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推遲對中國生產的電子產品的進口審批,蘋果、小米等廠商均受影響

2020-12-28 騰訊網

摘要:11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印度政府嚴格控制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的質量許可,這減緩了上個月蘋果新款iPhone的進口,也阻礙了小米等公司生產的其他產品的銷售。印度政府此舉或是為了進一步迫使國外廠商在印度投資建廠,推動印度製造。

11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印度政府嚴格控制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的質量許可,這減緩了上個月蘋果新款iPhone的進口,也阻礙了小米等公司生產的其他產品的銷售。印度政府此舉或是為了進一步迫使國外廠商在印度投資建廠,推動印度製造。

過去,印度質量控制局(BIS)的申請通常在15天內處理完畢,但現在有些申請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今年8月,印度質量控制局開始推遲對中國進口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的審批。印度也收緊了對中國投資的規定,並禁止了數百個中國的移動應用,包括科技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的應用。周二又禁止了43個應用。

而當蘋果的新iPhone 12陷入延誤時,蘋果印度公司的高管呼籲印度質量控制局加快審批速度,並保證公司將繼續擴大在印度的組裝業務。蘋果雖然在印度有組裝業務,但較新的機型和iPhone 12都是從中國進口的。蘋果的大部分設備都是由中國的合同製造商製造的。蘋果最近還在印度開設了第一家網店,希望將其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提高到1%以上。

根據該機構網站的數據,截至本周三,向印度質量控制局提交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其他設備的申請有1080份待定,其中669份等待超過20天。數據顯示,這些應用包括緯創資通和仁寶電腦的中國工廠,以及杭州海康威視的設備。一些申請自9月份以來一直在等待批准。

由於此前的邊境衝突,印度貿易商和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幾個月來一直呼籲抵制從中國進口產品,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則繼續推動自力更生和本地化生產。「在印度質量控制局推遲批准智能手錶等產品的同時,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Ministr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推動企業在印度生產這些設備,」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根據印度質量控制局的註冊計劃,若干進口或本地製造的電子產品必須符合若干標準。在公司的產品經過認證實驗室的測試後,印度質量控制局批准其申請。

對於供應鏈受到疫情限制打擊的科技公司來說,通關延遲是最新的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促使一些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甚至轉向進口印度產的機型。印度質量控制局的延期還影響了小米和OPPO等公司的智能手錶進口。

今年7月,印度貿易部還要求進口商獲得特殊許可證,以限制電視機的進口。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此舉繼續損害小米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公司的利益。該消息人士稱,小米未能獲得進口約3萬臺電視機的特殊許可證,而三星也面臨類似的進口障礙。

來源:fx168

相關焦點

  • 印度嚴控自中國進口電子產品 蘋果小米都「受傷」
    導語:自今年8月起,負責管控產品質量的印度標準局 (BIS)開始推遲來自中國的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批准。過去只需約15天即可通過申請,如今有些則要超過兩個月或更久。
  • 印度4000億盧比激勵電子製造業,但沒小米OV們的份兒
    名單中的印度本土公司包括Lava、Dixon、Micromax、Padget Electronics、Sojo、Optiemus Electronics等。中國作為全球絕對領先的手機設計生產製造產業鏈,竟然無一廠商進入名單。在印度設廠的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OPPO、vivo、一加也未在名單之內。
  • 中國手機廠商「太硬了」!印度市場完勝!
    一出手便是大動作, 中國廠商在印度舉辦著規模不比國內小的發布會,並針對當地市場在產品上做出調整,線上的官方網店和線下的授權店面也開得如火如荼。促成「雷軍金曲」的小米4i和小米手環,正是中國廠商們擴大在印規模的一個縮影,市場機會讓他們如此「囂張」。
  • 手機西遊:小米在印度
    儘管印度政府對外商投資準入的行業進行了限制,但印度政府卻極力鼓勵生產電子產品的外資企業進駐印度市場。 此外,一些與民生相關的重要行業也開始對外資企業逐步放開。在優惠待遇方面,生產電子產品的外資企業能夠享受印度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如出口優惠、地區優惠以及特殊經濟區優惠等。
  • 魔幻的2020年,印度手機產業鏈都經歷了什麼?
    就在這項稅率政策頒布後不久,印度國內為防控疫情的第一道禁令也接踵而至。當地時間3月24日晚,印度總理莫迪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閉措施,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此後,三星、OPPO、vivo、小米、鴻海、緯創等多家國內外廠商紛紛宣布暫時關閉印度工廠,另外,近兩年在印度落地投產的大部分國內零部件供應商也都陸續宣布暫停生產。
  • ...蘋果 iPhone 12 籌備工作推遲;自如湖北籍租客均被通知凍結門鎖
    郭明錤:iPhone 生產在第二季度前難以明顯改善3 月 2 日消息,天風國際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今天發布研報稱,蘋果公司的 iPhone 生產在今年第二季度前將不會得到明顯改善。過去幾周,郭明錤已經就蘋果供應商中國工廠的低復工率和生產推遲發出預警。
  • 魔幻的2020年終於走完,印度手機產業鏈都經歷了什麼?
    當地時間3月24日晚,印度總理莫迪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閉措施,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此後,三星、OPPO、vivo、小米、鴻海、緯創等多家國內外廠商紛紛宣布暫時關閉印度工廠,另外,近兩年在印度落地投產的大部分國內零部件供應商也都陸續宣布暫停生產。
  • 未來三年蘋果產業鏈大陸廠商之間誰會勝出?_鳳凰網
    蘋果方面:根據媒體統計數據,截至19年8月,蘋果在全世界有59座代工廠,分布在四個國家,中國52座,其他國家合計僅有7個,分別是印度3座,美國和巴西各2座。由於貿易戰的爆發,為平衡供應商風險,蘋果加速供應鏈的轉移。此外,配件方面,蘋果也有望將中國3成的AirPods轉移至越南,約300-400萬產量。
  • 印度抵制淪為笑話,中國手機銷量增長40%,用戶難逃真香定律
    2020年年中,受兩國關係惡化影響,印度對中國製造APP進行了下架處理,同時印度民間掀起了一陣反中國製造的熱潮。手機等電子設備統統遭到了抵制,甚至不少地區還出現了打砸中國製造的情況,這嚴重影響到了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發展。
  • 喪失5G優勢,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未來還有幾分話語權?
    受疫情影響,蘋果公司決定推遲3月份的春季發布會。之前業界普遍認為今年蘋果春季發布會蘋果將推出iPhone9,售價預計399美元。此時推遲的春季發布會,iPhone的銷量繼續受到發布會延遲影響,讓本來銷售大跌的蘋果手機又遇新困境。2020年剛開始,蘋果手機在國內市場便迎來寒冬。
  • 印度和東南亞疫情升級對電子產業鏈衝擊有
    根據對印度、新加坡、越南等市場的分析,我們認為:1)目前實行中的印度「封城」如果長期化,對手機需求影響較大,但對全球供給鏈影響有限;2)新加坡、馬來西亞是東南亞主要半導體產品出口國,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如果新加坡、馬來西亞疫情加劇,可能影響封測、存儲器等產品的供求關係;3)越南過去幾年承接的中國製造業外遷,是東南亞主要的組裝基地,越南的嚴格管控或將影響三星等品牌產能,但我們認為中國組裝產能或可替代
  • 小米變印度「國民公敵」:滾出印度;雷軍一口氣投了三家晶片公司
    為此,國內的手機廠商們不惜代價,重金投入。華為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海思,專注於自研晶片,成功打造麒麟系列。與此同時,華為在2008年至2018年近十年時間裡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4800億元,2019年上升至1200億元。受國際關係的影響,華為也正在加速尋找晶片供應鏈國產替代解決方案,哈勃投資則成為重要的尋找途徑之一。
  • 小米在印度
    小米懂得運用本土化來俘獲印度用戶。背後來源於一個重要的底層邏輯:基於新興市場的「優先戰略」。雷軍說:「從研發到設計,小米充分考慮了印度消費者的需求。」舉個例子,小米把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帶入印度後,卻出現了手機運行過熱的問題。起初他們很困惑,後來發現是印度天氣炎熱導致的。
  • 小米在印度的「四面楚歌」
    同時,飛利浦還向法院尋求兩項臨時禁令:其一為單方面臨時禁令,要求限制小米及其附屬公司、子公司、高管、董事、代理商、分銷商等製造、組裝、進口、銷售、發售、通過自有或第三方網站廣告宣傳涉嫌侵權產品;其二請求中央海關向印度機場在內的各港口海關當局發出指示,禁止進口小米涉嫌侵權產品。
  • 印度再現「真香定律」,中國手機在印度銷售不降反升?
    印度新聞網站ThePrint根據分析公司IDC數據報導,今年10月中國手機在印度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約440萬部,同比增長42%,此數據為印度史上最高。統計顯示,10月印度手機銷售量前五的品牌中,有四個是中國品牌,分別為小米、ViVo、Realme及OPPO ,其中小米銷量最高。
  • 印度急了?禁止59款中國應用,5億用戶受影響,小米的做法絕了
    6月30日凌晨,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發布公告稱,禁止包括TikTok、微信、微博、百度地圖、UC瀏覽器等59款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式,稱此舉是為捍衛「印度的完整性」。此外,該部門還宣稱,從各渠道收到的投訴顯示,上述應用程式存在數據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擔憂。
  • 最前線 | 市場機構: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智慧型手機銷量超過蘋果,躍居...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排名世界第三,今年第三季度手機銷量為4440萬部,相較於去年同期的3290萬部,市場佔比增長3.6%至12.1%。蘋果則下滑至4060萬部,屈居第四。第五名為OPPO,市場佔比(8.2%)與小米去年同期(8.5%)相近。
  • 富士康和蘋果想離開中國,並不容易
    來源:鴻海2020二季度法說會錄像不過,據媒體報導,劉揚偉雖然沒有直接說開頭那句話,但確有相關介紹:鴻海正在逐步擴大中國以外的產能,將更多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和其他地區,以避免對出口到美國的中國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劉揚偉透露,中國大陸是生產iPhone、戴爾臺式機和任天堂遊戲機等電子產品的主要基地,鴻海全球其他地區產能的佔比目前為30%,高於去年6月的25%。
  • 蘋果向印度轉移生產線,或不影響iPhone12在中國的銷售
    蘋果已與多家代工廠合作在印度建立8條生產線,有媒體認為這可能會影響iPhone12在中國的銷售,柏銘科技認為僅是這個因素對iPhone12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影響微乎其微。蘋果去年發布的iPhone11並不支持5G技術,當時中國已經商用5G,到今年中中國市場的智慧型手機已有超過六成是5G手機,然而iPhone11卻一直都是中國市場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甚至如今5G版的iPhone12即將在中國上市,iPhone11依然在中國熱銷。
  • 蘋果希望將更多產線遷往印度,傳廣達將赴印度生產MacBook
    12月25日消息,根據印度媒體報導,蘋果有意將更多產品如AirPods、iPad、MacBook的產線遷往印度,為此相關代工廠包括大陸立訊、比亞迪及臺灣廣達等,印度設廠計劃已進入最後定案階段。雖然如此,蘋果似乎仍認為印度PLI(生產獎勵)計劃帶來的生產成本降低,足以彌補印度從基礎建設到員工難管的各項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