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以訂閱「光音天」哦!
作為頂尖華語女歌手,張惠妹如今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怪胎秀》那宛如美國恐怖故事番外的MV為《阿密特2》掀開了一層怪誕的帷幕,而這張爆裂又美麗的專輯在音樂風格與歌詞處理上都值得回味。
搖滾燉鍋的音樂處理
雖說張惠妹的阿密特形象一直主打搖滾形象,但實際上一直以來她所謂的搖滾和她所謂的阿密特形象一樣,不過是區別張惠妹的主流流行形象的標籤。就曲風上來說,無論是《阿密特》還是《阿密特2》,都算不上是音樂上的搖滾專輯。儘管《阿密特》有《開門見山》、《好膽你就來》這種直截了當的作品,但整體依舊在流行的大框架內。《阿密特2》儘管在編曲上更加暴力而精緻,有《怪胎秀》、《戰之祭》這樣吸收古典金屬、死亡金屬的作品,有《母系社會》、《血型愛情故事》這樣偏暗色調的搖滾風,有《衝突得很》這樣英倫風味的曲子,還有玩了雷鬼的《牙買加的檳榔》、傳統抒情的《難搞》,以及快準狠朋克味道的《你想幹什麼》……整體曲風依舊是亂燉了一堆搖滾元素的流行音樂。
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也正是擺脫了音樂上的原教旨搖滾標籤,我們才得以正視阿密特蘊含的搖滾內涵。
專輯中最標籤化的是那些脫胎於古典金屬、死亡金屬的音樂元素,給整張專輯打上了相當厚重的底色。這些音效也就是一般華語聽眾眼中最無可置疑的「搖滾」。即便最根源的搖滾曲風實際上更多地脫胎於黑人藍調,是糅合節奏、旋律上的快準狠與推進感美學的風格,發展到聲勢浩大的金屬實際上已經是白人拿搖滾吸收古典的技窮之舉。雖然某種意義上這些如今大行於北歐的金屬音樂對技術的要求是相當驚人的,但繁複宏大的形式追求卻某種意義上背離了搖滾誕生時期所追求的快準狠定位。
雖然離原始的搖滾精神有一定距離,《怪胎秀》在形式上還是做得相當漂亮的。儘管整體的線條還有些笨拙,但張惠妹多變的唱腔與精緻的咬字和語氣帶來的聽覺效果都值得稱讚。很難想像還有華語女歌手能唱出這種又美聲又爆裂又戲謔的味道。
實際上整張專輯最讓人感到驚喜的也就是張惠妹的聲音把握水準,在各種頹廢、慵懶、暴力的角色轉換中遊刃有餘。這些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你想幹什麼》,漂亮的樂器呼應與「你根本犯賤」這樣短促而強悍的副歌,那種直截了當的發洩與一馬平川的推進感,使它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整張專輯最接近搖滾原始內核的作品。近期聽到有類似處理的曲子是Charli XCX的《Sucker》,同樣用一句「Fuck you, sucker!」宣洩了朋克精神。其次是《血腥愛情故事》,張惠妹最拿手的悲情角色這次籠罩在搖滾音效和血腥歌詞當中顯得更加具有衝擊力。而讓這首歌聽起來更加具有層次感的則是它的段落安排,「你嘗過的那些甜頭」到「洋洋灑灑當個寫手」是傳統意義上的主歌部分,「就讓我跟著你起承轉合」是Pre-chorus,「不要還給我」則是副歌。但到了第二段,升了一個八度的Pre-chorus突然爆發出了副歌難以企及的能量,在Bridge的強烈推動後,再重複一遍的Pre-chorus儼然已經成為了這首歌中最有記憶點的部分,直到最後搭上再升一個八度的「不要還給我」結束,整首歌的安排有別於一般流行作品,在段落上牢牢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運用兩次翻八度帶來把推進感做到了極致。
而《牙買加的檳榔》這樣電氣化的雷鬼作品出現在一張主流華語專輯中也是值得鼓勵的,何況做得還很不錯,副歌段落製作得五光十色,意識形態上也有那麼些文化傳承的暗示。而相對而言比較弱的則是陳珊妮寫的《不睡》,裝腔作勢的《放了那個作品》。前者全程無high點,後者則是寫得太一般。
但總體來說,這一張亂燉了各種音樂元素的阿密特續作在音樂上依舊具有說服力,比之前的《偏執面》好了不是一點半點。
宏大主題與黑暗性格
有別於《阿密特》時期直抒胸臆的歌詞,到了《阿密特2》,張惠妹突然關注起了宏大的現實主題。《怪胎秀》立意類似於《浮誇》,諷刺譁眾取眾的文化怪象。《母系社會》裡,未婚未育的張惠妹為婦女代言唱響了女權之聲,《衝突得很》則深入到了各學科之中探索人類的矛盾發明,《放了那個作品》談起了藝術審美,《牙買加的檳榔》把臺灣和牙買加的文化意象混達到了一起……在張惠妹的作品中,一張專輯如此集中地關注這些主題是很少見的,這也毋寧說是張惠妹的一種進化。而寫作風格上,類似《開門見山》那種「混帳」、「笨蛋」的直接表達在這張專輯中也更加普遍了,隨處可見的「犯賤」、「難搞」、「該死」,到了《血腥愛情故事》中甚至生發出了割肉和千刀萬剮的黑暗美學。在歌詞上,宏大主題和黑暗文風把《阿密特2》裝點得更加獨一無二。
《阿密特2》的難得之處在於,它的裝神弄鬼不過是一個見面時的幌子,幌子之下依舊是老老實實的流行創作。要把實驗曲風做得古靈精怪不難,要把流行歌曲做得別開生面,如今的華語女歌手中,能達到這張專輯的水準的還真幾乎沒有。
推薦:你想幹什麼、血腥愛情故事、母系社會
評分:A-
一起搖你妹的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