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中國的戰國想必都比較了解,但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其實也有一個戰國時期,許多喜歡歷史的人也對這段深刻影響日本民族性格的歷史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從日本戰國的前奏——室町幕府,開始說起。(關於室町幕府以前的歷史,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去了解)
中國的戰國,各大勢力相爭,到處都是戰亂,而日本的戰國卻一點也不比中國的戰國平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日本很小,但其勢力的複雜程度一點也不比中國低。那麼,室町幕府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導致日本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呢?
日本獨特的幕府政治,將天皇排擠出權力中心,使武家與公家分離,讓武家來統治天下。但在鎌倉幕府末期,後醍醐天皇藉助武士對於將軍的不滿,成功地收回了權力,史稱「建武中興」。但建武中興沒過多久,攻入鎌倉的武士首領足利尊氏擁兵自重,殺入京都,與天皇對立,並建立了室町幕府。雖然足利尊氏建立了幕府,但這個幕府先天就有巨大的缺陷。下面,就來一一說明。
首先,幕府雖然建立了,但天皇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事實上,在幕府建立之後,天皇還曾集結忠於皇室的武士們,將室町幕府打出了京都。雖然天皇的軍隊最終被擊退,但室町幕府一時也無法將天皇徹底擊敗,於是,日本進入南北朝時期(沒錯,又和中國的南北朝重名了^-^)。而這個問題,一直到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才徹底解決。
第二,幕府對於核心地帶的控制力大打折扣。室町幕府之前,幕府的核心一直在關東地區,而鎌倉幕府也確實將中心放在這裡。室町幕府當然也想這麼做,但上文提到了,幕府沒有解決天皇的問題,為了密切監視天皇方面的動靜,以便快速作出反應,幕府只能將重心放在了京都周圍。而這導致了幕府對於武家的中心——關東,有點鞭長莫及,無法形成有效的控制,也為後來的享德之亂埋下隱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幕府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嚴重不足。足利尊氏在建立室町幕府之前,自身勢力並不強。而他之所以能打敗天皇,是因為他以傘署名的方式與各地大名結成聯盟。所謂傘署名,就是眾人圍成一圈籤名,而盟主將名字籤在中間,以示各成員地位平等。雖然將軍被眾大名尊為首領,但將軍與大名之間本質上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主從關係。所以將軍往往不能用過於強硬的手段來遏制大名,否則會引起大名們的反噬(有點類似於周朝的分封制)。
由此可見,室町幕府本身就有諸多的先天不足,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室町幕府在短短的八代之後就使日本陷入了混亂之中,而室町幕府,這個千瘡百孔的巨人,也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向了滅亡……(關於之後的歷史,以後有時間也會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