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剝離了憐憫所以不卑不亢!不憐憫是種更高級的尊重

2020-08-28 奔跑的小亞

美版的《觸不可及》正在影院上映,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法版的《觸不可及》,他是一部歡笑和感動並存的優秀法國喜劇電影。身份、地位、財富、性格、教養、愛好、年齡,各方面都如此懸殊的兩人,碰撞出層出不窮精彩捧腹的笑料,同時影片中感性動人的段落也恰到好處,觸動心弦又不會顯得刻意或過頭。

《觸不可及》講述的是因為一次跳傘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癱瘓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由於薪酬高,應聘者雲集,個個舌燦蓮花,卻無法打動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的出現才讓他做出決定。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而且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於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還是一眼相中了這個小夥子。於是,德希斯開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雖然舒適的豪宅環境讓他倍感虛榮,但是他任然面臨很多挑戰,不僅要為菲利普做身體復健,還得給他洗浴、灌腸、拆信、穿絲襪等。起初,兩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大相逕庭,但是,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他們成為了朋友。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無法被陌生人輕易觸及的世界,老人、孩子、男人、女人、不管是健康的人,亦或是身患重症的人。他們只有在遇到心靈相通的人的那一刻,才會釋放出一種夾雜著欣喜的善意。這種善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善,而是相信並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誠的表達自己,以及不把自認為的善強加給對方。

別人問菲利普,你為什麼會僱傭小混混德希斯,他說「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人生得一知己,是非常難得的,要的就是心靈的互通,他不在於身份、地位、財富、教育等這些外在的東西,他是一種心靈上的溝通。普通的護工只能對菲利普的身體做出非常專業的照顧,但他的心靈是孤獨的,無法觸及他的內心。而德希斯則在他午夜病發的時候,推他出門,在街頭同享根煙。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躲著所有人去山裡跳傘,領略從高空俯視大地美景的徵服感。他幫他打破癱瘓的自卑,成功抱得美人歸。這樣的心靈溝通和碰撞,所迸發出的力量,超越了階級,超越了種族。這是一種心靈上的純粹的享受。

對於弱勢群體、身體殘障的人士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這種純粹的心靈上的慰籍,而不是憐憫,不憐憫才是一種更高級的尊重。

本文的最後用電影中的一段臺詞來結束,最好不過:「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麼一個摯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嘆於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任白雲蒼狗,風雲變幻。」

相關焦點

  • 《觸不可及》:尊重,就是不要濫用憐憫
    美版《觸不可及》正在熱映,這一版本是在2017年翻拍了2011年法國版的作品,兩版都基於同一本作品《第二次呼吸》改編而成。菲利普波佐迪博爾戈,曾是路易威登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旗下perrier champagne香檳部門的副總裁,也是法國最大的兩個家族的繼承人,是個真正的富豪貴族後裔。
  • 豆瓣9.2《觸不可及》|從尊重、平等、規則淺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下面我將從尊重內心、精神平等、打破規則三方面淺析黑白男主之間友誼的構築及探尋生命與愛的意義。不憐憫,是更高級的尊重很久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講的就是如何不露痕跡地幫助別人,保留受助人的尊嚴。商人哈默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推銷員在賣鋼筆,雖然他很用力兜售,但幾乎沒人買。哈默頓生憐憫之心,他走過去不加思索扔給推銷員10元錢轉身就走,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鋼筆。
  • 贏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己尊重自己——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
    我每天大概能用於看電影的時間,最多1個小時,所以一部電影我通常需要2-3天才能看完。好電影就如好書,是需要慢慢品的!時間拉得長一些也未嘗不可!我昨天剛完了法國電影《觸不可及》,豆瓣評分9.2分。這是我近幾個月來看完之後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今天把一些個人感受記錄下來!
  • 《觸不可及》:這部電影教會我們平等與尊重
    《觸不可及》這是一部法國電影,電影內容講述的是一件真實的故事。雖然這部電影已經有八年了,但是它曾經連續蟬聯十周的票房冠軍,口碑與票房雙豐收。豈止今日,周邊仍舊有向小編推薦這部電影的朋友。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生離死別,但是它由真實事件改編,就有了更吸引觀眾的點。
  • 《觸不可及》:搞笑與溫情並存,尊重比愛和同情心更高級
    文/張建雄 即將於11月22日上映的電影《觸不可及》是由尼爾·博格執導,布萊恩·克蘭斯頓、凱文·哈特主演的劇情片《觸不可及》影片一開始年輕的戴爾載著超級富豪菲利普在夜晚的大街上四處遊蕩,因為不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被警察截獲,充滿奇思妙想的戴爾為警察編織了一個離奇故事
  • 《觸不可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觸不可及的種族與階級
    情感上的循序漸進,鋪墊了整部影片波瀾不驚的情節,《觸不可及》只是把書中的記憶片段用畫面表現出來。菲利普和德利斯的友情是主線,菲利普和筆友,德利斯和母親則是副線,共同構成了整部影片中的飽滿情緒。生活裡的點滴反射出內心的真實波瀾,許多巧妙的雙關語,針砭時政的玩笑,讓法國人忍俊不禁;而兩位好友在深夜的對話,德利斯遠望清潔工母親下班等,都成了觸動觀眾的「淚點」。
  • 《觸不可及》:監獄出來的黑人小夥,救贖了白人富豪,只因不同情
    所以,面對筆友的來信,他現在選擇了不再拆看看,也不回信,哪怕信上有對方留下的電話,他也從來沒有勇氣撥過去。一切都因為他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出現意外後大家對他的態度,沒有人把他當成正常人對待,看他的眼神不是憐憫,就是同情,亦或是其他,唯獨沒有尊重。
  • 愛情是互相尊重的,愛不需要乞求和憐憫
    乞求的只能得來憐憫,只能得來施捨,得不來真正的愛情。請尊重愛,愛情是需要尊重的。愛不需要憐憫,不需要乞求愛情,人們更是沒有辦法從乞求的方式中得來愛情的。如果你的愛情是祈求得來的,請果斷忘記這段感情。尋找愛情的時候,也不要使用乞求的方式。這是保護女孩子自身的一種方式,更是幫助你獲得真正愛情的一種方式。
  • 《觸不可及》的優越之處,是關於尊重、文明和價值觀的探討
    小編最近回顧了一部電影,名叫《觸不可及》,它於2019年在國內上映,翻拍自2011年的法國電影《無法觸碰》,既然是翻拍,那就說明其今年熱度不減,並且具有被重新敘述的價值。好作品才值得被討論和回顧,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部電影。
  • 看看《觸不可及》哪些場面讓你意想不到
    人與人之間就是很奇怪,生而為人,有著憐憫、好奇、歡喜等很多情緒,有時候你自己都說不清楚是什麼情緒在左右著自己。但是唯一我覺得能夠清楚知道的是自己那顆心。沒錯,只有追尋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到達自己想要的彼岸。
  • 電影《觸不可及》當孤獨的皮囊遇見有趣的靈魂,人生會是什麼樣?
    電影《觸不可及》主要講述了富翁菲利普因為跳傘事故而全身癱瘓,他雖然腰纏萬貫,但卻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殘疾,甚至還要接受周圍人嘲笑和同情的眼神,直到遇到年輕莽撞的黑人小夥德瑞斯,對他的殘疾視而不見,這種難得的被平等對待令他分外新奇。
  • 觸不可及,豆瓣評分為何能高達9.2並被再度搬上熒幕?
    2011年,《觸不可及》上映後憑著真誠和不落俗套的劇情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時隔八年,院線又上映了它的翻拍片,就讓我們藉此回顧一下原版經典。《觸不可及》是一部法國電影,取材於真實事件,由奧利維埃·納卡什和埃裡克·託萊達諾編劇和導演。影片講的是兩個本應無法觸碰的人:一個貴族殘疾人和一個底層黑人看護互相救贖的故事。
  • 《觸不可及》你該用心品讀的電影
    就這部影片的名子而言,《觸不可及》這是太多人生活中時常都會發生的場景,與你的父母;與你的伴侶;與你的孩子;與你的親朋……
  • 9.2分電影《觸不可及》:跨越種族、身份、貧富、三觀的真實友情
    《觸不可及》講述的是一個癱瘓的白人富翁和他的黑人全職陪護建立友誼的故事。菲利普拋棄了專業的陪護而選擇了毫無經驗且是個混混的德雷斯,讓他身邊的人匪夷所思且擔憂不已,他的回答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 《觸不可及》:「糟糕」的「父母」如何出色地挽救了一個「孩子」
    2019年末,一段跨膚色、跨種族的友誼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他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美劇《觸不可及》。這個故事最先於2011年拍攝成法語版《無法觸碰》,並成為當年法國電影票房的冠軍,榮獲多個大獎,好評如潮。
  • 9.2分觸不可及:紳士和混混,人生來不平等,友情從不講門當戶對
    然而影片正是借用如此迥異的文化差距,想要給觀眾傳達一個更深層次的定義,關於高雅和低俗共存的碰撞。高雅在上流社會中薰陶著品質優雅的名流,通俗音樂卻快樂地存在於貧窮或是陰暗的街頭巷尾。在樂觀的德瑞斯眼裡,不能跳舞的音樂都不是好音樂,他率性而為,跳著節奏感強的舞蹈,他的舞蹈充滿了下層人民的鮮活的生活氣息,帶著活力和激情。此舉將嚴肅沉悶的生日舞會變成了簡單快樂的節奏歡歌。
  • 美國韓國競相翻拍,豆瓣9.2分的《觸不可及》:不憐憫就是最好的尊重
    大家好,我是狐狸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法國電影《觸不可及 Intouchables 》。該電影2011年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2分,豆瓣TOP250總排名第25。電影不僅獲獎無數,而且締造了全球票房的奇蹟,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收入最高的非英語電影。
  • 豆瓣9.2《觸不可及》:悲傷情緒的喜劇刻畫,感人至深的溫情演繹
    而正像片名所寓意的,菲利普的財富和修養,是德裡斯「觸不可及」的高度。而德裡斯的活力、率性和健康,也是菲利普「觸不可及」的遠方。恰恰是因為這種「不可及」,使彼此存在著諸多的不理解。正如最初,菲利普無法理解德瑞斯為何只想憑藉失業救濟金苟且度日,而德裡斯也無法理解菲利普幾乎全身都不能動了還活著幹什麼。某種程度上,兩個人都是世俗社會的受害者。
  • 《觸不可及》沒有刻意催淚,但暖流貫穿始終,難得一遇的治癒佳片
    《觸不可及》在2011年上映後,在力壓作品《歡迎來到北方》成為「法國本土票房第一」的同時,也為當年蕭條的經濟,增添了一抹「炫彩」。兩位「觸不可及」的人,一位來自高雅的上層階級,一位來自粗鄙的底層階級,看似無法觸及的兩人卻點亮了彼此的靈魂,一拍即合,火花絢爛。
  • 公義和憐憫、理性與感性
    神的公義與憐憫似乎會有衝突,原因在於人的罪造成神的罰。 聖經對神的描述,常有對立的兩面:」剛硬」與」柔軟」。剛硬一面的代表詞就是」公義」;柔軟一面的代表詞就是」憐憫」。就好比陽剛的嚴父形象,以及溫柔的慈母形象,兩者合於一身。神因為公義,所以審判萬民、賞善罰惡;神因為憐憫,所以拯救百姓、施恩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