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印度

2021-02-13 華商韜略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熬到上市的小米,未來國際化依然挑戰巨大……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茱莉

7月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截至目前,小米股價為16.8港幣,總市值3759億港幣。

為了迎接小米這一首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港交所特別準備了較以往更大的銅鑼用於敲鐘儀式,並進行了重新裝修。

致辭中,雷軍回憶稱:「八年前,我有一個瘋狂的想法:要用網際網路方式做手機,提升中國產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每個人!說實話,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瘋狂的想法。謝天謝地,公司第一天開張,有13人一起過來一起喝小米粥。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們當時是否真的信了……」

雷軍認為,時值中美貿易戰、全球資本市場風雲變化,小米能夠上市,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我們要努力做好產品,回報全世界支持我們的米粉……這對小米而言,是個全新的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雷軍多次提到了全球「米粉」以及全球市場。去年,小米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手機市場頭號品牌,小米上市後,雷軍希望把「印度經驗」複製到印尼、俄羅斯、烏克蘭,甚至打入美國。

用3年的時間拿下「印度第一」,小米為其他中國消費類企業徵戰海外樹立了樣板。

諾基亞落敗後,三星一直是印度手機市場的絕對霸主,直到2017年三季度被小米打破。

在印度,儘管很多人用上了手機,但是仍以低端功能機為主,僅有1/10的消費者使用的是智慧型手機。在印度經濟快速崛起的進程中,消費者從使用功能機轉向智能機成為趨勢。

基於此,雷軍將印度視為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2014年7月,小米在印度成立公司,並發布了第一款手機:Mi3。通過線上閃購(即限時搶購)模式,一個月就賣掉了12萬部。同年10月,小米在印度出售手機超過50萬部。

印度媒體評價稱,小米把它在(中國)國內的一套打法同樣複製到了印度,一邊和印度本土電商平臺Flipkart合作,一邊採取飢餓營銷的策略,推出低價智慧型手機,非常契合當地人的消費需求。

短短一個季度,小米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就佔據了1.5%。

就在巨大的市場增量給小米點燃激情之際,「打壓」突然來襲。

2014年12月,印度德裡高等法院頒布禁令:禁止小米公司在當地市場進口或銷售手機。原因是愛立信印度公司對小米提出了指控。愛立信稱「小米的行動裝置採用了愛立信的技術」,並要求小米為其所持有的專利支付費用。

事實上,愛立信與小米的專利糾紛已存在3年。在小米3發售時,愛立信就曾試圖「對話」小米,但小米遲遲未有回應。「一怒之下」,愛立信強烈要求法律制裁。

「無視」競爭對手,往往禍患也會殃及自己。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已成紅海。既有三星、蘋果等國際大牌咄咄逼人之勢,也有諸如Micromax和Karbonn等本土品牌風生水起,小米在強手如林的情況下,進入印度本來就是尋求夾縫中的生存,何況遇到法律的「致命」一擊——火爆的銷售很快熄火。

國際市場上,來一個專利訴訟,可能讓企業身陷絕境,也可能使國際化滿盤皆輸。

這是中國企業國際化探路中,繞不過去的一個坎。也是懸在小米全球化頭頂的利劍。

遭遇重創,小米卻並沒有停止腳步。

短暫的斡旋之後,憑藉高通的專利授權,小米獲得了部分產品的臨時解禁,隨即開啟了進階計劃。

2015年4月,小米在新德裡舉辦了第一場海外大型發布會,隆重發布了一款完全面向海外市場的新手機:小米4i,售價12999盧比(約合人民幣1273元)。

雷軍在那次發布會上,脫口而出的一句「Are you OK?」也由此成為了經典口頭禪。

對於印度消費者來說,小米比較「OK」的原因之一,莫過於超高性價比。多數印度人並不富有,因此他們對價格比較敏感,小米手機比同配置的其他品牌手機低一半以上的價格,正是印度老百姓們所追求的「實惠」。

小米在印度發售的手機,售價普遍在5000-20000盧比之間(約合人民幣470-1880元)。即便是售價最低的一款,也有16GB內存和攝像頭,這是其他同價位品牌手機都沒有的性能。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稱:小米通過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獲得了印度市場的青睞,其中紅米Note 4、紅米4和紅米4A都是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機型。

負責小米印度市場的主管馬努·庫馬爾·傑恩(Manu Kumar Jain)說,小米在印度並不是一個知名品牌,但因為「特立獨行」的嘗試——低價和網上銷售模式,「引爆了市場」。

在印度,還沒有哪一個品牌(包括本土品牌)敢這樣做。「人們說我們瘋狂了。我們不介意,我們只是希望嘗試。」

2014年加入小米的馬努,負責小米印度公司業務。這位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工程系,並擁有印度管理學院MBA的印度籍經理人,為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開拓起了關鍵性作用。

加入小米之前,他曾經是印度本土電商公司Jabong的聯合創始人。他強調自己性格中有「冒險傾向」,當競爭對手普遍固守線下實體店時,他避開了這種傳統做法,讓小米在短短三年中迅速脫穎而出,挑戰三星的地位。

現在,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小米全球副總裁。

雷軍對印度公司的充分授權,給了馬努巨大的發揮空間。「我挑戰現狀,我所做的與印度其他手機品牌所做的恰恰相反。」

開拓印度市場,小米並非簡單複製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

小米懂得運用本土化來俘獲印度用戶。背後來源於一個重要的底層邏輯:基於新興市場的「優先戰略」。雷軍說:「從研發到設計,小米充分考慮了印度消費者的需求。」

舉個例子,小米把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帶入印度後,卻出現了手機運行過熱的問題。起初他們很困惑,後來發現是印度天氣炎熱導致的。於是就在印度銷售的產品中加入了很多散熱元件,包括中國質量上佳的充電接口,最終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喜好,雷軍調派一些團隊成員到印度市場研發定製版產品,如小米4i。雷軍說:「它們不會在中國面世,這樣印度米粉會更喜愛我們……」

將自己定位於「本土廠商」而非「進口手機廠商」,更貼近當地消費者,使小米逐漸成為了印度消費者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品牌。

2016年,小米在印度推出紅米Note 3,上市僅6個月就賣出了超過230萬部,獲得好評如潮。這一產品也被業界稱為小米佔領印度的騰飛之作。

負責印度市場打頭陣的馬努,十分看好小米的發展。他說:「小米是一個行動敏捷的創業公司,執行有力,決策靈活,並且是敢於冒險的特立獨行者。」儘管這樣的讚譽有些恭維,但他仍然認為「小米本身就是一場大戲。」

2016年12月,小米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上升至10.7%,僅次於三星排名第二。是年,小米在印度的營收突破10億美元,首次實現盈利,淨利2.5億美元。相比於上一財年——2015年僅1.6億美元的營收,銷售額幾乎翻了8倍。

2016年11月發布的紅米4A,創下了4分鐘售出25萬部的記錄,預訂用戶超過百萬。

但很快,由於產品供不應求,導致出現了斷貨、缺貨的情況。「還有大量想購買我們手機的消費者不能如願以償,從而給他們帶去了較差的用戶體驗。」雷軍說。

小米在印度風光的同時,也碰到了「供應和製造問題」。

國際化探索的一個重頭戲,就是本地化經營,這有助於解決供應鏈不足的問題。而小米要想做到低成本優勢,也必然這樣做。

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臺時,提出了「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為莫迪親批)計劃,號召全球的企業到印度投資製造業去,把印度打造成一個世界工廠,以擺脫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基於這一政策,2015年,小米在印度開設第一家工廠,聯合富士康共同生產「印度製造」的手機。伴隨著產能吃緊,2017年,他們又投建了第二家工廠。

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的智慧型手機中,「95%為當地生產」。在印度工廠的周邊村子,小米給當地人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其中90%為女性。

但目前,這兩家工廠已經不夠用了。小米還要建第三家、四家……隨著將來市場進一步擴大,在印度建廠的好處顯而易見:一方面降低關稅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響應市場,控制好供應鏈。

不管是「印度製造」還是「中國製造」,對於小米這樣的「輕模式」,供應鏈不足都是致命的一環。

在國內,小米有過慘痛教訓。

2014年年底,小米登上了國產手機品牌(國內)出貨量第一的寶座,但2015年,其猶如過山車般滑落至行業第五。業界唱衰小米發展後勁不足,雷軍開始了自我反思。

小米自問世以來,幾乎每款手機都是靠著「搶購」來實現銷售的爆增,「飢餓營銷」也因此被頻頻吐槽。依託代工模式,小米的生產節奏跟不上銷售的需求,消費者很快轉向其他品牌。比如華為、OPPO、vivo等其他國產品牌,成了其中的受益者。

雷軍很清楚「飢餓營銷」帶來的影響。2016年5月,他在小米內部宣布自己將親手接管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管理團隊。「強化供應鏈管理能力,未來交付會好很多。」

一年多的低調蜇伏之後,2017年小米業績回升,重新殺回全球行業第五。雷軍主張的「彌補供應鏈短板」,最終給小米帶來了第二春。

去年的3月份,小米開設第二家印度工廠時,雷軍還獲得了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見,並送上了印度工廠製造的紅米手機4A紀念版作為見面禮。

會面中,雷軍稱到2018年年底,小米在印度的工廠要增加到6家,平均每秒生產兩部手機。

小米在印度一炮打響,依靠的仍然是線上銷售。而線下短板,依舊「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這個問題,此前在中國市場就曾存在。

「在整體手機市場,線上份額相對較小。在中國,我們的線上規模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未來的挑戰是如何在線下有效地發展。」雷軍預料到,當印度線上市場份額超過50%以後,線下也將面臨與中國市場同樣的問題。

為避免此現象發生,小米2017年開始著手增設線下直營店——複製國內的「小米之家」,同時積極與當地其他手機店鋪合作。在實體店銷售中,小米手機很快被搶購一空,部分機型一度出現供不應求。

這恰好印證了印度市場的一慣傳統——70%的手機是通過線下渠道賣出的。

目前,小米已經在印度開設了40家小米之家,另外擁有2500家第三方合作商店。雷軍的計劃,是將印度的小米之家擴充到100家。

小米在印度的銷售轉型,反映了雷軍在反思過後,重振旗鼓的決心。

隨著小米的成功試驗,線上線下出擊的組合拳正在形成一股新勢力。

奮戰在印度的其他手機廠商,如OV(OPPO、vivo)兩家,此前一直依賴於線下門店的銷售,2017年,他們也開始與小米展開同樣的步調——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策略,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

OV為此投入了巨資進行廣告宣傳。2016年,vivo砸了約2億人民幣搶到了2016年和2017年IPL(印度板球超級聯賽)的手機冠名權;而在2017年,OPPO也以5年約11.45億人民幣重金拿下印度國家板球隊球衣的贊助。

不過,這都沒有撼動小米在印度的市場地位。

除了起用人氣女星卡特莉娜·卡芙(Katrina Kaif)代言外,小米並未投入大幅廣告宣傳。他們通過建立龐大的粉絲群,來製造口碑。

小米在國內開創的粉絲營銷,在印度用戶身上也立竿見影,他們變成了小米的品牌推廣者。去年7月份,在中印關係出現緊張的時刻,很多印度網友發起抵制「中國貨」的行動,卻遭到小米的印度米粉以回擊:We Indians can only be thankful for Xiaomi phones(我們印度人只能對小米手機心存感激)。

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一路狂奔。期間,其市場份額從10.7%上升至25%,一舉超過三星的23%。

小米在印度的高調崛起,反襯了三星的力不從心。數據顯示,三星在印度仍然處於增長狀態,但對比之下,小米進步實在太快了。

三星一直以來的「兩條戰線」作戰策略,正在面臨雙重挑戰:在高端市場,三星面臨蘋果的強烈衝擊;而中低端市場,三星也擺脫不了小米、OV等中國手機廠商的圍剿。

在銷售渠道上,三星曆來以線下分銷為重。在最初入駐印度時,其就在線下投入大量資金,建立銷售隊伍與零售商對接。到2014年,三星在印度的零售商多達5萬家以上。

然而,這個巨頭卻沒有意識到電商勢頭的兇猛,還認為線上銷售不可長期持續。為了保護線下代理商的利益,三星甚至公開聲明「堅定支持線下渠道」。

2015年,當看到電商平臺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後,三星發現原來的認識存在誤區,不得不進行線上銷售及渠道的拓展。

但是,這種被動跟進並沒有奏效。由於三星採取了「同貨不同價」的策略,導致線下代理商利益受損,線下渠道也開始變得不牢固。同時,OV在線下渠道發力更狠——給零售商提供更多利潤空間,並且大規模投放實體廣告。

而在線上,小米運用自己的成熟打法,早已佔據優勢,迅速贏得了一大批米粉。

三星似乎認識到自己走錯了一步棋,轉攻在線上投放專供機型,以5000-1.5萬盧比的價格來吸引印度消費者——在這個段位,也被認為是在有意「反擊」小米。

但三星的反攻,似乎並沒有取得太大成效。據IDC的統計:2018年一季度,小米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已達30.3%,優勢進一步擴大。

5月3日小米遞交的招股書稱:「小米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公司收入持續增長。」

在2015、2016、2017這三年中,小米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及其佔總體比重均大幅度增長,其中主要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而在海外收入中,印度市場貢獻了最主要的部分。

過去幾年間,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一眾廠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Tecno(傳音)用10年時間稱霸非洲大陸,OPPO深耕東南亞,並且先後進軍日本和歐洲市場,力推高端產品。

幾乎所有站穩腳跟的中國品牌,策略都相對一致:

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已趨飽和,發達國家增長緩慢,但印度等新興市場依然高速增長。過去三年中,印度這個人口第二大國的智慧型手機銷量無比驚人,增幅高達300%,預計到2020年銷量還將再次翻番。

「小米將印度市場放在優先地位著力發展。」雷軍還有更大的計劃,將在印度建立研發中心專注設計,未來會推出200款產品,在品類上不限於智慧型手機。

印度已經成為小米的掘金聖地。在手機業務持續深耕的同時,小米悄悄布下的業務投資也相當驚人。從2014年7月進入印度至今,雷軍名下的順為資本以及小米公司已經投入了超過3000億盧比(約合280多億元人民幣)。

或許是受到印度市場成功的巨大鼓舞,未來5年,小米稱「還將向印度100家初創公司投資10億美元,圍繞小米品牌創建一個APP生態系統」。

上市路演之前,雷軍曾表示,全球化是小米的「星辰大海」,未來將建全球開放生態體系。2017年,小米手機在全球15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市場銷量前五,幾乎代表了中國企業徵戰海外的最高水準。

不過,這離雷軍創立小米時許下的「提升中國產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每個人!」的宏願仍有不小的距離。正如雷軍所說,對於這家中國企業而言,登陸資本市場,或許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就在小米上市的同時,三星宣布在印度建立全球最大的工廠,其目標顯然是要奪回被小米贏走的霸主地位。一場新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相關焦點

  • 手機西遊:小米在印度
    於是,小米快速調整發展戰略,將國際化戰略上升到核心戰略。 2014年,小米開始發力海外市場,印度成為其重點開拓的市場。小米的招股書顯示,2017 年12 月底,小米的印度子公司的總資產為58.705 億元,營業收入為204.823 億元,這些數據也初步表明小米布局印度市場的科學性。
  • 小米MIX Alpha在小米印度官方網站上亮相
    小米MIX Alpha於2019年9月在國內推出,是一款具有環繞式顯示屏的未來派智慧型手機。該機型搭載1.08億像素攝像頭,是第一款搭載三星全新光學傳感器的小米手機產品。該手機最近在印度的一次媒體互動中被展示,現在,Mi MIX Alpha在小米印度官方網站的「小米手機」下列出,可能暗示該手機可能會在印度發售,有知情人透露,小米目前沒有出售該智慧型手機的計劃。據悉,小米 Mix Alpha將會在國內的小米商店中顯示。這樣,小米就可以讓用戶了解其設計和創新。
  • 小米在印度的「四面楚歌」
    集微網報導 據外媒消息,近日,飛利浦公司在印度德裡高等法院發起針對小米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飛利浦訴稱,小米旗下含有UMTS增強功能(HSPA、HSPA+)和LTE技術的部分產品侵犯了飛利浦的標準必要專利。據德裡高等法院12月10日更新的法律文件顯示,飛利浦要求小米承擔侵權賠償90億盧比,法院已於11月27日下令小米維持100億盧比的印度銀行帳戶餘額。
  • 小米變印度「國民公敵」:滾出印度;雷軍一口氣投了三家晶片公司
    小米在印度開工廠、建體驗店,一切都水到渠成,直到中印摩擦,黑天鵝降臨。印度本土廠商、蘋果、三星趁機伏擊小米,試圖把小米拉下王座。「小米滾出印度」一位小米員工脫下工作服,遮住門頭「MI」,更換成Made In India。
  • 小米計劃在印度發布新機,搭載一億像素攝像頭,型號為小米10i
    小米打算在印度推出搭載108MP相機的平價手機「小米10i」#小米手機#印度算是小米除了中國以外最重要的市場,因此小米在印度推出的機型可以作為全球市場的一大參考。印度小米今日宣布,將在2021年1月5日推出一款新手機,並公布一段預告影片;從影片來看,這款手機除了內置四鏡頭之外,還寫了「108」的字樣,明顯表示這款手機將搭載108MP感光組件。至於小米將在印度推出的這款手機到底是什麼,外媒推測應該是小米先前在中國所發表的RedmiNote9Pro5G,改成「小米10i」的型號進軍印度市場。
  • 印度手機市場大洗牌:小米痛失第一,華為榜上無名,新霸主崛起!
    導讀:印度手機市場大洗牌:小米痛失第一,華為榜上無名,新霸主崛起! 在海外市場上,印度市場無疑是最受人歡迎的;作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印度手機市場最近這幾年的發展速度無疑也是飛快的;而在印度市場上,小米、OPPO和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都進行了布局
  • 小米米家充氣寶進軍印度:摩託車再也不怕沒氣了
    小米今天在印度宣布推出一款「小米可攜式電動打氣筒」(Mi Portable Electric Air Compressor),其實就是去年在國內發布的米家充氣寶,可以為各種輪胎、球類充氣。這款充氣寶目前在國內售價199元,在印度賣2299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215元。
  • 印度時代已過去,尊敬的小米閣下即將抵達它忠誠的歐洲
    小米在這三個月的優秀表現,主要得益於公司逆流而上,重回全球TOP3的手機業務——本季度的增長基本完全都是依靠手機銷售拉動的,而這種情況對小米來說確實許久未見。公司在各個市場的智能機銷售均實現了非常良好的增長——除了曾經撐起了小米手機半邊天的印度。昔日的救星如今突然成了拖油瓶,只能說愛可能真的會消失。除了手機業務,小米在本季度又有哪些別的亮點?
  • 小米新機官宣,1億像素+驍龍750G處理器,將稱霸印度市場?
    其中小米就正在打算在明年一月份針對印度市場發布一款中端機型,那麼這究竟是款什麼手機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款手機就是之前在國內市場發布的紅米note9 pro 5G手機,現在隨著紅米note9 pro 5G在國內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小米也打算將這款手機送到印度市場,在印度市場的名字叫做小米
  • 小米印度良心廠?POCO 新機,顏值吊打國內,看完配置放心了
    在國內市場,小米的市場份額一直都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但是在印度,小米卻可以說是當地手機市場當之無愧的王者。早在今年四月,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就成功來到了第一位,而二季度全印度的top5機型中,全部都是紅米手機。
  • 小米在印度發布QLED 4K電視,內置30W揚聲器
    12月16號消息,外媒XDA-developers消息報導稱,小米在印度市場發布了一款定位高端的QLED電視——小米 QLED TV 4K 55,機身內置了30W功率立體聲揚聲器系統,售價54999盧比,約合人民幣4900元。
  • 小米10i明年1月將在印度發布,基於Redmi 9 Pro 5G
    12月22日,11 月小米在中國市場推出了以 Redmi Note 9 Pro 5G 為首的三款 Redmi Note 9 手機,明年 1月5日,這款手機似乎將以小米 10i 5G 的身份進入印度市場。
  • 華為10年「躍見非凡」,與麥當勞的想法不謀而合,而小米成印度製造
    國外科技產業分析機構Canalys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超越蘋果,全球市場排名第三,國內市場排名第四,而印度市場排名第一。小米用戶大惑不解,難道小米真成了印度製造?
  • 印度推遲對中國生產的電子產品的進口審批,蘋果、小米等廠商均受影響
    摘要:11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印度政府嚴格控制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的質量許可,這減緩了上個月蘋果新款iPhone的進口,也阻礙了小米等公司生產的其他產品的銷售。印度政府此舉或是為了進一步迫使國外廠商在印度投資建廠,推動印度製造。
  • 印度急了?禁止59款中國應用,5億用戶受影響,小米的做法絕了
    不過,對於大多數印度用戶來說,這可能並不是個好消息,因為被禁的中國應用程式在印度相當受歡迎。《今日印度》報導,新冠疫情期間,TikTok人氣出現飆升,成為隔離期間主要娛樂工具,且TikTok當前全球下載量突破20億,印度用戶就佔到其中的1/3。而印度官方此舉,可能導致超過5億印度用戶受到影響。
  • 印度4000億盧比激勵電子製造業,但沒小米OV們的份兒
    名單中的印度本土公司包括Lava、Dixon、Micromax、Padget Electronics、Sojo、Optiemus Electronics等。中國作為全球絕對領先的手機設計生產製造產業鏈,竟然無一廠商進入名單。在印度設廠的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OPPO、vivo、一加也未在名單之內。
  • 小米在印度發布多款米家生態新品:新款手錶、自動洗手液等等
    以「Smarter Living」(更智能生活)為宣傳口號,小米近日在印度宣布了一系列新品,進一步完善了智慧型手機之外的設備生態。其中部分產品已經在國內上市發售,而部分產品是針對印度市場開發的新產品。Mi Watch RevolveMi Watch Revolve 的外觀看起來和在國內銷售的小米手錶 Color 類似,擁有一塊 1.39 英寸的圓形 OLED屏幕,屏幕像素為326ppi,小米宣稱其電池續航時間長達一周。
  • 印度嚴控自中國進口電子產品 蘋果小米都「受傷」
    導語:自今年8月起,負責管控產品質量的印度標準局 (BIS)開始推遲來自中國的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批准。過去只需約15天即可通過申請,如今有些則要超過兩個月或更久。
  • 【早報】雷軍諷刺完樂視無邊框手機後,在印度發布了小米4i
    再想想馬上就要五一假期了,巨開心。昨晚科技圈發生了哪些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兒呢?馬上開扒。哦,別忘了,今天Apple Watch要發貨,你搶到了嗎?雷軍點完嘴炮後,小米發布印度版小米4和小米手環圍觀@雷軍 同學的微博,你會發現,從20日開始,雷軍的微博幾乎句句不離「印度」2個字兒。
  • 印度粉絲把自家麥田修剪成小米logo:文化輸出到底靠什麼
    前幾天,小米印度地區總裁Manu Kumar Jain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消息。印度一家小米商店的合伙人,同時也是一名忠實的米粉,為了表達對小米的熱愛,在自家的麥田裡,用收割機把莊稼修剪成小米logo的形狀。最後的成品,就是下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