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真的是個鬼故事嗎?

2021-01-20 算無一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細思極恐」成為了一個流行語。網絡上經常會有一些「細思極恐」的案例,《桃花源記》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桃花源記》裡面構建了一個與世隔絕而且祥和、富足的世界,如夢似幻,只可偶遇不可強求。但是在網上,卻有著另一個版本,認為《桃花源記》就是一個鬼故事。而原因就是原文中存在很多「細思極恐」的描寫。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文中主人公以捕魚為業,那應該已經非常熟悉周圍的水路環境了,不至於「緣溪行」還會出現陌生的「桃花林」,而且捕魚人為什麼會亂走以至於「忘路之遠近」,這種情況很像鬼打牆或者說遇到了不乾淨的東西。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乍一看沒有什麼問題,但仔細想一想。「才通人」的一個山洞有幾十米深,那為什麼第一眼就能注意到洞口「放佛若有光」?再者,「初極狹」以及「豁然開朗」的描寫,剛好和傳統墓室結構十分相似。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屋舍儼然」對於農村來說,是不太現實的,還有桑樹一般也是不能栽種在房屋邊的。再看「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從秦末到晉太元年間,快六百年了,衣著服飾肯定已經不一樣了。如果「外人」是桃花源以外的人,那麼要不這裡面的人和外面有接觸(「不復出焉」排除)要不衣服就是外面燒的(「妻子邑人」都來了。而且還存在一個不合理的地方,捕魚人是從自己的思維方式出發的,不可能把自己也稱為「外人」,那「外人」指的很可能就是晉以外的人,或者說北邊的人,那這一句可以解釋為男女衣著都和北邊人一樣是左衽。當時胡人地區和北邊的一些尚左地區的衣著有左衽習俗,但對於同時期以右為尊的漢族而言,很多時候左衽是死者的衣著。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裡可以看出,桃花源裡的人已經來了六百年了,一個能存在六百年的村莊,顯然人數不會太少,那這麼多年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因為好奇心或者偶然因素出去過嗎?很有可能不是不出去而是這裡面所有人都出不去,這裡再聯繫到洞口的那片桃花林,桃木亦名「降龍木」、「鬼怖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伐邪制鬼材料。我國最早的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稱桃符,幾千年來,桃木就有鎮災避邪之說,被稱為神木。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出去時「處處志之」,再去時「尋向所志」,那麼大一片桃花林竟然找不到了,那很可能桃花源的位置一直在變化或者桃花源本來就不是凡間之物。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如果按照上文來說,那麼劉子驥不是因為未果而終,恰恰是因為他找到了桃花源。

如果我們接受以上設定,那《桃花源記》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無數村莊被整個屠殺。六百年後,一位漁夫,偶然間遇到其中一個村莊,也許是受到毒氣或者磁場影響,也許真的遇到了鬼魂,他進入了桃花源並且在裡面待了幾天,出來後,沿途做好標記,並向太守稟報了這件事,太守派人去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南陽劉子驥聽到了,也去尋找,最後發現真相,也去了桃花源。

其實,《桃花源記》是不是鬼故事已經不重要了,這邊文章更想表達的是一個書生在經歷坎坷之後,心靈的一種歸隱,一種出世與入世並存的矛盾心理和對未能實現的抱負的寄託。或許,在那個年代,陰間比人間更像人間吧。

至於具體表寫的是什麼,除了作者之外,其他人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相關焦點

  • 《桃花源記》,原來竟是一個鬼故事
    喜歡看小說的人,有沒有遇到過小說裡有時會出現一些情節,作者對我們很熟悉的故事,電視劇進行不同的解讀,並且猛地一看,發現,哇哦,好有道理呀!今天,小編帶來一本網絡小說的片段,看看書中的主角是怎麼講述另一個版本的《桃花源記》!
  • 八大山人《桃花源記》,竟然是鬼故事……
    人們固有的印象中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展示的是對「世外桃源」的嚮往 然而現下卻有人提出 根據文中多處提示 《桃花源記》實際是個鬼故事
  • 桃花源記描寫詭異,很可能陶淵明給我們說了一個鬼故事
    而今天我們正要說到陶淵明所留下來的著作桃花源記,可以說我們第一次在讀到桃花源記的時候,就會被其中的桃花源給吸引。畢竟像這樣完美的一個理想世界,又怎麼可能會不讓大家喜歡呢?然而大家卻並不知道,桃花源似乎沒我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很有可能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故事。
  • 有人說《桃花源記》是一個鬼故事,是真的嗎?
    一、《桃花源記》早被列入鬼故事陰謀論也不是現代人搞得呀,古代人就覺得這是鬼故事呀。大名鼎鼎的《桃花源記》,被收錄進了《搜神後記》。前段時間我一直在篝火裡面發搜神記的內容來著,比較有意思的有張福與揚子鱷一度春宵,王某與母豬一度春宵,宋定伯五千塊把鬼給賣了,秦巨伯被鬼所迷殺了親孫子……《搜神後記》延續了《搜神記》的風格,講的也是稀奇古怪的靈異傳奇事件,第一卷的第五個故事,就是《桃花源記》。更有意思的是,《搜神後記》的作者,竟直接掛著陶潛的名字。
  •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這些當時的墓地標配,在《桃花源記》全齊活了。陶淵明和郭璞的活躍時間,只相差短短幾十年。這種違反當時社會風俗的大bug,陶淵明這種大文人會注意不到嗎?當然,僅憑這點,可能還不夠信服,有過度解讀的嫌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說明那個漁夫誤入的就是陰間,還遇到鬼了。課文中說,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
  • 《桃花源記》的怪談真相:這竟是個死後世界?
    不過,相信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課本上的那篇散文——《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人在江湖,陶淵明也沒忘了關注時事,他歸隱田野,自然也和普通百姓來往的近了些,近距離地接觸到他們在繁重的賦稅徭役下非人的日子,他對這種剝削和壓榨十分不滿,因此才創造出了《桃花源記》。一般來說,這篇文章的解說也就到此為止了,不過還是有腦洞大開的人,覺得這事不一般。
  • 《桃花源記》的另一個打開方式!
    我們都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裡的人遠離戰亂,生活富足,因此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國從古至今的理想國。那麼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這個謎題好像只留下一個玄幻的疑問號。首先,雖然這個故事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是應該也會有原型,畢竟馬克思老爺子說過:「任何想像都基於現實的土壤」。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試著結合作者背景猜想一下這個謎題吧!
  • 為什麼說《桃花源記》是鬼故事,深扒下去竟細思恐極
    《桃花源記》是中學時代必學的一篇文章,文章描繪了一幅美好自然的景象,但是卻有人說這是一篇鬼故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桃花源記》出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這篇文章被選入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陶淵明生活在東晉,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
  • 國產皮影動畫《桃花源記》,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劇情透露著詭異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我們中學課本裡面的必背文言文,幾乎人人都會背,我們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正是因為陶淵明這篇課文,才讓「世外桃源」變成了人人嚮往的世界,頻繁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裡。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想必我們也懷疑過,故事的桃花源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 《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今日啟動
    這回合,放開玩,大型回合制2DMMORPG《桃花源記2》終極內測即將盛大開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麼樣的呢?以我筆墨,直抒胸臆,《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現已啟動,快來譜寫你心中的桃源樂章!
  • 《桃花源記》竟是一篇真實的「盜墓筆記」?
    所以毒蛇認為《桃花源記》很可能隱藏了一次古人誤入西王母陵的真實經歷,後來想帶人返回去盜墓,可惜由於入口塌陷了,再也找不到了。被譽為百年清華四大哲人、史學四大家的陳寅恪,也專門研究了《桃花源記》。陳寅恪1936 年,陳寅恪在《清華學報》 發表了題為《桃花源記旁證》一文。這位大師,鉤沉舊籍,抽絲剝繭,揭開了《桃花源記》背後的真實故事。
  • 東晉《桃花源記》講了啥?網友:鬼鬼鬼故事
    1600多年前,東晉陶淵明寫下了一個武陵 「漁人」誤入 「桃花源」的故事。忘了原文的朋友,就讓小編給你大概提醒下: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 詭異的桃花源記是課本中的那樣嗎?
    嗨嘍,大家好,我是小爪,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桃花源記的描述裡讓人細思極恐的幾個方面大家都知道桃花源記是我們上學時期的一篇古文描繪的是人們嚮往的世外桃源,但是如今的很多解釋讓這篇文章讀起來是這麼的詭異。
  • 桃花源記的暗黑解讀之瓊斯鎮!
    前兩篇為大家分享了關於桃花源記的另外兩個解讀,分別是太守去桃花源之後的另外一個真相和桃花源的真實性問題,那麼這篇我將與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美國七十年代末一件真實的故事
  • 背誦《桃花源記》全文
    偶然翻到了中學的語文書,憶起當年坐在教室早讀打瞌睡的場景,讀著那些「要求全文背誦」的文言文,心裡卻不禁疑惑,蜀道的周邊環境是否真的如此惡劣?阿房宮是如何的鋪張奢華?但原來,想像的人不止是我們,古人們也會腦補,比如仇英筆下的《桃花源圖》。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好的方式便是「跟著」武陵人的腳步,置身其中,最後把一路上的故事分享給太守。
  • 作家地理 汪曾祺:桃花源記
    這四五朵紅花似乎想努力地證明:這裡確實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來也想和我們一同來看看桃花源的同志,聽說這個桃花源是假的,就沒有多大興趣,不來了。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麼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記》是一篇寓言。中國有幾處桃花源,都是後人根據《桃花源詩並記》附會出來的。先有《桃花源記》,然後有桃花源。不過如果要在中國選舉出一個桃花源,這一個應該有優先權。
  • 真的有桃花源,現實版陶淵明桃花源——壩美村
    ——《桃花源記》。桃花源記以前讀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覺得世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地方,不巧今天發現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北部八達鄉和阿科鄉交界處的一個村子壩美村。進出村子主要靠村前村後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巖水洞(分別長800多米),村民們要摸著巖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800米長的幽暗水洞進出,像極了《桃花源記》。下面小編就為你揭秘桃花源壩美村。
  • 你讀過宋版的一首「桃花源記」嗎?只有41個字,帶你進入心中桃源
    東晉時期有一篇傳世散文《桃花源記》,是著名的文學家陶淵明的美輪美奐的代表作,那如夢如幻的美麗仙境,是人們心馳神往的地方。歷代文人墨客,都為陶淵明的這篇散文所折服,就連詩仙李白也是陶淵明的粉絲,詩人以《桃花源記》的意境寫出一首《山中問答》,裡面寫「桃花流水窅(讀yǎo)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還有王維改編了一首詩叫《桃花行》寫有「回首空山不可問,惟見桃花逐水流」;唐代張旭的一首《桃花溪》寫到「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明代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寫有「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每個詩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世外桃園
  • 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
  • 張旭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短短28個字,描繪出世外桃源
    陶淵明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的桃花源,這裡質樸自然、安寧和樂、自由平等。桃花源是是陶淵明的理想,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美好願景。沒有賦稅、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連爭吵的聲音都沒有,耳中能聽見的,只有雞犬聲,一切都是那麼單純、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