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阿密特1》PK《阿密特2》,後者究竟是一張怎樣的專輯?

2021-02-08 耳帝

上個月,《阿密特2》發布了「黑暗人性三部曲」,各種MV截圖連微博上對重口味司空見慣的網民都難以忍受,在表示噁心的同時也表現出了謙虛,說這是自己欣賞不了的藝術。說明在普通大眾的心裡,如果知道阿密特這個概念,會認為張惠妹代表著流行,阿密特代表著藝術,至於聽過幾首阿密特的歌那並不重要,這就是「概念專輯」的好處。「黑化」在群眾眼裡是迅速通向深刻的一條道路,上個月汪國真去世,一大幫人批評他的詩是膚淺的心靈雞湯,這時有人說的很有意思,把汪國真詩歌裡面的「美」、「光明」替換成「黑暗」、「毀滅」,那就是半本90年代詩選。

不過從概念上來說,《阿密特2》確實是不太成功的。一般來說,一張「概念專輯」主要分為命題概念、主題概念、情緒概念、形式概念與故事概念這幾類。為什麼說《阿密特2》的概念是不成功的,我們可以來分析下幾種概念類型。

1、命題概念,就像命題作文,屬於比較討巧的一類。比如林憶蓮的《野花》,以花為題,專輯的每首歌都融合一種花的概念;還有盧巧音的《色放》,以顏色為題,每首歌是一種顏色的概念;以及TFboys團魂梁歡的《不存在的王國》,是「成人的童話」概念,每首歌的製作都有一些卡通元素。這類專輯每首歌可能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圍,但他們都有同一個命題來串聯成一個統一的方向,往往具有比較強的形式感。

2、主題概念,類似於材料作文,內容包羅萬象,多為社會議題或者生命哲思,如反戰、環保、呼籲人權、批判政府、怒斥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哀嘆我這麼深刻的男人為何孤獨等,常見於民謠、搖滾專輯。不過如今並不是一個動蕩的年代,流行歌手也偶爾涉及,但都是在某首歌裡淺嘗輒止,內容多是迎合主流價值觀的,比如反家暴、聲援LGBT、關愛留守兒童、拒絕黃賭毒等公益話題,其實都稱不上概念。主題概念類的專輯,很經典的比如Stevie Wonder的《Innervisions》,以「城市」為線條,「人性」為落腳點,「社會」為材料,還有一個「盲人」的視角,內容廣闊卻深刻,主題發散且統一。

3、情緒概念,往往主題是淡化的,主要在於統一的情緒以及氛圍,比如FKA Twigs的《LP1》、Adele的《21》,這兩者的格調在一些人看來儘管差距很大,但都是在於一種情緒或氛圍的塑造上;這一類的還比如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儘管這張的十二首歌的歌詞都來自宋詞名作,有命題概念的意圖,但整體卻跟古典詩詞的關係並不大,她主要就是要表達出一種淡淡幽情,所以屬於情緒概念類的專輯。

4、形式概念,主題往往是次要的,凸顯的是美學概念、其它的藝術概念、特定的時代概念、角色概念等外在形式上的東西。

5、故事概念,由一個完整地故事串聯起來的專輯,甚至有著文學式的敘述結構,比如有一張專輯,Seventh Wonder的《Mercy Falls》,講述一個男人車禍後從兒子身上移植骨髓失敗,而後採用倒敘的形式,得知了兒子並非親生的真相的故事。做這類故事概念專輯,在保持故事的完整性與深刻的同時,還能兼具音樂的質量是非常有難度的。

這樣來看的話,《阿密特1》(為了區分暫且這麼稱呼)與《阿密特2》在概念上其實是不同的兩類。《阿密特1》的概念是形式概念,即從張惠妹身體裡分出一個阿密特的角色,在六年前拋出的這個理念,已是專輯最大的概念,而它本身是一張優秀的華語流行專輯,至於搖滾理念、意識理念、原住民理念,更多的是淺嘗輒止,這些理念在《阿密特1》超過預期的成功及口碑大熱後被大眾及媒體深刻化,繼而超出了專輯本身的概念容量。這對於《阿密特1》來說是一種額外收穫,但卻給了《阿密特2》了一個騎虎難下的境地,《阿密特2》延續了分身的概念,但卻不能把這個概念當作二次賣點,因為新鮮感已經失去,也就是說《1》最大的概念在《2》中是一個理所應當的常態,因此被迫之下,其實也是無奈之選,《2》在《1》的形式概念上面又疊加了諸多主題概念,選擇了概念的以量取勝——女權、自我、黑暗人性,其次是升級了《1》的形式概念,把「分身」更新為「超脫體」,但這其實是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升級,只能讓文案更華麗,諸多的主題概念也顯得龐大且難以抓到主心骨。要知道,張惠妹本體為尋求突破,在《偏執面》中也已分裂了,分裂出了舞曲電音女的角色,外加一個戀屍癖的重口味MV,那麼如何讓阿密特這個角色保持辨識不至於跟突破的「張惠妹」混淆?那必須比《阿密特1》更極端,比《偏執面》更重口,不出意料地,在疊加了諸多主題概念後,《阿密特2》把落腳點放在了形式概念的視覺衝擊上,重口味MV三連發、恐怖的氛圍、有爭議的取材、引發生理不適的強勢存在感,這樣一來,它強化並鮮明了分裂形象、轉移了人們對概念模糊的注意力、偷換了突破的定義與著力點,並前所未有地顯得更大膽與豁得出去。要知道絕大多數的路人是不會完整地去聽一張專輯的,把外在形式做的越驚人,那麼阿密特的形象就越得以存活。經過諸多的形式與概念疊加,很多人會發現這次的概念極有存在感,但具體是什麼呢,一兩句話是總結不出的,只能用很多大而空泛的主題來概括,比如一場噩夢、黑暗人性、突破束縛……不能一語中的地表述,說明它本身就存在著混沌的缺憾。

而這次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概念,是詞曲的質量,如果說缺少《1》中像《好膽你就來》那樣藝術格調與流行價值兼備的神曲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它可遇不可求,但《2》刻意用「弱化流行元素」來作為「缺少流行價值」的遮掩,我認為是遺憾的。《1》的成功正因為其流行價值之高,所以才拓寬了概念上的格局,如果《1》沒有流行價值,那麼阿密特這個品牌不會有如此重的分量,而《2》除了一首《血腥愛情故事》外普遍缺少具有漂亮的流行旋律,所以用了豪華又繁雜的編曲來彌補,外在是精緻龐大的、內在是單薄匱乏的,這樣容易導致的就是聽起來很像一張BGM,有震撼的點,有悅耳的點,有精美的點,但缺少有原始生命力的點。所以《阿密特2》在視覺上招到的罵聲並不是壞事,它甚至是公司的一種刻意引導,極端鮮明的視覺衝擊掩蓋了主題概念的上模糊,轉移並彌補了本身流行價值不足的注意力,甚至為詞曲質量上的缺憾分流走了批評之聲。

當然這是拿《阿密特1》在做比較,如果拋開《1》,把《2》放到當下華語樂壇,那也是製作精良的佳作。能跟阿密特比較的只有阿密特自己,我們就拿《1》與《2》中的單曲來一個比拼。

1、《好膽你就來》VS《怪胎秀》

兩首都是專輯的重頭戲,下足了功夫。同為Alternative Rock,前者融入世界風,後者融入巴洛克;前者是閩南語唱腔,後者是帶了一點Rock opera的唱腔;前者有閩南情歌的嗲氣與古意,而後者在諷刺浮誇的眼球文化。這樣一來前者的各項都配合地有味兒,稱得上是一種理念,後者只能算是嘗試的一個想法。當然,最大的差距還是在於詞曲上。

勝:《好膽你就來》

2、《掉了》VS《難搞》

兩首都像是張惠妹的作品,而不像阿密特的作品,芭樂比拼,旋律好的勝。

勝:《掉了》

3、《相愛後動物感傷》VS《牙買加的檳榔》

《牙買加的檳榔》是《阿密特2》中的佳作,它的重點倒不在於是全碟最好的編曲,或是融合Reggae、Dubstep有多突破,而是在於這首歌的理念,它每一處的細節都傳遞出多元文化的交匯與碰撞,「莊周夢蝶」的故事發生在牙買加;臺東檳榔與牙買加檳榔的互換;進入「慢動作」的夢中夢時,打到頭的檳榔有蘋果的寓意,是夢境所賦予的靈感;歌詞引用的Bob Marley的《Get Up, Stand Up》說的是大麻,又是嚼檳榔會醉的夢境寫法。這混雜著多元的身份、文化、靈感的幻想與暗喻才符合阿密特「超脫體」的概念,不危言聳聽,又妙趣橫生。當然《相愛後動物感傷》也不錯,但與後者比較就有些弱了。

勝:《牙買加的檳榔》

4、《靈魂的重量》VS《放了那個作品》

《放了那個作品》在《阿密特2》的多種概念與包裝之中倒顯得異常真摯,「何必要試著解構呢,品頭論足的認清了,當不成藝術家,也別被評論奴役冰冷的解剖」,這話我想絕對是阿妹的真心話,被逼迫到一種局面裡的《阿密特2》在創造過程中絕對是壓力巨大的,這首歌恐怕脫胎於那樣的一個過程,是真實寫照。

勝:《放了那個作品》

5、《OK》VS《不睡》

拿來比較是因為都有「不睡」的概念,一首是狂歡的不睡,一首是深沉的不睡。前者大概可以從《1》中刪掉,後者至少還有些新面貌。

勝:《不睡》

6、《開門見山》VS《母系社會》

兩者的最大差距在於詞曲創作,其實兩首的旋律都稱不上優秀,但《開門見山》最好的點在於「詞曲咬合」,漢語本身是有音律的,這種音律不能跟旋律打架,如果打架會讓人聽不懂歌詞在唱什麼,而如果文字音律與旋律配合的恰到好處,那就會出現朗朗上口、渾然天成的感覺,「什麼秋水怎麼望穿,什麼燈火怎麼闌珊」、「點了燈就會亮、關了燈就會暗」、「笨蛋」、「混帳」,這些詞曲咬合堪稱完美,所以這麼一首高難度的歌不僅能唱到各大KTV裡,還能唱到各大選秀比賽中。而《母系社會》的詞曲咬合就不那麼好了,而且這個副歌曲子像是典型的新手特徵,在把單個字突然大跨度的拔高然後不斷重複,這是缺少用和聲進行寫出張力的能力,而要靠音程大跳來彌補,手法不太高級。

勝:《開門見山》

7、《黑吃黑》VS《你想幹什麼》

前者的「IT'S BULLSHIT」對應後者的「你根本犯賤」,大概是想比前者更有力。《你想幹什麼》的結構更複雜,還有一個漂亮的像閩南語歌的Pre-chorus的「好個打不還手,有種罵不還口」的旋律堪稱亮點。

勝:《你想幹什麼》

8、《分生》VS《衝突得很》

《衝突得很》的旋律令我想到Katy Perry的《The One That Got Away》,不同的是它有一個Hip-hop的鼓點,聽到這首歌時也算耳目一新。比較不滿意的是《衝突得很》的歌詞,簡直有種中學生科普讀物的感覺。而《分生》則是一首毫不刻意的流行作品,當初作為首播很好的充當了阿密特這個角色的前言。

勝:《分生》

9、《彩虹》VS《血腥愛情故事》

《血腥愛情故事》是全專最好的作曲,我曾說過是新專輯中最有流行感、最酣暢淋漓的一首歌,段落的銜接非常流暢,一波接一波的Hook,起承轉合、承前啟後,連橋段都被融入了hook中去,當聽到「再去琢磨都太遲了」的地方簡直是意外之喜,完全沒意識到這是一個橋段,而《彩虹》除了有一個比較討巧的主題外,其他部分是比較普通的。

勝:《血腥愛情故事》

這樣對比下來可以發現,除掉《阿密特》與《戰之祭》兩首不太像單曲的歌,《阿密特1》與《阿密特2》的比拼結果是4:5,看似《阿密特2》是略勝一籌的,但《阿密特1》是在主打菜上大獲全勝、《阿密特2》是在配菜上全面開花,價值還是不一樣。經過我這一番的吹毛求疵,還是用《放了那個作品的歌詞》來收尾並送給我自己吧:

於是我欣賞愛慕著,五體投地的就夠了

何必要試著解構呢,品頭論足的認清了

當不成藝術家,也別被評論奴役、冰冷的解剖

哦拜託,放了那個作品

真實去感受,她才是真正的存在

(視頻為《怪胎秀》的MV)

相關焦點

  • 張惠妹《阿密特2》 宏大主題下的搖滾燉鍋
    《怪胎秀》那宛如美國恐怖故事番外的MV為《阿密特2》掀開了一層怪誕的帷幕,而這張爆裂又美麗的專輯在音樂風格與歌詞處理上都值得回味。 搖滾燉鍋的音樂處理雖說張惠妹的阿密特形象一直主打搖滾形象,但實際上一直以來她所謂的搖滾和她所謂的阿密特形象一樣,不過是區別張惠妹的主流流行形象的標籤。就曲風上來說,無論是《阿密特》還是《阿密特2》,都算不上是音樂上的搖滾專輯。
  • 阿密特2 今日誕生!
    2009年張惠妹以分身「阿密特」發行首張專輯《阿密特》,突破張惠妹既有的風格與形象,阿密特誕生的唯一信念就是「為音樂而生,為歌唱而活」,而作品中音樂與視覺雙重衝擊的感官體驗,也讓阿密特首張專輯《阿密特》在第21屆金曲獎一口氣入圍10項,最後一舉拿下6項音樂大獎的光榮佳績!而製作人阿密特與阿弟仔更是榮獲「年度最佳專輯製作人」的專業肯定!
  • 《阿密特2》:在流言和血肉裡解剖張惠妹!【附阿妹獨家專訪】
    【附阿妹獨家專訪】文/流水紀同為華語樂壇的「超級新人」,阿密特女士可是比田馥甄小姐要懶惰多了,隔了六年,第二張專輯才姍姍來遲,名字也頗有偷懶嫌疑(當然也可以說是「微言大義」)地就叫做「阿密特2」,不過我相信大多數人聽過這張唱片之後,不一定覺得2,而是忍不住大叫一聲——「啊!!!」
  • 張惠妹《阿密特2》:黃昏時刻 女王歸來
    《阿密特》出版時,華語歌壇幾乎不能接受這張作品。當年的個唱,阿妹堅持以阿密特而非張惠妹出現,更倔強到整場不唱耳熟能詳的口水歌,最後票房大敗。但歲月證明這是張經典,也證明,從張惠妹到阿密特,是一次蛻變,超越了簡單的改變。  《阿密特2》出現時,華語歌壇的整體環境,和6年前《阿密特》出版時沒太多改變。
  • 還是阿密特?
    張惠妹於6月26日以創作歌手的身份推出新專輯《阿密特》。據悉,「阿密特(Amit)」是阿妹的卑南族本名,她認為這次發片可以藉由阿密特的身份暢所欲言,不再想唱幽怨女人情歌,而是想要唱得很辛辣、無所顧及。 張惠妹說「阿密特」將是自己的分身:「以後就通告是張惠妹負責跑,阿密特負責音樂。」新專輯《阿密特》的歌詞也有不少相對敏感的話題,對於斷臂、死亡、女性主義都有涉及。
  • 她的一面是張惠妹,另一面是阿密特
    於是他們合力一起用最激烈野蠻的姿勢打破了樂壇女聲壓抑隱忍的局面。1996年12月,張惠妹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姐妹》,在臺灣IFPI榜上蟬聯9周第一名,銷售量超過108萬張,打破96年臺灣本地歌手的銷售紀錄。緊接著推出的第二張專輯《Bad Boy》,累計銷售135萬張。張惠妹成功了,她帶著豐年唱片走向輝煌,也開啟了一個新的音樂時代。
  • 阿密特的奇幻冒險
    古歷來·阿密特,(卑南族族名Kulilay Amit),漢名張惠妹,(英文名 :a MEI,1972年8月9日-),暱稱阿妹,是臺灣著名流行音樂女歌手,亞洲華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對於1990年代後期至今的華語流行樂壇,無庸置疑的深具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阿妹與「阿密特」,你想看哪個?
    天后張惠妹(阿妹),去年推出專輯《偏執面》,並在今年的第26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第三次登上金曲歌后的寶座,而她的分身「阿密特
  • 陳奕迅籌備新專輯 看起齊偶像阿密特
    (圖/臺視)記者林政平/臺北報導第27屆金曲獎宣傳大使,確定由「歌王」陳奕迅擔綱,他開心表示:「很榮幸擔任金曲宣傳大使,頒獎典禮讓各自忙碌的音樂人齊聚一堂,見識各類型如原、客、臺、流行音樂,很高興有機會推廣金曲,讓大家參與。」
  • 張惠妹憑藉去年突破之作《阿密特》橫掃金曲獎
    張惠妹憑藉去年的突破之作《阿密特》一舉拿下了最佳女歌手、最佳專輯、最佳年度歌曲、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作詞、最佳編曲在內的六項大獎,達到了百分之六十的命中率,獲得了市場與專業的雙重認可,氣勢無人能敵。 從一開始Martin Teng憑阿密特的作品《好膽你就來》奪得「最佳編曲人」開始,有關張惠妹與《阿密特》入選的獎項就一個接著一個。之後,「最佳作詞人」、「最佳專輯製作人」等製作方面的獎項的頒發,都一一連接著《阿密特》這一張阿妹成功蛻變的專輯。
  • 《阿密特首次世界巡迴演唱會DVD》發行就登冠
    」搖滾形象在「軒尼詩炫音之樂」首唱10首新歌,為當天發行的《阿密特│張惠妹意識專輯》同步造勢。阿密特│張惠妹意識專輯》同步造勢。而在《阿密特首次世界巡迴演唱會LIVE DVD》銷售開出紅盤後,金牌大風唱片公司也將為才發行首張專輯就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的「阿密特」再添新記錄:讓她成為以新人之姿推出藍光DVD的第一人!
  • 金曲獎精神未變 《阿密特》獲獎只因突破大
    張惠妹憑藉《阿密特》專輯成金曲獎大贏家。(文/三石一聲)金曲獎落幕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結果是必然的,徐佳瑩、張惠妹、1976很開心,陶喆即使憤怒應該也會很開心,陳綺貞、蔡健雅、莫文蔚、蘇打綠、陳奕迅卻很落寞。
  • 張惠妹阿密特再合體,胖到只能加特技?Duang~
    ①不睡——張惠妹【本周第4】 2009年張惠妹以分身「阿密特」發行首張專輯《阿密特》,不僅讓歌迷在音樂與視覺上極有衝擊的感官體驗,更在第21屆金曲獎上榮獲6項大獎!在等待六年之後,全新阿密特再度來襲,將於4月4日正式發行阿密特第二張專輯《阿密特2》。
  • 張惠妹「阿密特」聲勢驚人 金曲十項入圍創紀錄
    「亞洲華人天后」張惠妹在去年6月發行《張惠妹│阿密特意識專輯》,成功分裂而生,專輯不但得到各界一致好評,3月底在臺灣臺北、高雄舉辦的「阿密特首次世界巡迴演唱會」也創下驚人的口碑及銷售紀錄,《張惠妹│阿密特意識專輯》更在本屆(第21屆)金曲獎入圍最佳專輯、最佳女演唱人等10項大獎,成為本屆金曲最大贏家
  • 阿密特分身偏執張惠妹
    偏執的a MEI與狂野的阿密特合體2015年,正式開啟全球巡演:這次巡演將以前所未有、上下半場的方式瘋阿密特的搖滾,跳a MEI的電音,中間當然也少不了經典的情歌大合唱    在1996年底發行首張專輯《姊妹》的a MEI,以充滿生命力的高亢美聲陪伴歌迷走過了18個年頭,她在舞臺上極具爆發力的live演出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堪稱華語樂壇演唱會的最高指標!
  • 原創動力丨張惠妹《阿密特2》的女王氣場
    在《阿密特2》裡,張惠妹顯示的不再是過去那個天后張惠妹,而是女王張惠妹。近些年來。她甩開了從前被人在製作定位上的固定形象,開拓越來越廣闊的風格去展現她的想法,唱歌也不再是單純的狂野嘹亮,融合了哥特金屬、歌劇美聲、原住民古調唱法等多種形式。在音樂追求上,將思想性和音樂的時尚性結合起來,彰顯自己的個性和作品內涵,既是唱給自己的心聲,又傳播給大眾思想意義。
  • 第21屆金曲獎揭曉:阿密特攬6獎 阿妹成最大贏家
    中新網6月27日電 第21屆金曲獎26日晚揭曉,在流行音樂類張惠妹「A-MIT阿密特張惠妹意識專輯」為最大贏家,入圍10項,最後抱得6座獎項。阿妹興奮說,「怎麼辦?阿密特比阿妹還厲害。」  據「中央社」報導,「A-MIT阿密特張惠妹意識專輯」今年分別獲得「最佳編曲人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年度歌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6項獎項,是今年金曲獎的大贏家。
  • 張惠妹合體阿密特 攻蛋連十唱
    張惠妹(阿妹)2012年以「AMeiZING Live世界巡迴演唱會」在臺北小巨蛋連唱8場,創下單次巡演最多場次紀錄;2015年全新巡演「烏託邦世界巡城演唱會」挑戰在小巨蛋連唱10場,門票28日上午10時開賣。這次巡演是張惠妹與阿密特首度同臺演出,歌迷不僅能欣賞阿妹演唱新專輯「偏執面」精彩曲目,也可看到阿密特睽違4年正式演唱會演出,用前所未有的上下半場方式呈現。
  • 張惠妹 阿密特下山 | 封面人物
    接受採訪時,他認真地說:「只想用自己的語言做一張屬於自己的Rock & Roll的唱片。」然而在他出道的年代,人人都在唱「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音樂人李坤城與張雨生弟弟是同班同學,認識張雨生十年,聽他談過自己的搖滾夢。但李認為,張雨生長得很甜且幽默,長相讓他的搖滾理想無法發揮。
  • 張惠妹A-mei+阿密特Amit合體!阿妹2015年度4月4號演唱會連唱10場嗨翻臺北小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