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登上權力巔峰,只是為了復仇?

2020-12-23 騰訊網

高山流水,與爾同行,願為江水,與君重逢。不想讓摯友盧武鉉的背負醜聞與罵名,想帶國家走出泥潭,文在寅堅定走上韓國總統這條最危險的路。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韓國現任總統文在寅的復仇之路。

11月2日,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正式服刑。或許對於這位高齡老人的處境,大多數人都表示唏噓。但是把李明博送進監獄,是韓國總統文在寅一直銘記在心的事。

為什麼文在寅堅定要將李明博送進監獄,文在寅又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目標?

時間輾轉來到1953年,這一年,文在寅剛出生。文在寅的父母都是難民,一家過的十分拮据,只能依靠打零工艱難度日。因為交不起學費,文在寅經常被趕出課堂。

文在寅並不認命,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又開始拼命學習。幾年後,文在寅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拿到了慶熙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讀起了法學專業。年輕氣盛的文在寅因為對當時總統樸正熙的所作所為不滿,於是便加入了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抗議遊行活動。

不幸的是,文在寅作為眾多抗議者當中的一個,被韓國軍政府士兵逮捕,坐了一年牢,還丟了學籍。文在寅在出獄以後,收到了韓國特種第一空降旅的入伍通知。就這樣,文在寅參軍入伍。

退伍以後,文在寅再次回到了學校,又一次參加了反財團遊行,結果不幸的又被捕入獄。因為自己兩次入獄經歷已無報考法官的資歷,出獄後的文在寅轉了律師行業。文在寅和自己同樣出身的盧武鉉搭了夥,開起了律所。由於相同的經歷和抱負,投機的兩人隨即成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多年的時間裡,文在寅和盧武鉉到處為貧苦百姓發聲,為基層百姓打官司,文在寅和盧武鉉獲得了大量民眾的支持,開始有了名聲和威望。人權律師這一職業,讓他們看到了韓國政治的黑暗、被韓國財閥壓迫的民眾,也讓他們更堅持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而看著自己的努力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志存高遠的盧武鉉有了想要改變整個韓國的志向。盧武鉉開始進軍韓國政界,花8年的時間成為了韓國國會的議員,並在1991年宣布參加競選。隨後,盧武鉉邀請了自己對從政毫無興趣的摯友文在寅擔任自己的選舉委員長。

幸運的是,盧武鉉成功擔任了韓國總統。文在寅為了幫助摯友,擔任盧武鉉的首席秘書官。看著自己的摯友為了打壓財閥、讓利民眾、勸退駐韓美軍、清算親日派等諸多問題四處奔走不斷努力,卻被韓國內部全方位的阻撓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時,文在寅對好友十分心疼。

隨後的時間裡,文在寅陪伴盧武鉉走過艱難的彈劾時期,動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幫助盧武鉉,直到08年盧武鉉結束了任期。盧武鉉卸任以後,兩人搬到了鄉村,過起了愜意的田園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韓國新任總統李明博上任以後,火速對盧武鉉發起了攻擊,帶走了盧武鉉身邊的多數親朋好友(包括文在寅)調查,盧武鉉隨後被扣上了貪汙的罪名。

盧武鉉貪汙一事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下,被韓國媒體大肆渲染,於是鋪天蓋地的輿論和昔日愛戴自己的民眾的謾罵湧向了盧武鉉。

2009年5月23日,盧武鉉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在盧武鉉的葬禮上,李明博來弔唁時,被一名議員當場唾罵害死盧武鉉總統,而主喪的文在寅還是選擇隱忍,向李明博鞠躬道歉。而這名義憤填膺的議員後來也被李明博所報復,但李明博不知道的是,文在寅也在計劃著復仇,一場韓國政壇大戲就此拉開帷幕。

2012年,李明博任期結束。文在寅主動出擊,成功擔任了韓國國會議員,隨後參選韓國總統。遺憾的是,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當中,文在寅的勢力不及當時的另一競選人樸槿惠。於是2012年的韓國大選以樸槿惠擔任美國總統,文在寅心願落空結束。

2012年失敗以後,文在寅並沒有放棄。經過幾年時間的蟄伏,文在寅在2017年再次捲土重來。這一次,他成功拿下了韓國總統的職位。文在寅就任命當時在摯友葬禮上唾罵李明博的議員,調查李明博的貪汙腐敗問題,最終成功查出李明博在任職期間受賄4000萬,以同樣的方式給了李明博一記重擊。

2020年2月,李明博正式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罰款130億韓元。2020年10月29日上午,李明博受賄案終審,被判決維持此前判處結果。自此,文在寅大仇得報。

值得一提的是,文在寅在擔任韓國總統,解決李明博一事之後,並未就此拋下一切不管不顧。文在寅始終記得盧武鉉的心願和目標,他帶著自己的初心和盧武鉉的遺願,開始大肆推行政令改革,打壓財閥拉財閥下水。2018年3月26日,文在寅籤署了修憲案,並隨後帶著盧武鉉的政治主張游離在中美日三國之間。

文在寅深知自己擔任韓國總統卸任以後會面臨著什麼樣的結局,因此他早早地把家人送到了國外,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而文在寅能不能打破「青瓦臺魔咒」,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秋末冬初朔風乍起,那蘆花便像雪花一樣四處飛舞,這朵朵蘆花在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悲壯故事。春秋末年晉國來了一位能人志士名叫豫讓,晉國的大夫智伯以國士之禮待他,這讓在豫讓很是感激,因為在此之前自己在他處從未受到過這等恩遇。後來三家伐晉,趙襄子殺了智伯,還將他的頭漆成酒杯,而豫讓逃進了山裡,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但是說起豫讓的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可謂是人盡皆知。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人,作為晉國智家的家臣,在韓趙魏三家分晉後,豫讓一生都在為給他的主人智伯瑤復仇而奮鬥。雖然最終失敗,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四大刺客之一。豫讓可以說是刺客中的一種特殊的存在,他的復仇不摻雜任何個人的利益,純粹是為了報恩,在這樣的前提下,他的死也充滿了悲壯美。
  • 海大富:士為知己者死
    還有一種俠,在金庸作品中並不多見,可在春秋戰國時期卻是俠名遠播,那就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刺客,太史公在《史記》中繪聲繪色描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5位刺客的生平事跡,頗受後人推崇,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俠,不畏強暴,死報知己,這幾位刺客的主人未必是正人君子,所刺殺的也未必是十惡不赦之徒,只因其受人之恩,則忠人之事,沒有是非之分,故而不為金庸先生所喜,但其筆下也鮮有這樣的俠士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君前已寬舍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故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雖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義之,乃使使者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而可以報知伯矣。」遂伏劍而死。死之日,趙國之士聞之,皆為涕泣。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個典故的背後是一樁刺殺事件
    有一句話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形容願意為賞識自己的人付出一切。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中,《戰國策》是西漢貴族劉向組織門客編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記載了戰國年間,七雄混戰的歷史。《戰國策》中有一篇文章叫《趙策》,其中出現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這句話出自戰國刺客豫讓之口。
  • 一劍刺出千古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所以「肉刑」就只是針對庶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施行了肉刑的庶人總是被人鄙視,到了後面就發展成為連被鄙視的工作,也必須是經過了肉刑的人去幹了。這樣,一個經過了肉刑的人,也比較容易申請到被鄙視的工作。所以,「乃詐為刑人」,其實豫讓是對自己實施了肉刑或者喬裝成為邢人,還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 提到士,只能想到「士為知己者死」?先秦時期士文化,內容非常廣
    很多時候,一個人為了表達對另一人的忠心,會說「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也常常用來表達,自己願意為某人奉獻,表達對其對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決心。「士為知己者」這句話,非常有歷史來頭,最早是春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讓說的。他為了報答智氏對自己的賞識之恩,不惜毀容,行刺打敗智氏的趙襄,甚至最後自刎而死。
  • 「士為知己者死」?不,應為「士為信己者死」,團隊的分工與信任
    我們有了分工,有了明確的角色與定位,有了清晰的職責,那麼,在日常工作中,就要以完成自己的職責內容為主要工作任務。當自己的任務都沒完成時,是沒資格去管他人事務的。(當然,特殊事情需要特殊對待——比如油瓶倒了,肯定是要去扶的——職場上,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非黑即白)。
  • 士為知己者死!兩次入獄,四進青瓦臺,文在寅的「復仇之路」
    ▲樸正熙而這種隨意踐踏國內憲法的行為,對當時的韓國民眾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當《維新憲法》頒布實施的那一刻,在慶熙大學就讀的文在寅憤怒了,憲法被如此踐踏,法律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自己學習法律又是為了什麼呢?文在寅一直都希望自己能服務於普通群眾,為蒙冤而請不起律師的普通人辯護,他因此拒絕了那幾家律師事務所拋出的橄欖枝,打算自己開一家律師事務所,但僅憑他一人的力量是不夠的。
  • 復仇的文在寅,其人,奇人!
    人說《琅琊榜》才是真正的復仇。為什麼呢?因為主人公梅長蘇不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怨念,更不是為了讓仇敵跌入深淵。他自始至終都是為了赤焰的罪名能夠洗清,赤焰的功勳能夠得到正名,最重要的是,他仍舊保持著赤焰的風骨,從未背叛家國百姓,盡最大的力量維護了所有的無辜者。復仇於平庸者,是為報復仇敵;復仇於梅長蘇,是為復我家國義,平我未雪仇。
  • 士為知己者用——淺析馮諼的價值觀 | 秦德著
    從這裡可以看出:馮諼家境貧寒,出身微賤,投靠孟嘗君只是希望得到生活上的滿足。他自雲無好無能,應該說是不炫耀自己的才幹,有謙遜的美德。馮諼有為知己者一展才能的大志,又不虛誇,不苟合,不靠口舌取富貴,而三次彈鋏而歌,則是他對孟嘗君的試探。
  • 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 看過《羋月傳》的相信都知道張儀此人,張儀的確是一個人才,無論是在劇中還是在真正歷史之上,他都為了秦國開疆擴土做出了不少貢獻,當時天下大亂,六國都喜歡人才,畢竟得到好的人才才能夠稱霸天下,張儀並非秦國之人,秦王也並不是第一個為他伸出橄欖枝的人,為何張儀卻會對秦國忠心耿耿,為秦國開疆擴土出謀獻策呢?其實一方面是為了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緣故。
  • 『讀書』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趙襄子聯合韓、魏二卿反攻,全殲智軍,三家平分智的地盤,智伯瑤死於亂刀之下。智軍被滅後 ,智伯瑤的臣下豫讓隱居深山,發誓道:「士為知己者效命,女為悅己者美容 。我要捨命為智伯瑤報仇,來報答知遇之恩  」。於是他隱姓埋名,假扮成服刑者,進宮廷為趙襄子洗澡掃廁所,藉機接近趙襄子,見機行刺。一次 ,趙襄子到廁所,發現情況異常,喝令左右抓住刺客,搜出匕首 。
  • 士為知己者死—項目人員管理
    古語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其實每個項目人員都有這種思想,所謂知己就是了解自己,能夠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人員離開或產生牴觸往往是因為上級對自己的不了解,不能使自己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用馬雲的話說就是在這個組織中感到很委屈,這是員工離開的兩個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是錢沒給夠)。
  • 義俠豫讓:捨身取義,士為知己者死
    在深山裡,豫讓感嘆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他認為智伯待他如知己,而智伯死得如此悲慘,便下定決心為智伯報仇雪恨。於是他改變姓名,冒充犯罪服苦役的人,混進趙襄子的宮廷之中,企圖借整修廁所的機會,用匕首刺殺趙襄子。可是,趙襄子在上廁所時突然有所警覺,命令手下將豫讓搜捕出來,從豫讓身上搜出了兇器。豫讓見事情無可隱瞞,便承認自己是豫讓,要為智伯報仇。
  • 微解《增廣賢文》 士為知已用,節不歲寒凋
    自2013年以來,又以微信為工具,每天與微友分享一條賢文,含賢文原文,賢文釋義,賢文點評,賢文故事,並輔之以書法作品,深受讀者好評。讀書人被了解信任自己的人任用;松柏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也不會落葉凋零。人們不禁要問,以什麼為基礎的合作最牢固?古今中外的實踐證明,以金錢為基礎的合作,財盡則基礎坍塌;以權力為基礎的合作,樹倒猢猻散。只有以信仰為基礎的合作最牢固。古人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之說。為了信仰和信任即使赴湯蹈火、慷慨就義在所不辭。晉國智伯的家臣豫讓為了報主人之仇,「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變形裝瘋,最後自刎身死。荊軻為燕太子丹刺殺秦王,橫渡易水,悲壯前行。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 《史記》十言,發人深省
    起義之前為人傭耕時,陳勝曾向同伴發出「苟富貴,無相忘」的感慨,但遭到眾人的譏諷,於是他又喟嘆:「燕雀安知鴻鵲之志哉。」說明了一個農民起義領袖的遠大抱負和志向。因此,後人常把那些目光短淺之人比作低飛的燕雀,把那志存高遠的人比喻為高飛的鴻鵠。2、富貴不歸鄉裡,如衣繡夜行,誰人知者?
  • 《安家》:樓山關為何獨自向寧馨要佣金,只因士為知己者死
    所以說,為什麼房似錦被寧馨跳單了,連身為男朋友的徐文昌都只是安慰,而樓山關親自陪著房似錦去問清楚寧馨,後來更是自己獨自一人去找寧馨要錢。即使要坐牢,他也不在乎。因為她知道,這是師父的血汗錢,不能就這樣沒了。
  • 慘遭背叛,文在寅背水一戰
    文在寅的任期如今不足2年,能否徹底改革檢察官系統,決定了文在寅能否逃脫總統無法善終的宿命。 但是就在文在寅全力推進司法改革的過程中,他昔日的得力助手,現任韓國檢察總長尹錫悅,卻徹底背叛了文在寅,並且聯合文在寅的死對頭,一步步將文在寅逼向絕路。
  • 苦心孤詣11年,為摯友對抗財閥,文在寅真的能改寫韓國命運嗎?
    凡事都不能太過於急躁,要摒心靜氣,沉下心來厚積薄發才能獲得成功,讀書如此,復仇亦是如此。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意思是有志之士,復仇並不在於一朝一夕,而是學會韜光養晦而後給對手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