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2020-04-27 宿夜花

文:宿夜花

電影《奧利弗》的故事取材於狄更斯家喻戶曉的《霧都孤兒》(故事的主角名叫奧利弗),由卡羅爾·裡德導演。影片獲得了第4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值得思考的是,電影《奧利弗》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能否用歌舞片的形式呈現?

歌舞片興盛於「經典好萊塢時期」(即「大片廠時代」),這一類型的電影由發展到成熟的過程,便一直承載著電影作為大眾娛樂產物的「造夢」功能(以《綠野仙蹤》為代表)。那精緻考究、奢華綺麗的布景,那甜蜜夢幻、唯美童話般的意境,無不以大眾的偏好、審美習慣為標準,為觀者構建了一個夢想式的精神港灣

似乎用調性歡快明麗、活潑幽默的「歌舞片」去反映嚴酷冷峻的現實生活,本身即是與歌舞片的類型特點相悖的事。因此,電影《奧利弗》所做的正是這樣一種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探索與嘗試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英國導演卡羅爾·裡德敢於做出這種嘗試的原因,自然與時代因素不可分割。60年代是歌舞片的鼎盛期,在這一時期,歌舞片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影片時長驚人:從序曲(Overture)到中場休息(Intermission)通常要在兩到四個小時之間;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歌舞片很多都與戰爭災難、族群衝突等現實問題相關聯

僅從60年代的十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幾個典型來看:有著歌舞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的《西區故事》,講述的是曼哈頓街頭不同族裔的文化碰撞;《窈窕淑女》反映的是中產貴族、知識分子與勞工階層的生活形態的差異;享譽全球的《音樂之聲》更是將「真善美」的普世訴求置於戰爭反思與世俗衝突之中。

因此,欣賞電影《奧利弗》時,可以對照同期的歌舞片與狄更斯故事的其他影像版本。

「歌舞」取代「臺詞」作為信息表達的主要載體

大衛·裡恩執導的經典版《霧都孤兒》(1948年),不僅用鬼魅、魔幻的視覺風格還原倫敦的光怪陸離,更保留了狄更斯語言風格中以小見大、意味雋永、幽默精煉的諷刺性與戲謔感。而1968年的歌舞片《奧利弗》中,「歌舞」取代了「臺詞」成為主導電影的關鍵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與《音樂之聲》類似,歌舞不僅僅是承載著細節闡釋與情節展開的表意功能,更參與到影片的整體敘事之中,將日常化的生活狀態、交流互動,用歌舞的形式呈現出來。此類歌舞片,有別於那類主人公本身即是歌舞演員、其生活本身與舞臺息息相關,例如《紅磨坊》、《芝加哥》等。

從宏觀的時代背景、文化生活到具象的角色性格、情節發展,影片都通過歌舞去說明闡述

01.刻板與僵硬——「工業機器」對人的扭曲與異化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影片的開始,便以一種輕妙的方式,揭露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痼疾工業文明的新秩序對底層的壓迫。孤兒院的孤兒們,以一種訓練有素的姿態、機械化的步伐、千篇一律的動作出現,面無生氣、神色呆滯孤兒院便仿若「人間地獄」,成了馴化、約束並管制底層孤兒的「機械牢籠」。

工業時代資本的逐利傾軋加劇了貧富分化、形成了階層鴻溝——班布爾夫婦作為孤兒院的管理者,他們囂張跋扈、刻薄乖戾,貪婪與嗜利使他們喪失了關懷、同情與憐憫,只剩下冷漠與暴戾

02.自由奔放與優雅精緻——兩種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差異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隨著劇情的推進,歌舞空間與調性風格的變化,更表現出了不同文化環境、階級背景的差異

儘管全景式展現或許尚不及《音樂之聲》用直升機航拍鳥瞰阿爾卑斯山那般壯麗與宏大,但卻通過歌舞形態的微妙變化,展現出了從上流社會的貴族紳士到市井平民、底層匪寇的多層次的倫敦眾生錄。既是工整、精緻、優雅、華麗的,也是骯髒、凌亂、瑣碎、醜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這裡上演著不盡相同的冷暖悲歡。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當奧利弗從封閉、壓抑的孤兒院逃離、來到了工業化的大都市倫敦之後,視野與空間變得開闊。在倫敦街頭的貧民區,充滿著市民階層的嬉笑怒罵,底層勞動者之間總是以不加掩飾的歌舞表達熱情與活力,來釋放他們率真赤誠、自由奔放的心靈

而當奧利弗進入到外祖父布朗洛生活的富人區,景觀又發生了變化。雅致瑰麗的別墅,貴婦、學生、警員、傭工,有條不紊地進行工整有序的社交與勞作。他們的動作、形態、腔調,無一不是經過學習、教育、訓練而養成的。但看似優雅、華美的貴族生活,卻也喪失了鮮活、生猛的市井諧趣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因此,當奧利弗來到了外祖父的大別墅,他看到了之前從未看到過的天空,湛藍無暇、一塵不染,但卻喪失了昔日市井生活中的活潑坦率的人情味。在感受到物質的充實帶來整潔與美好的同時,上流社會的貴族禮儀又讓他感受到了自由的壓抑與意志的約束。因此,自由翱翔的鳥,正是他內心矛盾的投射,在孤兒、貧民、富人身份間的徘徊,註定使他在身份的轉換中難以適從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如果說兩種不同調性的歌舞風格與生活景觀,是一種具有社會學意義的紀錄,那麼與此同時又引發了對「歌舞」本身審美價值的思考是過分追求標準化、工整與規範?還是回歸到一種忠於內心、發乎自我的直率與天然?

03.「墮落」與「拯救」——奧利弗命運的逆轉

歌舞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還在於它推動了關鍵情節的發展。

奧利弗奔走街頭、淪落貧民窟,「賊頭」費金正是通過歌舞教會了他們這群孤兒偷盜的本領。在這裡,舞蹈自身作為一種社會意義上的藝術形式,即是通過身體訓練以此達到呈現高難度動作的技能。這種「身體規訓」與「技能塑造」的潛在含義,正好被用於賊頭對流浪孤兒的控制與馴化方式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奧利弗自身的良知與純善,使得他對偷盜的行為感到羞恥,他無疑是不甘墮落的。面對賊頭費金的唆使與比爾的暴力強迫,他只得忍受著內心的負罪感,成為他們罪行的無奈幫兇。

而南茜儘管作為費金的同夥、比利的戀人,但卻帶有著母性的慈悲與人性的憐憫。她用歌舞帶動舞會的氣氛,混餚了比爾的視線,帶領他逃出了「盜賊集體」的控制。她為「拯救」奧利弗逃出費金與比利的爪牙而被殺害。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而南茜的歌舞段落作為影片中最重要的歌舞部分之一,更是對主題的濃縮。她無拘無束、自由熱烈的歌舞,正是她內心的寫照。

《奧利弗》故事本身的精妙之處正在於,不止於陷於簡單的折射出底層控訴模式,而是觸及到人性本身的貪婪與嗜利。因此,欺壓奧利弗的不僅是資本家、貴族的傲慢與刻薄,還來自於底層盜匪、賊寇在個人利益驅使下敬畏與憐憫之心的缺失金錢主導的生存法則下,使得內心潛在的醜惡與罪行無盡地滋生,道德淪喪並精神墮落每一個人受制於這種生存鎖鏈,無法獨善其身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正因如此,南茜無法割捨這種身份桎梏給她帶來的壓抑,但她內心又是渴望自由的,她對他人一直懷有同情與悲憫、對正義與良善心懷敬畏。因此,對奧利弗的拯救,正是她用自己的良知與悲憫,去救贖自己的過去,捍衛著奧利弗的純真與仁慈

南茜的慈悲與憐憫,奧利弗的純淨與善良,正是影片所呼喚的愛與尊重

童話式結局引發的現實思考

除卻歌舞形式,電影《奧利弗》改編的一大特點是對「賊頭」費金的重新詮釋,比之1948年的大衛·裡恩版,本片中的費金更具自嘲精神與遊戲人生的戲謔感

48版亞利克·基尼斯塑造的費金,是一個丑角式的人物,他狡詐、醜惡、卑鄙、貪婪,面對相同身份地位的貧困流浪孤兒,用盡了心機去欺詐、壓迫,以榨取財富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儘管電影《奧利弗》中,朗·穆迪塑造的費金,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圓滑世故、富於心機的特點,但在性格上更為圓潤、溫和。當他的滿箱珠寶沉入泥濘之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他也只得自嘲「重新開始」以自我安慰。朗·穆迪詮釋的費金,唱跳俱佳,滑稽之餘又透著些許幽默,因此他也獲得了第41屆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種變化無疑是符合當時歌舞片的主流審美的,正如《窈窕淑女》中用希金斯教授的自嘲、懺悔與自省以及「賣花女」的回歸來做一種理想主義式的矛盾調和與相互和解,《奧利弗》中「賊頭」費金反思過去、重塑人生被以一種童話式的方式呈現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但這其中的力有不逮之處,仍是現實中所無法迴避的。生活並非童話,沒有教育與文化的底層流浪者,又如何能在人情冷漠的現代大都市倫敦立足?

狄更斯的原著本身即是帶有巧合與理想色彩的「想像性」解決方式(奧利弗與外祖父相識);而歌舞片本身也一貫延用「自嘲」、「戲謔」、「調侃」的方式柔化矛盾的尖銳並消解現實的殘酷

「歌舞片」版《霧都孤兒》,曾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值得被銘記

因此,歌舞片如何反映出深刻的現實?如何在強烈的形式感中讓觀眾感受到真實的生活溫度?是後來很多歌舞片都面臨的問題。

電影《奧利弗》之後,歌舞片長期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大獎。《芝加哥》以對文化、娛樂、傳媒的強烈諷刺性成為新世紀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歌舞片。而《愛樂之城》戲劇性落敗於《月光男孩》,仍舊昭示著劇本內容上的社會意義與深刻性,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如何在塑造形式感的同時兼具內容的深刻性?不光是歌舞片,是任何電影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9)《霧都孤兒》《巴頓將軍》《午夜牛郎》
    主演: 馬克·萊斯特 / 朗·穆迪 豆瓣 8.2 IMDb 7.4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卡羅爾·裡德導演的這部不同於其他電影的地方在於,影片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把它改編成了一部歌舞片,融入了大量的歌舞元素,頗受當時觀眾的歡迎。這也是2002的《芝加哥》獲獎前的最後一部歌舞片。
  • 【影評】各有千秋的三版《霧都孤兒》電影
    >《霧都孤兒》的三部電影(1948版、1968版、2005版)都堪稱經典,如果你是狄更斯作品的粉絲尤其是《霧都孤兒》原著的忠誠讀者,那麼這三版電影都是不容錯過的。1968音樂劇版的色調顯然是比原著明亮很多,當然這也是為了符合音樂劇歡快的舞臺效果而設定,1968版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實至名歸。2005版的色調感是最接近原著的,簡直是一幅油畫,兩百年前的時代經典名作重現銀屏,連同精彩的背景音樂都塗抹上了狄更斯的風格。奧利弗·特威斯特的選角
  • 《愛樂之城》史上最佳音樂電影?這10部歌舞片表示不服
    《愛樂之城》在金球獎頒獎禮上拿獎拿到手軟,這讓人們更加看好該片在奧斯卡上的表現,不少網友期待這部電影在奧斯卡再創佳績。而縱觀奧斯卡歷史,斬獲最佳影片大獎的音樂電影還真不在少數。在結果揭曉前,先一起來回顧奧斯卡歷史上獲得這一殊榮的10部經典歌舞片吧。
  • 【奧斯卡電影】《芝加哥》2003年第75屆奧斯卡獎(珍藏版)
    導演: 羅伯·馬歇爾主演: 蕾妮·齊薇格 / 凱薩琳·澤塔-瓊斯 / 理查·基爾類型: 喜劇 / 歌舞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德國年份: 2002評語:另獲女配角風向標中獲得廣播影評人和金球(歌舞喜劇類),英奧和國家影評人歸於《鋼琴家》,後者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波蘭斯基)。上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歌舞片還要追溯到1969年的《霧都孤兒》。本片星光璀璨的演員陣容和為學院評為量身定做的改編劇本,讓這部走紅於百老匯多年的音樂劇在大銀幕上找到了青春。
  • 電影《鋼琴家》編劇羅納德·哈伍德去世,曾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圖說:羅納德·哈伍德憑藉《鋼琴家》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1980年,他憑藉戲劇《化妝師》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該戲劇被他分別於1983年和2015年改編成了同名電影。2002年,羅納德憑藉由羅曼·波蘭斯基導演、艾德裡安·布洛迪主演的電影《鋼琴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一舉在世界範圍內打響了知名度。
  • 電影《霧都孤兒》:光怪陸離的都市眾生相,詮釋著人生的悲喜冷暖
    文:宿夜花電影《霧都孤兒》的譯名,與狄更斯另一部知名小說《遠大前程》改編的電影譯名「孤星血淚」,有著類似的傳譯思維。通過強調主人公孤兒身份、渲染辛酸苦楚的悲慘遭遇,製造一種情感力度與悲劇色彩,同時又給觀者製造懸念,是一種簡潔又通俗化的表達。
  • 看電影學英語:霧都孤兒
    故事簡介:《霧都孤兒》(英語:Oliver Twist
  • 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在中國為何受到廣泛接受
    1956年至1957年,國內陸續上映四部英國電影,其中三部電影改編自狄更斯的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孤星血淚》(《遠大前程》)和《霧都孤兒》。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英國導演大衛·裡恩根據《奧立弗·退斯特》改編的同名電影(1948年英國導演協會出品——作者注),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製完成。陳敘一採用前蘇聯翻譯的《奧立弗·退斯特》縮寫本的譯法,將影片譯名改為《霧都孤兒》。此後,國內各個譯本便沿用了這個譯名。
  • 《霧都孤兒》狄更斯的第一部社會批判小說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社會批判小說。富人的棄嬰奧利佛在孤兒院裡掙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闆那兒當學徒。
  • 1-92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國入圍奧斯卡<附影片在線連結>
    奧斯卡獲獎名單|中國入圍奧斯卡影片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世界上最著名,影響最大的電影獎項。以下是每屆獲獎的片名,有多個譯名的以豆瓣為準,括號裡的時間是電影上映的年份,並非奧斯卡頒獎時間(一般頒獎在上映的後一年)。
  • 電影百年(三):歌舞片
    歌舞片誕生於有聲電影時期,有著歌舞雜耍和歌劇的基礎。在幻想與現實的大膽融合下,歌舞片在經濟大蕭條及之後的時期輕易便讓觀眾逃避了殘酷現實。然而,混淆夢想與現實正是這部影片和其他歌舞片要實現的目標,且正是這種不現實給導演、攝影師和設計師帶來了好萊塢商業結構下最有創意的發揮空間。由於歌舞片看似無害的界限,審查人員幾乎不會注意到穿著暴露的女性和性暗示。20世紀 30~ 50年代的製片廠打造了這些奢華的夢想。各個專業電影製片廠的作品都標有自家特色的審美商標,以突顯其專屬的特別明星、舞蹈總監、設計師和管弦樂演奏家。
  • 《霧都孤兒》賞析
    《霧都孤兒》原名《Oliver Twist》,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後來多次被搬上熒幕,這次看了1948年大衛·裡恩導演的作品,應該是最早的電影版本,黑白膠片的畫質充滿著濃濃的年代感,仿佛重現了上個世紀霧都英國的社會生活。
  • 歌舞片的先鋒——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百老匯的旋律》
    直到現在,不斷有優秀的歌舞片,比如《愛樂之城》、《如果愛》等出現,甚至在最近熱播的《愛情公寓5》中都加入了大量的歌舞片段。在電影這種媒介出現之後,傳統的歌舞表演受到一定的衝擊,由於早期電影都是默片,無法通過聲音的形式表現,所以歌舞片相較於其他類型片出現較晚。
  • 妙無言|2021年英國《新霧都孤兒》
    類型: 劇情/動作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21-01-29(英國)片長: 90分鐘又名: 偷天行動(臺)/霧都孤兒現代版裘德·洛的兒子拉夫·洛、麥可·凱恩、「瑟曦」琳娜·海蒂、Rita Ora將主演新版《霧都孤兒》電影,該片名叫《Twist》(主角奧利弗的姓+「反轉」之意),
  • 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1948)Part 1 賞析
    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1948)Part 1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1948)導演: 大衛·裡恩編劇: 大衛·裡恩 / Stanley Haynes
  • 《小偷家族》:狄更斯的心靈雞湯救不了當代「霧都孤兒」
    電影開場,瘦弱的祥太在強作鎮定的治的掩護下,使出了並不怎麼高明的偷竊伎倆。在他稚嫩的臉上與不知所措的小動作中,看不到緊張和恐懼,只有對未來生活的迷茫。眼前這位少年的形象,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狄更斯筆下的「霧都孤兒」。
  •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合集(上) ​
    氣勢如虹的《一夜風流》在第七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擊敗了熱門《埃及豔后》、《瘦子》等影片,成就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次「全滿貫」——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劇本五項大獎——該記錄直到40年後才被《飛越瘋人院》追平。
  • 歷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全集(上)
    氣勢如虹的《一夜風流》在第七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擊敗了熱門《埃及豔后》、《瘦子》等影片,成就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次「全滿貫」——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劇本五項大獎——該記錄直到40年後才被《飛越瘋人院》追平。
  • 【巨獻】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合集(上)
    氣勢如虹的《一夜風流》在第七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擊敗了熱門《埃及豔后》、《瘦子》等影片,成就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次「全滿貫」——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劇本五項大獎——該記錄直到40年後才被《飛越瘋人院》追平。
  • 歷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全帶片源!(珍藏版)(下輯)
    奧斯卡金像獎每年一次在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倍受世界矚目。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歷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部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