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他父親是中國文學巨擘,而他成了「紅色特工」,含冤經年

2020-12-20 騰訊網

「阿九才兩歲半的樣子,我們住在杭州的學校裡。不知怎地,這孩子特別愛哭,又特別怕生人。一不見了母親,或來了客,就哇哇地哭起來了。學校裡住著許多人,我不能讓他擾著他們,而客人也總是常有的;我懊惱極了,有一回,特地騙出了妻,關了門,將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頓。這件事,妻到現在說起來,還覺得有些不忍;她說我的手太辣了,到底還是兩歲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著那時的光景,也覺黯然。」

朱自清

寫下如上文字的人,是今天聞名遐邇的中國著名文學大家,這篇文章名字叫《兒女》。新中國的偉大創建者毛澤東曾對這位大家有過評價:「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是的,這位大家就是朱自清先生,中國民族氣節的代表人物。而該文中起首的「阿九」,便是其長子朱邁先。

朱自清,朱邁先父子合影

更少有人知道的是,朱邁先,不僅是名人之子,名望之後。其真正的身份,還是中共情報系統的「隱子」,一個真正的紅色特工,加入中共時間甚至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的1936年。

朱邁先出生的時候,朱自清剛剛年及弱冠,剛剛成為北大學生不久,離他成為新文學運動初期的代表人物,詩人之一尚有一年距離。

朱自清與妻子武仲謙,長子朱邁先,長女朱採芷,次女朱逖先

朱邁先少年聰穎,曾就讀於北平崇德中學(今北京31中)。當時同班同學裡,有一個男生後來成為了中國電影巨擘,電影藝術家孫道臨先生。文學基因的強大和家學的深厚,讓朱邁先在中學期間已經展露了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彼時,由著名文學家茅盾主編的頗有影響的報告文學集中,就收錄了朱邁先以「幸不留」的筆名撰寫的《北平一日》的文章。朱邁先的所作所為在同學中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讓校友,後來的著名劇作家黃宗江、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人的印象很深。曾經,在楊振寧早年回國探親時,曾向我國駐英大使陳肇源詢問過朱邁先的下落。如果,按照這樣的步伐走下去,中國文壇上升起父子巨星,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左起朱邁先,陳竹隱,朱蓉雋,朱自清,朱思俞,朱喬森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朱邁先受奉組織命,回到了老家以揚州中學中學生身份作掩護,在這裡,朱邁先一面讀書,一面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同時,任中共揚州特委支部書記。在揚州當地,他和江上青(烈士,1929年老黨員。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他的兒子中有一個人,今人為他做的傳記名稱為《他改變了中國》)等人組織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簡稱「江文團」)。

1938年,經中共長江局批准,「江文團」集體參加國軍,投身於抗戰前線。

江上青烈士

1939年,戰友江上青犧牲。中共秘密黨員朱邁先打算奔赴延安學習,可當時領導負責其關係的南方局(由原長江局改編)領導人董必武根據工作考慮,派他去了駐紮在廣西的國民黨第11集團軍(李品仙部)從事秘密政治(兵運、統戰)工作。他開始了「紅色特工」的生涯。

由中共組織的秘密安排,朱邁先順利潛入了國民黨軍,先任該軍131師391團上尉指導員。

1942年,131師調守南寧,曾參加過桂柳會戰。

1943年,朱邁先被派往19師,在時任師長蔣雄手下任中校政工隊長。兩人因桂柳會戰中的惺惺相惜,加上志同道合的性情,成為了莫逆之友。

1949年6月,蔣雄從部隊轉到桂林當專員,點名要來了朱邁先擔任了他的秘書。

1949年12月,新中國已經誕生,而在西南等地,國民黨殘餘勢力仍然盤踞著,困獸猶鬥。而就是在朱邁先等中共隱蔽戰線的努力下,蔣雄帶領桂林七千餘名國民黨黨政人員起義,桂林得以和平解放。彼時,桂林不僅是廣西的省會,又是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總參謀長白崇禧的「桂系」老巢。解放桂林不僅是對李、白的重大打擊,對當時全國解放來說,更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這是一個隱蔽戰線的功勳英雄,誰也沒有想到,他為之奮鬥的新中國來臨之後,他還沒有暢快的呼吸,一切都那麼快。

朱自清,1948年,為保持氣節而亡。死了以後,因為偉人的一篇文章,他成了知識分子中愛國者的典型。

長子朱邁先的命運卻也是如此多舛,父親亡後未及三年,他也死了。卻是死在自己人手裡,莫名的成為了「鎮反」對象。

接受和平改編後,朱邁先先是進入廣西軍政大學學習。1950年,學習結業後,朱邁先被安排到桂林松坡中學任教,該校的董事長就是其老友蔣雄。

天有不測風雲,該年的12月,蔣雄和朱邁先被捕,一同被押到了湖南新寧縣。1951年11月,新寧縣法院以莫須有的「匪特」罪,判處蔣雄、朱邁先死刑,並立即執行。那年,他才33歲。有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1950年年底,一群公安人員突然來到了朱邁先家,連推帶拉地將朱邁先帶走。臨行前妻子傅麗卿急得痛哭流涕。此時一個有良心的公安人員告訴她說:「不要哭,我們將他帶去問問,問清楚了就回來。」而朱邁先,這位由新中國國家副主席親自安插的「紅色特工」,再也沒有回來。

歷史不避諱過,這是在當時嚴酷反特環境下的一個嚴重錯誤。朱邁先,一個拋棄原本可以在文壇上成為新星的年輕人,放棄了這一切,潛伏在國民黨軍內部十餘年,在立下汗馬功勞後,居然被錯殺。

傅麗卿女士給孫道臨先生一家的信念明信片

1984年,經過多年遺孀傅麗卿向上申訴,經過核實,朱邁先終於被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相關焦點

  • 頭條 | 中國當代17位文學巨擘(bò)相聚霍山,共話大別山生態文明……
    著名作家葉辛、徐貴祥、蔣子龍周大新、趙麗宏、李佩甫、徐坤王躍文、蘇童、周梅森、葉兆言楊少衡、陳東捷、王麗萍、吳雪季宇、周志友等文學巨擘>參加這次文學盛會……在合肥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虞愛華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車敦安親切接見了參加迎駕大別山生態文化文學筆會的作家▼
  • 最神秘的紅色特工,周恩來是他唯一的上線,名字至今罕為人知
    我們稱之為紅色特工,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時時刻刻都處在危險之下,卻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一心一意完成組織上交給的任務。他們中有些人名氣非常大,比如李克農、錢壯飛、熊向暉等等。但更多的人,卻是默默無聞的。我們今天要談到的,就是一位曾經作出過巨大貢獻,卻連名字也鮮人知的紅色特工。他的名字叫冀朝鼎,你聽說過嗎?這是一位長期潛伏在國民黨高層的共產黨高級特工。
  • 美國當代文學巨擘託馬斯·品欽全新長篇《致命尖端》中文版首度引進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2020年可謂美國當代文學巨擘、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託馬斯·品欽在中國的「豐收之年」。譯林出版社繼春天重版了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之後,近日又正式推出了40多萬字的全新作品《致命尖端》。
  • 他當了7年紅色特工,最後被敵人活埋,赤膽忠心令人懷念不已
    他當了7年紅色特工,最後被敵人活埋,赤膽忠心令人懷念不已!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孫紅雷演的電視劇《潛伏》,這部抗戰神劇熱播以後,得到了廣大網友的一直好評,殊不知《潛伏》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要知道裡面的餘則成真是的原型叫周鎬。
  • 時代的巨擘——嚴復(1)▏嚴復和他的早年時代
    說起嚴復,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他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告訴國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除此之外,他還有哪些故事,似乎讓人印象模糊了。而後人在評講嚴復時,也極少把他與天津聯繫起來,而這位「三十年老天津」之所以成為時代的巨擘,和近代史上這座特殊的城市天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此人貢獻大,性格暴烈,與他同級的元帥,可惜他含冤而死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國的一位英雄,這個人對我們國家的貢獻很大,但是此人性格非常的爆裂,和他同級的人最後都成了元帥,而他因為含冤而死,並沒有授銜。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陳光,對於他在紅軍和八路軍歷史上所作出的貢獻,是任誰也抹不掉的。在紅軍時期,陳光擔任的是紅一軍團紅二師,紅四師的師長,他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長徵當中,每一個大戰役大事件都跟他有關係。他對於紅軍長徵所做出的貢獻是難以磨滅的。
  • 美國當代文學巨擘託馬斯品欽全新長篇《致命尖端》引進出版
    2020年可謂美國當代文學巨擘、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託馬斯品欽在中國的「豐收之年」。譯林出版社繼春天重版了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之後,近日又正式推出了40多萬字的全新作品《致命尖端》。這部外國文學愛好者期待多年的長篇力作,由南京大學博士、青年學者蔣怡傾力三年翻譯完成,南京大學副教授、品欽研究專家但漢松撰寫近萬字序言加以導讀。
  • 中國大寫意畫開創者!才高八鬥一代藝術巨擘!齊白石以他為楷模!
    徐渭是中國大寫意畫的開創者,才高八鬥的文壇奇人,中國藝術史不可或缺的一代巨擘,生前卻迭經坎坷,落魄偃蹇,命運悲慘異常。他八次鄉試不售,不得已當顯官幕僚。因嚴嵩案被牽連至瘋,數度自殺未遂,又因精神錯亂殺妻入獄,受盡種種磨難,在窮病中黯然逝世。
  • 在上海,魯迅做了父親,也成了中國文學的「教父」
    在上海的9年是魯迅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9年,這9年的創作雙倍於他前9年的文學創作。
  • 紅色文學經典的華彩樂章
    孫英臣    紅色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形態兩個層面,包括紅色歌曲、紅色文學、紅色電影、革命精神、革命舊址、革命遺物等等,紅色文學是其中一個重要分支。由此,河北紅色文學猶如紅色文學經典的華彩樂章,備受青睞、好評如潮。   紅色土地滋養的紅色作家  在風起雲湧的革命年代,河北是一片紅色的土地。
  • 《保密局的槍聲》背後是紅色特工們的磨難與酸楚
    這個映出成績,在中國電影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也是文革剛剛結束後,映出成績與影響力最大的一影片。然而,真正的歷史史實上的紅色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實際上遠非如此!而電影《保密局的槍聲》創作的背後,則是一群紅色特工們所經歷的磨難與酸楚!
  • 二戰亞洲最著名紅色特工,兩次粉碎暗殺史達林計劃,下落至今成謎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日本特務部的創始人之一,卻是亞洲最著名的紅色間諜,但凡是有他參與的項目全部以失敗告終。他就是武田毅雄,日本人也一直懷疑,他到底是什麼人? 武田毅雄原名王毅雄,1904年生於中國遼寧旅順,其父是中國人,母為日本人。
  • 為什麼說他是王家衛的文學老師?
    關於自己的童年,墨鏡王所說的也不多,只知道童年非常寂寞,他的父親經常出差,而身為上海小姐的母親帶著一個孩子孤身呆在香港。▲王家衛1958年出生於上海,當年上海法租界的園林,就是他外公設計的。他爸爸40年代末期去了香港,過了幾年,媽媽也跟著去了。後來母親為父奔喪,帶著兩個大孩子回到上海住了幾年,王家衛就是在這時候出生的。
  • 紅色特工,就像一道絢爛的彩虹
    他用自己在四天內與敵人的鬥智鬥勇,用自己在最後時刻的毅然決絕,向我們完美展示了秘密戰線敵我鬥爭的殘酷,展現了一個紅色特工真實的膽色、才情和胸懷。敵人不再是以往的酒囊飯袋形象,也不再是臉譜化的兇神惡煞;紅色特工不再是以往的一臉正氣機智果敢,而是藏匿於各行各業中泯然眾人。這樣的形象塑造可能更加符合紅色特工當年戰鬥的真實面貌。
  • 她是中國第一「紅色特工」,亞洲第一影星,更是中國衛星導航之母
    跟她比聰明的沒她漂亮,跟她比漂亮沒她聰明,跟她比聰明漂亮的沒她有勇氣,關於她的讚譽根本無法用言語要說,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她的生活比電視劇還要精彩,她是中國的奇女子,狄娜。狄娜,原名梁幗馨,狄娜是她在香港演出時的藝名,狄娜出生於1945年,廣東人,父親是商人梁錫洪,母親是武將之後,她算是真正的名門貴族,她十歲那年,在澳門讀書時,因為老師的一次失誤扣分,讓她感到不公而逃離了學校。
  • 探訪莫觴清舊居,看絲業巨擘的經營之道
    建築為假三層磚混結構,主體立面對稱,中部陽臺為半圓形平面;入口立兩根塔司乾式柱;長方形窗,紅色木窗框,米色水泥拉毛外牆;紅瓦坡頂,出簷較淺,開老虎窗,有三個白色煙囪突出屋面。房前有大花園。20世紀50年代,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曾在此居住。2005年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優秀歷史建築。
  • 名滿天下的他,如果父親當時沒有給他改名字,他會怎樣?
    我一般都表現得很窘迫地盯著他溫聲細語說:會飛!連起來就是「不會飛」「不會飛」「不會飛」,難不成你會飛呀......錢三強老先生近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人物,小時候有人給他起綽號的時候,他父親就直接將其名改為綽號,到後來名滿天下!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泰鬥——錢三強。
  • 父親和他的小說
    當何先生他講到杭州西湖,就給大家介紹南社,講南社通曉英、法、日、梵文,身世飄零,墓葬西湖,詩又寫得極哀感頑豔的僧人曼殊(蘇玄瑛),還講他去憑弔曼殊墓的情景,並且背誦他自己作的憑弔詩。他沒有用傳統吟唱的腔調,只是自然地、有節奏地朗誦。父親在回憶中寫道:「全班十多個小孩都靜靜地聽著,沉思著。我第一次沉浸在詩的境界裡,也第一次領會到中國語言的音樂性。」
  • 新書速遞 昭和時代最後一位文學巨擘,留給世人最後的迷案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社會派推理小說只是社會派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並不是所有社會派文學都是推理小說,例如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華麗一族》、高杉良的《金融腐蝕列島》。相比本格派的注重解謎,懸疑派的注重氣氛,社會派推理則更注重的是對於人性的描繪與剖析,以及各種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
  • 文學巨擘朱敦儒《暌索帖》以1.5億元成為拍場之冠
    12月2日凌晨,中國嘉德2020年秋拍中國書畫大觀之夜收官。140餘件拍品歷經7個小時鏖戰,最終斬獲10.65億元,成交比率為75%,誕生2件億元、18件超千萬元以上的拍品。文學巨擘朱敦儒《暌索帖》以1.5億元成為拍場之冠。這一價格也創造了其個人作品拍賣最高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