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發現遼代版「金縷玉衣」,考古專家:下面埋著南院大王蕭峰

2020-12-20 騰訊網

位於內蒙古西遼河中下遊赤峰市和通遼市之間有塊沙地,叫科爾沁沙地,面積達到4.2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地。其地勢連綿起伏,廣布灌木叢,過去被人們稱之為「八百裡瀚海」,可見地域之廣,後因風沙嚴重建立了國營張家窯林場。

林場工作人員曾在上世紀80年代治理沙患之時,發現過幾座遼墓,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些文物,此後林場也肩負著遺址保護的工作。但偌大的沙地,不知埋藏著多少未知的秘密,總會引來覬覦的人。

多年相安無事,當地人也按部就班的工作,但自2015年初開始,就突然出現了很多開車前來「遊玩」的人。林場位於康平縣西部長白山區域,又不是旅遊區,那些人怎麼會大老遠往這裡跑,工作人員就留了個心眼。

果然到了12月份,林場後面非常偏僻的長白山,晚上就出現了幾個鬼鬼祟祟的人影,這裡有很多墓葬,要是一般人看到那畫面估計得嚇個半死。但工作人員知道,他們十有八九是年初「踩點」的盜墓賊,果斷打電話上報。

康平縣文管所接到電話後,帶著考古隊驅車趕到勘察,其中幾座古墓都打了盜洞,外面散落著石頭和幾把鐵鏟,這群盜墓賊有備而來,很可能已經進入主墓室了。瀋陽市文物局馬上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第一個挖掘的是10號遼墓,剛進入時就發現裡面有坍塌,考古人員心涼半截,估計已經被盜了。

而驚喜來得太快,一位幹活的民工在坍塌的土堆裡挖出來一件綠釉雞冠壺,繼續往裡面深挖下去,結果金光閃閃的銅鎏金蹀躞帶、銀鞍橋、銅鎏金龍紋馬具等珍貴文物一件件出土。原來這是自然坍塌,並不是盜墓賊炸的,卻因此幸運地躲過了被盜。

更令考古隊員興奮的是,10號墓裡還發現了黃金面具和銀絲網絡,此前這兩樣國寶級文物只有陳國公主墓僅發現過一次。黃金面具人們很熟悉了,而銀絲網絡是什麼呢?北宋《虜廷事實》記載契丹習俗:用金銀為面具,銅絲絡其手足。

銀絲網絡就相當於遼代契丹族版的「金縷玉衣」,銅絲僅為普通貴族所用,而此件銀絲網絡,用直徑0.05~0.07釐米的細銀絲編制,織滿從頭到腳七個銀絲網,覆蓋在金黃色殮服上,再加上黃金面具,墓主人的身份肯定極高,非一般貴族,他到底是誰呢?

考古一直持續到2017年,5、6號墓因為早期被盜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文物,而1、2、3、4號大墓都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還有兩件此前從未發現過的遼代梅瓶,分別是白釉黑彩梅瓶和白釉褐彩梅瓶。它們證明了梅瓶在遼代就已經存在,直接改寫了遼瓷的歷史,被稱為「海內孤品」。

而奇怪的是,這整個家族墓葬,身份都非同小可,卻連一塊墓誌都沒有。專家推測要麼是這個家族曾犯過大錯,不允許設置墓誌,要麼墓誌以「墨書題記」的形式寫在牆壁上,但近一千年過去都脫落掉了。但考古專家還是給出一個大膽的猜測:這是遼代南院大王的家族墓,這位南院大王不是別人,正是《天龍八部》裡面蕭峰的原型!

金庸寫小說喜歡用歷史人物作為原型,小說裡這位義蓋雲天的丐幫幫主原名喬峰,被揭露契丹人身份後改為本名蕭峰,因意外救了遼道宗耶律洪基被封為南院大王。而歷史上蕭峰(1030年-1065年)確實存在,他是契丹乙室部人,武藝也很高,因平叛耶律重元之亂有功,被封為南院大王。

不過蕭峰雖品級較高,實權卻沒那麼大,遠不如小說裡那樣誇張。而且他年僅35歲就病死了,遼道宗賜諡號「文忠」,追封「遼西郡王」,予以厚葬,遼史對其記載極少,並沒有說葬在哪裡。張家窯遼墓群應該就是蕭峰和他後代的墓葬,證據是什麼呢?

專家查閱史料,給出兩個證據:其一根據其中三座大型磚室墓的規格、葬具及隨葬品,幾位墓主人都符合遼代王一級的貴族身份。其二古墓群位於歷史上的遼代遂州附近,《遼史 地理志》載:「遂州,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帳放牧於此」。著名考古學家馮永謙介紹,遼代設南面官和北面官雙軌官制,其中南院大王管理漢人,職位高,卻只是個榮譽職務。而「南王府五帳」說的就是南院大王家族。

金庸先生當初寫小說,以歷史人物為原型,他沒想到的是若干年後蕭峰的墓真被發現了。契丹人驍勇好戰,建立了輝煌一時的遼朝,但到了明代時期契丹族已經消失,融入到其他民族去了,只留下無數神秘的傳說。張家窯遼墓群的考古,又為研究遼代的歷史提供了珍貴資料,期待其後續的考古能帶來更多精彩的發現。

相關焦點

  • 第一次見到「金縷玉衣」,卻出現「不可思議」現象,專家難以解釋
    這裡單說「金縷玉衣」,1968年7月12日,漢中山靖王墓進入文物清理程序,並逐步推進到了「後室」,這裡是安放劉勝棺槨的所在,一般來講,最重要的隨葬品也會在這裡;打開石門後,連考古專家也嚇了一跳,因為墓頂石板已部分坍塌,而下面就是棺槨。
  • 金縷玉衣 ,真的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導讀: 玉衣(也稱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體現了穿戴者的身份和等級。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金縷玉衣起死回生之謎: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
  • 富豪偽造「金縷玉衣」,騙走銀行7億元,考古家:價值24億
    無論是文物價值還是歷史價值都非常高,但目前考古出土的金縷玉衣並不多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件,而且這都是漢代時期帝王、諸侯所穿戴的斂服。可以說,金縷玉衣在當時就非常的珍貴,每一片玉器、沒一條金絲都是稀世文物。
  • 雙乳山發現西漢諸侯王墓,墓主未穿戴金縷玉衣,專家:原來如此!
    那是1995年6月份,山東長清的雙乳山村村民在附近雙乳山開採石頭時,意外發現了人工開鑿的石壁,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局。當地文物局得到消息後,立即派出工作人員趕往現場保護,考古專家到達現場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座大墓,而且墓道還被村民炸開了。在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山東文物部門立即組織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 金縷玉衣之謎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
  • 金縷玉衣千裡之外來到赤峰,就是讓你先睹為快!
    這一天,在河北滿城漢墓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史書上記載、卻從未見過的「金縷玉衣」。滿城漢墓一號墓平面示意圖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清理棺槨堆積物,由上而下、層層撥開,堆積層清理後,令人驚喜的東西——「金縷玉衣」暴露了出來。
  • 天津博物館的這件金縷玉衣,雖精美絕倫,卻來歷成迷
    玉衣手套片型小巧,耳部造型寫實獨特,玉片三角形結構多,較其他玉衣製作和拼接難度更高。從介紹來看,這似乎是一件金縷玉衣中的珍品,本文中圖片均為天津博物館館藏金縷玉衣。據資料記載,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玉衣已有十幾件,其中最著名的要數1968年5月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夫婦的「金縷玉衣」,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玉是岫巖玉,玉片之間用金絲相連,金絲盤扣非常精美,堪稱國寶級文物。
  • 擷英丨滿城,五十年前那場驚動中央的考古發現(多圖慎入)
    一年前,「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的精美作品讓人久久回味,觀眾驚訝於這些兩千年前的文物,如錯金博山爐、金縷玉衣、銅朱雀銜環杯等是如此地精美。▲周總理宴請坦尚尼亞總統第二天一早,郭沫若的秘書王廷芳就趕到了考古研究所,先了解一下考古所的情況。1968年是「文革」開始後的第三個年頭,全國考古工作都已經完全停止,很多老幹部、老專家受到衝擊。
  • 724件珍貴文物亮相國博 金縷玉衣竟腹部隆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上官雲 應妮)2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在北京開幕。記者了解到,這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品總數共計151套724件,其中149套722件文物來自河北博物院。
  • 長信宮燈、金縷玉衣、玻璃編磬……漢代「國家寶藏」亮相南博
    被收入歷史教科書的長信宮燈、代表漢代最高喪葬等級的金縷玉衣、用玻璃模仿玉質的成套編磬……20日,南京博物院《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年度大展開幕,250件(套)文物展現了諸侯王權、王室儀軌、宴樂生活和永生之夢。  展出的文物來自江都王劉非和中山王劉勝的墓葬,他們都是漢武帝劉徹的哥哥。
  • 為盜取這座古墓,4個盜墓賊當場暴斃,專家打開墓穴後臉紅不已
    為了防止陵墓被盜,古人想了很多辦法,像是在古墓中設置機關暗器,部署毒氣等等。因此,有很多盜墓賊都在盜墓的過程中,死於非命。2009年,就有一群盜墓賊,為了盜取一座古墓,4名盜墓賊竟當場暴斃,隨後專家趕到也表示很無奈。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當時的清理工作很大,因為被灌進去的水量太大了,所有東西都被陷在淤泥裡,就算如此,考古人員很快發現這個並不大的墓室裡邊好像沒有發現棺槨,不過在清理的時候,他們在墓室靠北邊一側發現許多寫有漢字和梵文的木頭殘片,但這些殘片數量 遠遠不夠拼成一個棺槨,從位置上看,這個墓葬和1號墓相隔僅50米,從結構上判斷,這2號墓應該也是一個遼代的墓葬,可遼代文字是漢字和契丹文才對,怎麼這墓卻是漢字和梵文呢,因為遼代存在的時間不長
  • 弘博現場|木乃伊與金縷玉衣同臺亮相 南博講述法老與王的故事
    左:古埃及託勒密王朝克裡奧帕特拉七世雕像。上:金縷玉衣。在下葬時,中國帝王會用精心製作的金縷玉衣來保佑身體不腐、靈魂不滅。以玉棺、玉衣、玉面罩、玉枕、玉九竅塞、玉組配等為代表的出土文物記錄了漢代貴族追求永生過程中的喪葬禮儀。下:女吟唱者木乃伊。古埃及人相信,保存好人的軀體是其獲得再生的根本前提。因此,古埃及人會將死者的軀體用尼羅河的河水清洗乾淨,然後將死者的內臟掏出,用泡鹼等將人製作成不會腐朽的乾屍,再用亞麻布層層包裹製作成木乃伊。
  • 金庸筆下喬峰出任的南院大王在歷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位呢?
    喬峰,真實姓名蕭峰,喝著北宋的水長大的契丹人。相信每位喜歡金庸小說的人都非常熟悉,這裡就不過多的介紹。我們今天來和大家講講蕭峰在遼國期間所擔任的南院大王在真實的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南院大王處於遼國官制什麼樣的級別以及南院大王究竟有多大權利?我們今天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 古墓出土千年前的筵席,令在場的專家,感到諸多的「不可能」
    古墓出土千年前的筵席,令在場的專家,感到諸多的"不可能"。一、意外發現古墓1933年,張家口河子西鄉下八裡村意外發現了一個古墓。一位村民晚上澆地的時候發現水被灌下去後,水位卻並沒有升上來,而緊接著就出現了兩個三四米的大坑。村民嚇了一跳,但出於好奇就去兩個坑中看了一看,沒想到他看到坑下面似乎有地下房屋。
  • 去故宮過年,粵博玩木乃伊,國博看金縷玉衣——國內博物館看展合集
    年3月28日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 (15:30止票,16:00停入;16:30清場,17:00閉館)展出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門票信息:30元(可同時參觀本展覽和「平民情懷——平山鬱夫藏絲路文物展」)這是一個有關漢代「滿城漢墓」的展覽,作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 千年古墓出土2壇古酒,考古家喝了一口,說了三個字:不可能
    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地的考古熱潮也是不斷興起,幾乎每天都有各種文化珍寶從地下被發現。今天,筆者就給大家闡述一段,千年古墓中出土了2壇陳酒的事情。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一位家住遼寧省葉茂臺村的普通老農民,在村口北邊放羊時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個塌坑。
  • 從北宋古墓發現的「過仙橋」閒說古代喪葬形式!
    近日,在湖南省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當地考古專家對一個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的北宋時期的一個夫妻合葬墓。這個墓葬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僅僅出土了四件釉陶罐,還有一些棺釘等,但是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墓葬中,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兩個相鄰墓室墓壁的中間,留了一個小窗戶相通。
  • 寧夏發現千年古墓,專家考古時意外開啟密室,發現一隻國寶級金牛
    提起"盜墓"這個職業,在現實生活中,對於盜墓者,歷朝歷代都會採取嚴厲打壓,一旦發現必是重刑。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時常出沒在古代墓葬周圍,從未停止過對墓葬的盜掘於破壞。而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古代許多的王公貴族的陵寢,遭受到盜墓賊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