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舞蹈劇場」界,你應該認識這些人

2021-02-11 好戲


整理-/-殷嚶嚶

───

皮娜·鮑什(Pina Bausch)和她的舞蹈劇場(dance theatre),已然以傑出的作品和創作理念,影響了許多人,對當代舞蹈和戲劇產生著革命性的啟示。

好戲先前曾給大家介紹過皮娜·鮑什的「舞蹈劇場」(複習戳這裡)。

「簡單講,「舞蹈劇場」是既涉及到了利用一切劇場表演手段、介於表演視覺藝術乃至文學的綜合劇場方式,又延伸到舞者身體和劇場空間探索的兌現」

它強調身體在不斷的形式實驗中的嶄新的表達可能,又涉及社會話題,關注對人本身的考察、質疑和打造。


北京萬瑪舞蹈劇團創始人萬瑪尖措作品《香巴拉》(藏語意為:香格裡拉)

隨著現代舞和戲劇的發展,我們這兒也有一批舞者做著類似於皮娜,或深受她的創作理念所影響的事情。

從臺灣的雲門舞集、上海金星舞蹈團,到北京當代芭蕾舞團……

他們並不都把自己稱為」舞蹈劇場「,理念也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他們對現代舞這種新興的形式擁有同樣的情懷和熱愛,用舞臺上可用的一切:舞蹈、裝置、道具……進行著獨特的創作和表達。

我們暫且用「舞蹈劇場」這樣一個不嚴謹的稱呼,來介紹這樣的一批人。


臺灣無垢舞蹈劇場《觀》

█林懷民:「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

在臺灣民眾眼中,林懷民簡直是民族文化英雄一般的存在。


他於1973年創辦的「雲門舞集」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團。

在古籍中,「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只留下這個美麗的舞名。

從繁複華美到簡約抽象,從緊扣現實的到意境悠遠,林懷民和雲門一起,努力將中國文化的基因發揚光大。他是個作家,卻「試圖洗去文字的牽掛,讓畫面來思考」。


2012年,林懷民在池上看稻田,路遇立霧溪,有了《白水》

用林老的話講,雲門舞集是社會的公器。

40 年前,當臺灣社會的未來走向一片模糊時,雲門舞集成立,立志要在這片土地,為這裡的人們跳舞,他們也確實用行動促成了社會各個層面的變革和進步。

「讓更多的人都能夠發現和欣賞美達到生命自覺」,這應該是林老師和雲門舞者的胸懷以及內在力量的重要的源泉。

如果說雲門舞集是林懷民個人的精神和藝術世界,雲門2則流動著青春、躁動、瘋癲、叛逆的民間氣息。


雲門2掌門人鄭宗龍的編舞作品《來》。靈感來自臺灣的公廟神像

「我的舞到最後是要蒸發掉的,我走了之後,舞怎麼跳?可能和今天的不一樣,可是不要緊,還是有一個藝術團體在跟社會講話。我在意的是整個生態。」

」我的作品經常從傳統取材,但他們是吃漢堡、打電動遊戲長大的,他們的世界和我不一樣,我的世界沒這麼寬廣。雲門2是年輕編舞家的實驗室,將來會有更多年輕編舞家來雲門2,雲門2必須永遠年輕。」


《一個藍色的地方》 在晚霞退卻後,天空會呈現一種迷濛的藍

林懷民看雲門2的生長,如同看著雲門這棵大樹生長出的枝椏,已經獨立地擁有一片天地。

█曹誠淵:中國現代舞的脊梁

略晚於雲門舞集創立的時間,1979年5月,在曹誠淵家頂樓的天台上,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成立。之後,他用這一創團經驗,在80-90年代先後帶領廣州、北京兩個現代舞團成長,因此被稱為「中國現代舞之父」。

從事現代舞近40年,舉辦的北京舞蹈雙周2014,繼廣東現代舞周后進入第7個年頭;卻覺得被稱「中國現代舞之父」很無聊,拒絕被電視商業娛樂化。


曹誠淵總是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大眾看不懂現代舞怎麼辦?」

他則不厭其煩地回答,現代舞永遠屬於小眾。「大眾不關注也看不懂現代舞,沒關係啊,因為這本來就是給小眾準備的藝術,它出現是時代的必然,但現代舞永遠是小眾的,孤獨的,」他笑著說,「藝術家本來就要耐得住寂寞嘛」。

受傷不能跳舞之後,曹誠淵似乎對「現代舞」這三個字有了更深的了解。「現代舞是夾縫中的藝術,更是一股引領著整個社會往前走的鋒銳力量。」

略晚於雲門舞集創立的時間,1979年5月,在曹誠淵家頂樓的天台上,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成立;2004年,他又接手了正在進行體制改革的廣東現代舞團;一年後,他來到北京,創辦了雷動天下現代舞團。


廣州現代舞團。這是中國第一個現代舞團的第一張合影

曹誠淵與皮娜·鮑什淵源頗深。他曾撰文專門介紹過皮娜·鮑什和她的舞蹈劇場,最為推崇她以愛為題材的《1980》;廣東現代舞團被皮娜·鮑什邀請到德國,參加由她操刀策展的現代舞藝術節;廣東現代舞周也曾向皮娜緬懷致敬,放映她的自傳式舞蹈錄像電影《與皮娜有約》(Coffee With Pina)。

跟有鄉愁的林懷民不同,生於香港的曹誠淵對傳統文化抱著若即若離的態度,更加強調「個性」和創作的自由。對於曾經只有民族舞的內地來講,現代舞的理念稱得上「文藝復興」。

而這種氛圍下成長起來的舞團新人,如今很多都成了中國舞蹈代言人。致力於推廣工作的曹先生大概也會覺得欣慰吧。

他的編舞作品有《中國風·中國火》、《逍遙遊》、安魂曲等。

其中,以《崑崙》為例,作為一出完整意義上的「現代舞劇」,不只是用「現代舞」來跳的劇,而是具有現代意識、思維和觀點的舞劇。


曹誠淵1989年編舞作品《逍遙遊》

█金星:搏個曝光是為了推廣現代舞

金星,中國現代舞的拓荒者、中國最傑出的現代舞舞蹈家之一,中國現代舞的拓荒者,更是目前在世界上成就最高的中國舞蹈家之一。


金星在演出後臺

17歲,金星獲首屆中國舞「桃李杯」少年組第一名,獨創男子足尖舞。

19歲也就是86年,金星進入全國第一個廣東舞蹈學校現代舞實驗班。(曹誠淵是這個實驗班的顧問和導師,只招20幾個人,最後選一個去美國留學。)

20歲時,成為第一個國家公派赴美留學的舞蹈演員。換句話說,金星也就是當時20歲左右年齡段的國內第一人。據說,他到美國後,旋轉、軟度、彈跳等技術水準把美國人都驚呆了。

91年憑藉舞蹈作品《半夢》獲得美國舞蹈節「最佳編舞獎」,美國舞蹈節首席編舞。

99年,金星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私人舞蹈團,這是「中國舞蹈史上重要的一筆」。

這樣的光芒如今都要被麻辣評委和脫口秀女王所掩蓋了。


但做脫口秀,也是為了表達「對社會、對生活的關注」。作為舞蹈家,金星不忘自己身為領軍人物的責任,並且不遺餘力地推廣現代舞。


《迷魅上海》在西方的「裸露」和中國的「掩喻」之中,從東西方對身體美學的不同,察覺中國舞蹈中對「美」的本質


2014年金星舞蹈團作品《三位一體》以自由之舞探討了愛的束縛與表達,表達了現代人於「保護籠」中,想掙脫卻又因障礙和害怕而不會或不能表達的苦楚

2006年,金星舞蹈團發起創辦「舞在上海」國際現代舞蹈節,第一屆"舞動上海"有個駭人的主題"肢解文化",邀請了6大國內外頂尖現代舞團前來上海演出。

鮮為人知的是,金星甚至為此抵押了個人房產。

「非營利」性質的現代舞天生註定不是文化產業,但是它又不是「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事業,特立獨行的品質造成了自身的尷尬處境,國際主流藝術在中國就貧困地「活」在了邊緣。


如果說曹誠淵的舞團是依靠家族企業支撐,近年來金星都是靠她現代舞之外的個人影響力來供養舞團。

雖然大多數人對她個人生活的興趣多過對舞蹈本身,但她對此並不在意。「說到底,我博個曝光率還是為了推廣現代舞,我現在最高興的就是,有很多人是知道了我是跳舞的,才開始再去了解我的舞蹈。」

█文慧:身體記憶是活的檔案庫

1994年,還在東方歌舞團做舞蹈編導的文慧與記錄片導演吳文光共同成立了「生活舞蹈工作室」,他們的想法很明確,「跟現實有關,跟當下的社會有關」。


20年來他們與舞者、演員、音樂人、作家包括非職業表演者等一起,把最小的、最生動的生活細節做進了自己的現代舞,以獨立生長的方式,創作了近20個舞蹈作品。

舞蹈是文慧叩問世界的方式,與他人交道的重要方式。她一直在做的,是把舞蹈拉回到生活世界。


《生育報告》關注的是女性生存狀態,基於對許多有生育經驗的女性的採訪,帶有豐沛的女性原始的力量,狂放而充滿痛感。


《和民工跳舞》拍攝於2001年,記錄的是現代化都市需要同時又被都市遺忘的民工們。文慧將三十位光膀子的民工帶進現代舞的世界,作為其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

演出後民工們又四散回工地,文慧若有所失,作品留下來了,民工們又回到自己的底層生活中。藝術真的能改變生活嗎?文慧開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介入社會。

她決定從個體入手。


《和三奶奶跳舞》拍攝的是文慧的三嬸嬸。了解家族歷史的過程中意外成為默契舒服的舞伴。沒有任何預設的舞蹈動作融合在三奶奶的日常生活場景中,簡樸自然,個性鮮明,舞蹈喚起有意無意被忘卻的記憶。


兩部紀錄片被剪輯成相同時長,一左一右同時在威尼斯雙年展的屏幕上放映

「我在研究身體記憶與社會歷史的關係,身體記憶是一個活著的資料館和檔案庫,我試圖用身體去觸摸歷史和感受現實。」

█無垢舞蹈劇團:儀式劇場美學

「無垢」是臺灣藝壇引以為傲的藝團,靈魂人物是一對夫妻檔,擔任團長的陳念舟和擔任藝術總監的林麗珍。


「無垢」的舞蹈肢體語言和劇場時空都很獨特,動作緩慢簡約,但又富含強韌的生命力,滿有爆發性的衝擊力,有如對自然的禮讚,不朽生命的史詩。


林麗珍早年有感於臺灣本土文化的急速散佚,因此與許多原住民做了大量田野採集工作,其中的一些古老歌謠、迎神慶典成為她創作的源泉。

1995年,無垢舞蹈劇場成立,雖然20年來,作品屈指可數:《醮》、《花神祭》與《觀》。然而,這種浸潤各民族文化的生命體驗,鎔鑄宗教儀式、集體記憶、以及神話寓言為一體的獨特的「儀式劇場美學」,已受到國際認可。


無垢舞蹈劇場《觀》


█王亞彬:我還是最愛舞蹈

因為飾演《鄉村愛情》中的王小蒙,王亞彬被億萬觀眾所知。


她是從舞蹈走上影視之路的。2004年她在《十面埋伏》中扮演章子怡的舞蹈替身,影視圈裡發展地順風順水。


但她覺得自己最重要的身份還是舞蹈演員。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五次登上春晚舞臺擔任領舞。曾被國內多家媒體譽為譽為最具潛力和創新精神的現代舞編導、舞蹈演員和製作人,《Knack Focus》雜誌將其評為 「亞洲最為重要的舞者之一」。

舞蹈大概是信仰一樣的存在。

2009年,「亞彬舞影工作室」成立,幾個年輕的舞者和亞彬一樣有著對舞蹈的執著追求,每年推出「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品牌原創演出,編舞、找投資、出品、宣傳都是亞彬親力親為。


亞彬和她的朋友們」品牌舞蹈系列演出第七季舞劇《青衣》,該劇由王亞彬一人出任導演、編舞及主演,根據當代著名作家畢飛宇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王亞彬試著用西方當代舞語言,講一個中國故事。她刪掉小說中滿是「煙火氣」的日常情節,獨留情緒最飽滿的段落推進劇情,「把戲中戲、日常生活、潛意識和超現實結合在一起」。


這些年來,亞彬一直奔走於各地,演出、排練。

相信「付出努力一定是沒錯的」,她要用一生對舞蹈表白。

█侯瑩:要用最好的東西竭盡全力地打發時間

1993年,具有中國舞、民間舞背景的侯瑩決定改變自己跳舞的方式,加入了廣東實驗現代舞團。


聘用她的曹誠淵曾回憶說:「侯瑩在廣東實驗現代舞團中,一直是個傳奇。」

「以超強的舞蹈技術吸引目光,卻又特立獨行,曾經一次在所有人都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自己把頭髮和眉毛全都剃光。」

」她的編舞能力很早便嶄露頭角,1996年自編自演的獨舞作品《夜叉》,在白俄羅斯舉辦的現代舞編舞大賽中摘得金牌。」


侯瑩編導的現代舞《介》

2006年,侯瑩在紐約成立視野舞蹈劇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她離開沈偉舞團,並決定回國發展。2011年,視野舞蹈劇場更名為侯瑩舞蹈劇場。

代表作品《塗圖》最早亮相於2009 年的廣東現代舞周,就是「人跳到最後,滿世界都是混亂的,面目全非,人也不見了,世界也不見了,都混在一起了」。


「塗」是塗抹,「圖」是圖畫,這是侯瑩自己對這個標題曾經的解釋。《塗圖》沒有故事,它更像是一部詩歌,這和侯瑩大多數作品一樣,在她看來,現代舞不可能像電影和小說一樣能敘述故事。但侯瑩非常注重在創作中深挖主題。

她熱愛舞蹈劇場是因為「要用最好的東西竭盡全力地打發時間」,必須也只能用「積極的有創造力的東西去打發時間」。


她用來提醒舞者的一句話是,「你的演出可能改變觀眾一生,讓他在一生中有一刻感受到一點點的東西」。

對觀眾的希望則是:」你要把自己放下來,不要急,慢慢看,你要去感受,喜歡或不喜歡就都會是真實的「。

█趙梁:舞蹈只是我的藝術中的一項

趙梁和侯瑩一樣,曾是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的一員,在舞團的時候天賦驚人,得了不少獎。


比起得獎更讓趙梁念念不忘的,是在舞團的那五年,他的天性得到完全解放。比如下大雨,會脫光了跑到校園的操場上裸奔在雨中舞蹈,然後又鑽到沙坑的沙子裡將自己埋藏……

2003年,這位感性的舞蹈演員覺得,舞蹈應該是一種感覺,如果當成「工作」是挺可悲的,於是他辭職離團,一個人背著包去了雲南,開啟環遊世界之旅。

走走停停中他逐漸懂得收斂和克制,明白積蓄力量才能在藝術中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趙梁,嘗試以熟悉的「故事題材」作為親近觀眾的出口,《警幻絕》《幻茶謎經》《雙下山》他的「東方靈欲三部曲」「跨越美學的界限與藝術的藩籬,建立了獨樹一幟的舞蹈新語言。"


《幻茶謎經》劇照

對趙梁來說,「劇場就像造夢空間一樣,用各種載體來表達」,舞蹈只是其中一項。

「我不把跨界當跨界。我始終強調這個世界是萬物一體的,所有的藝術樣式都只是表現手段和元素,只要特質適合,沒有什么元素是不能放在一起的。」


應孟京輝之邀排演的《怪談》,將西方現代舞與東方美學在該劇中融合,他希望這部作品能引領觀眾遠離浮躁的生活,向寧靜恬淡的內心世界靠攏。

不過,當趙梁被問到是否刻意在搞「舞蹈劇場」,他頗不以為然,他感興趣的是整個藝術。在他看來,他的藝術結果更重要,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他純個人的藝術言說。

此外,趙梁也是皮娜·鮑什的一位大號粉絲。

█江帆:用舞蹈為生活大流中的人群塑像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編導系畢業後,江帆進入上海歌劇院。同時,她又高產地為上海多個劇組進行舞蹈編導工作。

雖然江帆還不足以和前面的幾位並列,但以她的「齡作比」(年齡/作品的比值)來看,是值得關注的。

2014年底創作的舞蹈劇場《折影》,使她進一步走到臺前。


《折影》前所未有地放棄了一切舞檯燈光,極具創意地利用手持光源和舞蹈表現,造就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舞臺效果。


江帆想要在舞蹈劇場裡,探討光線與肢體的配合,探討人和人的關係,探討群體和個體的關係。


最後形成了《折影》的故事和表達:非傳統、不完整的敘事,光與影的實驗性使用,最大化地通過肢體來表現「精神抽離」。


「我認為劇場裡的肢體,不僅要能擔負起簡單必要的敘事,更能直接有力地傳達出人物誠實深沉的情感,引發觀眾的思考。」

「即使觀眾審美和市場反饋還沒有甦醒」,她也想在舞蹈劇場裡揭示自己眼中的生活,以實驗的態度去嘗試、去碰壁、去建設。

「我特別高興,現在做舞蹈劇場的人越來越多,當大家都去用心做,整個大環境就會越來越好。她大笑:「所以,像個傻子一樣地往前走吧。」

新戲|人物|觀點|互動|專題|休閒

相關焦點

  • 「藝惠劇場」丨打破常規的舞蹈劇場,舞劇《微縮空間》開票!
    胡蘿蔔》舞蹈編導。同年參與由華人夢想製作演出的外百老匯音樂劇《謀殺歌謠》中文版擔任舞蹈總監。2019年受邀與小韋伯音樂劇團製作的戲劇《智送雞⽑信》參與編舞工作,參演第七屆上海市優秀院團展演劇⽬。2019年受邀與四海⼀家製作的原創音樂劇 《圖蘭朵》中文版,擔任中方舞蹈總監。
  • 國內首發荷蘭舞蹈劇場《Doze》視頻,編舞:Jiří Pokorný
    荷蘭舞蹈劇場 NDT:自1959年成立以來,「荷蘭舞蹈劇場」就一直是一支世界知名的舞蹈團隊
  • 興起的"舞蹈劇場"究竟是什麼?
    說起「舞蹈劇場」(德語:Tanztheater)這個詞兒,它是從上世紀60年代末在德國發展起來,至今似乎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德國編舞大師庫特·尤斯(Kurt Jooss, 1901 -1979)大概是最早提到「舞蹈劇場」這一概念的人。在與魯道夫·拉邦(Rudolf Laban, 1879 -1958)學習表演的過程中,他開始接觸舞蹈藝術。
  • 黎星心聲:讓觀眾到劇場感受舞蹈風暴
    「所謂舞者的『職業化』,就是你懂得如何在輾轉演出的過程中控制、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包括休息起居……這是一個舞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保護欲」本季《舞蹈風暴》更新了賽制——舞者們可以直接挑戰上季三甲,獲勝者直接晉級。在先發挑戰者紛紛落敗的情況下,黎星搖動了代表「下戰書」的推桿。
  • 舞蹈名場面 | 借電影《對她說》中的舞蹈,聽曹誠淵聊皮娜·鮑什和舞蹈劇場
    而圍繞皮娜還有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她打破了傳統舞蹈、古典芭蕾結構,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舞蹈劇場。有些小朋友可能要懵掉了,知道舞蹈,也知道劇場,那「舞蹈劇場」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皮娜創造「舞蹈劇場」的名稱,最初只是想讓觀眾明白,他們來看的不是芭蕾。
  • 林麗珍與無垢舞蹈劇場
    195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舞作豐富,早年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2002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臺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林麗珍為唯一的亞洲人。
  • 侯瑩舞蹈劇場2021獻禮《光》·上海國際藝術節線上展演
    2020年春天,由於疫情影響,劇場遲遲無法開放,「雲上藝術節」線上展演讓不能身臨劇場的人們在家中觀賞到了五場一票難求的演出和兩場精彩的芭蕾舞劇直播,用藝術療愈心靈。2021年春節,疫情依舊沒有運去,有人歸鄉,有人留滬度歲。
  • 黎星:我的野心是讓觀眾到劇場感受「舞蹈風暴」
    「劇場」的執念:「觀眾能夠因為我走進劇場看舞蹈,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特別牛,我會很...「所謂舞者的『職業化』,就是你懂得如何在輾轉演出的過程中控制、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包括休息起居……這是一個舞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保護欲」本季《舞蹈風暴》更新了賽制——舞者們可以直接挑戰上季三甲,獲勝者直接晉級。在先發挑戰者紛紛落敗的情況下,黎星搖動了代表「下戰書」的推桿。
  • 舞蹈時空以外 靈之秘境—無垢舞蹈劇場
    林麗珍無垢舞蹈劇場創始人&藝術總監「世界八大編舞家」中唯一亞洲人享譽世界,但鮮為大陸觀眾所知二十年僅出品三部舞劇從臺灣先住民生活、民俗儀典採獲靈感獨創東方身體空緩美學195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舞作豐富,早年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2002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臺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林麗珍為唯一的亞洲人。
  • 真正的華人「陳美惠」加入日本暗黑界
    坦白說這些女優在講什麼我有聽沒有懂,這支作品的銷售在日本也一般般,但透過媒體的傳播,女主角「本庄鈴」馬上就獲得臺灣市場的關注,不但有了代言邀約上門也被邀請參加成人博覽會。也因為有成功的例子在前,所以你會發現在學中文的女優變多了,而片商更是積極發掘能夠與日本人溝通也能吸引華人影迷的女優。林美玲橫跨中日情色圈。
  • 黎星:我的野心是讓觀眾到劇場感受「舞蹈風暴」
    「所謂舞者的『職業化』,就是你懂得如何在輾轉演出的過程中控制、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包括休息起居……這是一個舞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保護欲」本季《舞蹈風暴》更新了賽制——舞者們可以直接挑戰上季三甲,獲勝者直接晉級。在先發挑戰者紛紛落敗的情況下,黎星搖動了代表「下戰書」的推桿。
  • 《舞蹈風暴》《聲入人心》熱門選手來了,流量時代,劇場變了?
    本周六,《聲入人心2》人氣成員袁廣泉將在大寧劇院帶來個人音樂會;《舞蹈風暴》第二季熱門舞者黎星、謝欣、李豔超聯手主演的《大飯店》則已定檔明年1月22日至23日上演。「陽春白雪」的劇場藝術因綜藝節目頻頻「出圈」,也令劇場邊界不斷拓寬。 「近年來,小眾藝術因細分領域的綜藝節目逐漸破圈,對劇場而言是機遇。」
  • 【車手天文臺】真正的華人「美惠」加入日本暗黑界
    坦白說這些小姐姐在說什麼,大鬍子沒有聽懂,但這支作品的銷售在日本其實也一般般,但透過媒體的傳播,女主角「本庄鈴」馬上就獲得臺灣市場的關注,不但有了代言邀約上門也被邀請參加專屬博覽會。也因為有成功的例子在前,所以你會發現在學中文的小姐姐變多了,而片商更是積極發掘能夠與日本人溝通也能吸引華人影迷的小姐姐。
  • 《舞蹈風暴2》製片人:要讓舞蹈藝術擁抱大眾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5日,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共同探討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和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舞蹈風暴2》製片人:要讓舞蹈藝術擁抱大眾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5日,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共同探討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和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黑暗劇場x舞蹈劇場:《折影》再度上演!
    黑暗劇場x舞蹈劇場「2014年最為驚豔的原創作品」《折影》
  •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推出「國舞私教課」,貼身教你學舞蹈
    日前,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推出「YIP!國舞私教課」,為舞蹈愛好者們送上一份集教學、互動、展示的線上服務。每周一,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微信公眾號上會發布教學視頻。2月25日,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觀眾微信群迎來了一位特別嘉賓——上海芭蕾舞團青年編導陳琪。
  • 以《舞蹈風暴》第二季為案例探究舞蹈藝術新發展
    12月5日,國家大劇院舉辦了一場「舞·界——一場舞臺上下的對話」的藝術對談,邀請舞蹈編劇張昊對話沈偉、譚元元、洪嘯、黎星、華宵一、李昂、楊好等,共同探討如何採用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拓寬舞蹈藝術呈現和激發公眾美育潛能的新可能。
  • 想上舞蹈界的清華北大?古名伸「古舞團【接觸即興】工作坊」實現你的夢想 報名從速
    ▲ 史提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 接觸即興舞蹈的創立人 史提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1939─)從最早就活躍於所有的後現代舞實驗中,也是最早創立舞蹈形式的人。他的「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是舞蹈界中異軍突起的異數,有「運動舞蹈」(Sport Dance)的別號,這與派克斯頓一直講求的純肢體性有關。
  • 時空以外:林麗珍與無垢舞蹈劇場 藝境
    195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舞蹈科。舞作豐富,早年被譽為「臺灣舞蹈界編舞奇才」。1995年成立無垢舞蹈劇場。2002年,歐洲最重要的文化藝術電臺ARTE遴選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林麗珍為唯一的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