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tid Tassanakajohn,大家都會親切地叫他「Ton」,他絕對算得上是泰國,甚至於是亞洲美食界的一顆超新星。其位於曼谷的西式泰餐廳Le Du,開業於2013年,曾榮獲「2019年亞洲50最佳餐廳」第37位、「2019年米其林指南曼谷、普吉與攀牙」米其林一星餐廳、泰國尚流十佳餐廳等等。 要知道Ton主廚創辦Le Du餐廳的時候連30歲都未到,他的成長經歷也與料理並無淵源,那他又是如何從一個素人少年成為今日的超新星主廚呢?讓我們來看看Ton先生的主廚進化史和他那些色彩斑斕的泰式料理吧。
要說Ton主廚與美食的淵源,大概也就是媽媽和祖輩的那些家庭料理吧,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對於泰式料理的熱情也漸漸萌發。
然而,愛好是愛好,現實是現實,Ton的父母還是勸說他選擇更為穩定和回報豐厚的專業和職業規劃。Ton遂考上了泰國著名高等學府朱拉隆功大學的經濟學專業,畢業成為了一名投行銀行家。
原本生活就該這樣安穩下去了,可是Ton偏不,他從沒忘記過他最初的愛好——料理。他和父母打賭,如果能完成MBA課程,他們就同意讓他去美國的CIA(當然是更美味的那個CIA,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美國烹飪學院)。
他做到了,完成MBA課程後,他如願趕赴紐約參加CIA的18個月課程,踏出了成為主廚的第一步。
在紐約的學習和生活是艱辛的,拋棄原先優渥的環境和工作,從0開始。他握緊拳頭就是要成為最好的那個,先後在幾個米其林星級餐廳工作,如Eleven Madison Park, The Modern和Jean Georges, 並通過國際侍酒師公會CMS的考核成為一名認證侍酒師。
2013年,Ton主廚的修行告一段落回到曼谷,創辦了西式泰餐廳Le Du,這個創意其實早在烹飪學院學習伊始便萌發,如今夢想成真。Le Du餐廳得名於泰語 - 「ฤดู」,意為「季節」,這也恰恰傳達了主廚的創意靈感是基於每個季節的饋贈。La Du聽上去還有些法式風情,事實上主廚確實也在泰式料理的酸、甜和香料味中融入了些法國料理元素。
Ton主廚認為,「在很長的時間裡,泰式食材似乎都有些被低估了。在Le Du,我們相信泰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食材,我們只選用當地農場供應的新鮮材料。優質的食材,配上現代的烹飪技藝,將樸實的食材幻化成美味且具備觀賞性的作品。」
Le Du的招牌菜Khao-Chae, 由蝦球和豬肉球為基礎,配上蘿蔔、鹽漬魚和茉莉花味冰淇淋,滋味妙不可言。Ton大廚每個季節都會有新的靈感,時常更新菜單,力求運用時令食材創意菜餚。
2018年,Ton主廚將其另一家餐廳Baan的創意帶去臺灣地區,與臺北米其林一星餐廳MUME的主廚Richie Lin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Ton還是認證侍酒師,Le Du的葡萄酒酒單由他親自操刀創意,精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佳釀。「說起如今泰式料理最明顯的趨勢是,大廚們更願意使用當地的食材了,這是個好現象。」 Ton主廚如是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泰國大廚,甚至是法國和義大利廚師都在嘗試運用一些當地原材料,這在早些年是不可想像的。想想6年前,要是你和他們建議當地食材,他們都會笑你說,「才不要用低品質材料呢」。如今許多泰國出產的材料甚至品質高於進口食材。 Ton主廚依然會時常來到田間,親自挑選蔬菜和香料等。 說起讓他最欣喜的時刻,那就是客人們來到Le Du和Baan就餐,真心地讚揚我的菜品,還有客人會說起因為某道菜品,讓他們認識了一種新的香料,這時候我就會很驕傲,泰國的自然資源真的很豐富啊。
最後,Ton主廚給年輕廚師們的建議是,「你要相信你自己和你做的料理,這是基礎。我剛創立Le Du餐廳的時候,我說要用當地食材做摩登的泰式料理,他們說,你肯定會失敗,6個月到一年你就會關門大吉的。」「別聽那些唱反調的,相信你自己。堅信你所做的是最適合自己的,對國家有利的。現在6年過去了,我還得了一顆米其林星,還不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