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讓離異後的某些行為持續傷害孩子

2020-12-20 健恩心靈

由於各種因素,離婚已經成為不少夫妻,對婚姻中的問題不想解決和不能解決時做出的選擇。但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未被滿足的私慾行為,即便在離異後,也會繼續直接或間接的投洩到孩子身上,傷害孩子的心靈。

在現實中,這種傷害尤其體現在離異夫妻以下的幾種行為。

(一)離異後強行侵佔對方財物

離異後強行侵佔對方財物的行為,是一種直接攻擊對方的行為,它讓強勢者內心獲得自我滿足和洩怨,讓弱勢者的生活陷入困境和心理承受極度痛苦,然而這些都會被轉移到孩子身上。

首先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受到,侵佔方的蠻橫無理,激起孩子對其不滿,甚至讓孩子產生怨恨心理,也有可能使孩子在今後的婚姻關係中,走向兩個極端:一,不相信婚姻情感具有真實性,對伴侶時常採用攻擊性方式交流,容易產生家暴;二,為了得到婚姻,失去保護自我邊界的意識,陷入婚姻的痛苦中。

(二)詆毀對方名譽

詆毀對方名譽這種行為的目的,是離異後其中一方為了抬高自己,向他人展示自己在婚姻中的無過錯,或是為自己不履行離異後的某些責任尋找藉口。這看似只詆毀對方,其實也深深地傷害著孩子。夫妻任一方的名譽都會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成長,如果是人為的「汙名」,更容易擊穿孩子的心靈。

(三)騷擾撫養者與孩子的生活。(撫養者:本文指與孩子共同生活的夫妻任一方。)

這也是離異後常見的一種不守規則的行為。其中一方時常以探望孩子為由騷擾撫養者,打亂孩子與撫養者的生活規律,並使孩子夾在父母之間左右為難。騷擾者自我私慾得到滿足,但會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並造成孩子不懂尊重他人,容易使孩子養成任意打亂他人生活規律的習慣,導致孩子人際關係不和諧,增強叛逆行為等負面影響。

(四)幹涉撫養者管理孩子的方法。

有的人在離異後,即便自己不是孩子的撫養者,但依然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往往以愛孩子為由,幹涉撫養者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由於意見的不統一,容易讓孩子在接受教育上迷失方向,也讓有些孩子為了某種獲得而學會在父母之間撒謊,也有可能增加孩子對父母教育行為的反抗。

(五)對孩子冷暴力。

有的夫妻在離異後,由於一方沒有獲得孩子的撫養權,就採取遠離孩子的態度。有的除了給孩子基本生活費,其餘的一概不理會,甚至有的連孩子的生活費都不給。好像一切與自己無關,這種行為是自我割裂與孩子的親情關係。如果夫妻都因其中一方的這類行為而採取報復,把怨氣都投洩到孩子身上,那孩子將同時受到來自父母雙方冷暴力的雙重打擊。這樣會導致孩子出現很多難以預估的問題。由於沒父母的關愛,還會嚴重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比如「自殺」就是其一,這是孩子面對生活絕望的選擇,也是對父母的一種無言的控訴。

(六)夫妻一方有撫養權,卻不撫養孩子。

離異後,其中一方在得到孩子的撫養權後,卻不盡照顧孩子的職責。把撫養孩子的一切責任強制推給另一方承擔,並且還不承擔孩子的生活費。這種行為不但容易造成孩子愛的缺失,也容易養成孩子的報復心理。

上述夫妻離異後持續傷害孩子心靈的行為還有不少。這類行為是對孩子生活環境的破壞,特別容易增加處在叛逆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容易促使孩子的心理向不健康的危險境地發展。尤其現實的離異案例中,多數孩子會選擇和母親一起生活。如果孩子的父親採取,上述類似行為來對待孩子和孩子的母親,按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的觀點,那就是剝奪和分離孩子的母愛。

「家」既是孩子接觸外在世界的起點和驛站,也是避風港,原本是孩子最安全、最舒適的生活空間。父母是這個環境的創造者,但也可能是這個環境的破壞者。夫妻無論是否離異,兩人間的關係和兩人對待孩子的言行,都將深刻影響著孩子的人格發展及心智成長。

從「原生家庭論」的角度來看:「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雖然是片面之論,但也有部分道理。

夫妻離異後如何教育好孩子,我有幾點小建議:(1)離異後的雙方,需要邊界清晰。(2)需要彼此善待。(3)支持孩子撫養者的教育方式。(4)尊重雙方對孩子的監督意見,並達成統一。(可以參閱筆者的《家庭不良結構與構建三維空間關係》)

夫妻在處理婚姻中或離異後的關係時,請別使用懲罰式的行為來迫使對方改變。婚姻關係應該超越友情和親情,即便是離異後的生活界限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反而更應該讓自己逐漸變虔誠,把破碎的愛情轉換為一種親情,用善意的言行對待彼此和孩子,讓體驗和經歷撫平自己的內心,同時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

作為父母,總希望孩子能無條件的孝順我們,但我們如果不從小給予孩子心靈上給養,是難以實現的。這些給養是溫存樸實還是冷淡虛浮、是吃苦耐勞還是貪圖享受、是自高自戀還是自貶自卑、是有情有意還是冷酷無情、是溫和愛護還是暴力施虐、是自強不息還是自暴自棄、是正人君子還是投機取巧、是善良正直還是陰暗狡猾、是大公無私還是損人利己……

總之,夫妻離異後不持續傷害孩子的前題,就是父母之間彼此的真誠善待。-------濠江之畔

作者曾紅兵高級心理諮詢師,健恩心靈空間發起人之一,珠海市抗疫心理危機幹預師。主要取向精神分析(含夢的解釋)+後現代心理療法。輔導方向:青少年叛逆、婚姻與家庭、及心理危機幹預等。

#離異後的親子關係#

相關焦點

  • 張栢芝曬娃慶生,謝霆鋒菜園倒塌:夫妻離異後孩子會不會受影響
    這不禁引人深思,在這個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時代,離異夫妻如何做才能避免或者減輕給孩子造成的傷害?01離婚帶給孩子的影響在這個離婚率年年攀升的年代,一度有人提出設置「離婚冷靜期」「婚前輔導」「婚姻諮詢」等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離婚冷靜期」政策。
  • 離異夫妻不可不讀的一本書,做到這3步,可以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其實不是父母離異會給孩子留下終生的傷痕,而是沒有調整好情緒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布魯斯·費希爾博士在《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中說:那些在婚姻變故中,自我調整做得好的人,做起父母來也要好一些。他們孩子的表現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論——父母調整得好,孩子往往也就調整得好。
  • 請別傷害它們……
    綠色發展理念既要追求綠水青山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拒絕非法狩獵、非法捕撈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持生態平衡它們也是柔軟的萌寵請別傷害後呂某在運輸馬鹿屍體途中被公安機關抓獲。經鑑定,馬鹿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裁判結果法院認為,被告人羅某、呂某違反國家有關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分別構成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和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二被告人到案後如實供述犯罪,可從輕處罰。
  • 當代李小龍喊話謝霆鋒與張栢芝復婚,聲稱離異家庭對孩子傷害大
    別看他體型瘦弱面相憨,耍起功夫來倒還真有兩下子,起碼比我強多了。為了三個孩子著想,給你的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和王菲在一起沒啥好。,父親和孩子才能開心。②謝霆鋒與張栢芝離婚後,依舊很關心孩子。③謝霆鋒和王菲的感情很牢固。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從王寶強離婚聊聊單親孩子
    小編只想說如何處理離婚是大人們的事,但請對孩子手下留情。尤其是在2~5歲,孩子智力發展關鍵期,父母離異造成的低劣環境,對孩子智力發育的影響尤為明顯。父母離異,往往讓孩子感到孤立無助,對家庭失去信任,轉而投身社會,尋覓知音,極易誤入歧途。有些孩子甚至對家庭產生牴觸情緒,出現說謊、攻擊性強等不良行為。有統計顯示少年犯中離異家庭孩子佔到40%。
  • 漫畫: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會產生這7種行為
    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的養成,產生巨大的影響,包括助益和傷害。  某些強勢的、習慣打壓孩子的父母,  給予孩子的影響往往弊大於利  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打壓孩子,  以此確立自己的權威。
  • 離異家庭:我該怎麼教育我的孩子?別讓孩子重複受傷
    如果只是夫妻雙方那還好,但如果孕育有孩子,那麼父母的離婚肯定是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這是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看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就離婚這個問題怎麼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大部分情況,父母離婚前和離婚後,孩子都會產生不安全感、自卑和逆反心理等等不良情緒,針對這個問題,我把它的處理方法分為離婚前和離婚後。我們首先來說說離婚前,父母該怎麼做?
  • 如何降低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關注父母離異後孩子的心理問題
    痛苦的婚姻誠然不必死守,但父母離異對孩子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父母們一定要重視,儘可能將離婚對未成年孩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首先,戀父或戀母情結。父母離異帶來愛的缺失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惶惶不可終日,導致過度依賴單親,唯恐再次失去依靠。
  • ​父母衝突離異 對孩子情緒人格影響大
    按】特別是父母的負面情緒,互相指責和抱怨,哪怕很小,都會造成孩子的過度敏感和反應,甚至不知不覺中的傷害。心理有感受,才是最大的影響,為了孩子,也應該父母先調節好自己的心理情緒和心態。作者:林萃芬爸媽情感衝突、離異對孩子情緒及人格的影響…韓劇《夫婦的世界》收視持續高升,劇情更是高潮迭起。
  • 可以不愛,請別傷害
    被路過愛心人士發現後立即制止並報警。隨後,男子被警方帶走,貓咪被送往寵物醫院治療。母貓腹中的4隻幼崽全部死亡,被手術拿掉。10月21日,由於燙傷面積達到百分之七十,血管清晰可見,母貓停止心跳,瞳孔無反射,在繼其四名幼崽死亡後,母貓也最終因傷勢過重死亡
  • 賈乃亮李小璐陪甜馨玩耍:這才是離異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方式
    儘管「離異家庭」易對孩子造成內向、孤僻、無安全感,甚至對異性或者婚姻的看法偏激,但是自從李小璐和賈乃亮離婚後,我們仍看到小甜馨洋溢在臉上的笑容,似乎沒有受到父母離異的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與保護堪稱典範! 父母離異後,如何能夠讓孩子仍然開心幸福呢?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 為何豔照門後謝霆鋒還接納張栢芝?孩子不是持續感情的因素
    謝霆鋒與張栢芝兩個人婚姻的破裂,最大的輿論應該就是在張栢芝身上,因為張栢芝一些不良的行為,以及陳冠希的介入,才迫使兩個人的這一段婚姻破裂。有很多人說他們兩個人的婚姻,走到這一個地步,是因為張栢芝的咎由自取。而且在豔門照後,謝霆鋒雖然接受了張栢芝,但最終婚姻還是會破裂。
  • 孩子沒有安全感?3個方法有效彌補,別讓你的無心之舉傷害了孩子
    ,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起初,媽媽還擔心奔奔有所不適應,但是發現奔奔其實很懂事,理解媽媽工作忙之後,就自己去玩玩具了,只是偶爾跑過來媽媽身邊,尋求媽媽的安慰。 別騙孩子,孩子待你如初戀,你卻總是想敷衍 孩子為何會缺失安全感?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因素,就是因為很多家長有"哄孩子"的習慣,比如為了制止孩子的哭鬧,而對孩子進行了毫無根據的保證,但是大人卻從來不去履行自己的程度,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 別對寶寶做這4個「親密」行為,可能會傷害娃,再疼愛也不合適
    行為一:過早豎抱寶寶寶寶出生後的生長發育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膠質多且相對鬆軟、肌肉力量薄弱且大腦袋需要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生活中,豎抱寶寶,可以讓家長跟孩子面對面並產生更「親密」的互動行為,這是家長喜歡豎抱的重要原因之一。
  • 馬伊琍5次發聲:千萬別傷害我們的孩子!
    整個4月份,她多次發聲,持續跟進,憤怒地譴責傷害未成年人的行為。▼但在生下女兒後,馬伊琍肉眼可見地變得柔軟起來。在她心裡,孩子是天使,是下到凡間來幫助大人解決問題的人。她的微博中,不僅充斥著跟兩個孩子日常相處的點點滴滴,口氣中滿滿的親暱。▼
  • 給家長的忠告:請好好打扮你的孩子,別讓「暈輪效應」傷害了他
    但是小王不明白自己的孩子長得很漂亮,而且很懂事,怎麼會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視呢?老師告訴小王,明明是個女孩子,卻老是穿哥哥的舊衣服,而且衣服還大,這讓孩子們感覺她是個不講究的人,小夥伴都不喜歡和她玩,甚至是在下課的時候大聲嘲笑孩子,開孩子的玩笑,給孩子起不好聽的綽號。孩子一個人也沒有玩的好的小夥伴,天天被同學嘲笑排擠。孩子還怎麼笑得出來?
  • 如果愛請理智愛,如果不愛別傷害
    如果愛,請理智愛;不愛,也別傷害。每個追夢的孩子值得善待;每個認真生活的人,值得被愛。昨天,周震南發文「不知怎麼繼續下去。」疑似其家人深受私生騷擾,已經苦不堪言。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罪不及家人」自古如此,更何況現在,請讓你的愛恨遠離無關人。
  • 媽媽的行為不當,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你想像不出
    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母親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未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兒童來說媽媽的影響更大。由此可見母親在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性,正因為如此,母親生活中的一些不檢點行為,會給孩子造成非常不好影響,為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是你想像不出來的。可悲的是有些母親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