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南煙 印客美學
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真的是讓小印大開眼界,原來富太太的生活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當然真正讓小印震驚的,當屬古代歐洲貴族們的奢華生活,畢竟那些貴族是真正的富可敵國。
對歷史服飾感興趣的inker們,想必平時見過不少舊時貴族穿的華美而精緻的衣裳。這些奢華精美到「人神共憤」的衣物更是讓人好奇:
貴族太太們的衣櫃裡,都有哪些常備衣物?
新衣服的入手途徑、舊衣服的處理方式
與今天有哪些不同?
她們是否也會覺得衣服永遠不夠穿?
小印將以18~19世紀為時間坐標,以服飾分類和穿衣層次為切入點,帶你一探究竟。
富太太到底要換多少件衣服?
在注重穿衣禮儀的18~19世紀,歐洲貴族人士在參與各類活動之前,都要換上相應的得體服飾。
所以,對TA們來說,一天換四五次衣服都是常規操作。至於具體要換什麼衣服,這就要了解一下歐洲女裝按照功能和場合而出現的分類。
在18世紀時就已經出現的服裝種類有:
NO.1 宮 裝——最最正式的服裝
首先是最高級別的禮服——宮裝。
這是在皇宮裡,尤其是加冕禮、皇家婚禮、宮廷舞會等隆重場合才會用到的禮服。
這幅《約瑟芬皇后的加冕禮》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畫中眾貴族所穿的就是宮裝。
宮裝的做工極其精緻、造價極其昂貴,寬大的裙擺、長長的拖擺和大面積的刺繡、大量的珠寶裝飾,極其耗費材料和做工。
到了19世紀晚期,宮裝走向式微,基本只有在貴族少女的成人禮上才會穿到。
來欣賞一下當時的老照片吧↓
STYLE
NO.2 騎馬裝——論騎馬如何保持優雅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歐洲服飾分類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騎馬裝。
作為一款「運動服」,騎馬裝長度較短、裙擺較小,穿著起來更加輕便。
騎馬裝在裝飾上也非常簡潔,而且款式設計也明顯吸收了男裝的一些元素。
Ins:@isamidala;@couturemaya
到了19世紀中後期,服飾種類大量增加、名目繁多。
NO.3 晨 衣——一日之計在於穿喜歡的衣服
首先要介紹的是歐洲女孩每天起床後第一件要穿的衣服——晨衣。
晨衣除了在晨起後梳妝和享用早餐時穿著,睡前卸妝洗漱和休憩也會穿到。
電影《茜茜公主》中的晨衣
晨衣的設計通常是一件輕薄舒適的長袍或裙子,部分還有配套的內衣、睡衣,而晨衣就穿在睡衣外。
「晨衣」一詞到19世紀上半葉才出現,不過類似功能的服裝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
NO.4 茶禮服——喝茶也得有專用服飾
與晨衣同樣屬於「家居服」系列的還有「茶禮服」。
這類服裝隨著下午茶的盛行而出現於19世紀晚期,是女士們在家中招待朋友時所穿的休閒服。
茶禮服的最大特點是不用搭配束腰,穿起來更加輕鬆舒適。但是作為家居服,它只能在室內穿著。
雖然跟晨衣相比,茶禮服在輕便舒適之外還兼具華麗度,而且後來逐漸被人們穿出門,但它始終都屬於非正式服裝的範疇。
歐洲近古服飾史上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遠赴西洋的東方服飾通常會被當做/改造成家居服。
所以我們現在搜索古董晨衣/茶禮服的圖片時,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充滿東方風格的設計。
NO.5 散步服——優雅是步行的關鍵點
跟家居服相比,同時期的出門服裝就更加繁複正式。當時女士出門散步或郊遊要穿「walking dress」,即「外出服」或「散步裝」。
圖源ins:@couturemayah
這類衣服通常會為了方便行動而裙擺長度稍短、裝飾偏簡潔,但是必須搭配束腰和裙撐,穿起來也並不輕鬆。
圖源ins:@izabelapriorattire
NO.6 運動服——旋轉跳躍 不失優雅
同時期的網球服、高爾夫球服、滑冰服等一系列「運動服」同理,跑跑跳跳的同時還得帶著非常緊的束腰和沉重的裙撐。
圖源ins:@izabelaprioattire
NO.7 舞會裝&宴會服——做全場最靚的太太
在當時的女性服裝中,最華麗的要屬晚宴禮服和舞會裙了。
晚宴是當時盛行的十分重要的社交活動,所以女士們都會盛裝出席。而當她們在舞池中展現優美舞姿的時候,更是少不了華麗衣裙的裝點。
晚宴禮服與舞會裙上,往往裝飾有璀璨的珠寶和美麗的花卉,裙擺蓬度也比日常服裝更大,總之怎麼花枝招展怎麼來!
NO.8 禮 服——正式的場合總得穿得端莊
人生的婚喪嫁娶等儀式,也有相應的禮服。
但是在過去的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並不會為婚禮而專門準備服裝,只是在衣櫃裡挑出最好的一件衣服來穿。「婚紗」這個概念大約到19世紀初才出現,而白色成為婚紗的默認顏色,則是20世紀初的事情了。
不同於一生只穿一次的婚紗,喪服則是19世紀女性衣櫃裡的日常必備。因為當時的社會禮儀要求十分嚴格繁複,一旦身邊有沾點關係的親戚去世,就必須為ta服喪。
喪服除了顏色和裝飾上有規定之外,其他方面和日常服裝並沒有什麼差別。
NO.9 日裝&晚裝——和天空同時換裝
19世紀歐洲女裝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日裝」與「晚裝」,就是把日常衣服以晚餐為分界,分成兩大類。
這個概念直到今天仍有影響。
日裝與晚裝的區別主要在於衣領的高低和衣袖的長短,當時也有一些設計師會給同一件裙子配套兩件不同的上衣,用來適應不同的場合。
最後有一點必須強調:以上服飾類型是針對上層社會的女性而言,同時期的廣大吃土女孩們,不可能為了早晨的梳妝打扮而專門換件衣服,也沒有機會可以參加各種高級宴會和盛大的舞會。
為何貴族都「衣來伸手」?
我們在欣賞古董服裝時,往往只注意到最外層的華麗衣裙,卻不知最表面的外衣下,還藏著層層疊疊的襯衣襯裙,以及誇張的束腰和裙撐…..
最裡層是內衣。
但20世紀之前並沒有我們今天所熟悉的胸罩和三角內褲,她們的內衣看上去像是我們如今的睡裙,作用是將外層衣服與身體隔開,以免被汗水弄髒。
內衣的布料是未染色的亞麻布,健康舒適。腳上則穿長筒襪。
視頻來源:利物浦國家博物館
接下來是穿襯裙,作用是撐起裙擺、防走光以及冬季保暖。
如果是在19世紀,襯裙下面可能還會穿南瓜褲。
接下來上半身會穿束腰,作用是塑造身材。束腰會把腰部勒細、胸部勒平,同時會像「背背佳」一樣讓人挺直腰背。
到了19世紀中後期,束腰外面還會穿一件背心,作用是防止外衣刮蹭到束腰而受破壞,以及遮蓋束腰的痕跡。
視頻來源:YouTube@priorattire
下半身則會穿裙撐,作用是將裙擺支撐出理想的輪廓。不過束腰和裙撐這兩個步驟的有無,要根據具體的年代而定。
在流行泡泡袖的年代,甚至還要戴上「袖撐」。
穿好裙撐後,繼續疊加襯裙……不過襯裙的層數以及襯裙與裙撐的相對位置,在不同年代會略有不同。
在穿了這麼多層衣物之後,終於可以穿外衣了!不過外衣的穿著也並不簡單,看似是一整件連衣裙,實際上可能是由上衣、裙子、袖子、衣領等好幾個零件組成……
上衣與半身裙
假袖
當時的普通女性沒有僕人伺候,沒能過上「衣來伸手」的生活,但她們的穿衣過程差不多也是這麼繁瑣……
太太們都怎麼打理衣櫃?
這個問題我們先從衣服的入手開始講起——在那個沒有服裝廠的年代,購買衣服的主要途徑是直接找裁縫定製,經濟條件好的話還能找設計師給自己設計新穎時尚的款式。
頂級貴族女性們的衣服和配飾,平時會由女官專門管理。
RoseBertin
18世紀法國瑪麗王后的御用設計師
Harriet Sutherland
維多利亞女王的司袍女官
衣物要有專人管理,聽起來很誇張,但這是因為她們的衣物數量本來就這麼誇張……舉個例子,19世紀的法國王后約瑟芬,衣櫃裡有676條裙子、496條披肩、785雙鞋和1132雙手套。
18世紀的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去世時遺留下滿滿三個房間的衣服。
級別比較低的貴族女性,衣服的數量也沒那麼龐大,聽起來可能稍微沒那麼嚇人——18世紀初的符騰堡公爵夫人瑪利亞·奧古斯塔,衣櫃裡有228件衣服,其中一件的價格相當於她的一個僕人的年薪的30倍。
emmmmm還是很誇張。
以上數據還算可以接受的,我所知道的衣服最多的一位是俄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去世時遺留下15000件衣服,這個數據我真的震驚了。
↑就是這個富婆
這些多到穿不完的衣服,她們會打賞給僕人,或者由僕人拿到市場上賣掉。而像宮裝這種特別奢侈的頂級禮服,則會當作傳家寶繼承給後人。
可能有讀者朋友會疑惑,那時候的人不介意二手衣服、不嫌髒嗎?
其實,這些二手衣服真的髒不到哪裡去。
如前文所講,貴族女性們一天要換好幾次衣服,而且每天都不帶重樣的,算下來每件衣服在她們身上也就停留幾個小時,更何況她們不是勞動人民,不用出汗,生活環境也打掃得很乾淨……
所以,她們的衣服在二手市場上依然可以賣出好價錢。那些需要置辦高級禮服但又有經濟負擔的小貴族就是主要的買家。
另外,可能會超出大家的想像的是,她們的衣服不僅不髒,還根本就不用洗。外層的衣物通常是用絲絨、絲綢、羊毛等材料製作的,這些材質的布料並不適合洗滌,平時的保養只能是局部擦拭。
聽起來可能很不可思議,就像現代的奢侈品衣服很多也是不能洗的,髒了直接換新,反正買它的人根本就不缺錢……
至於洗衣服這種操作,只限於貼身衣服和可拆卸的袖口、衣領。
總之,古代歐洲女(fu)孩(po)的衣服數量、穿衣規則和衣服的處理方式都很出乎我們的意料呢!相信大家看到這裡的心情和我一樣——
當然,這也是頂級貴族才能擁有的豪華衣櫃,普通女孩們誰還不是「縫縫補補又三年」呢?
不知道看完後各位小仙女們
喜歡哪一款貴族服飾呢?
在留言區和大家一起討論(吃檸檬)吧~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原標題:《富婆的煩惱,你無法想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