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的嫡系血脈有何遭遇,是否遺留至今?
本能寺之變爆發後,織田信長及其繼承人織田信忠相繼身亡,織田家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由於信長生前並未培養本族人才,造成清州會議上沒有織田家的人員參與,最終織田領地被重臣分配一空,織田家遭到大幅削弱。對於織田家而言,會議上確定了信長繼承人信忠之子成為織田家督,這是信長嫡系血脈,他日後的決定將左右織田家命運。
不過,三法師在年幼時監護人為織田信孝,三法師短暫的在安土城停留後,由於需要重建安土城,因此被信孝帶到岐阜城。由於與豐臣秀吉對立,三法師遭到自己叔叔的軟禁,這個狀況一直到豐臣秀吉與織田信孝刀兵相見,兵臨岐阜城後,才得到改變。
按照最初的計劃,三法師回到安土城,監護人變更為織田信雄,他同樣是三法師的叔叔。不過在這段時間內,關於三法師的記載非常稀少,只能確定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年)前,三法師一直待在安土城。隨著新的監護人織田信雄與豐臣秀吉發生對立,為了三法師的安全,他被轉移到丹羽長秀所在的坂本城,受到這位織田重臣的保護。
三法師元服後,以秀信為名,領有13萬石的岐阜城,也在秀吉的運作下成為中納言,算得上是高級公卿,但織田家早已支離破碎,已經沒有織田信長時期的威風。據說織田秀信元服後,迎娶豐臣秀吉養子之女,如果此事為真,那麼秀信日後加入豐臣政權也就順理成章。
在豐臣秀吉穩固政權後,正式成為天下霸主,織田秀信以家臣身份加入豐臣政權,為其添磚加瓦。在豐臣秀吉下令入侵朝鮮王國時,秀信同樣積極參與。雖然豐臣秀吉同樣瓜分了織田家,但也試圖幫助秀信,但很顯然,秀信並非英主,織田家在他手上註定無法得到發展,就連保存都無法做到。
豐臣秀吉死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奉行派與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嚴重對立,雙方各自尋找盟友,矛盾無法調和,最終引發關原之戰。在關原之戰正式爆發前,石田三成對秀信許下諾言,如果戰勝德川家康,會將尾張和美濃重新交還秀信。
面對重新拿回織田家的原有基本盤這個誘惑,織田信秀不顧老臣們的極力勸阻,毫不猶豫地加入西軍,與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為敵。但很明顯,此時的織田家早已衰弱不堪,根本不是東軍的對手,在先期戰鬥中被東軍輕鬆戰勝。與福島正則、池田輝政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相比,織田秀信過於稚嫩,在遭到毀滅性打擊後,信秀在關原之戰上再也沒有出現。
戰後,織田秀信同樣屬於被處理的西軍大名,德川家康對其的處罰極其嚴厲,沒收領地後,直接放逐到高野山。自此織田信長的嫡系再也沒有出現在正式歷史中,日本之後的發展也和信長嫡系沒有任何關係。
不過織田秀信的血脈並沒有斷絕,雖然不再出現在歷史中,但被放逐到高野山後,秀信成為當地豪強的女婿,並留有子嗣。之後,秀信正式定居於高野山的向副,仍自稱織田,織田信長留下的嫡系血脈也留存到現代。
雖然部分日本學者對於織田信長嫡系流傳至今的證據持有疑問,對於這個自稱是織田信長嫡系血脈所拿出的系譜也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但這部分懷疑的學者也未能拿出證據進行駁斥,因此我們目前可以認為織田信長嫡系血脈並未斷絕。不過將織田嫡系送出歷史的織田秀信則在26歲時病逝,結束了自己並不長的人生。
縱觀織田秀信的一生,幼年時遭遇不幸,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接連失去祖父、父親、兩位叔叔,成年後成為原本家臣的臣子,祖父和父親留下的遺領也只有岐阜城在手,自身資質也極為平常,未能在權力鬥爭中正確站位,最終連岐阜城都失去,落得一個放逐高野山的下場。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秀信26歲就在鬱郁中病死,但好在將信長嫡系血脈延續下去,算是為織田家做出了不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