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最好的中國電影,永遠的絕代風華

2020-08-27 Mars的寫字檯

在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電影中,只有一部電影屬於中國,它就是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也是中國唯一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電影。



可以說,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來說,《霸王別姬》是裡程碑式的作品,很難被超越。對於一個電影愛好者與觀眾,《霸王別姬》是一部必須要看,甚至可以看很多次的電影。

《霸王別姬》到底好在哪?



可以稱讚的地方太多了,張國榮、張豐毅、葛優、鞏俐等影帝影后級的表演,尤其是張國榮演繹的程蝶衣,完全可以稱上風華絕代,真正的「絕唱」。

故事的時代與傳奇,橫跨三個時代,從兩位京劇名伶的視角出發,展現了梨園行、觀眾、富紳等等的眾生相。

絕唱悲劇的內核,唯美浪漫的骨架,理想與現實的血液,三者完美融合,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在我看來,《霸王別姬》是一部可歌可嘆的文藝片,又是一部百轉千回的劇情片,也是一部立足三個歷史時期交集的時代劇。

雙面虞姬:菊仙與程蝶衣

《霸王別姬》的名字,既是片名,也是戲中戲,霸王與虞姬的故事是整部影片最核心的部分,劇中的霸王是段小樓(張豐毅飾),虞姬是程蝶衣(張國榮)。

但是電影並沒有簡單局限於兩個核心人物的塑造,為了讓電影中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故事更加豐滿,又為兩人分別塑造了兩個支撐性的人物——菊仙(鞏俐)與袁四爺(葛優)。



這兩個人在劇情上分別為段小樓與程蝶衣服務,卻又不為他們孤立存在,有著自己的獨特人物形象。

菊仙是為了段小樓而存在的,她是花滿樓的頭牌,卻是有著一股「賣藝不賣身」的勁兒,在她第一次出現在電影中,正是段小樓前往花滿樓喝花酒,卻遇上她與幾個無賴客人產生爭執。

菊仙厭惡對方「噁心」的舉動,這是一種對自己身份的排斥,她想要打破自己的命運,遇上了願意接下自己從樓上跳下來的段小樓,甚至為了給她解圍願意當場喝定親酒。

菊仙作為青樓頭牌,不愛錢財,為了跟段小樓在一起可以付出自己全部積蓄,光著腳走出青樓。

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想要過正常的日子,離開這個內心厭惡的煙花地。但是離開青樓的一刻,老鴇說的話卻也成為了她的宿命:

「窯姐,永遠是窯姐。」



程蝶衣對於段小樓,是理想的一面,是戲劇的一面。程蝶衣多次跟段小樓訴說他對於人生的執著:「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是一輩子。」;

對於京劇的執著:「為什麼虞姬要自刎?」

段小樓似乎被影響,但卻又止步不前,「不瘋魔,不成活」,他如此評價程蝶衣。



而菊仙,是段小樓現實的一面,生活的一面,他多次阻止段小樓以身犯險,在日本兵要穿他的戲服的時候,在國民黨官兵起鬨的時候,甚至在程蝶衣的角色被小四頂替,她依然勸段小樓不要走,把戲演下去。

可以說,她深深的愛著段小樓,也只有段小樓。

但是,她與程蝶衣之間有著一種看似對立,卻又相互理解的情感。

在圍繞段小樓這一點上,她們兩基於感情的獨佔,是對立的,程蝶衣的對立情緒更甚於她,多次主動攻擊,在電影的最後,親手送她走上宿命的道路。

而菊仙隨著劇情的發展,與程蝶衣加深了解後,兩個人的敵對不再是絕對的。在程蝶衣戒菸癮的時候,她幾乎充當了一個母親的角色,幫程蝶衣蓋被子,緊緊將他擁入懷中。



菊仙最後的自殺,並不是因為程蝶衣當眾揭露她青樓女子的身份,而是因為段小樓說從來沒愛過她。

在她上吊之時,依然光著腳,就如她踏出花滿樓的那一刻一樣。



她憐惜程蝶衣,在段小樓將寶劍扔入火中時,衝進去拼命也要拿出寶劍。在段小樓口不擇言,指責程蝶衣與袁四爺的關係時,立刻出聲喝止,因為她知道那是真正能傷害到程蝶衣的。

菊仙是現實面的程蝶衣,她所做的一切立足於自己的愛情與生活,也與程蝶衣有著同樣的執著。

真正懂程蝶衣的人

袁四爺在電影中的戲份、刻畫要遠遠少於其他三名角色,但是這個人物的刻畫卻相當精彩。無論是電影形象還是扮演的角色,袁四爺照理說應該是個討人厭的角色,但事實上卻不是。

與其他三個「下九流」不同,袁四爺是個不折不扣的權貴階級,他初次出場,便絲毫不掩飾自己對程蝶衣的喜歡,一出手便是極為名貴的首飾。

但是他為什麼不惹人討厭呢,因為袁四爺很純粹。他喜歡程蝶衣並不扭扭捏捏,大大方方的捧場、送禮物,邀請赴宴。



也並不只是貪戀程蝶衣的外貌,與滿清遺老「張公公」有本質的不同,他懂戲,更懂得欣賞程蝶衣,正如他所送的牌匾「風華絕代」。

袁四爺從來沒有用權勢威脅程蝶衣,更沒有在程蝶衣與段小樓之間造成裂隙。可以說,袁四爺對程蝶衣來說,是個君子。

袁四爺不但懂戲,同樣在京劇上有追求,他並不排斥段小樓,初見段小樓的時候,還想與對方探討一下:「霸王應該走五步還是八步。」

可惜段小樓自視甚高,並看不上他,隨口應付了他。

正是袁四爺在京劇上的高追求,才讓他真正懂得程蝶衣的風華絕代,這種追求程蝶衣有,袁四爺有,段小樓曾經有,後來卻沒有了。



如果說菊仙將段小樓往生活與現實的一面拉,那麼袁四爺便是助推程蝶衣的理想與戲劇,而正是袁四爺成就了程蝶衣的「戲瘋子。」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袁四爺是真正愛程蝶衣的人,也是程蝶衣在京劇上的同路人。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袁四爺

影片中袁四爺曾與程蝶衣說:「你們的戲演到了這份上,霸王別姬變成了姬別霸王,霸王沒什麼看頭。」無意之間,說出了程蝶衣與段小樓終究不會走到一起。

這段話的意思,本意是說,段小樓唱得沒有程蝶衣好,本質的原因,就是段小樓在京劇上已經沒有程蝶衣那種「瘋魔」的追求。

霸王與虞姬

這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在二人學藝期間,段小樓對於「成角」是無比執著的,遠勝於程蝶衣。

在頭頂水盆受罰的時候,他發誓自己要成角,在程蝶衣想要逃跑的時候,他一跺腳放棄追回程蝶衣「反正你已經廢了,走吧。」在第一次見戲園子的那老闆時候,程蝶衣依然唱錯臺詞,恨鐵不成鋼的他憤怒的用煙杆捅了他的嘴。

在那個時候,段小樓心中有著那份對於京劇的執念,但是這種執念隨著他們成角,成名,慢慢消失了。



但是程蝶衣經過幾次劇變,真正的走上了這條路。

在程蝶衣的母親帶他拜師進戲班子的時候,因為六指,關師傅直接告訴她,「祖師爺不賞飯。」

情急之下,母親直接出門將程蝶衣的六指砍去,從這個時候開始,母親以及在她心中消失,在批著母親的外套進入小學徒們的宿舍時,被譏笑:「窯子裡來的。」

他毅然將母親的外套燒掉,此時的他孤立無援,無所適從,但對於母親卻沒有眷戀。

後來段小樓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在練功的時候悄悄的幫他偷工減料,卻因此在冰天雪地中下跪受罰,讓段小樓走入了他的內心,雖然這個時候,還是比較單純的年幼小夥伴的感情。



程蝶衣對段小樓感情發生的變化,是伴隨著他身份的變化。

電影中最主要的標誌便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句臺詞的改變,在電影的前期,由於對自己身份認知,程蝶衣始終堅持這句臺詞,對於他這不僅僅是一句臺詞的改變,而是身份的改變。

一直到段小樓含淚用煙杆捅了他的嘴,也許是被段小樓對京劇的執著感染,也許是屈服於命運,他最終接受了這個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學徒期間的「小賴子」對於程蝶衣的身份轉換也起了重大作用,小賴子看起來是個嘴上沒邊,沒有規矩的小混子。

但是在他心目中,對於「成角」,依然有著一種執著,在他與程蝶衣跑出戲班的時候,看到真正「角兒」的表演時,他潸然淚下,「到底挨了多少打,才成了角啊。」

雖然小賴子因為天賦也好,能力也好,可能真的無法成功,但是師傅灌輸的京劇上的追求,對他的價值觀有徹底的影響。

而小賴子的死,也極大的推動了程蝶衣的改變,讓「成角」也成為了程蝶衣心中的追求,以致於在後來對於京劇的追求。



在後來程蝶衣與段小樓真正成角了以後,每次聽到賣冰糖葫蘆的喝聲,程蝶衣總會黯然神傷。

最終到了張公公府上,這是程蝶衣即將成角與身份轉換的雙重時刻。

張公公對於他的猥褻,讓他被迫認同了自己「女嬌娥」的身份,同時對於追求「成角」、追求「京劇」有了一種堅定,因為他已經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所以程蝶衣一定要成功。

在程蝶衣走上法庭的時候,他說:「我也很討厭日本人,但是青木如果還活著,京劇就傳到日本了。」

這句話在法庭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程蝶衣並非沒有民族情感,但是對於京劇、對於藝術的追求高於了一切,正如段小樓說他:「他是個戲瘋子,演戲不要命。」



他的這種執著,起源於面對命運的無奈,從一出生到成角,其實都不是程蝶衣自己選擇的,他一直被命運,被母親、師傅、師兄往前推,他也並非懦弱,挨了那麼多打依然堅持「我本是男兒郎」。

但是程蝶衣卻不得不向命運低頭,他愛上了京劇,在京劇中真正的找到了自我,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堅持這種執著。

反觀段小樓,一開始的時候還有著這樣的執著,甚至在日本兵穿他的戲服時,將茶壺憤然砸在偽軍隊長的頭上,還有著幾分霸王的豪情和氣概。

但是終究對他來說,唱戲本就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並不是畢生的追求。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一語道出他與程蝶衣真正的區別。



最後一幕時隔多年,二人再次在劇院中相聚,又唱起了那段貫徹始終的《思凡》,程蝶衣卻又再次意識到自己的男兒身,他選擇拔劍自刎。

他選擇與虞姬這個身份一共死在了自己的戲劇中,程蝶衣便是虞姬,虞姬便是程蝶衣。

可以說,自刎這個結局,是整部戲的點睛之筆,這場戲完成了程蝶衣這個形象的最後一塊拼圖,程蝶衣把人生活成了京劇,與京劇劇一起終結。

他的故事,讓人心生嚮往,卻又扼腕嘆息。

無論是張國榮,還是程蝶衣或是虞姬,無愧於絕代風華。



結語

《霸王別姬》這樣一部作品,無愧於中國電影巔峰的美譽,圍繞著這部電影,陳凱歌的江郎才盡、張國榮的空前絕唱,戲裡戲外的故事,一直都被口口相傳至今。



在我看到電影結局,程蝶衣自刎後,竟然感到了一絲解脫。

可能是為程蝶衣的命運多舛,一生悲慘感到壓抑,覺得對於他這樣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瘋子,這就是最好的解脫吧。

與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一同死去,悲慘中透著悽美,我想這就是物哀之美。

在影片中,每一個主要的角色都很有魅力,甚至是戲園子的那老闆,關師傅這樣非主要角色都有血有肉。

而每一個人物無論是角兒也好,舊貴族也好,青樓頭牌也好,他們都有自己要追求的東西,有的是現實的,有的是虛幻的。

但是在時代大輪盤轉動的時候,每個人的追求似乎都微不足道,很多人都不得不妥協、放棄,這不必受到苛責,卻也不值稱道。

我最喜歡的還是程蝶衣和菊仙這兩個角色,他們都真正的堅持了心中所想。

這部電影,也只有中國人才真正懂得其中的文化與情懷所在,事實也證明了,我們的電影走自己的傳統文化道路同樣可以拍出傳世的經典好片。

相關焦點

  • 絕代風華尹正,國榮哥哥後繼有人
    因為尹正的偶像是張國榮國榮哥哥飾演的程蝶衣,也是讓我們如痴如醉,可以說國榮哥哥為絕代風華。芙蓉哥哥的霸王別姬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巔峰,而國榮哥哥本人也非常熱愛京劇,對於電影拍攝也是盡心盡力的去學習京劇。尹正對於,張國榮的喜愛,讓他對於拍攝這部戲有了很大的幫助,因為張國榮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讓尹正對於,這部戲更加盡心盡力。
  • 致命殘缺與絕代風華——《霸王別姬》
    電影開頭,就是一生一旦,從戲院門口走進來,一束蒼白的陽光探入破敗的場院,覆滿塵灰的回憶慢慢啟封。幾十年了。到如今。生是段小樓,旦是程蝶衣。段小樓甲衣熠熠,彩面長髯,卻無半點威武,言行身段裡儘是溫吞畏縮。而程蝶衣玉冠霓裳,戲妝精緻,從容翩翩一如當年,就連眸中的清亮,也未曾改變。這是他的絕代風華,也是他的致命殘缺。
  • 「香港電影傳奇」李碧華宇宙之霸王別姬
    她的作品《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等都曾被改編成電影。在這之中,尤以《霸王別姬》最為經典,主創更是集結了大陸和香港兩股足以改變中國電影的力量,而將兩套陣容擰在一起的,是一位叫徐楓的女士。導演對坎城的重視,深深地觸動了作為《俠女》女主角的徐楓,息影后她創立「湯臣電影事業有限公司」,並擔任製片人,成為坎城電影節的常客。1988年,徐楓在坎城遇到了陳凱歌,當時她已經向李碧華購買了《霸王別姬》的影視改編權,說要做出這樣一部有著時代之巨變、人性之艱辛的電影,非陳凱歌不可。
  • 驚豔了時代,《霸王別姬》後再現梨園的絕代風華.
    她的走紅,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繁榮息息相關。她的志怪與通俗小說,與當時的電影市場密不可分,相擁而生。你可以不知道她的人,但是不可能不知道她筆下敢愛敢恨的青蛇。▲電影《青蛇》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根據李碧華小說改編的《霸王別姬》,已經成為難以企及的經典。
  • 霸王別姬_電影_高清1080P在線觀看平臺
    點擊上方關注,文章底部免費資源↓電影是一門藝術,也是我們心靈的一面鏡子。一部好電影是心靈棲息的聖地,能讓人從中尋找到生活的真諦。
  • 千古一唱程蝶衣——《霸王別姬》
    有多少人記得,17年前的4月1日,哥哥張國榮從文華酒店24樓縱身一躍,帶著一個時代的記憶和絕代的風華永遠的離開了我們17年後的今天,《霸王別姬》《阿飛正傳》在臺重映,以此紀念哥哥張國榮。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新高峰,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曠世巨作。」
  • 電影賞析:《霸王別姬》當愛已成往事
    必須承認,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對國產電影有種本能的偏見,認為就是拍不過人家的大導演,拍不出人家的大手筆。當然,其實這是謬論。現在不用誰站出來批判一下我的這種情節,我自己也會毫不客氣的承認。《霸王別姬》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內蘊也極為豐富深廣,對中國文化的挖掘更具歷史深度。
  • 絕代風華張國榮的戀情——真愛不應被世俗成見所束縛
    有這麼一顆星星,照耀在時代的上空,不像月光的冷漠;他每一點星光都是溫潤如玉,平易近人,如果你注視他,你就會發現他絕代風華。這顆星,叫做張國榮,也被朋友粉絲親切的稱為&34;。比較經典的電影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阿飛正傳》和《霸王別姬》;而且都大獲成功。
  • 中國最好的電影《霸王別姬》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句臺詞多次在電影《霸王別姬》中出現,而且是理解程蝶衣性別衝突的一個重要線索。許多人可能簡單地據此線索將本片解讀為一個男性如何在其人生成長過程中性取向被扭曲,筆者並不贊同這一觀點。
  • 豆瓣評分9.6,華語電影巔峰之作《霸王別姬》風華絕代張國榮
    這段話出自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是陳凱歌導演最佳電影之一,榮獲了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張國榮先生憑藉此片獲得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記錄。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 SEM CINEMA || 絕代風華張國榮
    歐老闆師承中國著名大宴滿漢全席之趙派,某日,牛派的繼承人黃榮找上門來挑戰,後來又使詭計挖走了他手下的所有師傅。這時,唯有港生挺身而出,和嘉惠一起尋找會做滿漢全席的高人,那就是五年前莫名隱退廚藝界的廖傑(鍾鎮濤飾)。
  • 許嵩許你一世《絕代風華》,「許式中國風」再現江湖
    《絕代風華》許嵩許嵩的歌曲一直都很有自己的特點,而且許嵩式的「中國風」歌曲也一直被人們喜愛。無論是他的詞還是他的曲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中國風,許嵩用他自己的方式譜寫出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這首《天下》的詞曲更是渾然一體,闊別許久,許嵩又讓人再一次沉迷在許式音樂中。2.
  • 絕代風華 - 張曼玉的化繭成蝶
    以上都是張曼玉的經典臺詞,只要看過這些電影的朋友,我想都不會忘記。我第一次看到她的電影,是成龍的《警察故事》,此時離她獲得香港小姐亞軍不過兩年。她在片中就是一個花瓶,清純而亮麗,就像一個鄰家妹妹,惹人憐愛,演技卻頗為稚嫩。
  • 看著艋舺走臺灣 看臺北的絕代風華
    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臺灣,一個許久存在於我們臆想中遙遠的「小」島,我們從很多電影裡觸摸到它的輪廓:從《海角七號》初識了墾丁,從《夏天協奏曲》見識了金門,從《天台愛情》認識了臺南…但是,如果你看過《艋舺》,必定知道這樣一個地方,臺北萬華。看著艋舺走臺灣,看臺北的絕代風華,跟著電影臺灣自由行。
  • 張國榮:絕代風華,永存於世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 它只可以這樣飛啊飛飛得累了便在風裡睡覺 這種鳥兒一輩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在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裡,香港電影成就了無數經典,也鑄就了一批無可取代的巨星。
  • 張國榮的電影生命《霸王別姬》(1)
    正如有些原本普普通通的事情,發生在合適的空間,合適的時機,就成為生命中深刻的烙印,永遠永遠揮之不去。第一次遇見《霸王別姬》,是在1992年,我大學二年級,在《大眾電影》的邊角見到一條寥寥數字的新聞:「電影《霸王別姬》開拍,張豐毅扮演霸王,張國榮反串虞姬,鞏俐扮演菊仙。」
  • 美國人看上了《霸王別姬》,要把它改成音樂劇,那誰來演程蝶衣?
    作為中國當代電影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此次被美國主流音樂界相中,將有助於中國當代優秀文化向全世界傳播。作曲家傑森·羅伯特·布朗(Jason Robert Brown)近日公布了《霸王別姬》音樂劇開始面向全球公開選角的通知,而整個幕後主創陣容也堪稱豪華。布朗本人將擔任詞曲作者,而他無疑是當代全球最重要的音樂劇創作者之一,曾三次獲得美國音樂劇最高獎——託尼獎。
  • 《霸王別姬》:陳凱歌的輓聯,風華世卿沉蝶衣,絕代菊仙斷小樓
    《霸王別姬》中戲班班主關爺說那些個行當中人是「下九流」。《霸王別姬》: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思想簡史。陳凱歌站在高崗之上焚燒過往,將崑曲和京劇折成歷史的濾鏡,讓看客五味雜陳,非真非幻非實非夢。《霸王別姬》也成全了永遠的張國榮。1  人生所有可以為你凝眸的期待,不過等你喚我的一個轉身。
  • AI技術再現賭王年輕容貌,絕代風華貴不可言,終於理解了黎婉華
    AI技術再現賭王年輕容貌,絕代風華貴不可言,終於理解了黎婉華作為最成功的商人何鴻燊,在他去世之後,他算是徹底被大眾關注到了,除了他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家族夫人們以及兒女們之外,他那傳奇的一生也同樣讓人羨慕不已
  • 電影《霸王別姬》:蝶衣為什麼選擇死亡,張國榮這樣說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它是華語電影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宏大的背景描述、立體的人物刻畫、深刻的人性揭露都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不朽的傑作。其中,程蝶衣一角更是被張國榮演繹的惟妙惟肖。最終,二人時隔多年再次登臺合作了霸王別姬,雖然蝶衣還是說著「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但終於還是認識到「戲唱完了」,這一次他沒有永遠活在戲中。戲罷,該醒了,蝶衣回到了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