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小傳:綠竹伴小樓,蒼蒼勁節奇!

2020-12-27 西遊夢紅樓

薛濤,大唐的女校書,早已成為歷史篇章中的一段記憶,只有在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的望江樓,還在對著奔騰的府南河,依稀記憶起那個才華出眾的女子,守著一樓一江,等著喜歡的人歸來。

江河依舊,幾度夕陽紅,曾在望江樓徘徊了無數日夜的我,今日寫薛濤。

桃花綻

我叫薛濤,本是長安人。

父親因我命中缺水,是以濤名,字洪度,以為能護我安全;或許這成為了我一生起伏不定的原因吧。

如果不是一場不幸,我將不會與成都有任何的交集,我也許會成為長安的星光,光耀著長安這座歷史名城。

我記得李太白曾寫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顯然不是我能想像出的情形,至少在長安,我從沒見過那樣的路。

我也沒想過有一天會踏在那片路上,從而走進成都。

母親常說沒能為我生個弟弟感到遺憾,這時父親總是抱著我轉兩個圈,「吧嗒」親一口後才對神傷的母親說道:「我家濤兒哪裡不如男?」

於是母親開心起來,輕罵一聲我倆,然後轉身進屋做飯去了,留下我與父親朗朗讀書聲在院中迴蕩。

父親不反對我做女紅,因為這會引得母親不開心,因此在父親嚴格監督下我的詩歌同手工一樣精彩。

有次父親隨口念出「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我也就隨意答了個「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父親聽聞嘆息了一聲,不太高興。我問他怎麼了,他只是撫著我頭,勉強笑道「沒事」。

雖然我不明白這詩觸動了父親的什麼心事,但這詩卻流傳了開去,我也被人冠了一個名號「小才女」。

我快樂地生長著,如同長安家中那顆由我與父親種的桃樹,花開花落中就長得高大,漏下的陽光就綴在我的紗裙上,很是美麗。

桃樹美麗了我童年,也裝飾了我的夢,我必然將成為長安的一朵花瓣,在長安城牆上印出自己的花痕。

然而隨著父親被貶職,我走出了長安,再也沒見過長安的星光,長安城牆也永遠綻不出我的花來。

巴蜀風

地理位置相對封閉的四川,交通不便,地勢易守難攻,戰火也就燃燒的少了一點,在李白嘆息著「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中,成都在安寧著,也富饒著。

成都不同於長安,在外界還保持著生兒養老的意識,那裡已經把兒女雙全當成了一種生活的情趣。兒子開門立戶,女兒也可光耀門楣,主要是女皇武則天,帶走了成都人對女孩的歧視。

成都的女子,不需要守著閨房,做著刺繡,等待著父母安排的婚姻,然後養兒育女,最後成為冠以夫家姓氏的一個記號。

好奇的眼光還沒習慣這裡的風情,還沒感嘆完這裡的女兒的幸運,我的腳步就擊碎了成都早晨的平靜,錦宮城的芙蓉也許從此將為我而開。

這時成都文化並不寂寞。李白仗劍出蜀道,敢叫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杜甫望著百姓疾苦,心中悲涼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寒士俱歡顏。」

包容的成都文化氛圍既然容得下本土傲然的男子,當然也容得下一個異鄉的我——薛濤。

我依然在父親的保護下成長,長安的記憶淡了,就像日子的流逝,我逐漸習慣並喜歡了巴蜀的風氣,質樸而多驕。

我在浣花溪看著鄉人洗衣,看著百花潭邊農人種田,看著商販匆匆往來,我知道了生活之艱,但那屬於別人的心酸。

只是沒想到這種辛苦會落在我身上,壓在我14歲的肩上,因為父親是我的天,只要他頂著,我可以無憂無慮快樂下去,直到我穿上嫁妝,成為別人的新娘。

天塌了!

父親出使南詔,染漳癘去世,我與母親哭紅的眼睛都很迷茫,出路在哪兒?未來怎麼辦?

父親微薄的積蓄在我們省吃儉用中已經花光,母親對父親最後的念想——一雙原本要傳給我作為嫁妝的手鐲,也送進了典當鋪,靜靜地躺在貨柜上,準備成為別人的榮光。

兩年的煎熬,兩年的掙扎,我看著母親日漸消瘦的臉龐,越來越黯淡的目光,我走出了家門。

在母親的淚光中走得義無反顧,加入,從此淪為賣藝的女子,我不悔!

女校書

「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這本該是大戶小姐的優點,成為文人津津樂道的娶妻品質,但落在我的身上,只是生存的技能。

愛情,在現實的慘烈下不敢奢望。

我遊走在文人之中,精緻而美麗,卻帶不起一點漣漪。

笑著迎來白居易,困著送走張籍;與劉禹錫對句,和杜牧說詩;琴聲驚王建,豎笛醉張祜。我在想,如果是才子陪佳人的吟風弄月,那該是何等完美的事。

這只是歡場,我滑落的淚水,在浣花溪裡濺不出一朵浪花——借問風光為誰麗,萬條絲柳翠煙深。

貞元元年,一場酒宴,改變了我的命運。

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舉行酒宴,宴請成都名流,我應邀前去助興。韋皋好文,令我即席賦詩,我將一腔心事寫進詩中,「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許多人誇讚《謁巫山廟》詩中有男子的憂國情懷,頗顯豪氣;又有女兒家的心思,更顯細膩。滿堂彩中,我輕顏一笑。

西川幕府中的酒宴,歡歌越加唱響,我的心越加歡暢,脫苦的日子在望。

從此成為侍宴不二人選。

從此參與案牘簡單工作。

韋皋節度使要為我向朝廷要個「校書郎」職務,我感恩之外笑笑,此事太難。

韋皋節制使鎮蜀二十一年,其幕府人才濟濟,我與幕賓僚屬們詩酒唱和聲中,聲名傳透了全國,「錦心繡口」一時風光無兩。

再沉我被榮寵著,也放肆著,漸失了方寸。

別人為見韋皋節度使送禮於我,我便大開方便之門,所收銀兩均上交,我只求那點被人尊崇的榮耀和做人的尊重。

然而卻被與我交好的人揭發,我以為自清無事,但落在韋節制使眼中便是惹禍之根,將我罰赴松州。

那兒是西川的邊陲,官兵正與吐蕃交戰,熱血染紅了那方土地,也溼冷了我的自大,想起鄰居當初的接濟和我遞去銀兩時鄰居的忐忑,我發現找回了初心。

我一路走著,一路思考著,於是寫下了《罰赴邊有懷上韋相公》和《罰赴邊上韋相公》兩首詩,裡面有悔,也有委屈,更多的是一種期望,那就是跌倒人爬起來的動力——奇蹟。

更多的情愁,擠在《十離詩》中瑟瑟發抖,那是我的眼淚和迎合,在松州這塊土地上苦苦掙扎。

終於等來了好消息,獻詩得到了原諒,我將獲釋,回歸樂土——成都。

一腳邁進成都的那一刻起,我發誓再不流淚,可雙眼早已布滿淚珠,不聽話地滴在地上。

再浮我脫去了樂籍,獨居浣花溪畔,喜著紅衣,溪水映佳人,佳人卻已不復當年,是成熟。

前溪可觀琵琶花,後溪可與碧竹語,朝霧晚霞輪迴中,我沉穩如鍾。

韋皋去世,我無悲無喜;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前來求教,我無欲無歡。

我相助節度使,不再為虛名和利益,只想為百姓做點什麼,以還當初鄰居接濟之情。

繁華若市,總有可憐人

武元衡鎮蜀,上奏為我為再謀「校書郎」之職,我嫣然一笑,我早已是成都的校書郎,何須再請?「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門前車馬半諸侯」,往來有才子達官,可我心涼如水;如果不是元稹出現,我的人生將如同浣花溪水一樣,平靜而悠然。

可是,他來了,他叫元稹。

薛濤箋

這一年,我四十一歲,元稹三十歲。

我沒想過會與元稹有交集。我聽過此人,詩詞也是極好的,想必我在他心中也該是這樣的形象。

司空嚴綬相邀我去梓州,說是元稹在那兒等我,於是我去了。以詩會友,就如同浣花溪水中的落花,為生活加了些別致而已。

元稹風度翩翩,才情俱佳,當他流露出對我的愛慕,我有些吃驚;邂逅只是一場緣分,愛情,對我來說不是珍貴,而是奢侈。

我們縱情山水,我忘記了「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的悲哀,也忘記了「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的落寞,當我走累將頭靠著他的肩時,那種依靠的安全感讓我明白,我鎖在心底的那扇窗開了。

四十年的激情釋放,我如同飛蛾撲火一樣去珍惜和元稹相伴的日夜,那是飛蛾求取的最後光明。

也許他是風流的,但對我的情意是真實的,至少和我在一起的時候,他眸子裡燃燒的愛火和我沒有區別,所以我們的愛火飛遍了我們所有能夠踏足的地方。

雙棲綠池上,朝去暮飛還。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雖然我與元稹相處只有3月,但我知足了。分別是難熬的,所以在感謝上天許了我這段經歷之外,更多在回想感情的起因,應該是初見時寫給元稹的《四友贊》吧,多謝這個媒人。

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

一個仕途正順的人,突然有一個不合群的警醒在耳邊迴響,多少會在得意中有些觸動。而這種觸動就像母親對不聽話孩子揮動的鞭子,先生對學生舞動的板子,讓元稹的心坎軟了。他應該喜歡我容貌三分,才情四分,還有三分留在依戀上,一種學生對先生、孩子對母親的敬畏。

「磨潤色先生之腹」訴打磨;「濡藏鋒都尉之頭」指藏鋒,「引書媒而黯黯」意樸實;「入文畝以休休」講寬容,硯臺、筆墨、紙張入詩,道的卻是做人道理,這是我的感悟,還好元稹懂了。

只是一場道別,他泛舟而去,不見歸期。

相思兩地,唯有傳書。

元稹寄來書信,便是我能夠開懷的時候,仿佛他就在在我耳邊絮叨一般,所以我笑春風,譏秋霜,春草出芽太累,秋霜染白太輕,所以我動手改了信箋,我要讓信箋相思濃,一解元君相思苦。

信箋太寬大,我就裁成小張,恰好夠寫首小詩;顏色蒼白,我便染成桃紅,王維有紅豆,我有紅箋,遙寄相思正好。

世人無聊,稱為「薛濤箋」,我本意是「相思箋」,由得人叫去吧。

他終於還是沒能回來。

望餘生

我離開了浣花溪,那兒不該屬於我的熱鬧,因為那兒的相思,受不起我流走的年華。

成都西北的碧雞坊,可以望鄉,所以我在坊內建造了吟詩樓,對著明月吟唱;道服搖曳間,地上染薄霜,恰如長安內那棵獨老桃樹的孤寂,有些微涼。

偶爾我會回到浣花溪畔,看著少男女追逐春風的熱鬧,羞澀著臉讀著手中的「相思箋」,我便有些開懷。鄰居早已搬走,曾經怯怯向我討要「相思箋」的小女孩如今該已為人母了吧,也許她的小孩,正在聽我的故事。

偶爾也去錦江南岸走走,看那裡的帆船,在陽光中來,在號子聲中順流而去,我幾乎記不起曾經某個人的站在船頭揮手的樣子,也許時間太久太久了吧。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這是我對一生的一聲嘆息,希望將來有人能懂,賞我一片竹林就好。

後記

一月鎖了大江,修竹溫柔瞭望江樓,成都給了薛濤一份清雅的天地,給後人講著這個「女校書」的故事。我們幾個從鄉下走進城市的孩子,就如她怯怯走進成都一樣,好奇和膽怯各半,而心裡的共鳴便多了一份親切,所以周末便會拿著一本書,學她坐在府南河堤岸,望著江水就是半天。

她沒等到元稹歸來,卻等到我們的到來,一場大唐與今人的文化碰撞,憑空讓我們在記憶深處留下了府南河和望江樓的影子,還有一個芳華的她。

在今天的成都,依然還保存著吟詩樓、薛濤墳、薛濤井、薛濤字等遺址、遺物,迎來送去很多人,有人靜默,也有人嘲笑,於是我想用筆寫出一個心中的薛濤,一個有愛恨的大唐「女校書」,更是一個多情的痴女子,僅此而已。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薛濤與元稹:相差11歲的姐弟戀
    而她們通常只是負責陪酒與歌舞,並不向官員提供性服務),於是,她就從妓所中搬了出來,住進了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邊的一個小樓(這小樓多半是她紅的時候,韋大人送給她的,甚至都有可能,早在她從松州回來後,就被韋皋安排到了此間居住),過起了深居簡出的生活。
  • 《山外小樓夜聽雨》:那一曲思念常留
    《山外小樓夜聽雨》:那一曲思念常留
  • ♬任然《山外小樓夜聽雨》此去經年、雲淡風輕
    春望詞四首朝代:唐代作者:薛濤原文: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山外小樓夜聽雨  演唱:任然      《山外小樓夜聽雨》 以位於四川成都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建立的望江樓為背景
  • 全面解析《山外小樓夜聽雨》,別樣離愁,用詩寫成的國風唯美音樂
    音樂敲黑板:xun,任然《山外小樓夜聽雨》我獨坐山外小閣樓,窗外漁火如豆。書生說音樂,解析歌詞故事,持續推薦好歌。中國風的音樂以唯美著稱,自從周杰倫將中國風的音樂宣傳開來,國內樂壇湧現了不少擅於中國風的歌手,今日推薦的《山外小樓夜聽雨》可能知曉的人並不多,但絕對是一首精品之作,不但歌詞優美,曲調更是委婉,當你一個人靜靜的躺在舒適的沙發上,泡上一壺好茶,閉上眼睛戴上耳機,很快便會闖入作者的描繪的畫面之中。
  • 薛濤:才女動真情,終是孤苦一生
    ——薛濤【謁巫山廟】字如其詩,詩如其字,主人看罷,拍案叫絕,座下各位文人政客,無一不為之驚豔。此官妓,正是薛濤。也是這一年,她以官妓的身份,名聲鵲起。從此成了帥府中侍宴的不二人選,韋皋身邊的大紅人。
  • 薛濤和元稹郎才女貌
    薛濤是一位美貌和才華都具備的奇女子,人們把薛濤與李冶、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把薛濤與黃娥、卓文君、花蕊夫人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據說杜牧、元稹、劉禹錫、白居易等這些著名的詩人都非常的仰慕她的才華,覺得與她飲酒作詩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薛濤,字洪度,長安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人。
  • 任然和XUN演唱的山外小樓夜聽雨:關於相思入骨之事及詩詞典故分析
    《山外小樓夜聽雨》這首歌的詞作是耕耕,歌詞以唐代女詩人薛濤為背景,描寫的是薛濤在一個寂寞的晚上於望江樓(今四川成都)上聽雨然後思念遠方的戀人(大概、應該就是元稹這個渣男)。,這首歌直接點明薛濤對元稹的思念之情,深秋的庭院沒有戀人的陪伴,顯得多麼幽深與悽冷,這萬般地相思使人消瘦。而關於黃昏有一句很美的詩詞:「月下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清輝地的月光之下,楊柳正在婆娑起舞,柳樹下一對戀人正在歡度元宵。而之後不見去年人,和薛濤的無人黃昏後則是一樣的落寞與失落。
  • 薛濤箋背後的男人:若沒有他,也許就沒有薛濤箋的誕生
    ,薛濤箋乃中唐女詩人薛濤所創。在世人眼中,薛濤箋是可以與「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司馬史、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並駕齊驅的「古今絕藝」。連《天工開物》都有提及薛濤箋的造紙工藝:「四川薛濤箋,亦芙蓉皮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當是薛濤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質料也。」《天工開物》所說的「其美在色」便是薛濤箋與當時流行的其他箋紙比,最不同凡響處。
  • 山外小樓夜聽雨,絕對不可錯過的中國風
    《山外小樓夜聽雨》原唱:XUN 填詞:耕耕譜曲:Xun 編曲:王柏鴻《山外小樓夜聽雨》 是一首中國風療傷治癒系歌曲,由北京千和世紀文化傳播有限於2015年12月8日發行,收錄在專輯《山外小樓夜聽雨》中。
  • 【春望詞】| 紙短情長——薛濤箋
    唐貞元元年,薛濤在一場酒宴中遇見了韋皋,韋皋此時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久聞薛濤才名,在酒宴上以詩相邀。薛濤悠悠提筆,寫下一首《謁巫山廟》,詩畢韋皋大為驚嘆,就在此時,薛濤真正聲名鵲起。薛濤也因此成為了韋皋眼前的紅人,一度擔任帥府中的「女校書」,但因官場風氣浸潤,薛濤收下了殷勤之人的饋贈,但不留於己,全部上交。儘管如此,此事被斷為是她替韋皋代收,影響頗大。
  • 薛濤:出道驚豔文藝圈,一襲道袍度餘生
    她就是絕代才女薛濤,一個備受爭議絕世獨立的女子。《牡丹》是薛濤邂逅大才子元稹之後寫的一首相思之作,元稹走了,薛濤苦苦守望,卻再也不見他的身影。很難說這是誰的錯,錯就錯在薛濤在錯誤的時間愛上一個多情風流的男子,元稹一生經歷的女人太多,薛濤只不過是他生命的一個。全詩似乎是在寫花語,其實是藉助人與花之間的感情來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詩中的牡丹自然就是薛濤自己了。
  • 薛濤:愛,享受的原來只是過程
    唐貞元元年即公元785年,15歲的薛濤因為多才多藝成為一名營妓,後來被西川任節度使韋皋賞識,成為幕府下面的「女校書」,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校書郎。那段時期,薛濤紅得發紫,當時文壇和政壇大佬白居易、武元衡、王建等人都與其有過來往。唐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三月,極負盛名的詩人、監察御史元稹,初到蜀地,便約薛濤於梓州相見。
  • 薛濤:一個女人最好的姿態,是成為自己
    一次宴會上,韋皋似乎有意考考薛濤的才學,要她即席賦詩。薛濤也不推辭,揮筆而就《謁巫山廟》。韋皋讀到「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不由得大聲叫好。想不到身為官妓的薛濤,對他這個行政長官不僅沒有刻意奉承,反而隱有勸誡之意,著實令人刮目相看。他很欣賞薛濤,常要她相伴在側,日子長了,薛濤便漸漸做些案牘工作,她的表現再一次驚豔了見過世面的韋皋。
  • 韋皋與薛濤:那場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風花雪夜事
    那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聊聊,韋皋與薛濤這個蜀中有名的才妓的那一場風花雪夜的事。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長安人。與薛濤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薛濤本來也是良家女,其父薛鄖曾在長安為官,她是薛家唯一的女兒。父親一直將她視為掌上明珠,從小就教她讀書、寫詩。
  • 乘風破浪的薛濤,曾站在大唐娛樂圈和文化圈的頂端
    她就是薛濤。幾個月後,薛濤向武元衡請求脫離樂籍,他答應了。命運真是神奇的東西。當年的薛濤懷著對未來朦朧的憧憬,甘心情願加入樂籍,做了官伎,然後又用了這麼多年,去擺脫這個「官伎」身份。她大膽創新,用木芙蓉花汁入漿,製成桃紅色的小箋,這是歷史上第一張彩箋,人稱「薛濤箋」。「薛濤箋」的橫空出世,一時洛陽紙貴,轟動天下。一年後,武元衡再次奏請薛濤為女校書,得知這個消息時,薛濤跪在溪水旁,讓眼淚恣意流淌成河。身份自由,經濟獨立,她終於做到了。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每一步,她走得有多辛苦。
  • [唐詩亂彈]薛濤:陪酒小姐頭牌名媛,掃眉才子落寞一生
    讓老爺們喝得高興,是這個職業最起碼的要求。唐代官老爺大多都是進士出身,文化水平之高是咱們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所以要讓這些文化人喝得高興,陪酒小姐也得有文化。您想想,唐代營妓數以千計,唯獨薛濤、李季蘭等少數幾個人能以陪酒揚名立萬,可不是沒有原因的。  薛濤家裡窮,買不起成都城裡奸商開發的商品房,只好住在城郊的浣花裡。
  •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紅籤校書薛濤的紅塵往事
    2020年6月,備受關注的四川省第二批歷史名人新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十人作為巴蜀文化的傑出代表,因人格魅力光照千秋,功績成就影響至今而榜上有名。薛濤作為唯一上榜的女性,更是流光溢彩,彪炳史冊,正如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譚繼和先生對她的評價:蜀女多才,薛濤秀冠。
  • 女詩人薛濤:當過軍妓,與杜牧發生一夜情,愛上元稹,卻終身未嫁
    本 文 約1400字閱 讀 需 要4min薛濤、魚玄機、李治和劉採春被稱為唐代四大才女。薛濤之父,一生清廉,撇下薛濤與母親,徒留四壁。韋皋與薛濤感情破裂,直接將薛濤送往邊塞軍營中,供士兵摧殘。對於薛濤,這是怎樣一種難堪的經歷啊?邊塞的她,雖歷經磨難,但依然才氣照人。她目睹邊塞士兵為保衛國家而奮勇殺敵,對以前紙醉金迷的日子深感羞恥,於是以鏗鏘雄渾的歌聲撫慰將士們的靈魂。
  • 《才色無雙》之薛濤——風流女校書,大唐首席交際花,孤鸞一世
    在聽說了薛濤的才名之後,便使人將她喚至帥府侍宴。為了試其才情,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意態從容,接過紙筆,寫下《謁巫山廟》一詩:亂猿啼處訪高唐,一路煙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尤是哭襄王。為了求見韋皋,不少人走薛濤後門,送禮行賄。薛濤因性情狂逸,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好在薛濤並非貪錢之人,所收財物,一概上交。即便如此,她行事的張揚還是引來韋皋的不滿。一怒之下,下令將其發配松州(今四川松潘),以示懲罰。松州地處偏遠(今川隴藏交界之地),人煙稀少,加上吐蕃侵擾,流寇出沒,一路上兵荒馬亂的,薛濤內心十分恐懼。
  • 聞香識女人——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朱淑真(下)
    聞香識女人——謝道韞、薛濤、魚玄機、朱淑真(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第二性》《葉嘉瑩的詩詞人生》《中國歷代才女傳》我們接著上篇(謝道韞、薛濤)繼續聊魚玄機、朱淑真。三、才媛詩聖魚玄機魚玄機出生在長安一戶普通人家,但「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情致繁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