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二的青年歡樂多?還是三哥歌舞多啦。中國呼喚歌舞片

2020-08-24 摺疊的崢相

1、現在刷「抖音」是中國小鎮青年、中年必備技能了。就是新時代的中國式的歌舞片!

沉醉於彩雲之南的歌舞


而本質是大家在找生活中的樂子。我是從大家都穿灰色衣物的年代開始記事的,對童年的很多電影都忘記了, 雖然那個時候只有聽收音機和看露天電影這兩個可選項。但對印度的歌舞電影印象十分深刻。好像有:《大篷車》、《流浪者》,以及後來的《迪斯科舞星》,這幾部印度歌舞片都有一兩首歌曲在中國傳唱。


印度的歡樂曾經傳遞給了中國的70、80年代


吉米.來吧!沒聽過就不算走過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有個甜歌歌后叫:李玲玉


那個時候在我幼小的心裡是認為印度人比我們生活過得好的,多快樂啊,隨便一個場景就是鬥舞歌唱!我那個時候連上臺唱大合唱都憋著小便的,好在沒尿!倒是那時的中國人們都是苦大仇深的面孔,唱歌也都是革命本色的。歌唱愛情的特別少還不能隨便唱。

記得絨花和雁南飛


2、那個時代的中國歌舞片或者音樂片很少,好像就只有音樂類型的:《五朵金花》(1959年)、《劉三姐》(1961年),《阿詩瑪》(1964年)但嚴格不算是歌舞片!但也帶給「灰色中國」不少色彩和歡笑。



南京大華大戲院重開張老電影海報

再到後來的《搖滾青年》(1988年),《西部舞狂》(1988年),可沒有形成特別明顯的潮流和得到好評。《搖滾青年》那時因為流行霹靂舞也就順帶這個部歌舞電影受到追捧,但也還是不盡人意的地方多些。

我依然記得《五朵金花》裡的插曲《蝴蝶泉邊》,是那個年代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們愛唱的。當《阿詩瑪》裡的歌曲《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被鄭鈞老師改變成搖滾味後我才覺得這個歌還真好聽!


歌手鄭鈞老師


但對比中國類似小品、相聲這些特別多的作品得到呈現和得到觀眾認可,是不是說明中國人更適合語言類的黑色幽默(趙老師嘮十塊錢的嗑都能傳說好多年了)而不適合舉手投足去打開個人肢體空間的舞蹈歌舞呢?


3、其實歌舞片在世界電影類型中是無法迴避的一大類型。美國也有不少經典的作品呈現:《雨中曲

這樣的美利堅還是讓人喜歡的。沒有咄咄逼人。


愛樂之城

》、《音樂之聲》(估計很多人第一首英文歌曲是學《雪絨花》的吧)以及近年的《愛樂之城》、《媽媽咪呀》、《紅磨坊》、,甚至連《悲慘世界》這麼嚴肅沉重題材都能拍成歌舞片來。

有段時間我特別拒絕中國電影,除了一些葛優老師的黑色幽默片外,感覺都是演瑣事和吵架的電影佔據了銀幕。一直想找能演中國人快樂開心的一些的電影,總也找不到。

我們不能只著一個人坑!更不能只著一個人笑啊!


後來有中國導演開始嘗試演中國的歌舞片,《如果·愛》是陳可辛執導(2005年),那時我還興衝衝去看,但失望更多,覺得生硬、模仿多過精彩和原生態。後來還有周杰倫的《天台愛情》

周杰倫《天台愛情》記者會

(2013年出品,亮點首先在美術,懷舊味與舞臺感,那種誇張的色彩。只可惜舞蹈部分連接過於生硬、不自然。幾天前周杰倫為昆凌開27歲生日趴有種濃濃的復古風,看來周董有很強烈的歌舞情節,期盼他能再拍歌曲類的電影並有新的高度,2015年杜琪峯的《華麗上班族》只能是音樂電影罷了,都沒有打開胸腔的大動作哪裡有舞蹈的影子。

這些都沒有讓觀眾感覺到突破或者做到貼近中國人文化習慣的歌舞片。

而2018年《你美麗了我的人生》男女主角玉米提、古麗米娜都是專業舞蹈演員的啊,也很誠懇在講故事,但感覺還是模仿生搬硬套多啊。內心裡「我是拒絕的!」

主演:玉米提、古麗米娜都是專業優秀舞蹈演員


你美麗了我的人生劇照


4、有人說中國人特別是漢族人天生不擅長舞蹈和音樂!和中國是典型的農耕社會每天勞作強度都很大有關,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隨便就來一段歌舞抒發人生快意,常常是挑燈夜讀時再寫寫畫畫,寫首小詩填首詞,或者再不濟說段鬼故事嚇唬孩子。中國人情緒都被漢字給全給代表了,就不用太多肢體語言去做輔助表達了。



精煉內斂的中國詩詞完全不需要附加肢體語言就能表達愛意了


見過印度人口算算術的視頻,就是兩隻手在不斷掐手指在算(好像雙手就是一臺計算器一樣不停在按動一樣),再看看中國人,就只是站得篤篤定定的在心裡默默計算出結果來,完全是不同風格的路子。

可中國是多民族文明體,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多民族帶來多樣的舞蹈形式。


新疆哈密原生態維吾爾族人歌舞(五堡鎮博斯坦村)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藏族同胞的鍋莊、弦子、伊舞、踢踏舞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西瓜視頻上找《蒙蒙鐵鍋鍋》老師的視頻看看,裡面有《甘孜中學生廣播體操》一段視頻,可以完全看到歌舞完全融入藏族同胞的生活中了。

伊舞

這些年蒙古族舞蹈《站在草原望北京》、《火紅的薩日朗》都是廣場舞裡的寵兒。如果我年輕十歲我也一定要學會蒙族舞的柔肩動作。

柔中帶剛的蒙族舞蹈


雲南多民族聚居省區更有多種多樣的歌舞表現,我印象深的有傣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彝族的《阿細跳月》,

婀娜多姿的傣族舞蹈


5、很久以來我也一直認為中國新疆維吾爾族、藏族、蒙族、雲南等區域是歌舞的海洋和故鄉,而內地是缺少舞蹈基礎的。直到這幾年看見中國大江南北都在跳廣場舞,甚至在抗疫期間隔著陽臺還跳呢。再就在看到西瓜視頻上《麗人行》、還有看見的盤鼓舞《相和歌》時被完全徵服了。舞蹈女演員就在一面或三面小鼓方寸之間做舞合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漢代盤鼓舞,方寸之間的柔舞情義萬千隻對君說


把中國的含蓄內秀都充分表現出來了,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中國沒有歌舞片是因為舞蹈形式多樣化從而被隱藏了。而漢族古典舞是柔美精巧圓潤收斂,沒有國外誇張的肢體語言而已。這樣的內涵是那些不懂中國文化的外人是難以讀懂的。

又有一次在看周傳基老師講電影的視頻裡,講到《黃土地》裡安塞腰鼓那一段,當整排的黑棉襖陝北漢子高高踢著腿,用力向腰間的鼓面甩打著鼓點時我更深刻體會到中國人的團結和整齊劃一,看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莊稼漢,骨子裡卻是奔騰的有力量的,被壓抑的力量是要在最關鍵的方向釋放。黃土地上不加修飾的舞蹈踏平了黃土高原上的坑窪不平!

現代的安塞腰鼓(但不如黃土地電影裡場面震撼)

據說當時《黃土地》主創人員一直在陝北沒有找到合適的素材,無意見到原生態的安塞腰鼓就完全被震撼了!我也是有同樣的感覺,結合電影是抗日背景下,誰都能從那安塞腰鼓出場時一條線的排山倒海氣勢中讀出力量來!從畫面裡就能讀懂這貧瘠土地上走來的堅定的前赴後繼的中國人一定能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雖然看起來他們是貧窮和不夠強壯!



6、世界上其他民族是否如此熱愛「鼓」我還沒有認真去關注過,但舞蹈一定離不開「鼓點」的。而中國有鼓的地方太多,慶典一定有鼓的出現。東北的大秧歌就是在小區裡架起一面大鼓用力敲著鼓點,歡樂的人們就開始排成兩行合著鼓點跳著大秧歌了。「抖音」上有好多流行的「手勢舞」這也是中國人新的歌舞表現形式。



以前中國電影更多關注人們的苦難多些,但現在中國獲得極大的發展,國家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雖有很多外部阻礙和內部困難。但中國人表現出現來的歡樂性是顯著突出的,娛樂需求欲望更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

笑的像花一樣,舞也要如鳳凰于飛


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抖音」,也可以預見中國人更需要不同類型的歌舞片,讓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更多樣化或者是更接近原生態的中國風。但是一味去模仿美國好萊塢模式、印度寶萊塢模式都是不可取的!中國人有中國人內涵和文化背景,固執了幾千年的中國味一定還會一直固執下去並會有更大的空間去發展。

期待誰先拍出如科幻片《流浪地球》、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劃時代意義的歌舞片吧!是周董?徐崢?還是黃渤

誒!就黃渤了,他能歌善舞的!還長得就特別搞笑一樣的。

黃渤:我看行,我有基礎。

相關焦點

  • 歌舞不能停:歌舞片入坑指南
    我明白,中國觀眾沒有欣賞音樂劇的習慣,對於這個類型的認可度也比較有限——歌舞片在內地票房都不怎麼理想。但如果想要入坑歌舞片,下邊這十部再合適不過了,他們都在全球取得了超高票房,這是一份觀眾們用腳投票選出的歌舞電影片單。需要說明的是,蘇莫只盤點了真人歌舞電影,所以動畫歌舞片,以及《漢密爾頓》這樣的音樂劇「官攝」不在盤點範圍。
  • 歌舞不能停:歌舞片入坑指南
    我明白,中國觀眾沒有欣賞音樂劇的習慣,對於這個類型的認可度也比較有限——歌舞片在內地票房都不怎麼理想。但如果想要入坑歌舞片,下邊這十部再合適不過了,他們都在全球取得了超高票房,這是一份觀眾們用腳投票選出的歌舞電影片單。
  • 從「聲入人心」翻紅的《馬戲之王》到中國歌舞片生態
    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美國馬戲界傳奇人物巴納姆從無名小卒變成將歡樂與勇氣融入至表演中,將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夢大師的故事。同時融入了少數族裔、畸形秀等元素。的確是這樣,但我還是喜歡《馬戲之王》,因為它看起來更像歌舞片。
  • 好萊塢歌舞片《雨中曲》——魅力的歌舞片
    作為現在極富盛名的一大片種歌舞片在好萊塢佔據過重要的地位,歌舞片興起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末的好萊塢。幾乎與有聲電影同時誕生,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標誌著歌舞片的誕生,但是由於缺乏聲音這一方面的要求,人們將1929 年米高梅的《百老匯的旋律》看作是第一部真正的歌舞片。
  • 美國歌舞片巔峰之作,超越了《音樂之聲》,不止是歌舞的獨特魅力
    在展現歌舞的獨特魅力之外(那麼多一鏡到底,肯定排練很辛苦),還很好地用貫穿全場的喜劇風格表達了好萊塢電影歷史性轉折的種種經歷,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佳片。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 胡適之:中國歌舞電影時代必將到來
    中新網8月4日電(朱萬明 付振強)在中國電影史上,歌舞片曾出現過短暫的創作高潮,如《劉三姐》、《五朵金花》等倍受歡迎。之後的作品,雖在業界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卻沒能「俘獲」大多數觀眾。  「當下,無論是創作者對歌舞片的認識和定位,還是對受眾的培育和研究,都存在明顯不足。
  • 雨中曲:好萊塢的自嘲與詼諧,歌舞片影史的經典之作
    半個多世紀以來,歌舞影片雨中曲,一直就是作為劃時代的銀幕傑出展現給我們電影觀眾的。我想生活那時代的人們,所得到的震撼一定要比我的還要強得多。然而,五十年後,我們依舊可以嗅到它的芬芳。部片子是經典,能代表一個類型片種的最高成就的片子不多,而說到歌舞片大概除了音樂之聲就是雨中曲。然而前者得了好多奧斯卡,後者什麼都沒有,然則不妨礙它出名。
  • 好萊塢歌舞片百年演變史:復興之路何在?-虎嗅網
    近年《悲慘世界》、《愛樂之城》、《馬戲之王》等影片相繼在國內上映,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得以在影院中接觸到好萊塢歌舞片。可以說,歌舞片的百年歷史正是整個好萊塢電影產業興衰的一條線索。緣起:1926年華納兄弟的「聲音試驗」一部無聲的歌舞片是無法想像的。
  • 它可能是全世界最家喻戶曉的歌舞片
    該片是1964年的經典歌舞片《歡樂滿人間》的續集,原版影片曾在當年獲得8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抱走其中5座獎盃,並且在全世界眾多國家先後上映,可謂是享譽世界,家喻戶曉,成為幾代人最深刻的童年回憶。林-曼努爾·米蘭達:我覺得今天的這個世界很可怕,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現在我們有多需要瑪麗·波平斯,直到她抓著風箏從天而降,我和觀眾一起看了這部電影,他們都發出了驚嘆。我給我兩歲的兒子放過第一部電影,當時我剛接到這個工作,他都還不太會說話,但是當序曲響起時,他也發出了驚嘆,瑪麗·波平斯的世界能給人以希望,讓我們重拾童心,我覺得世界現在很需要這個。
  • 不可不看的十大好萊塢歌舞電影!
    從表現手法上講,美國的歌舞影片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在70年代以前常常雄霸奧斯卡領獎臺。相比之下,印度每年生產的歌舞片恐怕好萊塢在全盛期都無法望其項背,而我國的春節聯歡晚會的耗資和聲勢也是珠穆朗瑪峰水平,但其藝術想像力和表現力連好萊塢30年代的歌舞片都不如。
  • 《媽媽咪呀2》中國票房慘澹,歌舞片只是敗在「水土不服」麼?
    那麼,歌舞片在國內的慘澹現狀是否已成定勢呢?現階段來講,恐怕是的。歌舞片在中國一直都是吃力不討好的角色。在近幾年可以回想起來的為數不多的國產歌舞片中,似乎也只有《天台愛情》票房突破一億,而這還是借力了周杰倫這個大IP。同時,《天台愛情》也是國內首部票房過億的歌舞類電影,其他歌舞類電影的結果幾乎就是肉眼可見的慘澹。
  • 中國被稱歌舞片墳場,周杰倫懷疑人生,歌舞片為何不受國人歡迎?
    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歌舞片可以說是個尷尬的存在。歌舞片相比較於其他類型的電影,似乎不受中國觀眾歡迎。其實在我國建國初期,歌舞片也形成過熱潮,當時湧現了《劉三姐》、《阿詩瑪》、《冰山上的來客》等等多部經典作品。但新世紀以後,雖然中國的電影市場日益擴大,但歌舞片,似乎漸漸被"排擠"出去了。
  • 中國被稱歌舞片墳場,周杰倫懷疑人生,歌舞片為何不受國人歡迎?
    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歌舞片可以說是個尷尬的存在。歌舞片相比較於其他類型的電影,似乎不受中國觀眾歡迎。其實在我國建國初期,歌舞片也形成過熱潮,當時湧現了《劉三姐》、《阿詩瑪》、《冰山上的來客》等等多部經典作品。但新世紀以後,雖然中國的電影市場日益擴大,但歌舞片,似乎漸漸被&34;出去了。
  • 《歡樂滿人間2》,一部暖心的歌舞電影,很值得一看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聊一部暖心的歌舞電影《歡樂滿人間2》。1964年由迪斯尼出品演的《歡樂滿人間》,在當時風光入圍奧斯卡13項大獎,茱莉·安德魯絲甚至靠此片奪得奧斯卡影后。羅伯·馬歇爾拍出一部誠意滿滿、不失原作精神的續集,艾蜜莉·布朗特甚至交出演藝生涯中最佳演出,沒入圍奧斯卡影后簡直是遺憾,如果喜歡歌舞片的觀眾本片絕對值得一看。本片的故事主軸其實跟《再見,克里斯多福·羅賓 》有點像,失去童心的人如何再次找回逝去的那份童心,不再相信奇蹟的人如何再次選擇相信奇蹟的存在。
  • 《媽媽咪呀2》內地首映 「梅姨」歡樂開唱獲盛讚
    《媽媽咪呀2》內地首映 「梅姨」歡樂開唱獲盛讚 日前,影片在京滬舉辦媒體超前觀影活動,繼海外持續收穫高口碑後,國內媒體也給予本片極大好評,贊超強卡司令人難以抗拒,歡樂歌舞、美好氛圍與盛夏不能更配,更有媒體稱其為「《愛樂之城》後最值得一看的歌舞片。」《媽媽咪呀2》的陣容比超豪華的前作更為星光熠熠。
  • 歌舞片的先鋒——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百老匯的旋律》
    歌舞片,顧名思義,即是由音樂和跳舞的形式組成故事情節的影片。歌舞片來源於歌劇與舞臺劇,所以早期的歌舞片演員多由歌唱演員或舞蹈演員擔任主要角色。通過音樂、舞蹈的形式刻畫人物、展開情節。直到現在,不斷有優秀的歌舞片,比如《愛樂之城》、《如果愛》等出現,甚至在最近熱播的《愛情公寓5》中都加入了大量的歌舞片段。在電影這種媒介出現之後,傳統的歌舞表演受到一定的衝擊,由於早期電影都是默片,無法通過聲音的形式表現,所以歌舞片相較於其他類型片出現較晚。
  • 千禧年後的好萊塢「歌舞復興」
    華麗至極的《馬戲之王》,像一場以歌舞為饌的極樂之宴,讓觀眾記起了歌舞片最好的時光 又或許我們此身正在千禧年後歌舞片最好的時光。從圖表中可以很明顯看出,從50年代到80年代,好萊塢每年製作的歌舞片數量總體趨勢一致在下降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1948年曾經轟動一時的「派拉蒙法案」。
  • 又一部讓耳朵懷孕的歌舞片
    還記得去年的2月14日,《愛樂之城》在大陸掀起了歌舞片罕見的觀影熱潮,大街小巷的影迷們傳唱著City of stars,跳著Another day of sun,仿佛整個城市真的變成了大家的舞臺,這也就是極致的音樂和極致的電影藝術集合在一起迸發的巨大魔力。
  •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60年代是歌舞片的鼎盛期,在這一時期,歌舞片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影片時長驚人:從序曲(Overture)到中場休息(Intermission)通常要在兩到四個小時之間;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歌舞片很多都與戰爭災難、族群衝突等現實問題相關聯
  • 鮑勃·福斯:電影中的歌舞世界
    鮑勃•福斯1953年左右,鮑勃·福斯剛剛開始自己藝術職業生涯,他當時機遇很好地跟隨了歌舞片大師級導演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首次「觸電」便是《給姑娘一個機會》。在這部電影裡,他有機會跟當時比他知名度高很多的歌舞明星同臺演出,在表演上和經歷上都給予了他很多機會去了解歌舞片是怎麼拍攝完成的。 電影事業巔峰:《歌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