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2021-02-19 境思教育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

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劇中的人物大多以死亡為結局,表現出悲沉雄渾和震撼人心的氣勢。「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些作品著力塑造了一批新時代的悲劇主人公:他們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但又不能克服時代和自身的局限,終於在同環境和內心的懸殊鬥爭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其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哈姆雷特在德國上學時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國奔喪,叔父克勞迪斯即位後與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匆忙結婚。這一連串事變使哈姆雷特充滿了疑惑和不滿。緊接著哈姆雷特遇到父親的鬼魂,向他說明自己是被新國王克勞迪斯毒死並要求哈姆雷特復仇。

哈姆雷特利用裝瘋掩護自己並通過"戲中戲"證實了自己的叔父的確是殺父仇人。由於錯誤地殺死了心上人奧菲莉亞的父親,奧菲莉亞悲痛之下投河自殺,哈姆雷特不得不接受與其兄雷歐提斯的決鬥。

此時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因誤喝新國王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臨死前殺死了克勞迪斯並囑託朋友霍拉旭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後人。

▲亨利·富塞利《霍雷肖、哈姆雷特和鬼魂》 1789年

亨利·富塞利(1741-1825),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霍雷肖、哈姆雷特和鬼魂》這幅畫表現哈姆雷特的朋友霍雷肖顧及友人的安全,竭力阻止哈姆雷特隨同老國王的鬼魂離去的場景。劇中二人在城堡站崗處遇到了老國王的鬼魂,鬼魂傾訴自己是被克勞迪斯毒死並要求哈姆雷特復仇。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1858年 鋼筆畫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1828-1882),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重要代表畫家。《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一畫取自第三章第一節,奧菲利亞聽從了父親,認為同哈姆雷特分手是對他有利,於是將兩人愛情紀念品還給哈姆雷特。

▲Nicolai A. Abildgaard 《哈姆雷特向母親喬特魯德展示父親的亡靈》 1778年

Nicolai A. Abildgaard(1743-1809),丹麥新古典主義和歷史畫家。王后喬特魯德是哈姆雷特的母親,在老國王去世後不到兩個月就改嫁給新國王即哈姆雷特的叔父,後因誤喝新國王為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而中毒死去。

▲Coke Smyth 《哈姆雷特誤殺了波洛涅斯》

這幅畫表現哈姆雷特誤殺了波洛涅斯的場景。波洛涅斯是朝中重臣,也是哈姆雷特愛人奧菲利婭的父親,他在劇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由他的死亡開始,整個故事氣氛趨於緊張。

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1829-1896),英國畫家,拉斐爾前派創始人之一。作品《奧菲莉亞》表現女主角溺水身亡後的場景。奧菲莉婭是莎士比亞筆下優美絕倫的女性代表之一,她與哈姆雷特陷入愛何卻無望結合。作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劃的一部分,她被哈姆雷特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她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1823-1889年),法國學院派畫家。這幅畫同樣表現奧菲莉亞落水的場景,畫面優美悲傷,少女無力無助的神情令人嘆息。

《奧賽羅》大約創作於1603年,講述威尼斯將軍奧賽羅與妻子苔絲狄夢娜的愛情悲劇。莎士比亞從頭至尾地完美展示了奧賽羅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現了在其身上兩種對立情緒的鬥爭。

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因為奧賽羅是一個黑人,且兩人年紀相差太多,婚事未被準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

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

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係不同尋常,並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後,悔恨之餘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盧多維科·馬爾凱蒂(1853-1909),義大利畫家。這幅畫中兩個主角拿著一方繡著草莓花樣的手帕,這是劇中的重要道具。手帕原本是是奧賽羅送給苔絲德夢娜的定情之物,後來被伊阿古設計為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私通的證物,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

▲Antonio Muñoz Degrain《苔絲狄夢娜》

Antonio Muñoz Degrain(1840-1924),西班牙畫家。苔絲狄夢娜是奧賽羅年輕美麗的妻子,她因崇拜和愛慕奧賽羅而與他結合,最終卻不幸被奧賽羅所殺。

▲Antonio Muñoz Degrain《絲狄夢娜和奧賽羅》

Antonio Muñoz Degrain(1840-1924),西班牙畫家。《苔絲狄夢娜和奧賽羅》是奧賽羅掐死妻子絲狄夢娜之前的場景。此時苔絲狄夢娜尚在睡夢中,奧賽羅輕聲走進房間,隨後喚醒她,指責她的不忠,並在床上勒死了她。

▲阿道夫·維茨《奧賽羅》,這幅畫同樣是表現奧賽羅掐死妻子絲狄夢娜前的場景。

▲William Salter 《奧賽羅在苔絲狄夢娜的屍首旁哭泣》 1857年

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1829-1896),英國畫家,拉斐爾前派創始人之一。作品《奧菲莉亞》表現女主角溺水身亡後的場景。奧菲莉婭是莎士比亞筆下優美絕倫的女性代表之一,她與哈姆雷特陷入愛何卻無望結合。作為哈姆雷特瘋狂復仇計劃的一部分,她被哈姆雷特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她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William Salter(1804–1875),英國肖像畫家。這幅畫刻畫了奧賽羅在知道自己誤殺妻子後傷心不已,在苔絲狄夢娜的屍首旁哭泣的場面。

《李爾王》作於1605年,改編自8世紀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在莎士比亞戲劇中,以氣魄雄渾而著稱,該劇表現李爾王與三個女兒的悲傷故事。

年邁的李爾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國土分給他的三個女兒。大女兒高納裡爾和二女兒裡根竭盡全力讚美國王而獲得全部封地,小女兒考狄利婭因表達了自己樸實而真摯的感情被李爾驅逐。

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李爾王在卸任後,被兩個不孝的女兒趕出家門。小女兒在法國得知李爾王的困境之後前去營救。考狄利婭率軍攻入,父女團圓。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過於悲傷,最後崩潰而死。

Gustav Pope (1831–1910),出生於奧地利的英國畫家。這幅畫中左側的是李爾王的大女兒高納裡爾和二女兒裡根,右側是他的小女兒考狄利婭。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裡爾和二女兒裡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卻將年事已高的李爾王驅逐出宮,在最後的決鬥中兩個惡毒的女兒也死去了。

▲John Gilbert《考狄利婭在李爾王的宮殿中》

John Gilbert (1817-1897),英國畫家。該畫描繪的場景是:當得知考狄利婭被剝奪了繼承權,勃艮第公爵撤銷了婚約,法蘭西國王則因她的誠實將其迎娶。

▲Edwin Austin Abbey《考狄利婭的告別》

Edwin Austin Abbey(1852-1911),美國壁畫家、插畫家和油畫家。《考狄利婭的告別》描繪李爾王的小女兒離開李爾王的王宮前的場景。

威廉·戴斯(1806-1864),英國畫家。戲劇《李爾王》中有一個滑稽角色「弄人」,在李爾王被趕出王宮後,一直伴其左右,寸步不離。弄人雖然外在滑稽,卻深具智慧,他稱李爾王為「老伯伯」,每每在老王犯錯誤的時候一針見血的對他進行嘲諷和規勸。當最終的悲劇到來時,弄人義無反顧地為李爾王而死。

▲詹姆斯·巴裡 《李爾王為考狄利婭的死而哭泣》 1786-1788年

詹姆斯·巴裡(1741-1806),愛爾蘭畫家。該畫表現年邁的李爾王在考狄利婭被殺死後,抱著心愛的小女兒哭泣的悲傷畫面。

《麥克白》創作於1606年,根據顧英格蘭史學家拉斐爾·霍林獻特的《蘇格蘭編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弒王篡位的野心家麥克白的故事。

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上遇到三個女巫。女巫說他將進爵為王但無子嗣繼承,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

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害死了班柯和其他無辜的人。

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裡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麥克白卻無一絲難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英格蘭軍隊的圍攻,落得削首的下場。

夏塞裡奧(1819-1856),法國浪漫主義畫派畫家。《麥克白和班柯第一次遇到三個女巫》描繪的是麥克白將軍從戰場上凱旋而歸的途中遇到了三個女巫的場景,這一幕對劇中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是因聽信女巫的預言,麥克白在野心的驅使與其妻的慫恿下,一步步走向暴君之路。

亨利·富塞利(1741-1825年),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該畫同樣描繪麥克白將軍從戰場上凱旋而歸的途中遇到了三個女巫的場景。

亨利·富塞利(1741-1825年),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該畫麥克白夫人舉著火把夢遊的場景。麥克白夫人在劇中的形象被定性為一個殘忍、惡毒的女人,是導致麥克白悲劇的直接因素和罪魁禍首,她野心勃勃,對權力有很強的渴望,煽動並幫助麥克白登上皇位。

夏塞裡奧(1819–1856) ,法國浪漫主義畫派畫家。該畫描繪在宴會上麥克白看見班柯的鬼魂的情景。班柯的鬼魂第一次出現是在麥克白加冕後的宴會上,並坐在麥克白應該坐的王位上。麥克白篡位後,又犯下了一系列罪行,內心始終被恐懼圍繞。

▲亨利·富塞利《麥克白的幻覺》 1773-1774年

亨利·富塞利(1741-1825),瑞士出生的英國畫家。這幅畫同樣描繪麥克白看見班柯的鬼魂的情景,劇中只有麥克白一人可以看到鬼魂,這是他無法擺脫的巨大恐懼。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莎士比亞的經典著作,境思&子曰開設了《麥克白》精讀課程。想要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能力以及歷史文化底蘊,千萬不要錯過這門優質的精品課程哦!

新課上線|深度剖析《麥克白》,打開讀莎翁的正確方式

相關焦點

  • 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下面小編就通過40幅繪畫作品帶大家重溫莎翁的經典戲劇。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最出名的書或許的就是四大喜劇以及四大悲劇,那麼您知道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嗎?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奧賽羅》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李爾王》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麥克白》
  • 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劇中的人物大多以死亡為結局,表現出悲沉雄渾和震撼人心的氣勢。「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 悲劇背後的美與價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悲的源頭,僅僅了解這些是不夠的,接下來我們將從四大悲劇體現的人性的多面性、人文主義胸懷和對人生困境的理解三個方面對《莎士比亞四大悲劇》進行淺析,了解他們經久不衰的內涵和意義。
  • 「一起來聽書」之《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我是你的陪伴者秋雨。今天的你,過的還好嗎?今晚開啟我們的文字世界。剛剛的開場曲目來自林俊傑,《莎士比亞的天分》。這是林俊傑的第3張創作專輯。據說在創作這張專輯的時候,他特地飛到洛杉磯參與後期製作,而且他也向來是一手包辦所有的歌曲。這一次的這首歌曲是他第一次作詞。《莎士比亞的天分》,寫的是一個暗戀的故事。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國十大悲劇,你知道都是什麼嗎?看過幾部?
    說起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會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其實還真不是如此,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分別是《哈姆雷特》《麥克白斯》《李爾王》和《奧賽羅》,是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劇的,當然《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莎士比亞比較有名的一個劇,而且也是悲劇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今天帶來的是6月第一篇推送~作者最近終於拜讀了莎翁最著名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四大悲劇包括: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哈姆雷特。四大喜劇包括: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今天這篇主要是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每本書的大概故事情節,還有每本作品的一個大致風格和作者個人閱讀感受。
  • 實驗察哈爾高中閱讀經典之《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碰不得。研究莎士比亞的書早已成了圖書館,永遠發掘不完。其實真正偉大的作品,沒有什麼好評論的,評論不過是喝彩。」     「他自己知道使命告終,地位永恆。可惜誰也沒有對他說過:威廉,你是僅次於上帝的人。正因為僅次於上帝,比上帝可愛。」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排名榜單揭曉!《哈姆雷特》排名第一!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包括《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和《麥克白》。這些悲劇主人公從中世紀的禁錮和蒙昧中醒來,雄心勃勃地想要發展或完善自己,但遭到不可避免的失敗和犧牲。這些人物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已開始出現的種種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的利己主義,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吧!
  • 薦讀 淺析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這正如文藝復興時期其他傑出的作家、藝術家一樣,莎士比亞的創作充滿了人文情懷和對人性的深入思考,如詩人般經典的對白、如哲人般深邃的透析,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正是其中的代表。莎士比亞的悲劇是繼古希臘悲劇以來的又一高峰,他的作品猶如源源不絕的甘泉,總能使讀者從中得到知識的濟養和生命哲學的啟發。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恩格斯對莎士比亞的喜劇的評價很高,在一八七三年十二月十日致馬克思的信中指出:「單是《風流娘兒們》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國文學包含著更多的生活氣息和現實性。單是那個蘭斯和他的狗克萊勃就比全部德國喜劇加在一起更具有價值。莎士比亞往往採取大刀闊斧的手法來急速收場,從而減少實際上相當無聊但又不可避免的廢話。」寫在這一時期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有喜劇的氣氛。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四大悲劇莎士比亞有四大悲劇,很多人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翁的悲劇,其實不是。
  • 一千個藝術家畫裡有:一千個哈莫雷特
    【編者按】一千個藝術家畫裡有,一千個哈莫雷特。2016年恰逢英國戲劇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紛紛舉辦一系列活動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
  • 大師與傑作 | 六幅靈感來自莎士比亞的藝術傑作
    同時,柔和的色調給整幅畫帶來了非常光滑嬌嫩的質感,尤其是提泰妮婭裸體的曲線美,看起來十分逼真,惹人注目。 羅塞蒂《哈姆雷特和奧菲莉亞》 這幅畫表面看起來很無趣,但是仔細觀察後會發現,羅塞蒂對細節的把控和對隱喻的處理令人產生極大的共鳴,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悲劇力量。哈姆雷特右臂搭著的座位底部刻有《聖經》中的場景:烏撒護送神的約櫃,牛突然失蹄,烏撒伸手扶住約櫃,神就使他死在約櫃前。
  • 第五人格:已有麥克白和哈姆雷特,這是要湊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隨著求生者入殮師卡爾的演繹之星紫皮「哈姆雷特」海報的公布,細心的玩家們赫然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官方似乎打算湊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到底是怎麼回事?01約瑟夫的藍皮——麥克白相信玩家們直到現在依然記得監管者約瑟夫的藍皮「麥克白」剛開始是作為春節活動獎勵物品而出場的,後來被玩家們吐槽「不吉利」而撤下,說大過年的,為什麼搞一個悲劇人物的時裝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四大封神之作,為何它能排名第一?
    《哈姆雷特》不僅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同時也被奉為世界悲劇的神作。它取材於丹麥傳說,講述了一個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通過描繪一個復仇王子在困境中的掙扎,莎士比亞展示了人性的本質特徵。而劇中那位名叫哈姆雷特的王子,也與以往悲劇中的英雄形象有所不同。在與命運和惡勢力的搏鬥中,他始終都沒有訴諸於神靈或權威。
  •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莎士比亞的情節動力究竟是什麼?
    最近,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朱生豪原譯的《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共分五大卷,將莎士比亞的作品,按照悲劇與喜劇的體例,各自分裝,而它的譯本,全部是採自朱生豪的原譯,這樣,保留了更多的朱生豪原譯的原汁原味的風格。
  • 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當你遇到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多讀幾遍就會「靈魂出竅」,因為這裡有戲劇的悲喜交融、時空自由、人物個性十足的特點。讀起來就像是作為旁白在指導戲劇的演出,卻觸不到任何人物的實體。有些人你看得到,卻無法真實的感觸,所以閱讀認知的人性與現實還有很大差距,而莎士比亞能把這些距離縮小。
  • 保利雲劇院 | "抖森版"悲劇英雄,帶你回到莎士比亞時代
    《科利奧蘭納斯》是莎翁晚年的一出可以與四大悲劇相媲美的古羅馬歷史悲劇。和《哈姆雷特》一樣,它將人性的弱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馬歇斯(後因攻下科利奧裡城立功而被稱為科利奧蘭納斯)最初是羅馬共和國的英雄;由於他脾氣暴躁、剛愎自用而得罪了群眾被放逐。
  • 【經典賞析】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喜劇」之一,大約創作於1598-1600年間,故事場景主要發生在遠離塵世的亞登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