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2021-01-17 歷史有點萌

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節》:「食、色,性也。」眾所周知,這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告子的論點之一。翻譯過來就是:「對於常人來說,不論享受美食也好,還是喜愛美麗的事物也罷,都不過是人的天性使然。」從中不難發現,古人對於「色」的認知不僅廣泛還非常深刻。而今天將要分享的這句經驗之談,與上述論點正好不謀而合,它便是「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古話由來已久,對於人性的剖析更是淋漓盡致,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以字體來看,「色」字是由「巴」與「刀」組成的,正似嘴巴上放把刀、頭上懸個利刃一樣,只要我們恣意放縱,胡作非為,這把刀隨時都可能落在頭上,讓我們自嘗惡果。不得不說,古人所言生動形象,處處彰顯智慧的魅力,同時也是告誡我們,誘惑無處不在,唯有把握好尺度,方能不被欲望禁錮。

俗話說得好,溫柔鄉,英雄冢。自古紅顏多禍水似乎成了定數,例如荒淫無道的紂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昏庸殘暴的隋煬帝等等,無不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的主,倘若他們能夠深知色之有度,說不定歷史就會為之改寫,至少比遺臭萬年強的多!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更加意味深長,可惜早已少有人知了,而它就是「石榴裙下命難逃」,那這句有何深意呢?

不妨先來看看詞意,「石榴裙」是古代常見的女性著裝,承接下句自然很好理解,就是說沉迷女色容易人財兩空。如果與上句相比較,似乎前後並無差異,那麼為何古人多此一舉呢?原來呀,上句雖說道出好色的危害,但並沒有講明背後原因,而下半句作為補充,既有因又有果,還一言點出了危害的重點。可能大家有所不知,「石榴裙」在古代多暗指不正當男女關係,類似於當下的「出軌」,而且古人向來惜名節如生命,更何況這種有違道德之事,自然不會被社會認可,一旦東窗事發勢必聲名狼藉,永無翻身之日。

再者,如果雙方都是有家室的人,恐怕事情鬧大了生命都會受到威脅。因此下半句常常用來警告有家室的男人,要懂得珍惜眼前人,恪守婚姻忠誠,畢竟為了一時私慾丟了性命確實不值得!

總而言之,外在的誘惑無處不在,我們只要牢記古人的智慧,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同時,也要學會克制自我欲望,珍惜友情、親情,以及當下擁有的一切,如此方能善始善終,擁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告誡:「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
    生活的艱辛,抵擋不住大家對濃鬱農村文化的追逐,很多時候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成了大家交流感情,苦中作樂的一種生活方式。老祖宗的告誡:「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叫「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話是還有下半截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 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它的下一句才最為經典,值得細品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句話講得好,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至今都流傳著不少有趣的諺語俗語,諺語俗語來自民間百姓,其中的包含的智慧映射著人間百態,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些話雖說不比詩詞歌賦來的文雅,但卻飽含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色字頭上一把刀」這句話其實還有下半句
  • 農村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很巧妙,卻很少人知道
    農村俗語「色字頭上一把刀」,下半句很巧妙,卻很少人知道農村裡面經常會流傳著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基本上都是一輩一輩的口口傳下來的,雖然說它說的很通俗很容易懂,但富含的蘊意可並不膚淺,很多老話都是在警示一些生活的陋習,告誡後輩的人們應該如何去辨別,比方說有句農村俗語,色字當頭一把刀,下半句很巧妙
  • 老人常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有什麼含義?下一句更狠,值得深思
    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叫「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話是還有下半截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兩句話結合起來平仄對稱,更能體現出這句話的精髓。一、色字頭上一把刀相信大家都會寫「色」這個字,刀字頭下面是一個「巴」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去看,仿佛就是一個人頭上懸著一把刀。
  • 為什麼說「色字頭上一把刀」?
    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石榴裙下亂葬崗」。這句話說是「色」的危害,這裡所說的「色」,並不是佛教中說的「色」,而是指跟「石榴裙」有關係的美色,也就是說,沉浸於「美色」之中的人,就好比頭頂上懸掛著一把刀一樣,時時刻刻都處於危險當中,就算你再怎麼小心翼翼,總會有一天,會落得不可收拾的下場。
  • 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卻很精闢
    色字頭上一把刀,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卻很精闢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老話,叫「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這句話是還有下半截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兩句話結合起來平仄對稱,更能體現出這句話的精髓。這後半句就是」石榴裙下命難留「。
  • 民間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然而,在現實的社會中,總會有人想要掌控我們的生活,尤其是我們的生身父母……毋庸置疑,父母是真心實意愛我們的。也正是由於這種愛,讓他們總是在為我們擔心。擔心我們冷了、餓了,或者是出了差錯而受苦。於是便想要讓我們按照他們設計好的路走下去,什麼事情都要擅自為我們做決定。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俗語「年怕中秋,月怕半」,何意?後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而生活中所流傳的膾炙人口的俗語,同樣對於時間流逝的過快做了一番形象的總結,就比如這句俗語所說的「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歲怕寒」,但是大家知道其中含義嗎?所講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要知道而一年只有十二個月,而過了八月十五,只有一百多天就要過年了,相當於一年快結束了,而一個月過了一半,那麼這個月很快也就過完了,所以雖然中秋佳節值得慶祝,但是時光荏苒,再美的容顏也抵擋不了歲月的侵蝕,也就有了「年怕中秋,月怕半」的說法。
  • 「朋友妻不可欺」的下一句是什麼,其實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
    這些俗語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語言,也不見得有多麼悠遠的意境,但它其中蘊含著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尋味。比如很多人都知道,這樣一句俗語,「朋友妻不可欺」,卻不一定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其實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這句話的下一句叫做:「朋友夫不可扶」,意在警醒女人,朋友的丈夫不可以碰觸。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和她的老公走在一起,你不能碰觸她的老公。
  • 【警方預警】網絡色情騙局,色字頭上一把刀!
    【警方預警】網絡色情騙局,色字頭上一把刀!他們在你落寞的靈魂,走進微博、貼吧、探x、默x等社交平臺時,已布下天羅地網,哪怕你只是想看點社會新聞,也會在新聞的評論區看見她們的身影,一些名字讓人想入非非的ID留言著」哥哥,我在xxx網站等你」。不少按捺不住衝動的人,點進這些網站,面臨的只有套路。「附近小姐、約炮、特殊服務、上門套餐」等等的字眼對起色心的人士來說,多了一條丟財路!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馬在古代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很多遊子旅途中唯一的夥伴,在很長時間裡,馬不僅對個人來說是生活必須品,對國家而言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先人們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各種膾炙人口的俗語和佳話,對於馬匹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首先從俗語的表面意識出發,為什麼說:好馬不會去吃回頭草呢?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後半句才是精髓所在,很多人都做不到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後半句才是精髓所在,很多人都做不到《增廣賢文》裡的俗語廣傳至今,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說到我國的傳統文化,猶如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一邊是國學經典的諄諄善誘,另一邊是詩詞歌賦的妙語連珠。
  • 俗語:「貪酒不顧人」,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
    而古人也是留下了不少的俗語來告誡後人,俗語作為老祖宗每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給後人帶來了不少的教育作用。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在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技能。
  • 俗語:「婦女能頂半邊天」,下半句少有人知,現如今還適用嗎?
    俗語:「婦女能頂半邊天」,下半句少有人知,現如今還適用嗎?早在古時候,社會上就對女性有了一項標準,即三從四德。那麼何謂三從四德? 「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 色字頭上一把刀,真實案例!
    警方經偵查發現,策劃這起兇殺案的,竟是一名年僅19歲的髮廊騙子———蒙明是在準備花錢包養這位風塵女子時,才招來殺身之禍。1,兇手竟是髮廊騙子專案組一負責人發現,在這個公用電話附近,有不少從事不法活動的髮廊和洗頭房。最後,民警結合案發現場有女性長發、死者長期獨居、兇手是和平進入室內等情況,進行了大膽推測:死者會不會是因召妓遇害的哦?
  • 俗話說「父不進子房」,其實後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少有人知
    現在,我們就來具體看一句有關古時的禮儀的俗語。俗話說:「父不入子房」,可能會有人疑惑,那時候不是有三綱五常之說嗎,其中就有父為子綱一說,可是這句俗語裡為什麼說父親不能夠進入兒子的房間呢?但是在以前的中國,封建思想下的中國時期,當家裡的兒子長大成人了,那就是能獨當一面的男子漢。而當他娶了媳婦回家以後,媳婦是要和兒子同住一間房屋的,而男方的父母也會與他們一同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家裡多了一個人,不免相互會天天打照面。若這個時候,作為父親,要是再經常跑去兒子的房間,若被外人看見,那可不得了。
  • 古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
    這句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載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後來又積攢錢財為自己兒子請名師,在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進步飛快,後來一舉高中,成了狀元。03為了感激自己的母親,兒子中了狀元後就為母親過壽。出家的羅秀才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智慧的人,會善於總結生活的經驗,然後把經驗傳遞給後人。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名氣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善於總結生活經驗的智者,而人們現在將這些智者總結出來的經驗,用俗語來簡單概括。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烏龜一直是描述一個人不懂得擔當,遇事畏畏縮縮的詞。因為烏龜膽子特別小,被驚動的時候就會把頭縮進烏龜殼中。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在人們心中,烏龜是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