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倒時差需要三天,時差向東飛更難倒,這些你都知道麼?

2021-01-13 網易新聞

對於乘飛機度假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倒時差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歡迎儀式」了。太陽還沒落山就開始昏昏沉沉,日出前就像打了雞血般精神抖擻,這些「症狀」都出自一個解釋:我們的生物鐘與時鐘同步失敗了。

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又被稱為人體的「主時鐘」,它控制著身體的晝夜節律。這塊「表」會回應外部的信號,特別是陽光,使身體內部的時間與環境時間達到同步。

不過,由於旅行的距離和地點會擾亂身體的回應,所以我們才會經受時差的困擾。  

時差向東飛更難倒

如果你覺得去歐洲旅行時倒時差比去美國時更快,不要懷疑你的感受。一項研究指出,與向東旅行相比,我們的大腦更容易適應向西旅行的時間。這都源於控制生物鐘或晝夜節律細胞的一個「小怪癖」:這些細胞的運作日程表並不是24小時制的,它們的一天更接近24.5小時。

正是由於控制生物鐘的細胞的「一天」略長一些,所以朝著延長一天時間的方向旅行時會更加容易,即向西移動穿越時區。而向東移動穿越時區會縮短一天的時間,所以我們的身體調節時會感到更加困難。 

時差恢復需要多久

根據某種備受推崇的說法,人們每跨越一個時區都應該花一天時間用來恢復,這意味著即使是從紐約飛往洛杉磯(一次跨越三個時區),都應該先歇上三天讓自己倒倒時差。

《Chaos》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利用數學模型對該說法進行了測試,研究人員發現,時差的恢復並不能嚴格地歸為一天一個時區。當朝西旅行時,跨越3個時區需要花費接近4天來恢復,跨越6個時區需要花費6天恢復,跨越9個時區需要不到8天時間恢復,而跨越12個時區需要大約9天來恢復。

不過如果朝東旅行時,調整的時間就要更長一些了:穿越3個時區需要花費超過4天恢復,穿越6個時區需要超過8天恢復,穿越9個時區需要超過12天來恢復,而穿越12個時區則需要9天左右恢復。    

時差應對奇特方法

儘管暴露於清晨明亮的陽光下(最常被提到方法之一)的確有所幫助,科學家們仍在尋找更多解決時差的方法。今年4月發表在《生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大鼠的眼細胞會產生一種叫做加壓素(vasopressin)的分子,這種分子會傳遞到大腦中,幫助調節生物鐘。儘管研究人員還需要更多實驗,以證明這一結果在人身上同樣適用,但這一發現能給科學家們帶來靈感。或許研發一種特殊的眼藥水,通過促進眼細胞生成這種分子,就能幫助人們從時差反應中恢復過來。

另外,在《細胞代謝》期刊上的報告顯示,空氣中氧含量的微小變化能夠幫助重置小鼠的生物鐘。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氧氣水平穩定環境中的小鼠,當小鼠暴露在氧含量比正常水平偏低的環境中時,更容易適應新的晝夜節律。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氧含量較低可能聽起來挺嚇人,不過實驗中的濃度實際上與飛機上的氧氣濃度類似。研究人員同時表示,希望通過更多的研究,驗證高水平的氧含量是否有類似的效果。

時差並非飛機之錯

時差並不只出現在乘坐飛機的人群中,即使宅在家中不出門,也會產生「時差」。這種現象被稱為「社交時差症候群」,「患者」主要是那些休息日與工作日作息不同的人群。例如,工作日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而周末就變成了凌晨1點睡覺,上午10點起床,這種切換會導致我們的生物鐘與外界時間不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時差不僅意味著在放鬆了一個周末後,周一早晨變得猶如「洪水猛獸」一般可怕,研究表明社交時差可能會損害健康。之前,《國際肥胖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就發現,相比周末也能按時起床的人來說,周末和工作日睡眠時間天差地別的人更容易長胖,新陳代謝也會出現問題。

小貼士:

旅行前簡單的行為改變可以顯著減少發生時差反應的可能性或者減輕症狀的程度。

措施之一

預期你在新時區的生活,一些人根據目的地的時區來調整其家庭所在時區的作息表。

措施之二

一些人則會在他們登機或者改變他們進食時間表之前,把他們手錶的時間調整到新的時區。

措施之三

在我們旅行時,應該合理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把自己的狀態和目的地將要發生的情況想像在一起,忘掉出發地的一切。

措施之四

在航班的選擇上。最好安排在早晨到達目的地,並暴露於明媚的陽光中,這最有利於調整時差,因為對生物鐘來說最重要的提示是日出和日落。反之,如果你在晚間到達你的目的地,你應當設法避免暴露於過多的光線之中。

航空公司為消除旅客的時差反映又想出了什麼好方法呢?

為了幫助旅客緩解或消除時差的反映,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廠商也做了許多新的嘗試。例如,現在許多737飛機上都出現了天空內飾,通過客艙環境燈光的改變,來幫出旅客緩解疲勞。另外,航空業巨頭阿聯航空更是做出了一個有趣的嘗試。當旅客走進客艙時,客艙的天花板會浮現出充滿星星的夜空,隨著離目的地越來越近,客艙的燈光會慢慢調亮,並出現朝陽的光芒,廣播裡也會響起鳥兒鳴叫的聲音,提醒人們清晨已經到來。以上的這些設計都是為了幫助旅客們,緩解疲勞調整時差,讓旅客們以一個最好的狀態、最美的心情去完成自己的旅程。

原標題:倒時差需要三天,你做到了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原標題:坐飛機倒時差需要三天,時差向東飛更難倒,這些你都知道麼?)

本文來源: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倒時差」和「時差」的英語說法不一樣?
    我們在用英語談論「時差」的時候,所使用的表達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具體來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一一談談。場景一:Peter剛從美國坐飛機回來,回到家就蒙頭大睡。他需要花點時間倒時差。沒錯,「倒時差」的說法就是:get over one's jet lag"jet"意為「噴氣式飛機」,「lag」意為「拖後」,「jet lag」這個合成詞特指坐飛機跨越兩個不同的時區後所產生的時間差異。
  • 加拿大留學如何快速的在飛機上倒時差?這些很重要
    國內中產階級海外置業和投資移民更傾向於加拿大,由此加拿大的中國留學每年都增多,並且相比於美國留學而言,加拿大留學花費更少、籤證更好辦理等各地方面因素,讓很多家庭選擇留學加拿大。那麼,問題來了!!當你滿懷憧憬與希望地踏上飛機,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一下飛機卻是大大的熊貓眼,情何以堪?所以如何倒時差?如何快速倒時差?如何快速的在飛機上倒時差?這些很重要。
  • 美國睡眠專家公布倒時差妙招:曬太陽、多喝水
    長途旅行時,身體無法適應時差,容易出現遲鈍、飢餓和鬱悶等不適感,導致日常生活節奏紊亂。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會長蒂莫西·摩根泰勒博士表示,大多數人可以克服幾個時區的時差反應。但如果需要跨越更多時區,就應該採取以下幾種措施,避免時差反應。 向東飛要格外注意。通常向東飛行產生的時差反應比向西飛行更厲害,飛行前應做好心理準備。
  • 適逢暑假,決定帶娃出國旅行前,你應該學學如何科學便捷的倒時差
    因此,在出國之前,家長非常有必要了解學習一下關於時差的知識,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儘可能增加更多美好記憶。時差造成的感覺有多糟糕?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生物鐘,它會隨著你所在的地區和自身的生活習慣來提示你身邊麼好時候該睡覺了,什麼時候該起床了。
  • 一次通宵天天困趴,如何科學「倒時差」?
    突擊考試的學生們考試前一天「臨陣抱佛腳」,熬夜看重點,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曾經歷過的事。但是在考試結束之後,「時差」還是沒倒回來,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該怎麼辦?1. 為睡眠留出充足的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沒有足夠的睡眠,看書效果就會差,因為睡眠不好會縮短注意力持續時間。2.
  • 從重慶到上海需要「倒時差」?
    2020年1月8日,我從重慶的家裡面來到我工作的城市上海,這一次,和以往不同,因為到達目的地有很重要的一件事要做——「倒時差」。 重慶到上海,直線距離大概2000公裡,動車約10個小時行程,飛機一般2個小時。2020年1月8日,我從重慶的家裡面來到我工作的城市上海,這一次,和以往不同,因為到達目的地有很重要的一件事要做——「倒時差」。
  • 空勤人員該如何緩解頻繁倒時差對身體的損害
    民航資源網2010年6月23日消息:「倒時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但對於空勤人員來說卻並不陌生,尤其是飛洲際航線的空勤人員,更是將「倒時差」看做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殊不知,經常性倒時差其實是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 怎樣科學地倒時差?不論你是旅行還是熬夜都有用
    要說時差有多可怕,圈哥舉個例子,王源2019年剛到美國,前腳剛說想家,後腳就倒時差+發燒了……倒時差雖然很痛苦,但好在有很多科學家孜孜不倦地在研究這個問題——2017年度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就頒給了三位研究時差問題的美國科學家(Michael W. Young,Michael Rosbash,Jeffrey C.
  • 如何才能科學地「倒時差」 褪黑素不可濫用
    經歷  赴美國看女兒 回來一周時差沒倒過來  張女士的女兒在美國紐約上大學,由於工作忙,女兒開學時都是一個人去的,對此張女士很自責,一直想抽空去美國看看女兒生活得怎麼樣。幾周前,她坐上了赴美國的飛機——這還是她第一次飛這麼遠的距離。  去的時候,一切都還正常,她下飛機後只調整了兩天便已基本適應。
  • 空勤人員如何克服時差
    倒時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但對於空勤人員來說卻並不陌生,尤其是飛洲際航線的空勤人員,更是將「倒時差」看做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 研究稱反覆倒時差可致肝癌,那些倒時差方法到底有沒有用?
    無論是經常出國旅行還是出國留學,倒時差往往讓人痛苦。發表在《Cancer Cell》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明,反覆倒時差和肥胖一樣會增加肝臟疾病和肝癌風險,原因是由「生物節律」導致的。那麼調整時差和生物鐘有什麼小技巧嗎?控制飲食、控制光線、服用褪黑素、喝牛奶、紅酒、午睡都管用嗎?反覆倒時差會致癌?
  • 7大絕招,教你如何在旅途中快速倒時差
    一場好的旅行,不僅要行程豐富,吃好玩好睡好,就連倒時差的困擾,都要消除在萌芽中。出門旅行,如果是飛行4個小時以內,時差感覺不明顯。但如果飛行時間在6個小時以上,倒時差便會給旅途蒙上一層陰影。小編結合多年的飛行經驗,總結了倒時差的7個妙招,拿走不謝!
  • 為何要「倒時差」?
    當北京黑夜時烏魯木齊仍然是白天,出現這樣現象的原因是這兩個地方產生時差,時差就是兩個地方的實際時間是不一樣,但是中國為了避免同一國家不同時間帶來的麻煩,就規定全國統一使用北京時間。如何確定兩個地方的時間差?我們知道地球轉一圈就是一天,也就是24小時,在這期間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一次日出和日落。
  • 倒時差太痛苦了,這項科學發現可以讓倒時差的天數縮短一半
    在小鼠實驗中,讓動物倒時差所需的天數縮短了一半。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科學》旗下側重臨床轉化研究的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通過人為改變光照和黑暗的時間,研究人員讓生活在實驗室裡的小鼠模擬國際旅行時遇到的倒時差問題。一種情況下,小鼠的時間被向前移動了8小時;另一種情況下,則向後移動8小時。與此同時,他們給一部分小鼠注射了合成的蟲草素,觀察它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調整睡眠周期,適應新的環境。
  • 有了這些調時差小技巧,跨幾個時區都不怕啦
    要知道,倒時差可真是個痛苦的事。如何才能把Jet Lag倒得更舒服些呢?尤其是在遠距離旅行時,如果時差沒倒好,可是會嚴重影響行程和心情的哦!小編整理了飛機達人們總結的非常實用的環節時差症狀的小訣竅,一起看看吧!
  • 出國神器 NeuroOn眼罩幫你倒時差調整睡眠
    NeuroOn眼罩可以在登機之前幫助乘客調整身體狀態適應時差,由此減少時差顛倒帶來的困擾。NeuroOn內置了傳感器,會檢測腦電波、眼球運動、氧氣含量和佩戴者的體溫等數據。數據經過佩戴者手機上應用程式的分析,隨後眼罩會在佩戴者處於最淺睡眠階段時將其喚醒,此時佩戴者最接近清醒狀態。
  • 想倒時差睡好覺怎麼破? 空姐教你戰勝失眠
    圖:空姐在倒時差方面經驗豐富。據雅虎網站報導,在航空安全、群體管控以及將行李塞進擁擠的頭頂行李架上這些方面,空姐們可以說是絕對的專家。但同時,她們在睡眠方面也屬於業餘專家級別的。幸運的是,老練的空姐有許多訣竅和辦法可以幫助倒時差並獲得足夠的睡眠,而這些訣竅我們一般人在旅行時也是可以借鑑的。這些訣竅可能,也可能沒有經過科學驗證,並且它們有時是自相矛盾的,但它們確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經過空姐的實際檢驗,而空姐對時差的了解可以說比任何人都多(當然,飛行員除外)。下面就來逐一介紹下空姐是如何倒時差並獲得良好睡眠的一些訣竅吧!
  • 8條小貼士教你輕鬆對抗時差
    日本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解決了時差問題,山口大學科研團隊表示,控制胰島素的釋放可以有效調整生物鐘。晚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飯或麵食等,可以促進人體釋放大量胰島素,有助於人體調整生物鐘,進而達到快速入眠的目的。若想保持清醒,則可以選擇高蛋白或富含脂肪的食物,如培根和雞蛋等,以減緩胰島素的釋放。不過僅僅依賴食物調節是遠遠不夠的,外媒近日整理了以下8種小貼士,幫助你輕鬆對抗時差。
  • 坐長途飛機時,面對旅行時差如何調整?環球旅行者通常用這些方法
    熱愛出國旅行的人都知道,去不同國家會有時間差,時差會影響你的作息,尤其在跨越了半個地球的時候,例如像美洲歐洲這些地方,超長的時差會打亂人原本的作息時間和生物鐘,再加上坐長途飛機很疲勞,因此,時差讓旅行者感到不適。
  • 王者榮耀時差戀人背景故事怎麼樣-劉備孫尚香時差戀人背景故事介紹
    廣場上黑色的鳥兒剛才被她挨個撈起來比較了一番,此時倒也不怕,繼續低頭啄食。 印象裡,他似乎有一隻黑色的寵物,但是什麼品種的鳥來著? 她努力思索著其他線索。黑羽毛,黑大衣,黃兜帽,不太服帖的紅頭髮? 印象裡,一個看完《時差》的黃昏,他氣喘籲籲地追上自己,問她是不是忘記拿那條圍巾。 他氣喘籲籲、漫無目的地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