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和義,值千金。在這世上,多少人為「情義」二字不惜上刀山,下火海,在中國人眼裡,滴水之恩,便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對你有情有義之人。對康熙稍有了解的人定然知道一個叫蘇麻喇姑的女子,自康熙出生,她便伴他身側,將他撫養成人,後康熙有了自己的孩子,還將皇子交給蘇麻喇姑照顧,毫無疑問,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十分信任且重視,而蘇麻喇姑對康熙亦是有情有義。
當年蘇麻喇姑去世時,康熙更是為她舉辦了極其隆重的葬禮,就連陵寢規格,都按照嬪等級建造,一時之間,傳為佳話。然而幾百年後,專家們走進蘇麻喇姑的陵寢,卻發現了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康熙竟是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她叫蘇麻喇姑,本名為蘇茉兒,1612年出生於科爾沁一個貧苦牧民之家,繼承了父母優良基因的她,從小就是一個聰慧能幹、陽光爽朗的姑娘,故而10歲那年,蘇麻喇姑就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讓她入府成為貝勒寨桑的二女兒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而這位小姐,便是日後的孝莊文皇后。
公元1625年,布木布泰嫁給了皇太極,蘇麻喇姑作為陪嫁侍女,自然也跟著小姐一同入京,從此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可想而知,宮廷生涯是極其枯燥且漫長的,所幸兩個女孩相偎相依,互相陪伴,日子倒也充滿歡聲笑語。
而布木布泰更是成為蘇麻喇姑的「老師」,教她讀書識字,教她各種宮廷禮節,聰慧的蘇麻喇姑很快就掌握了這些知識,不但精準地掌握滿語,更寫了一手漂亮的滿文,就連漢語也相當不錯。加上她勤勞肯幹,布木布泰非常喜歡她,並經常交給她重要的工作,這一切,都為蘇麻喇姑日後輔佐康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1654年,康熙出生,孝莊立刻讓心腹蘇麻喇姑去照顧孫兒,蘇麻喇姑亦不負孝莊所託,不但將其平安撫養成人,並按照孝莊的要求,對康熙施教,《嘯亭雜錄》上書:「仁皇帝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康熙後來的書法造詣頗高,這一切都離不開蘇麻喇姑對他的啟蒙教育。
等到後來康熙執政,蘇麻喇姑更是在旁幫他處理了很多政務和瑣事,故而康熙對她,十分敬重。後來孝莊文皇后病逝,蘇麻喇姑受不了這個打擊,陷入了悲傷和孤獨中,鬱鬱寡歡,此時的蘇麻喇姑已經70多歲,康熙擔心她的身心健康,便決定將皇十二子胤祹交給她撫養,蘇麻喇姑這才稍微開心一些。其實按照清廷規定,只有嬪以上的內廷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由此可見,康熙對蘇麻喇姑的重視。
公元1705年9月7日,蘇麻喇姑去世,享年93歲。康熙聞訊悲痛萬分,決定給蘇麻喇姑一個風光的葬禮,於是他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並將其靈柩與孝莊文皇后置於一處。由於下葬規格如此隆重,故而後世之人心中默認,蘇麻喇姑的陪葬品一定不在少數,然而幾百年後,考古學家們打開蘇麻喇姑的陵墓,卻沉默了。
原來外表看似宏偉的墓葬之中,竟然是一個無比簡陋的墓室,陪葬品寥寥無幾也就罷了,墓室的牆壁也是無比粗糙,墓道陰暗狹窄,考古隊員們甚至要弓著身子才能進去,而抵達墓室後,最醒目的,竟然是一個放在缸裡的骨灰盒。說實話,這墓室,還不如一個芝麻小官的墓室「華麗」。
眾人不禁嘆息,原來當年康熙不過是做了面子工程給外人看,表現出自己是個重情義的人。而這個對他有情有義的女人,於他而言,恐怕只是一個「高級侍女」吧,著實令人嘆息。
參考資料:《清史稿》《嘯亭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