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2020-12-24 阿東原創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村

在1989年的春季,河北張家口宣化區西郊下的村民和家人一道去給自家的田裡面放水,進行一年一度的春季農田灌溉,按說不難,可過了大半天卻不見水位上漲,他們就到地裡去察看田裡面出現兩個巨大漩渦,水都從這兩個漩渦裡面流走了,當時村民斷了水源往下一看,居然是兩座古墓,他馬上上報當地文物保管所。

1989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這兩座墓葬的發掘工作開始了,經過初步勘探兩座墓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痕跡,考古隊想到在18年前附近不到50米位置發掘時墓葬存在謎團,在這次的發掘專家們也聯到一起研究,將這墓定為1號墓,其中一座墓的墓室為單室六角形墓室為2號墓,另一座墓則為單室圓形墓室3號墓,兩座墓都是磚砌結構。

墓葬位置

經過清理,六角形墓墓門很快暴露在了考古人員面前。當時的清理工作很大,因為被灌進去的水量太大了,所有東西都被陷在淤泥裡,就算如此,考古人員很快發現這個並不大的墓室裡邊好像沒有發現棺槨,不過在清理的時候,他們在墓室靠北邊一側發現許多寫有漢字和梵文的木頭殘片,但這些殘片數量 遠遠不夠拼成一個棺槨,從位置上看,這個墓葬和1號墓相隔僅50米,從結構上判斷,這2號墓應該也是一個遼代的墓葬,可遼代文字是漢字和契丹文才對,怎麼這墓卻是漢字和梵文呢,因為遼代存在的時間不長,歷史上存在的信息不多,接下來又該怎麼去解開這些謎團呢?

木箱上的文字和尺寸

這時發掘的3號墓隊員有上新的發現,在清理墓葬時候直接就看見木箱了,木箱為長方形,長1米,寬60釐米,高60釐米,這箱子上有個特徵是跟2號墓的木質殘片是一樣的,也寫著漢字和梵文兩種文字,2號墓裡木質殘片之謎也解開了,它不是棺槨,拼合起來應該是一個同樣的箱子,打開箱子一看,箱子是一個大號的骨灰盒,不僅2號墓和3號墓這樣,考古人員在查閱1號墓的資料時發現也有類似跡象,由此可以判斷當時宣化地區人死之後火化下葬是當時的習俗。

古代火化圖

在古代唐代以前,中原地區以棺葬為主,火葬習俗只有在一些邊遠地區的民族才有,但在唐代以後,佛教開始在中原盛行,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死後留下了一種極其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舍利子,後來佛祖的弟子也紛紛效仿火化,所以信奉佛教的遼金地區很早也把火化當成了習俗,這是這三座墓的共同點,不同的是1號墓發現了人臉面具,2、3號墓卻沒有。

墓誌提供的信息

當找到2、3號墓的墓誌時候,發現1號墓跟2、3號墓是有關聯的,不僅有關聯而正因為這種關聯那個木雕人臉謎團還在擴大,考古人員打開墓誌發現,2號墓墓主叫張恭誘,3號墓墓主叫張世本,原1號墓墓主叫張世卿,他們都是一家人,有著親緣關係,其中3號墓張世本還跟1號墓同輩。

《備經圖》

經過清理,兩座墓室色彩豔麗的壁畫逐漸顯露出了它們的模樣,很顯然這些畫好描繪的是遼代貴族的生活場景,東南壁上是一幅《備經圖》,畫的已有研究墓主人生前修習佛禮的場景。

《備茶圖》

西南壁是一幅《備茶圖》,對於今天來說研究遼代人的飲茶習慣這是寶貴的素材。

二十八星宿圖

3號墓的壁畫一個侍女執盞挑燈,顯然是一派祥和平淡的貴族生活氣息,最讓考古員驚嘆的是這兩座墓葬的鑿井都以放射狀的圓形畫法繪製了二十八星宿圖,還有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圖案,在當時發現1號墓張世卿的墓室頂部也有著同樣的圖案。據專家考證說,二十八星宿圖早在公元7世紀作為佛教文化當中用來佔卜的亞文化已經傳入中國,張氏家族人把這種星象圖繪在墓頂上這是因為他們相信的人靈魂在另一個世界仍然可以看到生前所在的人間,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順利返回。至於其他牆壁上的壁畫則是視死如視生的觀念體現。

1993年5月展開大規模的墓葬勘探

到發掘工作結束,1號墓的森雕人臉畫具之謎還是無法破解。再過4年,考古人員在這三座墓葬附近又陸續發現了2座兩座張氏家族墓葬,有點可惜的是這兩座墓葬已經被盜了,幾乎沒有什麼收穫,但是有一點就是,墓室的壁畫有所保存,它們的繪畫內容和風格與之前發現的3座墓是如出一轍,就因為這樣,這件事又引起上級文物部門的重視。

1993年5月開始當地考古部門在下八裡村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墓葬勘探,前後也發現了好幾座張氏家族的墓葬,其中被命名為7號、8號、9號、10號的4座墓保存完好,都是聜的磚室墓葬,當時這一發現被評定為年底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各種烹調好的菜餚水果

清理完7號墓填土後,一座磚砌木門出現在了大家面前,有一件東西讓人覺得奇怪,那就是這扇歷經近一千年的木門上竟然掛著一把封閉完好的鐵鎖,緊接著考古人員又有了一個意外發現,就是門上邊居然還留下了鑰匙,當墓門打開走進後室的時候,在正中整整齊齊擺放著兩張供桌兩把木椅,供桌上擺滿了精美器具,經過考古人員仔細辨認,供桌上擺著秋梨、葡萄、棗子、板慄和各種烹調好的菜餚。考古員在墓的牆角還發現了一個密封的雞腿瓶,經國家文物鑑定中心檢測,這個瓶子裡邊裝著900年前用葡萄釀造的國酒,而這項奇蹟也改寫了歷史記錄。

#考

相關焦點

  • 河北發掘商代古墓,墓室有殉人殉狗現象,考古專家:初判為貴族墓葬群
    近日,河北省文物局組織國內專家對石家莊市欒城區周家莊墓地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進行現場檢查與驗收。記者了解到,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該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附歷屆全名單
    3月29日,為期兩天的「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結束。經過20個入圍項目匯報人以項目時代早晚為序進行的各20分鐘終評展示和評委、學者提問,評委會經過評議和投票,產生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學是用實物研究人類古代歷史的專門學科,實物資料的獲得又是通過考古發掘和考古調查獲得的。
  • 古墓發現遼代版「金縷玉衣」,考古專家:下面埋著南院大王蕭峰
    瀋陽市文物局馬上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第一個挖掘的是10號遼墓,剛進入時就發現裡面有坍塌,考古人員心涼半截,估計已經被盜了。 而驚喜來得太快,一位幹活的民工在坍塌的土堆裡挖出來一件綠釉雞冠壺,繼續往裡面深挖下去,結果金光閃閃的銅鎏金蹀躞帶、銀鞍橋、銅鎏金龍紋馬具等珍貴文物一件件出土。原來這是自然坍塌,並不是盜墓賊炸的,卻因此幸運地躲過了被盜。
  • 邯鄲發現古墓竟成「網紅地」,不僅影響考古發掘,還有人偷雞摸狗
    2020年7月22日,河北邯鄲涉縣一下火爆網絡。並不是說這個地方發生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原來邯鄲涉縣發現一座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當地發現清代墓葬群之後,也吸引不少自媒體蜂擁而至,更有網絡主播來到現場開啟直播賺取流量。可是這些網絡主播不僅影響考古隊正常發掘,甚至還有人偷雞摸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遼代帝王陵墓和其他朝代有什麼區別?
    此外,根據「南嶺」西側山脊上的石牆遺蹟,考古專家提出祖陵陵園可分為主陵區和陪葬陵區的新認識。以此為基礎,從 2007 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祖陵考古隊,對陵園內 1 號陪葬墓和陵外龜趺山太祖紀功碑樓基址進行了搶救性清理。2008 年又對龜趺、陵區內殿遺址及陪葬墓進行了發掘清理,取得了重要的學術資料。
  • 重磅|2016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安徽阜南臺家寺遺址8.新疆青河三道海子遺址群9.山東曲阜魯故城遺址10.江蘇鎮江孫家村吳國鑄銅遺址11.河南洛陽西朱村曹魏墓12.安徽當塗「天子墳」孫吳墓13山西太原蒙山開化寺佛閣遺址14.內蒙古開魯遼代皇族墓葬十大考古新發現介紹
  • 江西發現國內罕見墓葬群:七星堆六朝墓群,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繁榮
    目前,在江西南昌境內發現不少大墓,其中最出名的是前些年發掘的南昌海昏侯墓。而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江西南昌發現的七星堆六朝古墓群。很快,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館就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考古專家初步調查與勘探,發現墓葬二十多座,而且地下埋藏著古墓群。基於「不主動發掘古墓」的原則,該處古墓群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到2018年南昌贛江新區進行新城建設。為了配合新城區的建設,當地文物部門組織考古隊對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 考古揭開醫巫閭山皇陵謎蹤
    2020年第九期《中國國家地理》大篇幅刊發了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課題考古研究部主任萬雄飛的《醫巫閭山遼帝陵湮沒千年後 考古揭開「北鎮」皇陵謎蹤》一文,詳細介紹了北鎮遼代顯、乾二陵的歷史及現場發掘等工作,解開了遼代帝陵在醫巫閭山塵封千年的謎題。 由契丹族創立的遼帝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王朝。
  • 中山文化丨獨留一石記乾坤——石破天驚的考古發掘
    在20世紀70年代,歷史終於給了考古工作者一次機會,一次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讓這個神秘王國重現於世人眼前。這次中山國的考古大發現,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在李學勤等專家的建議下,河北省文物局派出考古隊在這一片進行調查,先後對三汲鄉穆家莊、「雙陵臺」這兩處的大型古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由此一個神秘古國的面紗被徐徐揭開。這塊大河光石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稱——「守丘刻石」,它成為了打開神秘中山國歷史大門的鑰匙。
  • 遠古墓葬群現世,其中手骨神秘移位,詭異現象令人不解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的一個名叫楊官寨的遺址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清理一座明代家族墓地時,卻突然發現了另一個奇怪的墓葬。裡邊的東西和明代墓葬的完全不同,卻和上世紀50年代的廟底溝文化風格極其接近。廟底溝文化是我國上世紀的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它是遠古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階段的一個重要時期,距今大概在四五千年左右。
  • 失落的王朝:遼代帝王陵及契丹文字發現百年紀
    (《遼史·地理志》)所謂五京,即上京臨潢,中京大定(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南京析津(北京市),西京大同;六府為臨潢府、大定府、遼陽府、析津府、大同府、興中府(河北省霸州市),長城以內的河北、山西等省的北部地區均在其統治之下。在中國歷史上,契丹同其後的金、元以及清一樣,都是由北方的少數族裔所建立的國家。
  • 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
    古文物遺產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象徵。在我國,有很多過去的古文物遺產流傳至今。近日,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一、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經過河北省考古人員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的周家莊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其中,17座為商代墓葬,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考古研究院周家莊考古隊執行領隊張鵬介紹,初步判斷該墓葬是商代後期具有一定規格的貴族墓葬,規格為在河北冀中南地區最高。
  • 四年前發現其家族墓地,考古出6個兒子
    4年前發現韓德讓的墓葬在2016年,在乾陵側發現了韓德讓的墓葬,並且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根據《遼史》記載,韓德讓去世後,他的墓地也應在「乾陵側」,而乾陵為遼景宗耶律賢和睿智皇后蕭綽合葬墓,修建於醫巫閭山,這也為韓德讓墓地框定了大致範圍。可見這韓德讓是真的痴情,即便去世也要守護在蕭燕燕的身邊。
  • 浙江這一地有重大發現!|海寧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墓葬|良渚...
    最早距今已有5500年歷史嘉興海寧這個地方完成考古發掘工作超多寶貝一一亮相考古現場在哪?發現了從未見過的現象及文物近日,記者來到了達澤廟遺址現場,基坑已經回填,一旁是新開挖的河道。雖然現場已經看不出什麼考古痕跡,但置身其中,聽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曄的描述,你仿佛就能感知到,這裡曾經埋藏著的古老歷史以及古人勞作生活的場景。
  • 史前考古重大突破!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5項重大項目成果
    【新民晚報·新民網】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會,通報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成果。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從聚落組織、信仰習俗、動植物遺存、出土遺物、宮城建築、古城遺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補了史前考古中國的多項空白,多維度揭示了早期中國的文明基因,對研究中華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考古重大發現!安徽這一地歷史距今5000年
    08:46:26 來源: 中安在線 舉報   11月14日,記者從阜陽嶽家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成果發布會上了解
  • 癸巳年考古北京生肖文化 周口店發現蛇類化石
    新石器時期,北京沒有直接蛇類骨骼的考古發現。但是在東北部的平谷區上宅遺址中,卻出土了一件裝飾物,專家將其命名為雙頭蛇。  這件裝飾物是陶質的,整體呈圓弧狀,兩端有兩個頭,頂端劃出缺口表示嘴,一個小孔表示眼睛。兩頭共用一身,身子中間有一個小的圓形穿孔。這件僅有幾釐米長的飾物,距今約有6000年的歷史。由於它的體積較小,沒有實用性,專家推測它應該是一件原始藝術品。
  • 【康平老故事】一段往事 ——緬懷康平考古奠基人張少青老師 作者:薛玉林
    張老師曾領我觀看過這些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契丹遼代的、金代的、明代和清代的,他如數家珍的向我介紹了十幾個文物的出土情況和鑑定的等級。記得張老師介紹了在西關鄉邊臺子出土的窖藏銅錢:1987年在邊臺子村一農民承包地裡發掘一隻黑釉罈子、壇口蓋一石板,壇內裝銅錢67公斤。各類錢文總計64種,共計15000多枚。其種類和科研價值很大。
  • 首次出土蟬形玉器 二里頭遺址最新發現高規格墓葬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曼本報訊今年,是二里頭遺址發掘的第62個年頭。日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再次傳來好消息,二里頭遺址最新發現一座高規格夏代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