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倫理必背概念

2021-02-19 考新聞

來源:微信公眾號「浙傳生活圈」


有償新聞:是新聞工作者採取不正當手段向被採訪報導對象索取物質報酬的活動。

新聞自律:新聞工作者及新聞媒介機構對所從事的信息傳播活動進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約束的一種行為。

輿論監督:新聞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並促使其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

隱私權:自己的個人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幹涉的純個人私事。

知情權:公民有權利知道他應該知道的事情,國家應該最大限度地確認和保障公民獲得信息的權利。

採訪權:以記者向大眾傳播信息為目的,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自主選擇採訪對象與採訪形式進行自主調查,獲得新聞事實材料的權利。

新聞道德: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為調整人際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提倡和遵循的行為規範。(新聞職業道德)

新聞倫理:是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調整和處理新聞機構內外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或準則。

「社會責任論」:由新聞自由報刊主義而來,認為在大眾傳播中,大眾媒介應該自主地、積極地對社會和公眾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的理論。

新聞倫理學:研究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產生與形成規範的學科,是一門邊緣學科。(是一門研究新聞職業道德的現象、本質、發展變化規律和社會作用的科學)

道德失範:在社會生活中,作為存在意義、生活規範的道德價值及其規範要求的確實,或是缺少有效性,不能對社會生活發揮正常的調節作用,從而表現為社會行為的混亂。

新聞傳播道德失範:有償新聞、新聞炒作、社會公器變成私人表達空間、傳媒歧視。

新聞炒作:新聞傳媒有意通過與事實新聞價值不符的報導規模,對某些人和事進行渲染式的報導。其關鍵是「炒」字,以炒換取熱的效果。

新聞法:掌握國家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過政權機關建立的,用以調節新聞傳播活動中各種關係的法律制度。

新聞審判:媒體在報導或評論是非時,對任何審判中的案件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主張或反對給嫌疑人或被告定罪、判處某種刑罰,其結果或多或少影響司法公正。

新聞侵權:新聞單位或個人故意或過失報導內容失實、違法的新聞,並且利用大眾傳媒傳播,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民事權利主體利益受損的行為。

媒介接近權:一般社會成員利用傳播媒介闡述觀點、發表言論以及開展各種社會和文化活動的權利。強調媒體具有向受眾開放的義務和責任,從而使廣大受眾而非政府官員與傳媒關係更加密切。

一、新聞倫理學是一門研究新聞職業道德現象、本質、發展變化規律及其社會作用的科學。

二、新聞倫理學在中國形成和創立的歷史透析

1、古代新聞活動時期:新聞道德是和一般的社會道德交融在一起的。

2、近代新聞活動時期: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開始有片斷文字論述新聞職業道德,開中國 直接論述新聞職業道德的先河 ,他們對新聞職業道德尚缺乏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因而一般只限於提出問題,缺少解決問題的實際步驟。

3、現代新聞活動時期:其主要標誌是,把對新聞倫理道德的研究納入新聞學研究的範疇,在部分新聞學著作中設專題論述,或用專節專章論述,並有專文問世,還沒有把新聞倫理當作一門學科來認識。

4、當代新聞活動時期:新聞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邊緣學科已開始形成和創立。

三、新聞職業是新聞理論和新聞道德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基礎。

四、從新聞職業與其他職業及社會的聯繫方面看,新聞職業的特徵有:

①信息靈通是新聞職業的一大優勢。

②交際寬廣是新聞職業的特殊需要。

③服務廣泛是新聞職業的工作特色。

④影響巨大是新聞職業特有的勞動效果。

⑤責任重大是新聞職業的壓力與光榮。

五、從新聞的內在規律性方面看,新聞職業的特徵有:求真實、求敏捷、求客觀

六、新聞職業道德指從事新聞信息傳播活動的人們,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調整相互關係 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七、新聞職業道德的特點

從發展的歷史看,新聞道德產生的時間晚,但發展的速度快。

從地域和形式上看,新聞道德受到全世界普遍關注和重視,而且大多制定了成文的道德準則。

從受傳統道德的影響看,新聞道德受「史德」的影響最深。

從新聞職業道德的內容上看,其原則規範既有受新聞自身規律支配的普遍性,又有受一定政 治制度和文化觀念制約的階級性。

從新聞道德自律的目的看,其規範的制定是為了救自身之弊。

八、新聞職業道德的調節對象

新聞工作者與受眾的關係、新聞工作者與工作對象的關係、新聞工作者與同行的關係、新聞工作者與所屬媒介的關係、媒介與廣告客戶的關係

九、西方新聞自律制度的建立及其意義

1、自由主義理論下的新聞自律觀

2、早期的新聞自律觀念和實踐

①從19世紀上半葉起,倡導促進道德、提高道德的新聞自律觀念開始萌芽,新聞自律在西方逐漸被當做維護新聞自由、防止政府干預的途徑。早期的新聞自律的觀念,起源於報人的社會責任感。

②隨著西方新聞自律思想的萌芽,西方職業道德建設也於19世紀70年代起步。

③1874年瑞典時事評論家俱樂部成立。

④早期的新聞自律思想較為簡單,尚未形成一種系統的理論,而且並未被西方新聞傳播從業人員普遍接受 。

十、社會責任論對新聞自律的貢獻

社會責任論為西方新聞業自律,提供了理論基礎,使西方國家新聞自律思想,完成了從早期簡單的新聞自律觀到系統的新聞自律理論的飛躍。

十一、周鴻書老師認為實行新聞自律:

①首先要有理論指導,用來統一新聞從業人員的思想

②其次要有專業標準,以此來規範新聞媒介和從業人員的行為

③最後要有自律組織,評議並公布新聞媒介的工作表現

十二、 新聞自律制度的形成

1、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建設

2、新聞評議機制的發展

新聞業評議會:行業自律的監督和仲裁機構,主要處理行業內部和新聞界與社會間的新聞糾紛。

以新聞業評議會之類的自律組織的成立和發展為標誌的自律實施機制的形成,是西方新聞自律制度形成中的重要一步。

3、 新聞自律制度的意義

新聞自律制度的形成是新聞業職業化建設中的裡程碑,是現代新聞事業作為嚴格意義上的職業走向成熟的標誌。

十三、我國新聞倫理思想述略

1、梁啓超的新聞倫理思想

①最早提出新聞「喉舌」理論

②辦報者須明辦報之責任

③最先提出為報者須有史家之品格

④為報者須明辦報之良法

2、章太炎的新聞倫理思想

①最早提出職業道德思想

②新聞記者要有不侮鰥寡,不畏強權,卓厲敢死的硬骨頭精神

③記者要承擔史官職責,忠於事實,直言無忌

3、小結

①「史家辦報」思想,一直是中國資產階級新聞道德思想的主流

②在中國資產階級新聞倫理觀中,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及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注較為突出

③中國資產階級報人對記者品性的要求往往重於對才藝的要求

十四、「史家辦報」思想探究

「史家辦報」的提法出於章太炎的《史量才墓志銘》。史量才姓史,加之主張「以史自役」,因 而章太炎將其辦報方針稱為「史家辦報」

①報紙應該對歷史負責

②獨立辦報

③不畏強權、注重言論

④辦報的目的在於致用

十五、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倫理觀

(1)人民報刊應自覺反映「人民真正呼聲」,「深刻地理解人民的願望」;

(2)報刊應該「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 ,而不是「用當事人的意志來解釋一切」;

(3)報刊應該「具有堅強的性格並深信自己的力量」,具有為維護人民利益而不屈不撓的勇氣;

(4)報刊應「變成人民的文化精神教育的強大 槓桿」,「致力於造福人類和自由的崇高活動」;

(5)報刊應該幹預政治,放棄政治是不可能的,荒謬的。

十六、中國無產階級新聞道德的形成及其特點

1、二三十年代的新聞道德思想

(1)馬列新聞倫理思想是中國無產階級新聞職業道德的理論基礎;

(2)無產階級報刊具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性;

(3)報刊要服從黨的領導,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4)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是無產階級新聞職業道德的一貫要求。

2、新中國成立後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3、政治家辦報

 

毛澤東對黨報工作提出的要求,1959年6月在同吳冷西的談話中提出。寫文章尤其是社論,一定要從政治上總攬全局,緊密結合政治形勢。這叫做政治家辦報。

1957年4月以後,他多次批評了書生辦報、教授辦報、死人辦報,隨後提出了政治家辦報的要求。這個要求的主要含義是:

(1)黨報對黨的政策要及時宣傳,不能聞風不動,無動於衷;

(2)報紙的宣傳,要聯繫當前政治。中央的每一個重要措施,都要布置宣傳;

(3)辦報要懂政治、策略、理論;

(4)要多謀善斷,對問題一眼看準,立即抓住,不能多謀寡斷。

十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十八、從職業角度看記者對報導的事實性質錯誤判斷的原因:

(1)沒有從傳媒的職業視角出發而是從一方消息來源的視角出發去認知事實,使得記者誤以為被一方消息來源建構的事實就是事實本身。

(2)沒有按照平衡報導的職業理念和方法報導事實,僅呈現了爭議一方提供的信息。

(3)在新聞生產過程中存在諸多力量的較量,新聞職業道德往往也是最先放棄的那個。

(4)深層認識是新聞真實並沒有成為我國新聞傳播行業一個被充分尊重和認可的準則。對於事實本身的看重,遠不如對事實「意義」的看重,對遵守職業規範的熱情,遠不及「滿足宣傳需要」的熱情。儘管「事實」、「真實」、「真相」這些詞被抬得很高,但往往在現實中抵不過「用事實說話」、「事實的意義」、「事實的價值」等等重要。麻煩還在於,「意義」層面的判斷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尤其當涉及傳播者的主觀動機和意願的時候,更是無從判斷。價值判斷凌駕於事實判斷之上,這似乎是新聞實踐中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

十九、人文關懷對新聞傳播的要求:

①謹記「減少傷害」原則

②尊重隱私,遠離「示眾」

③ 同情與憐憫,拒絕語言暴力。

二十、 新聞法有廣義狹義之分

1、 廣義的新聞法(又稱「領域法」):調整新聞傳播活動中各種社會關係,保障新聞傳播活動中的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關合法權益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包括現有法律體系中所有適用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法律文件的條款,它具有多種法律淵源、涉及多個法律部門。

2、狹義的新聞法:專門就新聞傳播活動制定的法律。

3、我國現在有廣義的新聞傳播法。

二十一、

「法制」: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是法的一系列規則、原則及與此相關的制度。

「法治」:強調一個國家處於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法治的內容就要豐富的多。 法治所體現的一種依法辦事的良好社會狀態至少應包括這樣一些內容:

①是這個國家要具備完善而良好的法;

②是這種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覺的遵守

③是已建立健全完備的使這種法得以正確適用與遵守的國家權力機構體系,而且這 種權力體系是以權力的互相制約、監督為前提條件的。

二十二、

1、新聞法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過政權機關建立起來的、用以調節在新聞傳播活動中各種關係的法律制度。

2、我國新聞法制的基本原則:憲法原則、社會效益第一原則、依法行使言論出版自由原則。

3、我國新聞法制的主要內容:

①新聞傳播與國家安全、社會秩序

②新聞傳播與公民權利

③新聞事業行政管理

④特殊新聞和信息的發布

4、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新聞自由

5、中西新聞法制的對照

①法治與人治

②法制與黨紀

③保護與管理

④內部新聞自由的理論與實踐

⑴內部新聞自由是西方新聞法制中的特有概念,又稱編輯權和報導權。編輯權指新聞傳媒內部決定稿件最終取捨的權力。報導權指決定傳媒報導什麼和怎樣報導新聞的權力。

⑵內部新聞自由的內容:

1、建立在新聞關係上的對「新聞民主」的追求,表現為對新聞專業人員工作內容方面自主性的保障要求,包括報導權和編輯權兩種主要權利;

2、建立在勞資關係上的對「產業民主」的追求,主要涉及媒介內部人事、工資、福利、經營等方面的管理決策權利,它構成新聞自主權的組織性保護層次。

⑶內部新聞自由的焦點:圍繞編輯權的鬥爭。

這是由新聞從業人員具有的專業者與勞動者的雙重身份所決定的。這兩個方面分別從新聞專業者和勞動者的層次上提出民主與自由的要求,構成了內部新聞自由內容的兩個不可分離的有機組成部分。

6、我國新聞傳播法制建設的難點

①成文的新聞法的剛性與社會變遷中意識形態彈性的矛盾。

②新聞媒介社會控制功能與表達功能的矛盾。

③新聞法必須規定的新聞工作者權利的普遍性與現在傳媒按行政等級劃分和記者實際上也存在這類等級差異的矛盾。

④新聞法的穩定性和輿論導向的隨機性的矛盾。

⑤新聞法面對作為社會行業的新聞業的禁止性規定(很少)與作為具體的黨政機關一部分的傳媒宣傳紀律(很多)的矛盾。

二十三、新聞法制中的法律關係

1、新聞法律關係的主體:指在新聞傳播活動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或組織。

主要有:①新聞媒體、②新聞記者或新聞從業人員、③政府、公民、法人和社會團體、群眾團體

2、新聞法律關係的客體:指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新聞法律關係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新聞行為和智力成果三種。

3、法律關係的內容:指新聞法律關係主體所享有的新聞權利和新聞義務。

4、新聞法律關係的類型:

①新聞媒介與政府的新聞管理關係

②新聞媒介與新聞工作者的聘用合同關係

③新聞媒介與受眾的新聞服務關係

④新聞媒介與法人的廣告服務關係

二十四、

1、新聞審判::新聞審判來源於西方國家的新聞傳播法,它是指媒體在報導和評論是非時,對任何審判中的刑事案件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主張或反對給嫌疑人或被告定罪,主張或反對給嫌疑人或被告人判處某種刑罰,其結果是或多或少地影響公正審判。

2、新聞審判的特徵:超越司法程序搶先對案情作出判斷,對涉案人員做出定性、定罪、量刑以及勝訴或敗訴等結論。

3、新聞審判的負面影響:①不利於貫徹法治原則,會損害司法尊嚴 ②可能影響司法公正,造成誤判、錯判 ③不利於人民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二十五、新聞監督司法的行為方式及自律要求

①堅持「無罪推定」,力戒「新聞審判」

②增強「立案意識」,不得超越司法程序

③尊重法官司法,遵守法院法則

④提高法律素養,避免對司法亂加指責

⑤改進報導方法,力求全面報導

二十六、新聞自由面臨的困境


1、私有商業與社會公器的矛盾

①糾正新聞自由制度的缺失提出的方案:社會責任理論和強化新聞自律

②媒介接近權:這一權利概念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指一般社會成員利用傳播媒介闡述觀點、發表言論以及開展各種社會和文化活動的權利,強調傳媒具有向受眾開放的義務和責任,從而使廣大受眾而非政府官員與傳媒的關係更加密切。

③「內部新聞自由」的理論

④加強對於媒體壟斷的限制

⑤對媒體的所有制採取多元的方式

2、公意表達和眾意表達的矛盾

盧梭把輿論分為公意和眾意

公意:以公共利益為依歸,是全體公眾的一致意見。

眾意:所有社會成員的意見,包括那些少數人或個別人的意見。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

二十七、新聞侵權,是指新聞單位或個人故意或過失報導內容失實、違法的新聞,並且利用大眾媒體傳播,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民事權利主體利益受損的行為。

二十八、

1、知情權:又被譯為知的權利,了解權,由美國記者肯特·庫泊在1945年首次提出。基本含義是公民有權知道他應該知道的事情,國家應最大限度地確認和保障公民獲得信息的權利。

知情權的價值:

①知情權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②知情權是監督控權的需要

③知情權是增加效益的手段

④知情權是防止權力腐敗的有效措施

⑤知情權是增強社會穩定的強粘合劑

2、採訪權:是以記者向大眾傳播新聞為主要目的,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自主選擇採訪對象和採訪形式進行自主調查,獲取新聞事實材料的權利。

採訪權的必要限制:

①不得從事非法採訪

②慎用偷拍偷錄手法

③不得侵犯他人隱私

3、隱私權:1890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路易斯D•布蘭迪斯和塞謬爾D•沃倫在當年第四期《哈佛法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隱私權》的論文,首次提出了隱私權的概念,即:「不被了解的權利」。

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

①新聞侵害隱私權行為的存在

②受害人可以被指認

③導致了損害結果的出現

④新聞侵害隱私權行為人有主觀上的過錯

隱私權侵權的抗辯與規避:

1、隱私權侵權的抗辯:公開記錄、公開場合、公眾人物、公眾利益、本人同意

2、新聞侵害隱私權規避:認真分析披露內容是否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徵得當事人的同意、使不可辯認

二十九、新聞事業的行政管理

①報刊的創辦和登記

②創辦報刊的制度

③保證金制

④許可證制

⑤註冊登記制

⑥追懲制

審批制是我國報刊管理的基本制度

三十、重點:輿論監督與輿論審判

1、輿論監督:從含義上,輿論監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它是指公民通過各種公開形式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監督的行為,公民在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表達意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以影響公共決策;狹義上僅指新聞輿論監督,即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監督的行為。

2、新聞輿論監督的特點:公開性、群眾性、廣泛性、及時性特徵,使其在實施社會監督方面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3、新聞輿論監督的功能主要包括:監測功能、約束功能、警示功能和反饋功能

4、新聞輿論監督的功能決定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①新聞輿論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監督權是人民行使社會主義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②新聞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途徑,表現在它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動力,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推進黨和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途徑,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教育和群眾自我教育活動;

③新聞輿論監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④重視新聞輿論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良傳統。

5、新聞輿論監督的主體、客體和任務

①新聞輿論監督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表達的主要渠道;新聞媒體實施輿論監督,體現了其作為黨、政府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②新聞輿論監督的主要對象:公共權力、公共事務和公眾人物

6、新聞輿論監督擔負著重要的任務:一是對黨和政府方針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這離不開其耳目喉舌的性質;二是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從而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促進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促進社會進步;三是對黨紀、政紀執行情況的監督,促進幹部隊伍的廉政建設和黨風、政風建設;四是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行為的監督,弘揚社會正氣,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7、新聞輿論監督的原則:

①無產階級的新聞監督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遵守監督的組織紀律,黨性原則是基本原則。

② 準確監督的原則,新聞要求用事實說話,新聞監督必須準確反映事實,堅持用事實說話

③科學監督的原則,善於從各種現象中找到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例,同時掌握「適時、適量、適度」的傳播技巧

④依法監督的原則,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利用好監督權利

⑤建設性的原則,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進行報導

8、新聞輿論監督的社會責任

①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必須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不能因為單位和個人的私利而放棄新聞輿論監督

②遵守紀律和法律,恪守新聞道德,尤其是要杜絕媒介審判的發生

③自覺接受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以防止輿論監督的失範和濫用。

9、「媒介審判」是指新聞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對被報導對象所作的一種先在性的「審判預設」。它是新聞競爭日趨激烈下的產物,從法理學的視角看,「媒介審判」損害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形象,是新聞媒體的職能錯位,它使得司法獨立和新聞自由的天平過分傾斜,有悖於法治精神。

相關焦點

  • 娛樂新聞也該恪守新聞倫理
    娛樂新聞也該恪守新聞倫理 2015-01-19 14:48:15來源:長沙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1因為從現實來看,新聞和娛樂新聞是兩個概念。而追爆料已經成為娛樂新聞界一貫的操作手法,並且一直沒人糾偏,如此,不碰底線的預判機制就會失靈。這也可能是此次事件的真正火源。  時下,娛樂新聞從業者又被俗稱「狗仔隊」。而要成為一名優秀「狗仔隊員」難度其實很大。他既要具備如「狙擊手」一樣的蹲守耐力,又要具備能把「八卦狗」當褒義詞的心理素質。
  • 《聚焦》:從電影裡看新聞倫理
    電影中不僅反映出了嚴峻的社會問題,也體現了許多新聞倫理的相關點。這一次,主要想從新聞倫理的角度來談談自己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新聞傳播倫理的原則,最先奉行的是新聞自由的原則。但是,在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後不久,新聞自由這一基本原則因被濫用而逐漸背離了本意,成為西方新聞傳播倫理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於是,社會責任思想開始出現並最後發展成為新的新聞傳播倫理的基本原則。
  • 觀《私人戰爭》引發的對媒體人價值觀與媒介倫理的思考
    媒介倫理這一概念主要是針對新聞媒介的從業人員提出的,在社會生活中,新聞媒介的從業人員主要擔任著作為耳目喉舌的意識形態角色、市場競爭主體的角色和作為社會公共信息傳播者的角色這三種角色。作為公共信息的傳播者,新聞媒介的從業人員是肩負著一定社會責任的。
  • 文化產業倫理研究專輯 | 媒介倫理以及案例分析(上)
    (一) 新聞倫理困境產生的原因 1.其次,新聞工作者進行倫理選擇時具有透明性。①沒有什麼人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倫理抉擇。雖然所有的專業人士都會不時地犯一些倫理過失,但是只有新聞工作者有這個勇氣或者說不得不將這些過失公之於眾,當那些倫理抉擇錯誤時,公眾的反應既迅速又苛刻。 3.
  • 【新聞】HelloKitty主題概念餐廳入駐盤錦臺灣士林不夜城
    7月23日,Hello Kitty餐廳創辦人蒞臨盤錦, 並隆重召開主題概念餐廳的新聞發布會。
  • 從新聞倫理與法規角度觀影片《驚爆內幕》
  • 倫理道德的幾張面孔
    這種印象的產生有很多原因,特別重要的是倫理道德問題門檻極低,是個人就有自己的道德判斷,越沒文化對自己的判斷還越確信、情緒越強烈。但根本上,這種印象與倫理道德本身的形象有關。讀過點書又沒讀過太多書的人可能會先要求區分下倫理與道德。倫理來自希臘,道德來自羅馬,側重略有不同,然後近代道德又與性道德緊密綁定……然後黑格爾、哈貝馬斯、威廉斯、德沃金等都對這兩個概念作過專門界定。
  • 《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圍繞《甘柴劣火》的討論,對達成「洗稿」標準共識,規範平臺媒體管理制度,加強傳媒倫理的約束力無疑有積極意義。但是,對於《甘柴劣火》這一案例,許多討論者也注意到版權保護與鼓勵有價值的內容生產的平衡問題,他們特別指出,由於自媒體沒有新聞採訪與發布權,「呦呦鹿鳴」等選擇整合新聞的操作方式展開具有公共價值的討論,不宜苛責。
  • 儒家義務倫理辨正
    儒家經典中「義」「務」「義務」概念和相關倫理思想體現了義務倫理的特質,而儒家建構的無數道德規範也鮮明地體現了義務倫理的深刻內涵。儒家義務倫理具有內在性、至上性、對等性和多樣性,它詮釋了道德義務的裁製作用、調節作用和導向作用。通過對儒家義務倫理的闡發,將為建構與儒家角色倫理學、儒家規範倫理學同異互現的儒家義務倫理學提供良好的學理基礎。
  • 刑事訴訟法必背
    答案: 法律規定了:審判人員(包括陪審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鑑定人。   司法解釋還規定了: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其他佔用法院行政編制的人員。必背二1、 刑訴迴避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 《喬維談藝術》從「色戒」的倫理說藝術
    在演員的選擇上就經歷了漫長時間,一線明星看過劇本都望而止步,無論她們曾經有過多少「花色」新聞,單從世俗角度誰都難以跨過人倫的關。即便是從長遠的發展趨勢與走向,如果突破了人性的倫理底線,你不可能走得更遠。換一種角度,無論何種形式的藝術,只要違背了人類文明的正常軌道,靠另類的「獵奇」或「出新」終究都會成為曇花一現。即便是藉助「色誘」或碰觸倫理紅線,也許收穫了名利,失去的卻是藝術者的尊嚴。
  • 家長抱怨:數學考這麼低,不背概念怎麼行?
    數學沒考好,不背概念怎麼行?期中考試結束後,小陽的成績出來了。五門課中有四門成績都在95分以上,只有數學考了70多,這讓小陽高興的同時又有點難過,咋數學成績考成這樣呢?回家後,小陽的媽媽發現孩子的數學之所以拉低了分數,是填空判斷這類小分值的題扣分嚴重,大題反而全對。
  • 傳媒湃|《新聞記者》發布2019年十大傳媒倫理問題
    但當她抬頭看了一眼小孩,從眼神中似乎讀出了什麼,那一瞬間,整個背寒毛倒豎了起來。受邀參加節目討論的魏武揮說:「我理解她那個剎那的恐懼。」對於自殺事件,國際媒體大都遵行一條通則:一般不要報導自殺事件,絕不能渲染式地報導自殺事件。因為研究表明:媒體報導自殺會導致現實自殺行為的增加。與自殺行為相關的圖片會被易感的讀者在處於個人危機等負性情況下激活,並可能促發他們的自殺行為。
  • 《三國演義》裡最具倫理價值場面
    羅貫中受了說書人的影響(因為演義的底本是《全相三國志平話》,羅以此書為骨架),而且顯然他也看穿了在倫理上尊曹魏為正統的荒謬性,所以他就公開擁蜀,把曹魏集團的主要人物曹操、司馬懿等扮作反派角色,代表人類野心的動機,時加諷刺;同時對於蜀漢集團的主要人物像諸葛亮、關羽等則賦予強烈的道德使命感,時加稱揚,這便是《三國演義》所發揮的悲劇倫理的觀念,這個觀念和中國古代所謂的三不朽
  • 文科數學高考必背公式總結
    文科數學高考必背公式總結高中數學對大部分考生來說算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學科,尤其是作為一名文科生,數學這種理科科目想必一定難倒了一大半吧!其實,高中數學裡面有很多公式,掌握了這些公式,就沒有那麼難了。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文科數學高考必背公式總結》。
  • 《朗讀者》董卿:初中1-3年級必背文章,糊牆上,暑假背完3年量
    《朗讀者》董卿:初中1-3年級必背文章,糊牆上,暑假背完3年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語文就是這樣一門學科,成績好的可以一直好,但是一旦語文成績差了,再想短期補起來非常的困難。這些在平時學習的課文中其實都會多多少少有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朗讀者》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便是如此,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三年必背文章總結,列印一份出來,暑假全部背熟!《朗讀者》董卿:初中1-3年級必背文章,糊牆上,暑假背完3年量!文末有Word完整版資料!
  • 韓國「N號房」背後的意見領袖傳播與媒介倫理問題
    意見領袖最早是由是拉扎斯菲爾德在《人民的選擇》一書中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稱為「意見領袖」。無論編輯、記者還是其他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工作中的價值取向、道德表現總是與其所在的新聞媒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功能與倫理規範聯繫在一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致的。媒介的社會責任是媒介倫理的核心問題。因為媒介的各種傳播行為都可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媒介具有社會功能,也肩負社會責任。
  • 初中英語:必背260個固定搭配,列印1份出來背,考試成績不下128
    初中英語:必背260個固定搭配,列印1份出來背,考試成績不下128英語作為我們學習三大主科之一,也是佔考試分數中最高的,特別是上了初中階段以後,對於英語的一個學習,很多孩子都感到力不從心,覺得初中英語學不好。
  • 「書摘」《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契約」的廣泛內涵
    羅爾斯的契約倫理學說是以正義論(社會基本結構的倫理)為核心的,然後它又可以擴大到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羅爾斯是契約倫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契約論成為他建立其倫理學體系(首先是正義論體系)的邏輯根據和基本方法。而社會契約論者(尤其是洛克與盧梭)通過這一理論所主張的某些社會倫理的基本價值觀念,也作為道德常識和直覺潛存於羅爾斯的正義理論之中。
  • 訪艾倫·伍德|卡爾·馬克思:正義、倫理與當代世界
    在訪談中,伍德教授重申了關於理解和闡釋馬克思正義概念的合理方式,批評了人們通常看待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及其研究方法的思路和觀點,澄清了學界關於他本人的理論立場和思想觀念的諸多誤解,並對馬克思在當代世界中的地位與前景做出了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