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以這篇文本作為「敘事取向親職課程帶領人」訓練的工作坊的開場白。
…………
此刻重讀前天還在臺東時,傳給阿紫的一段話:
「剛剛在屋裡讀完蔣勳談長恨歌和琵琶行,看得心神激動,悲傷且悽美。走到屋外,站在露臺仰望天空,竟然已是滿天星辰。今天日時整天陰霾,所以即使是晚上了,看到這樣的天際都感覺是天亮了。這是住在有天有地之處的幸福,心裡情感上的悽涼悲傷與天打開的星光,成了一種美麗的對稱,不使人墜落。」
即使現在我人已回到高雄,但魂都還在東部的氛圍裡,像正在調時差一般,混混沌沌的。我知道有部分的自己,還沒清醒過來。
東部,幾天的獨處、閱讀、書寫、衝浪,安靜又優雅,那是一種與自己的身心極度貼近的相處經驗。
昨天一回到高雄家裡,原本應該熟悉了好幾年的小狀況:太太和小蔓那種口語上的小小小爭執,就瞬間晃動了我的安靜。
該怎麼說這種感覺,我整個人還處在東部的那種安適狀態,她們的小鬥嘴對我來說實在擾動、實在不舒適。那時,我偷偷嘆了一口氣(要偷偷嘆氣,是知道不能出去了幾天,太太獨自照顧孩子,回來就嫌棄她,這樣就有點超過了),然後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得在這裡經歷這些,才能真正知道這世間的一種生活。」
世間的生活,不完美、有吵雜,像廚房裡的各種味道與油煙
但也得在這裡頭,才能留下一道道生命的菜餚
我知道我沒有要為了擁有自我而離棄這樣的生活。
但就是時差,還沒調回來
今天早上,我負責帶小蔓上學,但換我和小蔓起爭執
我還留戀在東部的「自我」狀態,那安靜閒適還在,不想被打亂
所以,對於孩子的需要,我根本懶得應對,只強調得照我的規則、我的時間
也因此才會從孩子的需要演變成我們的爭執
哎呀,本來在廚房旁,捏著鼻子嫌棄油煙的我
瞬間自己竟也站在火爐前,燒起菜來了。
「燒啊!燙啊!」我喊著
直到我用機車載孩子到校門口
和孩子擁抱道別,祝福她這一天
看著她背書包走進校園的這一路上
我在心裡用眼睛勾勒這孩子的樣子,像畫素描稿一樣
這種凝視,帶來一種安靜的微笑
我知道,我慢慢回到「此地生活」的美麗之中了
時差,好像終於調回來一些了。
時差,是在兩個差異世界裡生活,才會有的
調整時差,是為了呼喚出不同的節奏與資源狀態,來走入當下的世界裡,真正的過活。
這兩天我的體會
要當父親這個角色,要當家人這個角色
原來也象是走入另一個差異的世界
如果我沒有調好時差,我將永遠是這個世界裡的異鄉人。
寫到這裡,我想這些年我做親職工作
並不是為了傳遞什么正確的親職觀念
而是期待著能不能讓更多的父母
調整時差,走進這個世界,成為當地人
因為這裡,說真的,風景美麗。
黃錦敦
生於1969年,敘事治療取向訓練講師,臺灣知名督導與心理諮詢師。
喜歡創作,從木工,手作燈具,發展治療性卡片,寫書,帶領工作坊到生小孩覺得都是美麗的作品。
喜歡旅行,在移動中感受安靜,在變化中體會簡單;
喜歡敘事治療,近年來持續投入書籍與治療性卡片的創作。
已出版作品包括:
書籍:
《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一顆心長大》,《生命的神秘配方》,《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三根棍子亂講話第一輯(有聲書)》
治療性卡片:
《哇卡:敘事治療獨特結果問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悟卡:敘事治療重組會員對話卡》,《熱情渴望卡》,《親職卡:親職對話澄清卡》,《情緒對話卡》。
這裡是臺灣著名敘事治療師黃錦敦老師和內地朋友的專屬對話空間。
這裡說著他的旅行、他的生活和他熱愛的敘事治療,分享給想要親近與喜歡這個空間的朋友。在這裡,看他如何用敘事的眼光,解構生命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所有文章均為黃錦敦老師親自授權,發表於此,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並註明出處,謝謝!
看完文章有話想說,歡迎隨時在公眾號的後臺留言(在文字對話欄輸入即可),會有專人回應,說不定錦敦老師也會來驚喜翻牌哦!
疫情未愈,地球未愈,生命未愈。
錦敦,用溫暖有力的文字,與你在一起。
祝願所有的閱讀者,在生命的每一天裡都能被心靈治癒。
讓我們繼續在這裡,一點一點,成為宇宙星空裡的光。
/ 延 伸 閱 讀 鏈 接 /
歡迎他們
關於採集文化和種植文化(1)
關於採集文化和種植文化(2)
人生的三層味道:初嘗,回甘與回味
不驚擾,不傷害,只是靜靜地看著
創傷後的滋長
往回頭的旅行
生活中的照見(一)靠近那個偏好的自我
生活中的照見(一)靠近那個偏好的自我-續
我從那裡一直快樂到現在
沒有答案
生命的閱讀
沿一條河走路回家
海邊看浪 VS 生活裡看故事
海邊看浪 VS 生活裡看故事(續)
生命,就往前走去
蚊子多的時候,就去海邊吧!
把自己活回來
「改寫」你的家庭劇本--錦敦雜誌訪談錄1
您如何看「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錦敦雜誌訪談錄2
走條虔誠的路
水的脈絡
在浪潮之間和情緒對話
一般人都會這樣的
《愛的「屎」光(有味道的書寫,讀者慎入)》
漸層帶
鍊金術的神奇粉末
美,度過生命
在漫長的歲月裡演化著自己
好文章將會陸續到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