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巴黎,一定要去吃的甜點店(上)

2021-02-16 悄悄愛烘焙
寂寞是堅持,分享卻幸福

2015年6月-2016年3月,

皮師傅在巴黎藍帶,學做甜點手藝人。

碎碎念我的藍帶生活,分享我喜歡的甜點方子。

在巴黎學做甜點,最重要的業餘消遣,就是吃甜點。兩周前,6年前的老同事兼老室友來巴黎玩,帶她吃甜點,她愛上這裡的閃電泡芙和馬卡龍,說以後回國甜點都沒法再吃了,臨上飛機讓我把吃過的甜點店的名字發給她,要記得自己吃過什麼,留戀下。美味的體驗,是值得回憶的。

所以,我也想把巴黎這些甜點店推薦給大家。如果你來巴黎玩,千萬不要錯過。

本來以為整理自己吃過的東西會很快,結果居然寫了2天,今天從上午9點寫到晚上8點一直沒吃飯,把昨天做的8人份焦糖慕斯啃啃啃快要啃完……不過查資料確認的過程對我自己也是學習鞏固。而且寫著寫著,發現怎麼越寫越長,每家店的故事和身後的chef都值得學習……1篇根本寫不完呢。

所以寫先(上),過幾天再接著寫(下),再以後接著寫能堂食的下午茶店,以及冰淇淋店。

1. Pierre Hermé


第一家,給你們都知道的PH。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甜點店,被譽為甜點界的畢卡索,甜品中的愛馬仕,名氣響噹噹,在巴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4歲開始甜點生涯,24歲在Fauchon開始擔任甜點chef,長達11年。1997年加入ladurée,1998年在日本創辦以他名字命名的甜點店,2002年才回巴黎開分店,現在巴黎有8家分店。這段履歷,明明就是科班出身技術卓絕的大公司高管離職創業然後奪去老東家半壁江山的江湖恩仇錄啊!腦補太多,哈哈哈……


PH家的成名作是馬卡龍,2.1歐一個,真心貴啊。巴黎這麼多賣馬卡龍的,但只有PH家的小馬殼子才是真的酥軟,綿綿密密的杏仁小蛋糕。不像國內賣的馬卡龍,該酥的不酥、該軟的不軟,難道「少女的酥胸」是又脆又硬的嗎?

挑選馬卡龍的口味也很重要,法國人口味偏甜。我最喜歡的兩款並不那麼甜,Ispahan和rose,就是粉色的那兩款。Ispahan裡面還夾著脫水的覆盆子果乾,微酸的口感和玫瑰奶油配起來相得益彰。



PH家的甜點以創意著稱,這創意不是凹奇葩的造型,而是摒棄過度裝飾、口味獨特並且好吃!好吃!好吃啊!大個Ispahan macaron,兩片粉紅色的馬卡龍中間,夾著新鮮覆盆子、玫瑰奶油、荔枝。覆盆子的清新微酸、荔枝的甜、通過玫瑰奶油融合在一起,配上杏仁馬卡龍圓餅,奇蹟般地好吃,一口下去感動得要哭了啊!

不過,大個的Ispahan macaron,和前面說的小個的Ispahan不同,大的殼子不是酥軟的,而是會烤得更幹一些,我覺得是因為新鮮覆盆子含水量高,所以需要將殼子烤到比較幹來搭配。這款Ispahan macaron不是每家PH都有,pasteur地鐵站附近的PH分店比較大,可以買到(但也不是每天都有,如果沒有,這家大店還有很多別的甜點,平均價格在7歐左右,試試別的也不錯)。左邊那款綠色的,就是檸檬味慕斯,我也很喜歡,不過怕酸的慎重。



巴黎8家分店
72 rue Bonaparte 75006 Paris
4 rue Cambon 75001 Paris39 avenue de l』Opéra 75002 Paris
133 avenue des Champs Elysées 75008 Paris
18 rue Sainte-Croix-de-la-Bretonnerie 75004 Paris
185 rue de Vaugirard 75015 Paris (這家有大個的Ispahan macaron)
40 bd Haussmann 75009 Paris
89 bd Malesherbes 75008 Paris

2. Dex Gâteaux et du Pain


這家店是我偶然撞到的,僅僅是單純地喜歡上她們家甜點的味道,一口氣就吃了3個,之後不停地去光顧挨個嘗遍。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家店也是名氣不小,而且是「她們家」哦,因為是難得的女chef,Claire Damon。


她在Fauchon師承Pierre Hermé(對,就是上面那位賣馬卡龍的先生),後來又在ladurée等名店工作過。後創辦的Des Gâteaux et du Pain,在巴黎有兩家分店。善用各種水果,味道清新。她們家出新品很多,每次去都有變化,有很多水果塔,看樣子是簡潔的,但吃下去驚喜壞了,有這麼多層次!


比如這個楓糖蘋果塔 Pomme Tatin au Sirop d』Érable。看起來很一般吧,但吃下去可不一般。最上面是焦糖蘋果片,然後是楓糖醬,joconde蛋糕片,柔滑的奶油,最後是酥脆的塔底。我之前一直不喜歡法國的蘋果塔,但她刷新了我對蘋果塔的認識,好吃!太好吃!



這家店在我心中排第二,是因為和PH家一樣,每一款都好吃,幾乎沒有毀點。baba aux rhum 除外,很多中國人都吃不慣乾乾的重油麵包浸透糖漿的口感,可是這款甜點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家波蘭皇帝就是愛這口,吃軟不吃硬,便有了這個甜點,之後傳到法國。下圖中楓糖蘋果塔後面胖胖圓圓那貨,就是Baba了。

她們家的麵包也是不錯的,看店名就知道。同樣在學甜點的素川同學告訴我,試試她們的牛角麵包(croissant)很不錯哦!

均價:7歐左右/個
2家分店
63 boulevard Pasteur - 75015 PARIS
89, rue du Bac - 75007 Paris

3. L'éclair de Génie

這家店只賣閃電泡芙和巧克力,Éclair在法語裡是「閃電」的意思,在甜點裡專指這種長條形的泡芙。



創始人Christophe Adam也是在Fauchon工作了15年。Pierre Hermé從Fauchon離開後,年輕的Christophe被老闆委以重任,帶著fauchon擴張,將fauchon的分店開到全世界。那個時候他還非常非常地年輕,人家是個70後呢。這麼多有名的chef都來自Fauchon,fauchon自己家的甜點,卻比不上從fauchon出逃的chef們……不知道fauchon會怎麼想……


後來創辦了L』Éclair de Génie。在巴黎有5家分店。

我喜歡的兩款,一款是水果口味,passion framboise,百香果覆盆子,咬開有驚喜,百香果的cream裡還有覆盆子purée,一個香甜一個微酸,特別喜歡這兩種水果的搭配。還有一款是焦糖的,caramel beurre salé。這款是他們家的明星產品,能吃出一點點鹹味,焦糖加鹽,妙不可言啊。



不過呢,這家店雖好,但是每一個長短粗細都一樣的泡芙,造型完美整齊劃一,有些生硬缺少人情味。


均價:6歐左右/個
5家分店
14 rue Pavée 75004 Paris
Passy Plaza 75016 Paris
13 rue de l'Ancienne Comédie 75006 Paris
35 bd Haussmann 75009 Paris
122 rue Montmartre 75002 Paris

4. Aoki Sadaharu

這也是以chef名字命名的店,一看就是日本甜點師了。在巴黎最有名的日本chef的店,做的是法式甜點,但原料和口味都是濃濃的亞洲風,能通殺法國人和亞洲人。


這位chef也是偶像級的人物,技術棒棒噠仍然追求更好,他的理念是 「Good, but I can do even better!」在巴黎工作之後先開了自己的工作室,2001年開了第一家甜點店。現在,在巴黎有4家分店,在日本也有分店。

很有意思對不對,有法國人(Pierre Hermé)先去日本開店再回巴黎開分店,也有日本人(Aoki Sadaharu)先在巴黎開店再回日本開分店。法國和日本就像一對惺惺相惜的老情人,互相愛慕。

他們家的馬卡龍做得一般,太硬,但小甜點都好吃。芝麻閃電泡芙,內餡的cream是獨特的芝麻味,很獨特有沒有?我的心頭愛,在全巴黎找不到第二個。



抹茶或綠茶的小甜點也很多,從冰淇淋、可麗露、到可頌牛角……真是抹茶控的福音。有很多小小的方形甜點,做工非常地精緻,有的甚至是可愛的竹子圖案,和純法式甜點的奔放完全不一樣的風格,第一次眼見有被震驚的感覺,看傻到眼睛都無法移開,讓人不忍心下口。



這家店,就是東西方文化融合和碰撞的縮影。心中不禁神傷,中國的飲食文化比日本深厚,但這融合和影響,竟然不關中國人什麼事。國內的甜點店,還在用人造奶油或代可可脂這些害人東西,好一些的開始追求所謂正宗法式甜點,但說到互相影響甚至反哺影響法式甜點,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均價:6歐左右/個
4家分店
35 rue de Vaugirard 75006 Paris
35 bd Haussman 75009 Paris
56 bd Port Royal 75005 Paris
25 rue Pérignon 75015 Paris

5. Mori Yoshida

看名字也知道這是日本chef的店了,這家店開的時間不算太長,2013年開在巴黎。Chef名叫Morihide Yoshida,70後,以前也在日本開店,年輕帥氣。

與上面的Aoki相比,這家店更加法式,沒有太多抹茶元素。我喜歡這家店,是因為可以明顯感覺到chef對法式甜點的創新和改良,用心製作。

比如,蒙布朗 mont blanc,慄子蛋糕,因為外形像覆蓋白雪的山峰mont blanc而同名。對法國人來說,mont blanc也是口味比較重的甜點,慄子奶油和蛋白霜的組合,就像「甜」和「更甜」在一起,不能多吃。但Mori家的,沒有用蛋白霜,中間的鮮奶油比較低糖,和上面的慄子奶油搭配,既能保留慄子醇香,又不會太甜膩。而底部的塔皮外還配酥皮,更香。


不過話說回來,你如果偏想吃傳統的蒙布朗,可以去名氣很大全球連鎖的Angelina(在上海有分店),他們家的明星產品就是mont blanc。但是,我不喜歡Angelina,東西很貴,名氣很大,產品卻差強人意,不推薦。



Mori家還有一個甜點,我非常喜歡。beige(米色,好抽象的名字),香酥的巧克力塔皮,加了薄薄脆片的果仁糖(praline feuillete),橙子ganache,青檸檬奶油慕斯。以前沒有吃過這樣的組合,但是吃了一個還想吃一個呢,而且會想問chef,怎麼能想出這麼棒的口味組合,超乎想像的好吃。裝飾用了白巧克力做的花瓣,薄薄的栩栩如生。5.3歐吃到一個這樣用心的甜點,覺得好值,感受到手藝人滿滿的誠意。

均價:5歐+/個
1家店
65 avenue de Breteuil 75007 Paris

6. Lenôtre

1957年,Gaston Lenôtre 在巴黎開第一家店,1971年開了廚藝學校,好多有名的chef都來自Lenôtre。

現如今Lenôtre在法餐和甜點界都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旗下有學校、米其林餐廳,咖啡館,也有甜點店。這裡只介紹甜點店。


我最愛的是茉莉味的馬卡龍,cream裡還夾著茉莉糖漿,濃濃的茉莉香味。他們家馬卡龍個頭比較小,1.6歐一個。



另外,因為甜點太奪人眼球,我們常常會忽視麵包。但是,Lenôtre的法棍好好吃,外殼又香又脆,裡面香香軟軟。不過,這真是最貴的法棍了,一般店裡法棍賣1歐,他要2.6歐……不過確實值得一試。但最好當天吃完,澱粉老化的速度很快,到了第二天,該脆的不脆,該軟的不軟,變成像橡膠一樣。

4家甜點店
36 avenue la Motte Picquet 75007 Paris
10 rue St Antoine 75004 Paris
15 bd Courcelles 75008 Paris
61 rue Lecourbe 75015 Paris

7. Dalloyau

這家店也是鼎鼎大名,在他們家的蛋糕上巧克力牌,都寫著1682。

要追溯歷史的話那就很久遠了,要從1682年說起,路易十四吃了Charles Dalloyau 做的麵包,哇!居然這麼好吃!從此以後,Dalloyau 家族就成了皇家的御用麵包師,世世代代給皇室效勞。

時光荏苒,好多年過去了……另外一個名廚世家,Gavillon把Dalloyau收入麾下。而名頭響噹噹的歌劇院蛋糕(opéra),就是 Cyriaque Gavillon 發明的,為了讓那些怕胖的頂級的吃貨,只咬一小口就能嘗到各種豐富的味道。所以,這款蛋糕薄薄的卻有7層之多,每層都要厚薄均勻,非常挑戰甜點師的手上功夫。你相信不?嘿嘿~除了「怕胖」是我胡謅的,其它的都是真的(偷笑:P)

下圖最左邊的,就是歌劇院蛋糕。

好,重新正經說。3層joconde蛋糕片刷咖啡糖漿,2層butter cream,1層ganache,最上面是巧克力淋面做的薄薄的巧克力層。為什麼叫做歌劇院蛋糕?這個名字是Cyriaque的老婆Andrée起的,為了紀念歌劇院的芭蕾舞演員。老公做蛋糕,老婆起名字,好幸福的感覺啊。



所以,在dalloyau必須要吃歌劇院蛋糕(opéra)。

這家店也是全球連鎖,在香港、東京都有分店。在巴黎就有7家分店,有的店可以在那裡吃的。
2 Place Edmond Rostand 75006 Paris
101 rue du faubourg St Honoré 75008 Paris
63 rue Grenelle 75007 Paris
5 bd Beaumarchais 75004 Paris
48 boulevard Haussmann 75009 Paris
69 rue de la Convention 75015 Paris
2 place de la porte Maillot 75017 Paris

8. La Pâtisserie des Rêves

這家店就像他的名字,夢幻甜點店。一個個懸掛的玻璃罩,陳列著好看的甜點,讓人口水橫流。以藝術品的方式來陳列甜點,我太喜歡了。



這家店的chef 是Philippe Conticini,在法國甚至全球都非常有影響力的甜點大師,曾在多家名店及米其林餐廳任甜點chef,也出了許多本甜點書,創意大膽前衛。他在1994年創造了被稱作「Verrines」的裝盤方式,將甜點一層層裝在小小的玻璃器皿裡,而不是擺在盤子上。這種裝盤方式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餐廳甜點和西餐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與放在盤子上相比,Verrines有一些好處。一個是可以加強觀感上的愉悅,還沒下嘴時就能看到食物的層次;另一個是味覺上的,放在玻璃杯中,一勺下去能嘗到所有層次,這是盤裝甜點實現不了的。


Conticini大師是主張重塑法式經典的,改良經典甜點,更適合現代口味,少一點甜,多一點輕盈,卻味道濃鬱(難怪法國人愛日本人,這改良越來越趨近於日式的口味了)。所以這家店裡,能看到很多法式經典款,Saint-Honoré泡芙、tarte citron 檸檬塔、tarte Tatin 翻轉蘋果塔……但都經過的大師的改良。

Paris-Brest(車輪泡芙)是非常經典的法式甜點,為了紀念1891年Paris到Brest的自行車大賽,做成車輪形狀。泡芙皮橫著切開,裡面的榛子奶油很香濃,有一點點鹽來搭配口味,奶油中間還很有創意地夾著一點點榛子醬,所以榛子味道更濃鬱。



最傳統的Paris-Brest,裡面夾著cream是praline mousselin cream,這款cream的黃油含量很高,很多亞洲人會會覺得有點油。但Conticini大師改良過的這個cream,保留了榛子的濃鬱,但並沒有明顯的黃油厚重感。另外,傳統的Paris-Brest上面的裝飾是撒杏仁片和糖粉,Conticini大師家的這款上面是酥粒。

5家分店
93 rue Bac 75007 Paris
111 rue de Longchamp 75116 Paris
52 rue de Rivoli 75004 Paris
12 rue Linois 75015 Paris
19 rue Poncelet 75017 Paris

好了,《來巴黎,萬萬不可錯過的甜點店》(上),先推薦這8家店,(下)等我通過甜點中級實操考試,之後再發。時間真的不夠用啊,嗷嗷嗷……

不過,對於來巴黎愛吃甜點的你們,我還有幾點要叮囑的。

巴黎甜點店很任性,常常關門。有的周一關門,有的周日關門,有的一周關兩天,遇上七月八月度假高峰,可能會關一個月。所以,善用網際網路,google地圖,和yelp(類似大眾點評),app和web都有,動身前查好營業時間,也最好再核對地址。

本文推薦的是甜點店,不是茶室或cafe,大部分都是不提供堂食的,只能打包帶走。打包帶走,很多也是不提供勺子的。可以帶回去吃。

本文裡並沒有推薦鼎鼎有名的Ladurée和Angelina,並不是我打算在(下篇)推薦,而是我根本就不打算推薦。Angelina的產品做得太不用心,只剩下名氣了。Ladurée重新發明了馬卡龍(把兩片把馬卡龍夾上ganache),可以說是巴黎的旗幟性甜點店,但是,客觀地講,我覺得他們的déjeuner(午餐)好吃,周邊產品(馬卡龍鑰匙鏈之類的)做得可愛極了,但甜點,我只能評價是「四平八穩」,值得路過時嘗嘗,專程繞道來吃,不值得。這兩家在上海都有分店。


在巴黎吃甜點真是太太太太幸福的事情!如果你來巴黎,一定要好好感受這些藝術品一樣的手藝人創作!


以前,

我是清華工物系百名學生中的,一名。

我是阿里巴巴千名產品狗中的,一隻。

2015年6月16日,

我來到巴黎藍帶,學做甜點手藝人。

回復「皮師傅」,

與你說說,我為什麼要離職學甜點的故事。

看看皮師傅以前的作品

回復「工具」,烘焙新手要買什麼工具。

回復「蛋糕卷」 ,可可戚風奶酪卷。

回復「芝士蛋糕,超簡單的重芝士。

回復「芝士餅乾」,餅乾也有輕奢款。

回復「紫薯蛋糕」,豔噠噠又健康。

回復「泡芙」 ,皮師傅的實用泡芙筆記。

回復「玫瑰」 ,可以吃的玫瑰花,顏值爆表。

回復「馬卡龍」 ,教你做巴黎最好吃的馬卡龍。

回復「生巧」 ,royce家生巧克力一點不難。

回復「棒棒糖」 ,萌萌噠Cake Pop。

回復「草莓」 ,濃濃草莓慕斯塔。

更多碎碎念,新浪微博來找我「皮師傅005」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定要來法國吃馬卡龍!!!
    來法國為什麼一定要吃馬卡龍《MACARON》,原因很簡單,因為除了歐洲其他地方都做不出來這種「味道」
  • 巴黎人氣主廚Yann Couvreur甜點店實拍:自然的食材和原木風是怎樣...
    這是小伊在2018年10月底去法國報導世界巧克力大師賽期間獨自一人去看的店,雖說我已經去過法國很多次,但是這個大咖的新店(在當時)一定是要去拜訪的,它就是被稱為巴黎「甜點神童」的Yann Couvreur,同時被法國雜誌L' Express評為法國新一代的優秀烘焙師之一
  • 沒吃過這8家甜品店,別說你去過巴黎
    知味團隊的好朋友林伊伊是一位高智商高顏值美女,巴黎六大和歐洲高等商學院的雙碩士,也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甜品狂熱愛好者。在巴黎生活12年的她為知味的讀者朋友們帶來一份「巴黎必去甜品店指南」,十一將至,如果你或者身邊有朋友打算去巴黎,那這份指南可千萬別錯過。
  • 到巴黎一定要做的十件事
    著名的經典電影《午夜巴黎》,《巴黎我愛你》,還有《小淘氣尼古拉》,最知名的要數Andrey Tautou主演的《天使愛美麗》的拍攝地就在這裡的咖啡店,店內的裝飾和電影中一模一樣,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百看不膩。
  • 巴黎名媛排隊都要買的法國甜點TO8
    我不在家裡,就在甜品店,不在甜品店,就是去甜品店的路上。這句話用來形容法國人的確是再合適不過了,在法國,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僻的小鎮,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一定有甜品店。去法國一定要買馬卡龍,為什麼呢?這個號稱「少女酥胸」口感一般的甜點為什麼會如此出名,不惜讓遊客花大價錢趨之若鶩的購買品嘗?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法國人看來,那不過就是個杏仁夾心餅乾罷了,而「少女酥胸」一說,只是形容馬卡龍的樣子,像極了少女的文胸,如是而已。
  • 跟「康熙來了」一起去看看臺灣必吃的甜點!
    下面就跟著「康熙」的指示,一起來看看去臺灣必吃的甜點吧!1、 藝人周靚推薦:盆栽冰淇淋Season Cuisine Patissiartism青木定治,這位同時走紅於東京和巴黎的新銳甜點主廚,擅長以「抹茶」這項日本傳統素材表現迷人風貌。這位充滿創意的年輕主廚以抹茶為主題推出10多種甜點,包括抹茶千層派、抹茶泡芙Eclair、酒漬抹茶蛋糕、抹茶小圓餅等等。
  • 跟「康熙來了」一起去看看 Taiwan 臺灣必吃的甜點!
    青木定治,這位同時走紅於東京和巴黎的新銳甜點主廚,擅長以「抹茶」這項日本傳統素材表現迷人風貌。這位充滿創意的年輕主廚以抹茶為主題推出10多種甜點,包括抹茶千層派、抹茶泡芙Eclair、酒漬抹茶蛋糕、抹茶小圓餅等等。
  • 東京甜品圖鑑|你的東京甜點活地圖上線~帶你吃遍 食べログ 排名前十的甜品店!
    關注 BAKING IN PROGRESS     讓生活多一點甜 🍰  去東京還在吃那幾家人人都打卡的網紅甜品店 ?那你就錯過了太多驚喜美味的日本甜點了!不過,整個東京區的甜品店少說也有幾千家,常常在做攻略的時候就已經眼花繚亂了。這種時候,跟著日本美食點評網站 食べログ 吃就一定沒錯啦!
  • 在巴黎住了10年的我,帶你看看最有品的11家甜品店!
    這是他在巴黎開了他的第 1 家甜品店,位於巴黎古老的茉黎斯酒店 (Le Meurice),每天人氣都特別旺,除了遊客之外還有很多是法國當地人。而且當天銷售完限量供應的甜點後就閉店,所以也很考驗運氣,一定要早來才行。
  • Let's eat | 藍帶甜點師親證,武漢這3家甜點店,代表目前武漢法式甜點的最高水準!真的值得一去!
    這家店屬於樓中店大概是全武漢市最小的甜點店了吧?因為在這個小複式裡一樓用來做廚房,上了樓梯到二樓,只有 一 張 桌 子!第一次來我也是挺吃驚的,不過也立即明白了為什麼預定還要確定是2:00-4:00點的場次還是4:00--6:00的場次?
  • 揪姊妹開吃的7間臺灣「下午茶甜點店」
    甜點控每一間都一定要吃到啊! 放假就是要來一個美美的下午茶之旅,甜甜的蛋糕滋味總是能幫助腦內啡的分泌,讓疲憊的身心靈得到療愈。開車不方便,那就搭捷運去吧!這裡幫妳整理了7間只要搭捷運藍線(板南線)就可以到達的下午茶甜點店,每家都小有名氣,是螞蟻人千萬不能錯過的美食名單,快來看看!
  • 巴黎米其林大師做的甜品原來比國內網紅店還要便宜!
    最早嘗試產自法國的正宗法式糕點是有一次朋友從巴黎帶回了一盒Ladurée,粉綠色的盒子裡裝著六隻精緻可愛的馬卡龍,當時簡直捨不得拆開來吃。也是從那時起開始計劃到了法國後,一定要嘗遍各大甜品店。下面就讓我們挨個兒數一下位於法國巴黎的這些米其林級別的甜點之星,順便給大家種個草~這家正宗的巴黎網紅甜品店就位於去過巴黎市政廳附近BHV商場附近,店名的中文名翻譯是「夢之甜品」,店如其名,粉紅色的典型法式公主風裝修風格,一個個精緻的甜品放置在透明的玻璃鍾型罩下,靠窗的座位經常坐著衣著優雅的法國美女,整家店都給人一種很夢幻的感覺。
  • 帶上這份甜點清單丨首爾篇
    距離上一次來首爾大概是四五年前了,這次是一半工作(關於甜品臺的小故事在文末分享),一半打著工作的旗號吃吃吃,來首爾不外乎就是吃炸雞、喝啤酒、吃烤肉、喝燒酒、吃甜點、喝咖啡... 不過首爾的咖啡文化很足,而且我也喜歡,就趁著不忙的時候去探店,曬太陽,以及吹吹冬日的冷風... ...?
  • 去臺灣一定要帶孩子來這家甜品店!其實是雜貨鋪
    由於做了十年烘焙的原因,我每到一處,必逛的一定是甜品店、烘焙坊,品嘗店內的招牌產品。西瓜也是一個很愛甜食的孩子,哪個孩子又不愛呢?每次他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我都拿甜品誘惑他,他就會乖乖跟著我走了。。。。吼吼。。。。臺灣,一直是我心心念的地方,但由於工作原因,總是不成行,到臺灣也一定要品遍大街小巷的甜品。
  • 巴黎四月天|最美不過琳琅滿目的甜點,最香仍是飄香街角的麵包.
    這裡是甜點頭條第189期最美人間四月天,不負春光不負胃。巴黎全新風景大片來了!
  • 東京超人氣蒙布朗甜點店五選
    恨不得鑽進視頻裡去吃「蒙布朗」是一道長年備受日本人愛戴的慄子蛋糕甜點,起源自法國及義大利邊境,而後在法國成為廣受歡迎的經典甜品,因外型類似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白朗峰」(Mont Blanc),故得此命名。 在日本的甜點店內,蒙布朗為陳列櫃中的常客。
  • 7間火爆臺北的精緻甜點店!
    那些遠赴海外學習並結合臺灣當地食材的創作、對於用料有所堅持只為呈現最好的用心、以及每份甜點背後的那份渴望傳遞幸福的心意,都使每一口成為甜蜜的記憶。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7家臺北必訪的甜點店,用舌尖品味屬於大城市小人物的魅力!
  • 最新巴黎攻略來啦
    這裡是巴黎的紅燈區,也是巴黎歷史最久遠、最有名的秀場,法國康康舞就是從這裡誕生的。ins@photoshopfabian如果怕夜晚太無聊,去紅磨坊看場演出是不少遊客的首選,在這裡感受巴黎的酒吧和歌舞文化,也是巴黎夜晚的正確打卡方式了。 巴黎除了浪漫之都,最響亮的稱號估計還是「時尚之都」和「購物天堂」,買買莎每次來法國,都恨不得多帶幾個行李箱。
  • 法式甜點不一定非得賣這麼貴
    1門面擔當·水果系甜點要說蛋糕櫃裡的門面擔當是誰?我相信投票水果系蛋糕,絕對沒有人會反對。其實除了甜點各自的魅力和實力,最重要的是,誰讓它們選的「出生點」好呀。剛剛分享的甜點就是來自於巴黎茶室「KREME.salon de thé」。坐落在宏偉的蒙魯Place Emile Cresp廣場上,通過地鐵就可以到達。
  • 【英倫味】去巴黎吃一頓海鮮大餐
    對於法國人,這些土豪級料理也是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才捨得吃。不過咱就是那麼壕氣,為大家一下就網羅了巴黎時下最in的專吃海鮮料理的餐廳。最重要的是,這些餐廳不像壕憨豆亂入的奢華餐廳Le train bleu那麼讓人望而卻步,親民的用餐環境、新鮮的食材、實在的價格……原來並不是非得坐上幾小時的火車去海邊才能吃海鮮,不多說了,等不及先去海(zuò)吃(mèng)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