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歷史是東亞史乃至亞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最為我們國人所熟知的一段日本歷史應該是戰國時期,也就是日本史上的室町時代晚期到江戶時代初期這段,因為日本國內陷入到了空前的軍閥混戰中,也走出了很多對後世影響很深的歷史人物,比如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領主成長為幾乎統一全日本的霸主織田信長。
他的一生很短暫,只有50年的時間,但是他對國內的發展以及對外的擴張都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統治的巔峰是安土城的建造,這座規模空前的城池也是他實力和地位的最好象徵,而由於手下領主背叛導致他身亡的事件也是日本歷史上的轉折點和懸疑大案,那麼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是怎麼樣的。
01,信長的崛起
在信長推翻了妨礙他霸權的三大敵人之後,雖然位於大阪的本願寺勢力仍控制著京畿地區的大量教徒,加賀地區也有一向一揆勢力蠢蠢欲動,以高野山和大寺院為首的殘存古代勢力也沒有徹底掃滅,信長的在全日本的勢力範圍,也就是實際控制的領土還未完全伸到關東、奧羽、中國、四國和九州的大名,但統治全國的關鍵問題總算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將統一事業擴及各地,並對具體細節加以完善。
為此目的,信長首先就想鞏固立足點,在長筱大戰和平定一向一揆戰鬥結束的第二年,他在地處東海道、東山道和北陸道三道要衝、瀕臨琵琶湖的近江地區的安土建造了有七層天守閣的龐大城池,這是日本歷史上空前宏偉壯麗和堅固無比的城樓。這既是織田一族的大本營和辦公廳,也是宮殿。信長在這裡整修了軍事和商業方面的交通道路,將商人與手工業者召集到該城下開市成街,並將它發展成為文化中心。
他為了從宗教方面和日本歷史上傳統的宗教勢力進行對抗,因此選擇了支持天主教,在安土還撥出房基地用以建造教堂。以安土為據點鞏固京畿地方,其實是他建造城池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時,在公元1577年又派羽柴一族去徵服日本的中國地方,也就是現在日本的西部地區。公元1580年還親自攻佔了本願寺,並掃平其餘黨。另外,還派柴田一族平息了加賀地方的「一向一揆」。同年,在大和地區內丈量了土地,令東大寺、興福寺及其他寺院、神社將其領地全部申報出來,從而根絕了莊園統治的殘餘。對殘存到最後的古代勢力的堡壘高野山則派兵進剿。公元1582年,他又命德川一族滅亡了威脅極大的武田一族。信長的大業雖如此節節向前發展,但在這裡卻意外地突然中斷了。
02,迅速滅亡
該年6月2日信長為幫助羽柴一族加速徵服中國地方而離開安土,行軍的過程中停留在京都時,深夜遭到家臣明智一族領袖明智光秀的襲擊而被迫自殺。關於光秀叛亂的動機,有各種各樣的推測。他這一時代裡最為野心勃勃的武將。趁良機殺害信長取而代之大概就是問題真相。戰國這一時期君臣之間是既無君臣之義,也無骨肉之情。家臣殺害君主,在當時都是司空見慣的。
當時正包圍著備中地區的羽柴一族在聞悉變故後就立即與毛利一族講和,趕回京都。6月13日,很快地就山崎地區附近擊敗了光秀。光秀在返回他居住的城池,也就是近江扳本城的途中在一個不起眼的村子中遭農民襲擊,身負重傷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