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在刷「抖音」是中國小鎮青年、中年必備技能了。就是新時代的中國式的歌舞片!
沉醉於彩雲之南的歌舞
而本質是大家在找生活中的樂子。我是從大家都穿灰色衣物的年代開始記事的,對童年的很多電影都忘記了, 雖然那個時候只有聽收音機和看露天電影這兩個可選項。但對印度的歌舞電影印象十分深刻。好像有:《大篷車》、《流浪者》,以及後來的《迪斯科舞星》,這幾部印度歌舞片都有一兩首歌曲在中國傳唱。
印度的歡樂曾經傳遞給了中國的70、80年代
吉米.來吧!沒聽過就不算走過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有個甜歌歌后叫:李玲玉
那個時候在我幼小的心裡是認為印度人比我們生活過得好的,多快樂啊,隨便一個場景就是鬥舞歌唱!我那個時候連上臺唱大合唱都憋著小便的,好在沒尿!倒是那時的中國人們都是苦大仇深的面孔,唱歌也都是革命本色的。歌唱愛情的特別少還不能隨便唱。
記得絨花和雁南飛
2、那個時代的中國歌舞片或者音樂片很少,好像就只有音樂類型的:《五朵金花》(1959年)、《劉三姐》(1961年),《阿詩瑪》(1964年)但嚴格不算是歌舞片!但也帶給「灰色中國」不少色彩和歡笑。
南京大華大戲院重開張老電影海報
再到後來的《搖滾青年》(1988年),《西部舞狂》(1988年),可沒有形成特別明顯的潮流和得到好評。《搖滾青年》那時因為流行霹靂舞也就順帶這個部歌舞電影受到追捧,但也還是不盡人意的地方多些。
我依然記得《五朵金花》裡的插曲《蝴蝶泉邊》,是那個年代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們愛唱的。當《阿詩瑪》裡的歌曲《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被鄭鈞老師改變成搖滾味後我才覺得這個歌還真好聽!
歌手鄭鈞老師
但對比中國類似小品、相聲這些特別多的作品得到呈現和得到觀眾認可,是不是說明中國人更適合語言類的黑色幽默(趙老師嘮十塊錢的嗑都能傳說好多年了)而不適合舉手投足去打開個人肢體空間的舞蹈歌舞呢?
3、其實歌舞片在世界電影類型中是無法迴避的一大類型。美國也有不少經典的作品呈現:《雨中曲
這樣的美利堅還是讓人喜歡的。沒有咄咄逼人。
愛樂之城
》、《音樂之聲》(估計很多人第一首英文歌曲是學《雪絨花》的吧)以及近年的《愛樂之城》、《媽媽咪呀》、《紅磨坊》、,甚至連《悲慘世界》這麼嚴肅沉重題材都能拍成歌舞片來。
有段時間我特別拒絕中國電影,除了一些葛優老師的黑色幽默片外,感覺都是演瑣事和吵架的電影佔據了銀幕。一直想找能演中國人快樂開心的一些的電影,總也找不到。
我們不能只著一個人坑!更不能只著一個人笑啊!
後來有中國導演開始嘗試演中國的歌舞片,《如果·愛》是陳可辛執導(2005年),那時我還興衝衝去看,但失望更多,覺得生硬、模仿多過精彩和原生態。後來還有周杰倫的《天台愛情》
周杰倫《天台愛情》記者會
(2013年出品,亮點首先在美術,懷舊味與舞臺感,那種誇張的色彩。只可惜舞蹈部分連接過於生硬、不自然。幾天前周杰倫為昆凌開27歲生日趴有種濃濃的復古風,看來周董有很強烈的歌舞情節,期盼他能再拍歌曲類的電影並有新的高度),2015年杜琪峯的《華麗上班族》只能是音樂電影罷了,都沒有打開胸腔的大動作哪裡有舞蹈的影子。
這些都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破或者做到貼近中國人文化習慣的歌舞片。
而2018年《你美麗了我的人生》男女主角玉米提、古麗米娜都是專業舞蹈演員的啊,也很誠懇在講故事,但感覺還是模仿生搬硬套多啊。內心裡「我是拒絕的!」
主演:玉米提、古麗米娜都是專業優秀舞蹈演員
你美麗了我的人生劇照
4、有人說中國人特別是漢族人天生不擅長舞蹈和音樂!和中國是典型的農耕社會每天勞作強度都很大有關,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隨便就來一段歌舞抒發人生快意,常常是挑燈夜讀時再寫寫畫畫,寫首小詩填首詞,或者再不濟說段鬼故事嚇唬孩子。中國人情緒都被漢字給全給代表了,就不用太多肢體語言去做輔助表達了。
精煉內斂的中國詩詞完全不需要附加肢體語言就能表達愛意了
見過印度人口算算術的視頻,就是兩隻手在不斷掐手指在算(好像雙手就是一臺計算器一樣不停在按動一樣),再看看中國人,就只是站得篤篤定定的在心裡默默計算出結果來,完全是不同風格的路子。
可中國是多民族文明體,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多民族帶來多樣的舞蹈形式。
新疆哈密原生態維吾爾族人歌舞(五堡鎮博斯坦村)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同胞的鍋莊、弦子、伊舞、踢踏舞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西瓜視頻上找《蒙蒙鐵鍋鍋》老師的視頻看看,裡面有《甘孜中學生廣播體操》一段視頻,可以完全看到歌舞完全融入藏族同胞的生活中了。
伊舞
這些年蒙古族舞蹈《站在草原望北京》、《火紅的薩日朗》都是廣場舞裡的寵兒。如果我年輕十歲我也一定要學會蒙族舞的柔肩動作。
柔中帶剛的蒙族舞蹈
雲南多民族聚居省區更有多種多樣的歌舞表現,我印象深的有傣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彝族的《阿細跳月》,
婀娜多姿的傣族舞蹈
5、很久以來我也一直認為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藏族、蒙族、雲南等區域是歌舞的海洋和故鄉,而內地是缺少舞蹈基礎的。直到這幾年看見中國大江南北都在跳廣場舞,甚至在抗疫期間隔著陽臺還跳呢。再就在看到西瓜視頻上《麗人行》、還有看見的盤鼓舞《相和歌》時被完全徵服了。舞蹈女演員就在一面或三面小鼓方寸之間做舞合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漢代盤鼓舞,方寸之間的柔舞情義萬千隻對君說
把中國的含蓄內秀都充分表現出來了,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中國沒有歌舞片是因為舞蹈形式多樣化從而被隱藏了。而漢族古典舞是柔美精巧圓潤收斂,沒有國外誇張的肢體語言而已。這樣的內涵是那些不懂中國文化的外人是難以讀懂的。
又有一次在看周傳基老師講電影的視頻裡,講到《黃土地》裡安塞腰鼓那一段,當整排的黑棉襖陝北漢子高高踢著腿,用力向腰間的鼓面甩打著鼓點時我更深刻體會到中國人的團結和整齊劃一,看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莊稼漢,骨子裡卻是奔騰的有力量的,被壓抑的力量是要在最關鍵的方向釋放。黃土地上不加修飾的舞蹈踏平了黃土高原上的坑窪不平!
現代的安塞腰鼓(但不如黃土地電影裡場面震撼)
據說當時《黃土地》主創人員一直在陝北沒有找到合適的素材,無意見到原生態的安塞腰鼓就完全被震撼了!我也是有同樣的感覺,結合電影是抗日背景下,誰都能從那安塞腰鼓出場時一條線的排山倒海氣勢中讀出力量來!從畫面裡就能讀懂這貧瘠土地上走來的堅定的前赴後繼的中國人一定能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雖然看起來他們是貧窮和不夠強壯!
6、世界上其他民族是否如此熱愛「鼓」我還沒有認真去關注過,但舞蹈一定離不開「鼓點」的。而中國有鼓的地方太多,慶典一定有鼓的出現。東北的大秧歌就是在小區裡架起一面大鼓用力敲著鼓點,歡樂的人們就開始排成兩行合著鼓點跳著大秧歌了。「抖音」上有好多流行的「手勢舞」這也是中國人新的歌舞表現形式。
以前中國電影更多關注人們的苦難多些,但現在中國獲得極大的發展,國家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雖有很多外部阻礙和內部困難。但中國人表現出現來的歡樂性是顯著突出的,娛樂需求欲望更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
笑的像花一樣,舞也要如鳳凰于飛
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抖音」,也可以預見中國人更需要不同類型的歌舞片,讓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更多樣化或者是更接近原生態的中國風。但是一味去模仿美國好萊塢模式、印度寶萊塢模式都是不可取的!中國人有中國人內涵和文化背景,固執了幾千年的中國味一定還會一直固執下去並會有更大的空間去發展。
期待誰先拍出如科幻片《流浪地球》、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劃時代意義的歌舞片吧!是周董?徐崢?還是黃渤?
誒!就黃渤了,他能歌善舞的!還長得就特別搞笑一樣的。
黃渤:我看行,我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