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以外:林麗珍與無垢舞蹈劇場 藝境

2021-02-08 鈞天坊

這是鈞天坊「藝境」欄目001期

林麗珍


無垢舞蹈劇場創始人&藝術總監

「世界八大編舞家」中唯一亞洲人

享譽世界,但鮮為大陸觀眾所知

二十年僅出品三部舞劇

從臺灣先住民生活、民俗儀典採獲靈感

獨創東方身體空緩美學



  林麗珍,舞蹈家、編舞家、造型視覺設計師。195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舞作豐富,早年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2002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臺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林麗珍為唯一的亞洲人。


《花神祭》劇照


  「未曾師承任何外國舞蹈流派,卻能以自身的生命歷練,融合藝術與心靈的諦思反省,發展出沉緩細緻的東方身體美學與丰采凝斂的舞臺視覺,展現道地臺灣孕育衍生的藝術生命力。」

——2005年獲臺灣「文藝獎」頒獎詞



無垢的藝術追求


  無垢,原指一種極為高貴的純白絲帛,其間有同色隱花紋路,絲縷細密、一纖不雜。無垢舞蹈劇場的名字來源於此,寄託了舞團的自我期許與藝術追求——淨白無玷、內斂風華、至善至美。林麗珍曾多年于田野採集查訪,從臺灣初民生活、儀禮祭典、自然萬象中採獲靈感,自無垢舞蹈劇場成立,二十年間僅創作了《醮》、《花神祭》、《觀》三部舞劇,實踐了她長年醞釀的「空」與「緩」東方身體美學,更匯流了臺灣漢文化圈的歷史記憶、先住民部落的儉樸與厚重力道、傳統中國的美學源流、乃至自然生化的感發,精純幽微,驚世駭俗。


《觀》劇照


  空與緩,是無垢風格所在。「靜、定、松、沉、緩、勁」,是無垢身體觀六大原則。「動如不動,不動如動。」林麗珍自認在劇場舞臺中,所處理的是「速度與空間」的問題。「緩,不是慢」,而是舞者對肢體的細微覺照、亦是對空間的禮敬虔誠。林麗珍說,「緩」由著「糸」字旁,乃是「有中心、扭絲般的一份立體質感」。她重質不重量、精益求精的創作初心,就是要還原這種身體的、空間的、原鄉的「質感」。


《醮》劇照


  「儘管是個現代舞者,但林麗珍的肢體動作,卻有著東方的本質,她的舞對於力量的沉澱及流動有著特殊的掌握,在形上而言,很似太極,實際表現的律動則有如南管或古琴。」(臺灣學者/林谷芳)


《觀》劇照


  「當西洋舞者在大片鏡子環繞的練舞室中飛躍旋轉,自我顧盼,『無垢』卻要求舞者將自己掏空,往生命裡層剝;將身體壓低、再壓低,去貼近土地。每一步才出去都像是要在泥土中生出根來。必得入地紮根,才能向上飛揚。」(臺灣學者/劉俐)



舞蹈劇場,空間的詩


  「無垢」並不只是舞蹈,而是「舞蹈劇場」。除舞者以外,舞臺上一切元素,都由林麗珍精心設計營造,它們在有形與無形中平衡飽滿、立體呈現出關於空間的詩。「林麗珍的藝術個性是『黑澤明式』的,每次編舞,一切服裝、化妝、布景、道具,全由她自己設計畫出,找人去做,以力求整體藝術的完美。乃至音樂,她都不是根據音樂來編舞,而是一邊編舞一邊找適當的音樂來剪接配合。」(臺灣紫藤廬主人/周渝)

  就像美國女舞蹈家鄧肯在自傳中說到:「這種種舞蹈,不是應實質的音樂而生的,而像是一種不可聞而自然的音韻醞釀出的。」


《花神祭》 空間的詩



  林麗珍帶著心中的「茶舞人」雛形,在鈞天坊尋找到了她想要的古琴音樂,於是有了「曲水流觴·無垢茶活特賞會」。圖為林麗珍在鈞天坊彩排現場,為舞者整理自己設計的舞裝。



三部驚世舞作,天地人


  無垢舞蹈劇場成立至今20年,僅出品三部舞劇:《醮》、《花神祭》、《觀》——象徵人、地、天三部曲。林麗珍融合超寫實的編舞技法,開啟臺灣儀式劇場的新格局,更獲得眾多國際殊榮。

  2002年,《花神祭》劇照榮登法國裡昂國際雙年舞蹈節二十年年鑑封面,2003年《花神祭》劇照被選作西班牙馬德裡秋季藝術節二十年年鑑紀念首頁。2005年無垢舞蹈劇場受邀於世界五大劇院之一的墨西哥「國家美術宮」演出。2008年受邀法國裡昂國際雙年舞蹈節,於新落成的城市圓形劇場領銜擔綱,無垢為該藝術節最大製作、最多席座、最貴票價的演出。


《醮》

  源於臺灣民間祭典,舞作將此升華為一幕民族記憶與民族情感的安魂史詩。《醮》借中元普渡,幽幽喚起臺灣先住民自渡海起的奮鬥、爭奪、撫慰、殘酷與悼念,透過先靈回返人間的敘述,映照生命柔情的本質,言說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花神祭》

  一幕自然史詩,以四季花魂的更替,禮讚循環不朽的自然生命。《花神祭》的時間非線性,而是無始無終的循環:從「春芽」中有情種子的結合,四季開始輪轉,「夏影」、「秋折」到「冬枯」,大雪覆蓋,最後「春芽」舞者再度出場。終點也是起點,時間綿延,跨越生死,進入宇宙的無起無落、不生不滅。



《觀》

  在青山綠水的鷹族故鄉,兩位守護河流的「鷹族兄弟」與一隻純美的「白色神鳥」,交織出一段靈肉情性的悽美與衝撞。《觀》藉由蒼鷹之眼映照神性、人性、魔性共存一心的掙扎,提醒人類對土地該有的關照。當祖靈的呼喚、生靈的悲嘆,都喚不醒人揮霍土地的貪婪時,人類終將孤寂地走向黑暗。鷹族的寓言故事,完成了無垢舞蹈劇場天、地、人的終章。


  

  生命、死亡、自然、天地、神靈、人性,是林麗珍舞劇中的永恆話題。


  「亞洲身體語言的現代性是根植於傳統的恆常。這種恆常消弭了有如天與地的對立。它代表另一種靈性、另一種身體、另一種生存方式。公元2000年,林麗珍的舞蹈儀式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概念。我們欽羨這緩慢醉人的走步、超越時間的美,也欽羨這些如雕塑般、凝練身體的現代感。這些身體長久以來就知道,世界是流動的、無限的。」


——法國裡昂國際雙年舞蹈節·二十年年鑑



文/秦草 鈞天坊專稿

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侵權必究


傾聽林麗珍訪談《劇場就是我的信仰》,請查閱本期第二篇內容


相關焦點

  • 林麗珍與無垢舞蹈劇場
    林麗珍,舞蹈家、編舞家、造型視覺設計師。195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舞作豐富,早年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無垢舞蹈劇場。現代舞團。「無垢」舞蹈劇場所推出的作品,即源自此一時期之沉潛與探索,諸如對民族祭典的情感記憶與在地文化的集體意識,個體與族群、母系與父系、人文自然、戰爭與和解的相互環扣關係,皆是持續探索的課題。臺灣漢文化圈的歷史記憶、原住民部落的簡樸與厚重力道、傳統中國的美學源流、乃至自然生化的感發與東南亞古文化的取材與再創造,皆匯流於「無垢」作品中。
  • 舞蹈時空以外 靈之秘境—無垢舞蹈劇場
    林麗珍無垢舞蹈劇場創始人&藝術總監「世界八大編舞家」中唯一亞洲人享譽世界,但鮮為大陸觀眾所知二十年僅出品三部舞劇從臺灣先住民生活、民俗儀典採獲靈感獨創東方身體空緩美學195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舞作豐富,早年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2002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臺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林麗珍為唯一的亞洲人。
  • 劇場就是我的信仰 · 對話林麗珍 藝境
    這是鈞天坊「藝境」欄目001期臺灣無垢舞蹈劇場創始人 林麗珍 攝影/鈞天印象
  • 如詩的緩行、空緩的美學——無垢舞蹈劇場|選題篇
    >關於無垢1995年,《醮》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無垢舞蹈劇場(後簡稱無垢)隨後成立。出於對劇場藝術慎重與完美的要求,無垢創始人及藝術總監林麗珍在無垢成立二十多年來,僅孕育了四部作品:《醮》、《花神祭》、《觀》及《潮》。
  • 當代的大巫——無垢舞蹈劇場《潮》觀後心得| 選題篇
    本公眾號拍攝日誌第三十七篇介紹過享譽國際的臺灣無垢舞蹈劇場,原文連結為:如詩的緩行、空緩的美學——無垢舞蹈劇場|選題篇
  • 臺灣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帶你進入另一個平行時空
    無垢舞蹈劇場    2020|花神祭
  • 用七年的時光去等待一個作品——無垢舞蹈劇場新作《潮》首演
    生命、死亡、自然、天地、神靈、人性,是林麗珍舞劇中的永恆話題。無垢舞蹈劇場 《醮》《觀》《花神祭》片段精粹  「亞洲身體語言的現代性是根植於傳統的恆常。這種恆常消弭了有如天與地的對立。它代表另一種靈性、另一種身體、另一種生存方式。公元2000年,林麗珍的舞蹈儀式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概念。我們欽羨這緩慢醉人的走步、超越時間的美,也欽羨這些如雕塑般、凝練身體的現代感。
  • 舞蹈紀錄片《行者》
    (攝影-金成財)臺灣創作型電影導演陳芯宜在2004年觀看了無垢舞蹈劇場(Legend Lin Dance Theatre)創始人林麗珍創作的《花神祭以記錄林麗珍和無垢舞蹈劇場的影片《行者》在2014年11月7日上映。十年間記錄的多達700小時大量龐雜的影像素材處理和剪輯,導演陳芯宜也從迷惘憂鬱的三十代走向了四十代。
  • 無垢日誌 Part 1 | 團長陳念舟揭開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不為人知的幕後心血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臺灣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創作的經典舞作《花神祭》五度登上國家戲劇院舞臺。
  • 華人「舞蹈劇場」界,你應該認識這些人
    臺灣無垢舞蹈劇場《觀》♪█林懷民:「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在臺灣民眾眼中,林懷民簡直是民族文化英雄一般的存在。♪█無垢舞蹈劇團:儀式劇場美學「無垢」是臺灣藝壇引以為傲的藝團,靈魂人物是一對夫妻檔,擔任團長的陳念舟和擔任藝術總監的林麗珍。
  • 溫柔而纏綿的《花神祭》 |臺灣無垢舞蹈劇場
    ——《花神祭》劇照接上篇《花神祭》揭開更多舞臺背後的故事:臺灣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 帶你進入另一個平行時空,使得原來可以安排在樂池裡面的僧波鑼架以及獅鼓就偏低了,而鼓手就看不見臺上的過程,當然他就沒有辦法掌控整個演出的步驟,因此我們發現在觀眾席左右兩側的最前方,荷蘭的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的歌劇院,都有一個所謂的首席包廂那是給皇親國戚貴族名媛觀賞 歌劇的時候,就近觀賞他喜歡的歌劇明星,同時他自己也是一個表演的人,被其他觀眾看到,坐在首席包廂裡面的,而包廂並不合適看現代舞蹈的節目
  • 大師林麗珍|無垢舞團續《觀》七年後的《潮》
    瑪哥曰很多年前看花神祭就覺得即陌生又熟悉陌生是與當時看到的所有舞臺作品不同熟悉是因為在舞臺這個道場裡的儀式感與我兒時在寺院看的法舞很相近林麗珍的作品投射出的意象「視頻」來自臺灣的「無垢舞蹈劇場」(Legend Lin Dance Theatre)最新力作《潮》(The Eternal Tides),將於2018
  • 藝思 | 這幾部與舞蹈有關的電影你還沒看過嗎?
    本次藝思欄目為大家推薦的是與舞蹈相關的電影,既包括虛構類的故事片,也有具有獨特的紀實溫度的紀錄片。這些影片不僅僅體現了舞蹈的美,更透過藝術反映舞者對人生、人性和生命更深刻的思考。小編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影片進一步了解舞蹈藝術所具有的多重面向和可能,舞蹈與人、與社會、與歷史是怎樣發生密切關係的。
  • 謝欣、胡沈員、段婧婷......整個舞蹈圈都在瘋狂推薦TA
    前段時間我們推了一篇文章「古佳妮這個名字,你必須要記住」,粉絲朋友們有沒有記住這個名字,不確定~但是「古佳妮」這三個字,在舞蹈圈各路舞者和編舞的朋友圈裡,卻是刷屏了很多人!謝欣、胡沈員、段婧婷、江帆、李超.諸多舞蹈圈人士大力推薦!
  •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電影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影片:《行者》《曼菲》《再現康寧漢》《起點》《波麗娜:舞蹈人生》
  • 舞蹈劇場《沈清傳》:以時代精神詮釋傳統情懷
    11月9日,作為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表演人才資助項目,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央民族大學戰略合作項目,舞蹈劇場《沈清傳》在北京民族劇院結束公演。該劇以朝鮮族家喻戶曉的孝德楷模沈清為人物原型,講述了她為父親復明而捨生忘死的傳奇故事。朝鮮族舞蹈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池福子擔任本劇總導演,中央民族歌舞團青年舞者陶妍芃飾演沈清。▲舞蹈劇場《沈清傳》劇照。
  •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電影|現代舞|芭蕾舞|藝術_網易訂閱
    《行者》自2004年起,記錄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透過她的日常,提煉出舞蹈的最初原點。無論生活中的動與靜、常民廟宇間的觀察、臺下竭盡力氣的排練、臺上如儀式般的演出、自然荒野中的舞蹈電影,體現的不僅是舞蹈的美學本身,更是對天地生命更 深沉的哲思。  紀錄片《曼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