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是王凱、江疏影等主演的古裝戲,《知否》是趙麗穎和馮紹峰、朱一龍主演的古裝劇。而這兩部戲的豆瓣分都是7.7分,都是關於宋代的故事,而且兩部戲都是同一個導演,不過《知否》要比《清平樂》更有可看性。
趙麗穎在《知否》之中出演盛明蘭,馮紹峰出演顧廷燁。盛家六姑娘明蘭年輕時聰明漂亮,但母親不善良。姐妹難相處,父親不理她,母親被殺身亡。她隱藏自己的聰明才智,埋下自己的鋒芒。忍受屈辱和逆境,長大之後,依然在各種壓力之下自立,最終歷經種種磨難為母親報仇。在這個過程之中,明蘭遇到了寧遠侯府的次子顧廷燁。
顧廷燁幫助過明蘭,對明蘭也很刻薄。他看到了明蘭在柔軟的表面下的聰明才智和敏銳,以及她堅強性格之中的脆弱和孤獨。他已經愛上她了,在顧廷燁的支持之下,趙氏旁系的兒子被封為太子。顧廷燁接過勤王的詔書,破獲了反賊,又立下了新皇帝,成為新王朝的第一個功臣。他略施小計娶了明蘭,婚後明蘭管家業、整理侯爵府、鏟奸佞、除宵小,夫妻建立了深厚的關係。最終明蘭和丈夫幫助明君鞏固政權,他們也收穫了幸福的生活。
朱一龍飾演齊衡,他的表演很出色。痴情的齊家小公齊衡的形象,被朱一龍演繹得淋漓盡致。早年年輕人天真熱情,眼裡只有他最愛的六妹妹。年輕人不知道悲傷的滋味,這種純粹的感覺就像影子。後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實打敗,他很清楚現實。他的眼睛不再清澈,他除了染眉毛和眼睛什麼也做不了。角色的痛苦可以通過屏幕感染每一個觀眾,不能說他不成功。
讓觀眾印象最深的是齊衡在威脅之下籤下訂婚書以後的哭聲,他自己又笑又哭。他平靜地沉睡著,心碎了。實際上他把千斤的重擔壓在身上,他知道他必須娶一個他不愛的女人。他知道他最終會失去明蘭,他知道他不能告訴他的六妹妹他不想要她。他試著抗爭過,但完全失敗了。他妥協了,他討厭這樣一個軟弱的自己,但他別無選擇。在這一幕中朱一龍通過每一個毛孔呈現了齊衡內心的痛苦,如此的悲傷,如此的絕望。
明蘭婚後的情節可見一斑,林小娘大娘子鬥法。老太太洞察秋毫,墨蘭如蘭互懟,華蘭高貴大方,長柏正直有才。一家子都是一齣戲,太棒了。從一開始到現在,感覺節奏不慢。不是所有人都想很快達到所謂的結局,應該關注家庭和愛情。以盛明蘭的婚姻為界,她對女性自身以及婚前婚後與伴侶關係的認識值得商榷。情節可以更快地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但那些家庭成員也是日常生活之中的幸福。正如明蘭所說,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不要發生,那些平凡而輕鬆的日常幸福。但明蘭結婚之後,劇情就變得拖沓了。
有網友表示,到目前為止,《青萍樂》一次看了十集,而且情節真的很枯燥,甚至沒意思。作為一部影視劇,一定有一點喜怒哀樂,情節一定有點起伏。但這部電視劇真的很無聊,認為它可以作為背景音樂。江疏影的外表實在太刻薄,不大氣,根本不適合古裝。不像戲裡面的人設,進宮前明快活潑。進宮之後,要循規蹈矩。知書達理,有禮有節,沒有書卷氣和高尚精神。她為什麼能做女主人?她的人氣和角色是否合適並不重要。她可以演情緒低落的戲,但當她高興的時候,她不得不微笑。皮笑肉不笑,怎麼能往之下看。
這齣戲比較認同的優點是服道化,製作很好,還原歷史。但是最近,關於零差評的服道化爭議不斷。有網友表示,劇中的許多服裝其實都是錯的,比如宋代的服裝面料,嚴格的色彩控制。而劇中五顏六色的學生和身穿朱袍的校監,也與宋代的真實歷史背道而馳。優秀的服道化確實重要,不過他只是整個戲的加分之處,而不是重點。一個影視作品是否被觀眾認可,最主要決定在情節。說到底觀眾追求的不是精美的服裝,也不是風景建築。
《清平樂》現在口碑差,除了服道化問題在哪,可以看一下《知否》。與服道化和構圖相比,情節是最重要的。不過劇情一般都比較慢,這和我們想看的酷劇不同。在觀眾心中,期待著像《琅琊榜》一步步胡歌扮演的梅長蘇這個角色,如何玩轉朝局。然而《清平樂》的情節太多、太複雜。要表現宋仁宗的生平,又要生動地刻畫各分支的人物形象。畢竟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既然王凱的宋仁宗是主角,就該把重點放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