不給渣男半點重歸於好的機會。愛上溫實初,這對一個妃子而言絕對是大忌,甚至是滅九族的大罪,根本不符合知書達理的沈眉莊的作風。可是,沈眉莊這麼做,也情有可原。
  • 三十而已:好馬不吃回頭草,複合必有問題?
    一直以來男女朋友分手之後,都流傳著這樣一個定律:好馬不吃回頭草,複合必有問題。因為當初分開儘管有一些衝動,但更多地是日積月累之後的情緒爆發,也就是說分手有著其必然的原因。但那些複合之後很幸福的又怎麼說?
  • 分手後,不要介意吃「回頭草」,破鏡也能重圓
    婚姻愛情裡,太多人把 「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當作衡量感情的尺度,他們認為分手了就不要回頭,如果你回頭了,就會失去尊嚴和面子。於是我們看到,多少愛人在衝動分手後,即便心裡放不下對方,但礙於面子和周圍人的輿論依舊選擇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