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詞】| 紙短情長——薛濤箋

2021-02-23 物語創享

唐貞元元年,薛濤在一場酒宴中遇見了韋皋,韋皋此時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久聞薛濤才名,在酒宴上以詩相邀。薛濤悠悠提筆,寫下一首《謁巫山廟》,詩畢韋皋大為驚嘆,就在此時,薛濤真正聲名鵲起。

薛濤也因此成為了韋皋眼前的紅人,一度擔任帥府中的「女校書」,但因官場風氣浸潤,薛濤收下了殷勤之人的饋贈,但不留於己,全部上交。儘管如此,此事被斷為是她替韋皋代收,影響頗大。韋皋為自證清白,將薛濤發配至松洲思過。松洲處西南邊陲,荒涼閉塞。作為一個擁有過盛的才華與聰慧女子,她先是憤懣不滿,指責韋皋。隨之愁情別緒紛至沓來,她將愁緒與悔意洩諸筆端,寫下令人動容的「十離詩」。韋皋心軟,將薛濤召回成都,這時,薛濤二十二歲,她毅然脫離樂籍,寓居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

元和四年三月,恰逢當時極富盛名的詩人元稹作為監察御史,出使各地。元稹久聞薛濤才名,初到蜀地之時,便約薛濤在梓州相見。這一見,薛濤便對元稹情根深種。

這時薛濤四十餘歲,元稹三十一歲,兩相多情且有才識,一見如故。

蜀間時光歡愉且短暫,三月有餘,元稹奉命調離蜀地,趕往洛陽。薛濤將深情寄於文字,並時刻期盼著愛人回信。薛濤善寫四言絕句,律師也以八句見多,因覺篇幅過長,她講當地的造紙工藝加以改造。她命匠人將紙張漿染為桃紅,裁成精巧細窄的小箋,如此便極易寫情書,這便是後人所稱的「薛濤箋」。

深情總被多情累,不懼情深,但恐多情。元稹對薛濤有情,卻又悼亡妻:「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三十而立,正是男子盛年,四十餘歲的薛濤已經悄悄老去了,而薛濤曾經淪落風塵的經歷也對元稹仕途不利,元稹終於一去不返,獨留薛濤情思不斷。

相關焦點

  • 薛濤箋背後的男人:若沒有他,也許就沒有薛濤箋的誕生
    明 仇英 《列女傳圖—薛濤戲箋》作者:寇研 | 來源:(ID:tsgsc8)薛濤系列三薛濤箋背後的男人:若沒有他,也許就沒有薛濤箋的誕生世人皆知此箋自問世起,便持續受到文人士子的熱烈追捧。在世人眼中,薛濤箋是可以與「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司馬史、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並駕齊驅的「古今絕藝」。連《天工開物》都有提及薛濤箋的造紙工藝:「四川薛濤箋,亦芙蓉皮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當是薛濤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質料也。」《天工開物》所說的「其美在色」便是薛濤箋與當時流行的其他箋紙比,最不同凡響處。
  • 【桃李文化村精品散文】第365期 || 朱海明《聞時人仿製薛濤箋有感》主播:舞
    聞時人仿製薛濤箋有感文/朱海明       太平盛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失傳的製作工藝和文化遺產恢復成功,重現人間,著名的薛濤箋就是其中的一項。     傳情會意美詩箋,嫵媚嬌柔出自然。     未盡相思春望曲,幽情苦緒寄誰邊。     這是我為仿製薛濤箋而作的小詩,聊表激動喜悅及感慨之情吧。
  • 薛濤:一個女人最好的姿態,是成為自己
    令人沒想到的是,未來歲月裡她卻因文才出眾被譽為「女校書郎」,與大詩人元稹相戀所作的《春望詞》流傳千古,發明的紙箋被奉為「古今絕藝」。這個被命運捉弄,卻終究逆風翻盤,活成自己喜歡模樣的女孩,就是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有這樣一句話:「當美貌與智慧並駕齊驅時,力量是強大的。」薛濤就是同時擁有美貌與智慧的女子。
  •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詩人薛濤
    薛濤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本長安良家女,隨父宦,流落蜀中,16歲入樂籍。辨慧工詩,有林下風致。韋皋鎮蜀,召令侍酒賦詩,稱為女校書。出入幕府,歷事十一鎮,皆以詩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 薛濤:愛,享受的原來只是過程
    唐貞元元年即公元785年,15歲的薛濤因為多才多藝成為一名營妓,後來被西川任節度使韋皋賞識,成為幕府下面的「女校書」,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校書郎。那段時期,薛濤紅得發紫,當時文壇和政壇大佬白居易、武元衡、王建等人都與其有過來往。唐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三月,極負盛名的詩人、監察御史元稹,初到蜀地,便約薛濤於梓州相見。
  • 薛濤和元稹郎才女貌
    薛濤是一位美貌和才華都具備的奇女子,人們把薛濤與李冶、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把薛濤與黃娥、卓文君、花蕊夫人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據說杜牧、元稹、劉禹錫、白居易等這些著名的詩人都非常的仰慕她的才華,覺得與她飲酒作詩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薛濤,字洪度,長安人,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人。
  • 《才色無雙》之薛濤——風流女校書,大唐首席交際花,孤鸞一世
    雖然少不了一番依依惜別,但薛濤終究還是只能看著情郎無奈地離開。先前薛濤多與人唱和酬對,慕名拜訪者一時盈門,求字索詩者也絡繹不絕。為了便於書寫詩篇,薛濤別出心裁,自製松花紙和精美的深紅色小彩箋,將自作詩句親筆書寫其上,贈與她認為合意的來客。一時之間,這種詩箋成了文人雅士競相收藏的珍品,時人稱之為「薛濤箋」。
  • 薛濤:才女動真情,終是孤苦一生
    因為一座城,愛上一首詩、一闋詞、一朵花、一個人。
  • 薛濤:出道驚豔文藝圈,一襲道袍度餘生
    人們在罵她侮辱她對她發出蔑笑的同時,嘴裡依然忘不了叨念她的詩詞,嚮往她的故事,用她製作的紅箋,甚至希望能和她遭遇一段感情,發生一段故事。她就是絕代才女薛濤,一個備受爭議絕世獨立的女子。《牡丹》是薛濤邂逅大才子元稹之後寫的一首相思之作,元稹走了,薛濤苦苦守望,卻再也不見他的身影。
  • 諸葛筆、李廷珪墨、薛濤箋、龍尾硯
    03:紙--薛濤箋筆和墨都齊全了,那麼紙張自然也是少不了。唐代的時候,用得最好的紙張便是益州的麻黃紙了,可以說是唐代的貢品之一了。但是,唐代人擅長紡織技術,不僅將這項技術用在了衣物上,還把它印在了紙張上,從此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彩紙,也成為箋。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謝公與薛濤了。謝公,指的是北宋時期的謝景初,他在唐代的紙張上創造出了十種顏色,為其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 大唐孔雀,蜀中才女,紅籤校書薛濤的紅塵往事
    《全唐詩》中記載:薛濤,字洪度。本長安良家女,隨父宦,流落蜀中,遂入樂籍。辨慧工詩,有林下風致。韋皋鎮蜀,召令侍酒賦詩,稱為女校書。出入幕府,歷事十一鎮,皆以詩受知。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好制松花小箋,時號薛濤箋。
  • 乘風破浪的薛濤,曾站在大唐娛樂圈和文化圈的頂端
    她就是薛濤。她大膽創新,用木芙蓉花汁入漿,製成桃紅色的小箋,這是歷史上第一張彩箋,人稱「薛濤箋」。「薛濤箋」的橫空出世,一時洛陽紙貴,轟動天下。一年後,武元衡再次奏請薛濤為女校書,得知這個消息時,薛濤跪在溪水旁,讓眼淚恣意流淌成河。身份自由,經濟獨立,她終於做到了。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每一步,她走得有多辛苦。
  • 薛濤小傳:綠竹伴小樓,蒼蒼勁節奇!
    薛濤,大唐的女校書,早已成為歷史篇章中的一段記憶,只有在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的望江樓,還在對著奔騰的府南河,依稀記憶起那個才華出眾的女子,守著一樓一江,等著喜歡的人歸來。江河依舊,幾度夕陽紅,曾在望江樓徘徊了無數日夜的我,今日寫薛濤。
  • 薛濤寫詩對元稹說我想你了,是那種一定要見一面緊緊抱著的想
    唐代女詩人薛濤就寫了一首《牡丹》,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我們看一下這首詩: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溼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唐憲宗元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09年的三月,元稹授監察御史,出使東川,在那裡結識了薛濤,二人互相仰慕,開啟了一段戀情,可惜好景不長,這年七月元稹就被調走了。元稹走後薛濤自己造紙製作了一種深紅色小箋,人稱薛濤箋,就是本詩中所說的「紅箋」, 薛濤在紅箋上寫詩表達自己對元稹的思念之情,然後將這些詩詞寄給元稹。
  • 薛濤與元稹:相差11歲的姐弟戀
    他很早就聽說過薛濤的名字,所以一到蜀地,就向當地官員打聽起了薛濤,說想見一見她。但在見面之前是,我們這位大才子其實並沒有太把薛濤這位半老徐娘放在眼中。誰知一見面,他就發現薛濤雖已年過四十,但還是十分美豔,尤其是她身上那種從容優雅的成熟、知性的女人之美,更非他所見慣的妓所中那些年輕的姑娘可比。
  • 春望——作品賞析
    踏莎行.春望/柏秀娟寒柳初柔,空山欲幕。蒼雲老雪翻如舞。春望——作品賞析/董桂傑柏老師的《踏莎行 春望》,是繼《卜算子 尋春》之後,又一篇佳作問世 。此詞與《尋春》在思想上同屬姊妹篇,但在寫法上卻大不相同。
  • [唐詩亂彈]薛濤:陪酒小姐頭牌名媛,掃眉才子落寞一生
    讓老爺們喝得高興,是這個職業最起碼的要求。唐代官老爺大多都是進士出身,文化水平之高是咱們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所以要讓這些文化人喝得高興,陪酒小姐也得有文化。您想想,唐代營妓數以千計,唯獨薛濤、李季蘭等少數幾個人能以陪酒揚名立萬,可不是沒有原因的。  薛濤家裡窮,買不起成都城裡奸商開發的商品房,只好住在城郊的浣花裡。
  • 紙短情長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 抖音紙短情長誰唱的歌詞介紹
    抖音紙短情長遇到了最美的期待,期待之後又遇見了離人愁,在現實中看到了空空如也,在茫茫人海中聽到了佛系少女,確認過眼神看到了屬於自己的白羊,偏偏又遇到了病變,然後紙短情長就來了紙短情長字面意思指的是:情誼太深,一張紙根本不夠抒發感情……所以只能言盡於此,不在往下寫了……紙短情長,成語出處是徐枕亞《玉梨魂》第八章:「言盡於此,願君之勿忘也
  • 從「不識貴人」到「才女薛濤的舍離斷」,西川節度使韋皋小軼事
    唐朝社會風氣相對開放,湧現出了一批女詩人,其中李冶、薛濤、劉採春、魚玄機豔壓群芳,組成了「才女天團」。薛濤,京兆長安(西安)人,本官宦之家,其父薛鄖學識淵博,從便教她讀書、寫詩。父親出使南詔染癘病而亡後,陷入困境的薛濤不得不在16歲,憑「容姿既麗」、「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加入樂籍,成了一名營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