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織田信長的神秘妻子,嫁入織田家後再無記錄,4個推斷你信哪個
日本戰國時代,美濃國齋藤道三與織田信長之父信秀幾乎打了一輩子,大多數時候信秀都被道三擊敗,雙方之間的仇恨可謂不共戴天。但這個時代可以打成仇敵,也可為了利益而放下仇恨成為兒女親家。在信秀麾下平手政秀的努力下,雙方握手言和,道三將女兒嫁給信秀之子信長,我們的故事就此展開。
織田信長並不受人喜愛,甚至還有很多人擔憂信長能否成為合格的家督,身為負責教育信長的家老平手政秀為信長真的是就差熬白頭髮了。最終通過聯姻的方式,不但讓織田與齋藤家結成婚姻同盟,還為信長增加了來自美濃的助力。
當然,無論是小說、電影、遊戲等,對於這位嫁給織田信長的女性有著非常多的描寫,說她嫁入織田家身負使命,如果信長不堪就直接刺殺他,但最終卻拜倒在信長的英雄氣概下。當然,男性只能拜倒在女性的石榴裙下,女性自然是英雄氣概下。
事實上,這位嫁入織田家的女性信息極少,關於她的記錄,在織田信長家臣所撰寫的《信長公記》中,只有非常簡單的描寫,大意就是在平手政秀的努力下,道三將女兒嫁給織田信長。之後就再也沒有記錄,連名字都沒有。直到江戶時代,才開始出現她的名字——濃姬。
當然,濃姬只是她名字中的一個,還有歸蝶以及胡蝶,這些都是江戶時代並不確切的歷史書中記錄的(《重修真書太閤記》、《名將言行錄》、《美濃國諸舊記》、《武功夜話》)。但不管如何,有個名字反而容易記憶,所以這裡就按濃姬進行描述。
之所以叫濃姬,指的是從美濃國嫁入的公主。如果齋藤道三不死,也許濃姬的記錄會更多,但很可惜道三死於自己的兒子之手,相傳死前還留下一張空頭支票,要把美濃國贈送給織田信長。事實上,當時的齋藤道三早已山窮水盡,哪有東西能增送給信長的。
隨著齋藤道三的身亡,織田與齋藤再度陷入敵對狀態,這給濃姬之後的日子帶來巨大變化。這位堪稱傳奇的人妻就此消失在史書中,但後世之人對於她的研究卻從未斷絕,由此帶來了4個關於她的推斷。
推斷一
齋藤道三死亡後,濃姬與織田信長的政治聯姻失去作用,她離開尾張投奔自己母親的娘家,也就是明智一族。按照江戶時代的史書記錄,濃姬的母親按照輩分是明智光秀的姑姑,換言之,濃姬和明智光秀屬於表兄妹。
這個推斷造就了很多小說中出現了關於兩人的橋段,什麼情投意合,卻為了和平而不得不忍痛割斷一切嫁給織田信長,回歸後兩人又重拾舊愛,簡直就是八點檔的肥皂劇。按照歷史記錄,殺了父親上位的齋藤義龍攻打明智一族,因此濃姬最終在這次戰鬥中身亡。
推斷二
同樣是來自於江戶時代,另外一本史書《濃陽諸士傳記》則認為濃姬是病死的,而且病死的時間及早,與齋藤義龍同樣在1561年先後病逝。因此死得早,又沒有留下後人,因此《信長公記》中才沒有過多記錄。
推斷三
這個推斷頗為有趣,是來自於司馬遼太郎,大家也都知道這是位歷史小說家,雖然在歷史脈絡上極為嚴謹,但在不少地方根據小說的創作需要,司馬遼太郎會進行調整。因此在這位歷史小說家的筆下,濃姬可不是一般的戰國公主。
她和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聯手對抗明智光秀,最終戰死於此處。戰國時代確實有個別女性武力極為彪悍,讓男性都瞠目結舌,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司馬遼太郎把濃姬安排成武力不俗的女性,最終和織田信長共同戰死在本能寺之變。
推斷四
織田信長之之信雄留下一本帳簿,裡面提到了一位名叫安土殿的女子,信雄一直照顧她直到去世。1612年這位女子病逝後被葬於信長之旁。在《總見院追善記》中則提到,信長的正室在本能寺之變爆發時位於安土城。於是出現了一個推斷,如果信長正妻指的是濃姬,安土殿同樣是濃姬的話,那麼濃姬以信長正妻的身份一直活到1612年才病逝。
事實上,推論之所以是推論,就是因為沒有證據。江戶時代的歷史記錄不少,但都是後人所做,真假難辨。唯一能夠證明確實有濃姬這個人的,只有《信長公記》。但在這本史料中,只是簡單記錄,之後再也沒有出現美濃國公主的記錄。
不過相比於推斷一和推斷二悽涼而死,以及成為彪悍的女武士和織田信長一起對抗明智光秀,最終戰死在本能寺,推斷四的濃姬善終說法,個人更喜歡這個觀點。一個溫情的死法並最終和織田信長同葬於一處的結局,讓人覺得血腥味少了些,讓這個戰國亂世少了些冰冷和沉重。那麼,坐在屏幕前的讀者們,對於這4個推斷,更喜歡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