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都有什麼道理

2020-12-24 三國之逐鹿

如今我們想要學習古代知識的話,大部分都要通過史書典籍,這是一個主要的途徑。此外還有一個途徑是所有人都使用過的,那就是口耳相傳。在口耳相傳中,很多古代的名言警句和俗語,都被人們所知曉。

之所以他們能歷經千百年傳到我們的耳邊,是因為真的很有道理,就算放在現在來看也聚集了很多的人生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

我們現在所了解過的俗語也有很多了,雖然有時候會覺得這些話說得比較土、比較俗,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借鑑它的智慧。中國古代一些智慧的結晶,在現在看來也很有借鑑價值,今天我們來說的這句俗語,前半句大家都聽過,後半句或許少有人知。這句話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忠臣無事二主心。」

好馬不吃回頭草。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吧,表面意思是我們錯過的事情不會再返回頭去彌補。那這句話本身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說說好馬。什麼是好馬呢?真正的好馬就是在草原上吃草的時候,會第一眼找尋到最鮮嫩、最可口、最有價值、營養最豐富的嫩草。並且只要選定了一條路,就會堅持的走下去,不會左顧右盼,也不會因為身後漏掉了嫩草就回過頭去。

而這也正是人們所喜歡的地方,馬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作戰工具以及交通工具,離開了馬幾乎寸步難行。但是得到一匹好馬卻是不容易的,在遠行的路上有一匹好馬,它在吃草的時候不會因為左顧右盼就迷失了方向,甚至帶著主人找錯了方向。這對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喜歡能順著一條線路一直走下去的好馬。

而這種好馬的精神也適用於人我們,在做事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這踩一腳那踩一腳,這樣的話我們很難到達目的地。我們只有在一開始就選定一個方向,並且在之後的過程中一直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就算旁邊有更好的選擇,就算身後有更迷人的誘惑,我們也不能停下腳步,要踩著路上的荊棘一往直前,這才是成功的哲理。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在現在是個比喻,好馬難得找到,像好馬一樣的精神也並不容易做到。

後面一句:忠臣無事二主心。

很多人通常只知道這上半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後半句,對於前半句來說,後半句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更加的珍貴。完整的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忠臣無事二主心。」《名賢集》曾這樣描述:一馬不鞴雙鞍,忠臣不事二主。

「忠」即忠貞的意思,這個詞最開始是用在封建王朝,臣子對君王和家國的忠心態度。忠心非常的難得,尤其是在遭遇政權變更的時候。大部分的臣子都會選擇繼續侍奉第二個朝代的君王,畢竟這樣才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可是忠臣的選擇卻與他們背道而馳。真正的忠臣不會侍奉第二個君主,因為他的全部身心都已經奉獻給了最初的君主。

只有一個王朝、一個君主的時候,說忠心選忠臣很容易,可是一旦出現了第二個王朝和第二個君主,忠心就難得了。在中國千年的歷史中,史書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忠臣,他們無一不是為國為民為君忠心做事。

能被記在史書上的人都是真正令人敬佩的,多少君主在執政的幾十年中,都沒有碰見過一個真正願意忠於自己的臣子。然而也有一些昏庸的君主,面對忠臣時卻不屑一顧,甚至在奸臣的讒言之下分不清真假,辯不明忠奸,這種被錯殺的忠誠才是最讓人惋惜的。

有一種愛國精神叫精忠報國,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才是真正的偉大。這種精神放在現在仍然是十分讓人讚嘆的,也是每個公民必須有的價值觀。如今,我們忠於國家不需要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我們需要燃燒自己的價值,推動社會的發展,使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願意為國家為民族的發展奉獻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精忠報國,才更加深刻地體現出了「忠」的價值。

小結

雖然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有很多在古代的時候想都不敢想的高科技。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人生哲理這一方面,我們借鑑了古代太多太多,尤其是一些傳下來的俗語。這些俗語中的道理都是經過古代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勞動和經驗教訓所總結下來的。細細體會,我們就會從中發現很多的價值。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了俗語,那些真正有價值、真正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俗語,能在無形中更好地成就我們。(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名賢集》

相關焦點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一句熟悉又陌生的俗語文化,說它熟悉,那是因為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好馬不吃回頭草」,說它陌生,則是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句話的下面,還有下半句話,並且下半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所在,我們就來慢慢了解吧。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是精華,只有聰明人才能理解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總結了許多流傳至今的簡明諺語、格言和諺語,每句話都投下現實的陰影,讓人回味無窮。一些俗語反映了人間人情,如「窮在鬧市區,無人問津,富在深山有遠親」;也有諺語分析人物命運,如「有錢人想來年,窮人想現在」。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為什麼這麼說?有道理嗎?
    近段時間整理了很多農村俗語系列,其中有聽起來非常有道理的,也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淪為糟粕的,更有些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但細細深究起來,居然蘊含了深刻道理的。今天我們就以「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俗語為例,一起來了解下這句話的根本意思和大家對這句話的看法。
  • 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精華
    比如民間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雖然許多俗語聽上去有點粗鄙不堪,但是仔細讀來又覺得有幾分道理,可以從中領悟到一些精華。不同地方的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其實民間俗語很大程度受到地理位置、天氣氣候、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影響。古時候人們通過總結歸納,從而得出結論,最後才產生各種各樣的俗語,或者說是生活經驗。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包含俚語、順口溜、歇後語等等,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詞語形式粗俗簡單,難登正統文學的大堂,但其內蘊含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好馬不吹回頭草的意思是如果一匹好馬離開了安穩的馬廄,來到了寬闊的大草原上,就不會再想著回去了。
  • 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發人深省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來歷在古人眼裡,什麼樣的馬才算是好馬呢?首先,能日行千裡肯定是極好的,韓愈曾寫過一篇《馬說》,首句就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次,馬要夠忠心,好馬要不易二主。但是古人的這兩個標準,到了民間百姓眼裡,卻有更直接的體現方式:不吃回頭草。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要被這句話耽誤終生,真正的好馬照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要被這句話耽誤終生,真正的「好馬照吃回頭草」。「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流傳很廣的民間俗語,很多人拋不開面子,覺得不吃「回頭草」才是有志氣,有骨氣的人。殊不知,「回頭草」該吃就得吃,屬於自己的幸福,還是要自己爭取。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人人都知,下半句卻極少有人知道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句話,尤其在對待感情問題上,兩個人分手後,很多人不會選擇再次複合的理由,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來細細講述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這句話最早出自李漁的《憐香伴·議遷》,文中這樣描述:「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我們都知道,馬在古代是一種很珍貴的動物,因為它是當時人們最主要的代步工具,而且要養出一匹好馬也是極其困難的事。古代人們分辨馬匹的好壞,正是通過馬吃草的專注度來看的。好馬在吃草的時候,只會沿著草的方向一直前進,而不會左顧右盼。
  • 好馬真的不吃回頭草嗎
    我問他既然原來的公司比現在的還好,為什麼不回去呢?他嘆了一口氣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啊"。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哲學難題,據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曾用這樣一個測試教育學生,他讓學生去麥田中挑選一隻最大的麥穗,但規則是只許前進,不準回頭,而且只有一次機會。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
    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先人們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各種膾炙人口的俗語和佳話,對於馬匹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首先從俗語的表面意識出發,為什麼說:好馬不會去吃回頭草呢?中國人有念舊的習慣,許多先人們總結的生活名言,在傳承下來的過程中會被賦予各種各樣的含義,到最後總結出一種人們認為最為合理可以稱之為道理的的含義,就比如這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在婚姻上,一個是在職場上。
  •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一句知道是啥嗎?三個答案,你更愛哪個?
    古人的娛樂方式不多,對對子便是其中之一,看過周星馳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和對穿腸的那段對對子,你就知道古人的對對子究竟有多精彩了,同時也能看出古人的文學功底究竟有多強。除此之外,很多的對子中還蘊含著很多的人性,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這是一個對聯,還有下聯,而且還不止一個,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下吧。一、好馬不吃回頭草,紫燕偏愛舊時家。表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對吧?可是想要傳達的信息是啥呢?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智慧的人,會善於總結生活的經驗,然後把經驗傳遞給後人。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名氣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善於總結生活經驗的智者,而人們現在將這些智者總結出來的經驗,用俗語來簡單概括。
  • 三十而已:好馬不吃回頭草,複合必有問題?
    一直以來男女朋友分手之後,都流傳著這樣一個定律:好馬不吃回頭草,複合必有問題。因為當初分開儘管有一些衝動,但更多地是日積月累之後的情緒爆發,也就是說分手有著其必然的原因。但那些複合之後很幸福的又怎麼說?
  • 好馬不吃回頭草,林書豪:我是好馬草也喜歡吃,網友:耗子尾汁
    好馬不吃回頭草,林書豪:我是好馬草也喜歡吃,網友:耗子尾汁 11月25日,據國內記者賈磊消息,CBA北京首鋼隊正在想辦法追逐林書豪,做其思想工作,讓他重新回到北京放棄NBA。
  • 年後找工作不好找,如果原單位有機會,我好馬去吃回頭草嗎?
    她半年前從前東家離職,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再找工作,可是沒想到卻被這次的疫情打亂了陣腳,有意向的幾家公司紛紛告知她最近沒有招聘意向。反而是前公司的經理一直和她關係比較好,也向她拋出橄欖枝,如果還想回來可以聯繫她。惠子是個臉皮薄的人,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回去太丟臉了。
  • 舊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好馬要吃回頭草
    先更第一個故事,好馬要吃回頭草。故事,小李在公司業務非常不錯,但是因故被炒魷魚。幾個星期後,小李接到了老闆的電話,讓他回去上班,小李賭氣說道:好馬不吃回頭草。結果找了一個不如從前的工作,一切從頭開始。小白被女朋友甩了。
  • 「好馬不吃回頭草」啥意思?選擇「破鏡重圓」的好處,你知道嗎?
    「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源自於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典故,意思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青草,千裡馬作為良駒,看見鮮美可口的嫩草,不會瞻前顧後,只沿著眼前的路徑邊吃邊走,吃飽了就會跑回家中,絕不會做東啃一嘴草,西吃一口草,回頭再去吃以前遺漏的那些青草。
  •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如果是你,你會回到以前的公司上班嗎?
    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找工作難找,也是面試了好多家,到後面無果!本來沒有耐心又頹廢的我,只能出此下策,找到以前公司的領導,問他現在公司的情況,說想回去賺錢!然後經過一番聊天之後,我第二天就回到之前的公司上班了。
  • 現在工作難找,原單位又有機會,好馬該不該去吃回頭草
    如果認為自己是好馬,而原單位又有好草,那為什麼不去吃呢?難道為了面子等著被餓死嗎?我有一個朋友老張,就有類似的情況。老張原來是一家醫藥公司的業務經理,5年前因為在自己業務提成上與老闆鬧翻,一氣之下炒了老闆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