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貸引發的民眾暴亂:淺析室町時代日本德政一揆爆發的深刻原因

2020-12-24 歷史中郎將

室町時代(公元1336年-1573年)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在這一時代,日本的農業經濟和工商業經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在表面一團祥和的政治背景之下,室町時代的日本社會卻蘊藏著極其深刻的社會矛盾。

公元1428年,被高利貸壓迫得走投無路的日本群眾發動了規模宏大的「德政一揆」,此後直到室町時代結束的100多年期間,日本的「德政一揆」爆發十分頻繁,這些日本民眾自發組織的暴亂運動沉重打擊了幕府賴以生存的經濟結構,使得日本社會陷入到戰亂不休的「戰國時代」,從而加速了幕府統治的瓦解。

室町時代「德政」與「一揆」的表現形式

在世界上的農民運動之中,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是最為暴躁的,比如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場浩大的農民起義頃刻間就能摧毀一個王朝;不過如果放眼西歐或者其他國家的話,外國的農民起義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那麼強烈,有可能打著打著,雙方就跑到談判桌上交換意見,最後以條約的方式達成了友好協商。

而室町時代的日本民眾本著「中西結合」的方式,逐漸衍生出了「德政」與「一揆」兩種鬥爭方式,這兩個詞語的本意都來自於中國。所謂「德政」,又被稱之為「仁政」,原本指的是統治者為了體恤百姓,自上而下頒布的減租賑災、施仁布澤的法令措施,不過在日本中世紀晚期,這個詞的含義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首先,要求實施「德政」的主體發生了變化,由於中世紀時期沉重的高利貸盤剝,廣大日本群眾在被壓迫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對上層統治者要求實施「德政」取消沉重的借貸關係就成了群眾鬥爭的主體形式。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幕府統治者往往不得不答應這種人民群眾的呼聲。

比如在公元1297年,鎌倉幕府為了緩解尖銳的社會矛盾,於是頒布由3條政令組成的「德政令」,取消了大量不合理的民間高利貸,使得人民的生活滿意度得到了暫時的提升。然而,「德政」的實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行政手段,是統治者的權宜之計,因此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挽救建立在高利貸經濟之上的幕府統治。

而「一揆」一詞出典自中國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先聖后聖,其揆一也。」在中國漢字的意思之中,「揆」有著「度量」、「道理」、「準則」等含義,而「一揆」在進入日本之後被引申為「一群懷有相同目標的人群」。相比於「德政」而言,「一揆」有著明顯的民眾暴動或者起義的含義在其中,但是相比於中國的傳統農民起義來說,「一揆」有著旗幟鮮明的日本特色:

首先,發動「一揆」的社會參與者一般都是一群懷有特定目的普通民眾,在發動「一揆」之前,所有人員都要前往神社商議具體的活動計劃,並且由具有威信的神社社主將寫成的「起請文」燒化之後參入神社的泉水之中共同飲用,表示整個團體的組織成員要同舟共濟;其次,對於在「一揆」活動之中擅自脫離團隊的個人,會遭受整個團隊的處罰。當「一揆」的主要目標實現之後,「一揆」團體就會一鬨而散了,可見「一揆」並不能簡單地視為農民起義,而應該算作有明確鬥爭目標的民眾暴動。

室町時代日本德政一揆爆發的深刻原因

室町時代是日本中世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日本的農業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商業交換和貨幣流通也開始不斷擴大。然而在表面的繁榮之下,日本民族的負債率卻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在京都附近,借高利貸成為了日本普通民眾賴以維持生計的重要手段。由此,幕府統治者將高利貸的債券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心之中,殘酷壓榨普通民眾的剩餘價值,結果導致從1428年起,日本爆發了40餘次大規模的「德政一揆」,而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罪魁禍首就是日本中世紀時期民間高利貸的盛行。

自13世紀後半葉開始,隨著日本商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無論是幕府階層和普通民眾都需要大量的貨幣來維持正常的商品流通,但是問題在於,當時日本國土的資源缺乏,本身所出產的貨幣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生產需要。因此,以一紙契約(高利貸文書)替代貨幣就成為了當時日本社會經常使用的方式,憑藉著高利貸行業憑空創造出的貨幣財富,到15世紀初,即使在繁華的京都,上至貴族、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或多或少背負著沉重的高利貸債務。為了謀求暴利,控制高利貸行業的債主們通常採用「利滾利」的計息方式,使得普通民眾一旦借上高利貸就會掉入無底洞之中,根本無法償清債務。

而另一方面,幕府政權深知要想維持統治,控制高利貸的債權人是重中之重,因此歷代幕府政權都著手加強對高利貸行業的掌控。鎌倉幕府時期,京都地區的高利貸主要被以「土倉」(製酒業)所控制,他們大部分都不向幕府繳納稅收,這就造成了政府財富的流失。室町幕府成立之後,為了徹底規範高利貸行業的稅收問題,公元1393年幕府將軍頒布法令,命令京都當地300多家「土倉」必須向幕府繳納足額稅收。由此,幕府和高利貸從業者串通一氣,成為了高利貸的利益保護,因此日本「德政一揆」主要的鬥爭對象只能是庇護高利貸債主的室町幕府。

除了經濟發展之外,15世紀時期日本肆虐的自然災害也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社會的貧富矛盾。由於全球氣候變冷的異常因素,導致15世紀的日本出現了數場百年不遇的饑荒,其中最為有名的「應永饑荒」前後持續了將近22年的時間。由於旱澇災害的頻發,日本農民賴以為生的水稻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而失去了賴以為生的農產品收入,他們要想償還高利貸更是無異於痴人說夢,因此自然災害也是導致日本室町時代「德政一揆」頻發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美國暴亂蔓延至日本,數千人抗議歧視黑人,引發大量日本人不滿
    不少人認為,他們很有可能是為了平息暴亂而僱傭的僱傭兵,因為五角大樓拒絕出動國內的軍隊對這些暴亂的群眾進行鎮壓,為了儘快結束這場暴亂,美國會僱傭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僱傭兵也不足為奇,當然這些目前只是猜測,美國的暴亂依舊還在繼續。不過直到現在,根據環球網報導稱,遊行已經不光在美國發生,歐洲各國都開始出現聚集性的遊行示威,甚至這場暴亂還蔓延到了日本,數千人聚集在一起抗議歧視黑人,引發了大量日本人不滿。
  • 宇陀「郡內一揆」暴動.大和
    正長元年(1428)七月,以山門(比叡山延曆寺)與北野社的對立為導火線,八月近江、九月京都郊外接連爆發土一揆,十一月波及伊賀國、伊勢國、宇陀郡、吉野郡、紀伊國、和泉國、河內國等畿內近國全地。《春日若宮社頭是被尋尊評價為「日本建國以來百姓暴動頭一次《大乘院日記目錄》的正長土一揆奈良也不可能倖免。
  • 火影忍者日本史 | 忍者史(中)天正伊賀之亂與忍者之殤
    事實上早在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時,日本就已經吹響了長達一百五十餘年的戰國時代的號角,而室町幕府的衰微則進一步加劇了政局紛亂與群雄割據。頻繁的攻伐使得忍者們得以接到源源不斷的訂單——與《火影忍者》中歷代火影對和平的嚮往不同,忍者的黃金時期恰恰立足於戰亂,因為只有戰亂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對包括忍者在內的僱傭兵的社會需求。然而收益與風險始終緊緊相伴,這也是市場不變的定律之一。
  • 日本戰國一向一揆橫行於世,那麼什麼是一向一揆呢?你知道多少?
    常常我們在都外國戰爭史,特別是日本戰國時期這段歷史的時候,一個名詞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一向一揆」。那麼什麼是一向一揆呢?日本戰國時期—令制國地圖一向一揆其實就是以宗教,主要是佛教一向宗為信仰的民間割據團體,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反對大名的掠奪,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軍閥。
  • 霸業將成:日本的曹操、「第六天魔王」的亂世突圍【日本戰國史】No.3
    如果以日本戰國時代類比漢末三國,那織田信長就像是曹操,控制了幕府將軍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被架空的傀儡「皇帝」當然不希望大權旁落,所以漢獻帝密謀了「衣帶詔」,而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昭,則為扳倒織田信長而暗中策劃了一張巨大的包圍網。控制京都後,織田信長率軍南平伊勢、北徵越前,無往不利。然而就在他志得意滿之時,突然驚覺自己處在了四面楚歌的危險境地之中。
  • 淺析日本黑幫文化:「極道」是一種生活方式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融入遊戲,電玩君本次就淺析一下日本的極道文化,以及遊戲中神室町的舞臺原型——歌舞伎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日本,從事暴力或有組織犯罪活動的人士或團體被社會/警界/法律認定為「暴力團」。雖然政府大力限制,但日本普通百姓對Yakuza的態度肯定是避而遠之,不少地方民眾甚至自發組織抵制黑社會的滲透,逐漸演變成了一股全民反黑浪潮。在反黑的大背景下Yakuza自然不好過,說是黑社會,但每個人還有自己的家庭,也需要生活。所以如今,Yakuza大多都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這就導致選擇「極道」的人,就選擇了與正常社會相背離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 五分鐘教你快速入門日本戰國名詞
    3、守與守護 除去北海道、衝繩以外,日本曾將自己的國土劃分成幾十個被稱為「國」的行政單位,也就是令制國。令制國的數量一直都在變化,到了我們熟知的日本戰國時代時,已經固定為六十六個令制國了,直到明治時代再次出現變動為止。
  • 美國警察「跪殺」黑人,為何會引發巨大暴亂?聽聽中國專家怎麼說
    疫情還未結束,美國警察「跪殺」黑人又引起了大規模的暴亂。據美媒統計,全美已經有20多個州、至少70個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活動。隨著一些地區的抗議活動升級為警民衝突,甚至是打砸搶燒式的暴動,全美至少25城相繼宣布實施宵禁。但局勢,似乎愈演愈烈。黑人弗洛伊德之死,為什麼會在美國境內引發如此巨大的暴亂?多名中國專家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指出,這背後折射出了美國種族問題。
  • 日本戰國「一向一揆」主要為一向宗,那什麼是在「一向宗」呢?
    後來一向宗勢力主要一揆就來源於廣大的農民。一向宗將其內部組成的軍事團體稱之為「一揆」。日本戰國大名—福島正則由於戰亂,各地的農民可以說是自發的武裝起來,建立「農民一揆會」,簡稱「農會」。每個村都有農會,以至於各地的村莊相連合,那麼必然叛軍連連,其中不乏一些優秀人物,像三河國一向一揆就有本多正信等人,越後國一向一揆的上杉謙信等人。
  • 足利義輝:戰國時代「劍豪將軍」悲劇的一生
    大河劇《麒麟來了》中的足利義輝義輝的出身天文五年(1536年)三月十日,時值日本戰國時代,在這一天,室町幕府的第十二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晴的嫡子足利義輝出生了
  • 日本戰國的前奏——混亂的室町幕府(帥得有文化的讀者投稿)
    大家對於中國的戰國想必都比較了解,但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其實也有一個戰國時期,許多喜歡歷史的人也對這段深刻影響日本民族性格的歷史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從日本戰國的前奏——室町幕府,開始說起。(關於室町幕府以前的歷史,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去了解)中國的戰國,各大勢力相爭,到處都是戰亂,而日本的戰國卻一點也不比中國的戰國平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日本很小,但其勢力的複雜程度一點也不比中國低。那麼,室町幕府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導致日本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呢?
  • 笑談日本簡通史(四):從鎌倉到室町幕府
    他麻溜的封足利尊氏為徵夷大將軍,後者在京都的室町,建立了室町幕府安生日子沒幾個月,巨能折騰的後醍醐天皇竟然男扮女裝,又又又又從京都逃出去,跑到吉野,宣布光明天皇的三神器是假的,真的還在我這!扶朕起來,朕還能折騰!後醍醐天皇另起爐灶,建立了南朝朝廷,與足利尊氏的北朝朝廷長期對峙。一山存二虎,日本由此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 日本經歷了三代幕府政治,在明治天皇的努力下結束了封建幕府政治
    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轉指武士的首腦徵夷大將軍(簡稱將軍)府邸,以後又稱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幕府政治始於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中有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戶幕府的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幕府政治結束。
  • 日本歷史的轉折點:從建造安土城到織田信長身亡,短暫而輝煌
    日本的歷史是東亞史乃至亞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最為我們國人所熟知的一段日本歷史應該是戰國時期,也就是日本史上的室町時代晚期到江戶時代初期這段,因為日本國內陷入到了空前的軍閥混戰中,也走出了很多對後世影響很深的歷史人物,比如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領主成長為幾乎統一全日本的霸主織田信長。
  • 天下布武 日本戰國時代
    在中國,土地兼併是一個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失去土地的農民大部分成為流民或者被地主剝削的佃農。佃農的收成50%以上要交給地主,剩下的還要按照中央的稅率給國家交稅。苛捐雜稅讓底層農民心生不滿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進而成為農民起義的誘因。這些人一旦被組織起來就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還有一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會成為職業軍人。
  • 香港暴亂失控反思
    就當前來局勢來說,筆者就暴亂失控的原因和如何平息暴亂談談個人看法。香港暴亂失控的原因 今年6月以來,圍繞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問題,香港發生了一些遊行集會活動,其間有一些激進示威者蓄意挑起、製造暴力事件,嚴重威脅公眾安全,對香港的法治、社會秩序、經濟民生和國際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
  • 日本最高文學獎芥川獎•直木獎揭曉
    被譽為「日本版《百年孤獨》」,評委委員會大為稱讚的佳作!  外封+內封 「玲」是生活在舊金山的第三代日本移民。她在旅途中拜訪了一所博物館,那裡曾是日本移民的收容所。科幻小說界的怪才宮內悠介,首次呈現真實世界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