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胡雯雯 實習生_馬玥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現代人來說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訂好票和酒店,打包幾件衣服,帶一套旅行裝洗漱用品,拿個充電器,上路!
可是對幾百年前的歐洲貴族來說,出門就是浩浩蕩蕩的大工程了。且不說交通方式落後,路途顛簸,你還得考慮一路上的吃穿用住。沒有隨處可見的咖啡店,沒有便利店讓你補齊牙刷毛巾,也沒有用完即扔的一次性用品。如果帶著女士出行,你還得把她所有瓶瓶罐罐鏡子梳子都收納妥當,而且大部分都是易碎品……總之,既要讓貴族們維持生活水準,又要走得瀟灑,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可謂花盡了心思。
夏侯·坎普夫婦。
最近,荷蘭阿姆斯特丹箱包博物館的館長夏侯·坎普受邀到香港,在兩依藏博物館展示了他們收藏的18至20世紀貴族旅行裝備。「洗漱用品,餐具和食器,這是古代貴族出行肯定要帶上的。男士還有剃鬚用具和古龍水瓶。女士的話,則要配備針線包、首飾格、香水等。旅行盒蓋上一般會鑲上鏡子。講究一點的還會配備寫字板、文具格、墨水瓶、吸墨沙等。有些盒子還藏有暗格,一按就彈出來,這是給主人放貴重首飾或秘密情書用的。」
銀質鍍金茶具和咖啡用具,巴黎製造,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倖存下來,主人不詳。
荷蘭愛瑪女王的旅行盒,1890年製作於巴黎。
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用過的旅行盒。
打造一副古董旅行裝備,需要動用金銀匠、皮匠、制箱師、玻璃和陶瓷藝人等各個領域的頂級手藝人。在這方面,法國和英國的工藝領先全球一大截。許多有名的箱包奢侈品牌,如Louis Vuitton,Hermès,Asprey,Mappin&Webb等,都是那時開始聲名鵲起的。
他們會想方設法在一個體積有限的盒子裡容納更多功能,而且用料一定要華貴精緻。除了基本用品,他們還會加進各種體貼到甚至有點矯情的東西,比如鞋拔子、鼻煙勺、磨刀器、專門扣袖口密密麻麻整排扣子所用的工具。
至於盒子的重量?有那麼多僕人和腳夫在,貴族們怎麼會煩惱這個問題呢?
路易威登製作的野餐裝備,包括小茶爐、咖啡壺、全套餐具和杯碟、食物盒、調味罐等。
拿破崙三世時期的旅行盒,外包黑色真皮,內飾玫瑰木,裡面包括水晶瓶和銀盒子,以及梳子和文具。
從法國大革命中倖存下來的旅行盒,主人不詳。
「從古代保存至今的旅行裝備並不多,在我們博物館加上其他收藏來源,估計就100來副。」坎普館長介紹。在古代貴族裡,拿破崙可以說是天下第一號旅行盒控。這位南徵北戰的皇帝,熱衷於定製各類旅行盒。它們奢華複雜,用途各異:野餐、打仗、旅行、送禮、顯擺……如果當時有微信朋友圈,估計他天天都會用旅行盒來刷屏。
拿破崙。
與他一同被流放聖赫倫那島的卡斯伯爵曾在回憶錄寫道:「一個晚上,拿破崙取出一個珍藏的旅行盒,小心翼翼地檢查過每一個小組件,然後遞給我,說:它跟隨我多年了,我曾在奧斯特裡茨戰役獲勝的清晨用過它。你把它傳給兒子小埃曼努埃吧。在他三四十歲,我們都不在時,可以驕傲地說,這是拿破崙皇帝在聖赫倫那島送給我父親的!」
Pierre-Dominique Maire Case。這是拿破崙贈送給手下一位軍官的旅行盒,拿破崙本人和他的姐妹夏洛特也各有一個類似的,所以應該是當時比較時興的款式。
另一個故事則是,1808年,拿破崙邀請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來到自己住處,協商停戰協議。這位在後來曾大敗拿破崙的帝王,見到他精美的旅行裝備也掩飾不住豔羨之心:「我太喜歡你的旅行盒了,都有點妒忌了!」 結果拿破崙命令巴黎工匠趕工,僅用兩周時間就作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送給了驚詫不已的亞歷山大一世。
拿破崙埃及之戰凱旋後的旅行盒,19世紀早期製作。
而另一位留下了不少傳奇藏品的貴族,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這位曾見證歐洲多次巨變,包括大英帝國擴張和工藝革命的女帝王,也是皇室新風氣的發起者。
維多利亞女王。
在18世紀,即使對貴族來說,出遠門也是件苦差事:少則幾天,多則數周,路況顛簸,衛生條件差,還要當心打劫的強盜。到了19世紀,鐵路開始發展,旅行終於變成一件比較享受的事了。貴族、外交官、探險家、小資階層等開始在歐洲各個地方活躍。維多利亞和丈夫阿爾伯特則成了第一對乘火車旅行的皇室夫妻,也讓國民們第一次有了如此接近皇室的機會。
維多利亞曾在小時候收到過一個聖誕禮物,是個蓋上刻著Xmas 30字樣的旅行盒。裡面整齊地擺滿銀質的瓶罐和盒子,還有全套女紅用品。也許是對於這個盒子的美好回憶,讓她在結婚時選了從喬治四世那裡繼承的一套精美旅行盒,送給丈夫當結婚禮物,從此夫妻倆過著恩愛的生活,直到阿爾伯特於42歲過世。
維多利亞小時候收到的旅行盒,內部擺件和外部標籤。
旅行盒並不是歐洲貴族的專利,中國貴族也有類似的用具。實際上,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一個貴族旅行盒,就是在中國蘇州附近出土的,為14世紀吳王張士誠的用品。這個發現於元朝曹妃(吳王的母親)陵墓的裝備,是一個圓柱狀的銀質長形罐子,有著花朵一般的橫截面。盒子裡有24件物品,包括鏡子、梳子、剪刀、小碟等。在元朝,銀仍然是罕見的材質,而這些用品跟歐洲用具的相似,讓人推測這可能是西方使者帶來的禮物。如今這套用具仍是蘇州博物館的館藏。
元朝曹妃墓出土的旅行裝備。
另一個留下了旅行裝備的是孫中山。他有一套旅行箱樣式的餐具裝備,箱蓋可以打開後180度平放,裡面有兩套簡潔樸實的金屬刀叉、盤子、廣口杯,以及中式的湯勺和飯碗,內部寫有Icy-Hot Bottle Company,1920年製作字樣。這是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公司,以製作保溫瓶聞名。因此可能是孫中山穿越美國尋求革命支持的時候,當地朋友贈送的禮物。對一個後來當上總統的人來說,這套裝備稍顯低調簡樸了一些。但對於顛沛流離,在一個地方從不停留半年以上的革命家來說,確實再實用不過了。
孫中山先生的旅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