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經典名曲《童年》裡,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說的是個啥?

2020-12-21 電影之島

對於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生長的孩子來說,總有很多「後來」到底怎麼樣了的懸案。

比如《黑貓警長》第五集結尾,黑貓警長打出「請看下集」,全國的小朋友等了30多年都沒等來第六集,成了「童年陰影」。

直到很多年後才知道,當時是「黑貓警長」之父戴鐵郎「被退休」了,而他當時也才55歲而已。有時候我們期盼了很多年的事情,到頭來都是特別簡單而無奈。戴先生已於去年9月去世。

又比如1993年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那麼美的張敏回頭對李連杰說,來大都找我吧!

就是這句話讓我們等了27年之久,《倚天屠龍記之陰陽聖火令》才姍姍來遲,40歲的林峰被群嘲,哪有這麼老的張無忌?後來才知道,《魔教教主》是賠錢的,而李連杰又特別忙,所以就沒了下文。

而在1980年代流行文化的回憶中,羅大佑經典的《童年》中有一句「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也是讓眾多大陸歌迷內心直呼「什麼鬼?」卻又記憶如此深刻。

我們今天不如從《童年》的演變脈絡史說起吧。

1981年,羅大佑第一次以製作人身份製作了他第一張製作專輯,就是張艾嘉的《張艾嘉的童年》,滾石出品。這張唱片於當年9月問世,除了《童年》外,《是否》《光陰的故事》這些華語經典,都是張姐的首唱。

這張唱片的編號在滾石宇宙是第005號。

在滾石後來出的CD的編號是1011。

最近出的復刻黑膠編號是077號

我們來看一個當年張姐在好友黃鶯鶯節目上演唱《童年》的版本,啊,那年的她,真是個乘風破浪的姐姐。

1982年4月21日,羅大佑的首張個人專輯,中文流行唱片史上最偉大的專輯《之乎者也》問世,他自己演唱版本的《童年》收入其中。

如今,《之乎者也》的原版黑膠唱片,都是貴到天價的尖貨。

《童年》放在專輯A面的第三首。

《之乎者也》後來的CD版本也非常昂貴。

不過呢,雖然滾石是《之乎者也》的臺灣發行公司,但當時羅大佑和張艾嘉合資的果實音樂,卻是版權持有方。所以幾乎同時,羅大佑出了一張《羅大佑作品選》,由寶麗金在香港和東南亞發行,裡面的曲目和《之乎者也》相似,但歌曲名字和排列略有不同,《童年》就被排在了第一首。

《童年》這首歌,羅大佑從他開始念醫學院就開始寫了,於1979年寫完,前後花了三年時間。之所以花了這麼多時間,不僅在於羅大佑對生活的體悟,他更是想讓這首聽上去口語化的歌曲,詞語咬合也非常工整。所以,最後《童年》的五段歌詞的對仗之精準,歌詞連接間之押韻,堪稱中文歌詞教材級範本。

那,《童年》這首歌在大陸又是怎麼紅起來的呢?

其實當時張艾嘉和羅大佑的版本傳到大陸的機會很有限,但當年「男學劉文正,女學鄧麗君」,臺灣巨星劉文正的卡帶偷偷地在大陸盛行,他收錄在1981年的專輯《雲且留住》中的《童年》,是播放得比較多的版本。

1984年,東方歌舞團的獨唱演員,也是大陸流行音樂的先驅者之一成方圓,在自家東方歌舞團的音像公司錄製了《祝賀祝賀》專輯,磁帶A面第二首,就是這首《童年》。同一面磁帶,圓子老師還翻唱了《是否》,證明當年很可能「扒帶」用的是張艾嘉的專輯(《童年》中連口哨和吉他都「扒」得很傳神)。

但,圓子老師的《童年》,也是「騙」過我們好多年。

因為她的《童年》,動了「大手術」!

首先是,圓子版把第二段,也就是「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只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這段全部刪掉。在今天看來,圓子版的刪除也是情有可原的,大陸聽眾對「福利社」,對「諸葛四郎」都不了解,唱出來大家也是一頭霧水,可能是這個原因,她就乾脆刪掉了。

然後的,羅大佑原版第三段「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直到功課只做了一點點」,圓子版移到最後一段,可能她覺得這一段結尾更有晚上睡覺前總結的意境吧。

但,不管怎麼樣吧,圓子老師當年幹練的短髮,手抱一把吉他,身穿白襯衫,那麼輕快地唱著《童年》,是當時最時髦的象徵,給一代大陸歌迷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憶,她也把這首歌唱得家喻戶曉。

2009年春晚,羅大佑和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縱貫線樂隊表演,羅大佑唱了《童年》的第四和第五段。

2010年,央視的《歌聲飄過30年》金曲演唱會,成方圓演唱了這首堪稱她代表曲目的《童年》,羅大佑就坐在臺下。1980年代初期大陸並沒有什麼版權意識,成方圓是直接就拿去唱了,多年後,羅大佑也沒有計較。

成方圓唱嘰嘰喳喳唱的是吱吱嘎嘎。

多年來的各種演唱會,羅大佑唱《童年》的頻次非常高,2020年藍臺的跨年演唱會,羅大佑又帶來了一次《童年》。

但是,新新世代和當年隔壁班的男孩女孩的疑問是一樣的,誰是諸葛四郎?誰是魔鬼黨?他們為啥要搶那支寶劍?

諸葛四郎是一個臺灣的漫畫人物。1958年,35歲的臺灣漫畫家葉宏甲,在臺灣的《漫畫大王》雜誌開始連載漫畫作品《諸葛四郎》,第一個單元就叫《大戰魔鬼黨》。這個故事一共有13部,另外還有兩部外傳,1965年全作在《漫畫大王》刊登完畢。

葉宏甲出生在日據時代的臺灣,深受日本漫畫的影響,他的《諸葛四郎》非常有故事性,一看就懂且引人入勝,是成長在1960年前後臺灣小孩子的集體回憶,而那個時候羅大佑正是小男生,受影響頗大。

但其實呢,四郎和魔鬼黨都並非為了爭奪寶劍,而是搶的地形圖,四郎要得到這張圖,才能救回公主。至於為啥要寫「搶到那支寶劍」,嗯,如果我們研究一下歌詞就會知道,羅大佑大師,那是為了押韻啊!半毛錢的「錢」,和寶劍的「劍」,都是韻母AN收尾(以大陸的漢語拼音來理解)

諸葛四郎的故事,曾經拍了兩部電影,這部1978年的《諸葛四郎大鬥雙假面》,由上官靈鳳和羅烈等明星主演。

1985年,「華視」更是將這個故事改編成武俠劇《四郎與真平》,主演包括武打明星衛子云,以及當年還年輕的「公孫策」範鴻軒,「蘇培盛」李天柱,《還珠格格》導演孫樹培等。

1990年,葉宏甲去世。2003年,他的兒子葉佳龍將手稿與漫畫捐贈給臺灣交通大學的浩然圖書館收藏。

2017年,以演出兒童劇為特色的臺灣紙風車劇團,將《諸葛四郎》改編為兒童舞臺劇,給了葉佳龍靈感。於是葉佳龍開始籌集資金開拍諸葛四郎3D漫畫電影,因為他覺得爸爸葉宏甲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葉佳龍將這部電影定名為《英雄的英雄》,該片打入了今年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影展(臺灣叫安錫動畫影展)線上的動畫媒合單元。安納西動畫影展被稱為動畫界的奧斯卡,本來應該在今年舉行的(逢雙年),現在線下的影展改到明年6月。

《英雄的英雄》計劃在2021年公映,目前還在製作階段,這次安納西影展,將首次放出該片的預告片和海報。

而根據前期放出的一些劇照可以看出,這次大銀幕版,已經弱化了當年日系漫畫的畫風了。

《英雄的英雄》的導演是劉育樹和林於竣。劉育樹2017年在大陸製作的動畫電影《所羅的夢境之門》已經放出過劇照甚至片尾曲,但一直沒有上映的消息。

不過,最有意思的,還是《英雄的英雄》的製作公司叫「童年漫畫股份有限公司」,懂的人,莞爾一笑。

相關焦點

  •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而在1980年代流行文化的回憶中,羅大佑經典的《童年》中有一句「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也是讓眾多大陸歌迷內心直呼「什麼鬼?」卻又記憶如此深刻。我們今天不如從《童年》的演變脈絡史說起吧。1981年,羅大佑第一次以製作人身份製作了他第一張製作專輯,就是張艾嘉的《張艾嘉的童年》,滾石出品。這張唱片於當年9月問世,除了《童年》外,《是否》《光陰的故事》這些華語經典,都是張姐的首唱。這張唱片的編號在滾石宇宙是第005號。
  • 「諸葛四郎」是誰,他憑啥能被羅大佑寫進經典歌曲《童年》裡去
    小娘子今年30來歲,是聽著羅大佑的《童年》長大的,羅大佑今年66歲,而他是看著臺灣漫畫長大的。因此,在《童年》裡,有這麼一句歌詞:「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每次唱到這裡,小娘子就覺得疑惑:這個諸葛四郎到底是何許人也。原來,羅大佑童年裡的這個諸葛四郎,是來自臺灣地區的同名漫畫作品——《諸葛四郎》。
  • 「諸葛四郎」是誰?為何會被羅大佑重視,寫進經典歌曲《童年》
    歌手羅大佑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但由於年代的原因,很多人對他並不算多麼了解,或許只是聽過他寫的《童年》而已。這首歌可以說是一首經典之作,至今仍在廣泛傳唱,好像永遠不會過時一般。《童年》響起時,那種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會慢慢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 羅大佑創作經典歌曲《童年》
    詞曲作者羅大佑為張艾嘉創作了這首歌。創作《童年》的時候羅大佑正在醫科大讀書。寫這首歌的地方不是在池塘邊,更不是在榕樹下,而是一個普通的地方。《童年》歡快的節奏,讓成年人回想起過往的童年,其中的歌詞也頗為貼切,而那段口哨,更是讓成為眾多懷舊小青年懷舊的方式。絕大部分人認為《童年》是一首描寫童年純真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歌是羅大佑批判歌曲的前奏,或者本來就是一首批判歌曲。
  • 歌詞漫談:《童年》,羅大佑作詞
    池塘邊有幾棵榕樹,樹上的知了沒完沒了地叫著,你從歌詞裡就能感覺到那個火熱的太陽。因為天氣太熱,同學了都失去了玩耍的興趣,每天搶個不停的鞦韆,也沒有人去碰,只有幾隻蝴蝶落在上面,仿佛也在避暑。池塘邊黑板上老師地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課堂裡老師在上著課,粉筆在黑板上寫個不停,嘰嘰喳喳的聲音讓人聽了心煩。
  • 童年歌詞完整版 一首《童年》羅大佑唱出了心底的感動,你聽哭了嗎!
    《童年》是電視劇《走過夏季》的片尾曲,由羅大佑作詞作曲,張艾嘉演唱,收錄在1982年發行的《之乎者也》專輯中。
  • 羅大佑的歌裡,藏的都是人生故事
    羅大佑開創了很多華語史上的第一次。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如果說他是在寫歌,倒不如說他在寫一個大格局。當我們經歷多了之後,再次哼著《光陰的故事》《童年》《戀曲1990》等那些看似淺顯的歌曲,再次品味他要講述的故事,方能讀懂故事裡的道理。
  •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童年》是電視劇《走過夏季》的片尾曲,由羅大佑作詞作曲,張艾嘉演唱,收錄在1982年發行的《之乎者也》專輯中。
  • 童年的《童年》和非童年的《童年》
    >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吱吱嘎嘎寫個不停創作《童年》的時候,羅大佑正在醫科大學讀書。羅大佑自己說,當時,他的腦海中全是課桌、粉筆和黑板。社會學家說,童年是人類的一個階段。我說,童年是我們必經的一個驛站。人就像一塊路面上不幹起眼的小石塊,從那個叫做「童年」的驛站出發,凌凌角角地滾過人生的漫漫旅程,然後就變成了另外的模樣,然後就開始不斷追憶當初巴不得快快抽離的童年。
  • 讓揮別青春的我們讀懂《童年》的歌詞!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童年的歌詞寫出了我們童年的美好的情景,仿佛曆歷在目,所有的一切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一樣。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之一,那時的我們是那麼的單純和美好。
  • 羅大佑10首經典歌曲賞析
    「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創了很多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他在寫一個大格局。
  • 他初是個醫生,後來成了「音樂教父」的歌手
    在一個醫學家庭長大,他深受童年的影響,或者父母希望他也走上醫學的道路,所以他考上了醫科大學,畢業後自然成為了一名醫生。他不能放棄對音樂的熱愛,他天生的天賦和對音樂的強烈渴望使他註定不會走上醫學的道路,於是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辭去了醫院的工作,開始從事音樂工作,他放棄了醫學之路,走上了音樂之路。
  • 羅大佑:多年後再聽這10首歌,我才真正讀懂他
    「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創了很多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他在寫一個大格局。許多年後,當我們再次哼著《光陰的故事》《童年》《戀曲1990》等那些看似淺顯的歌曲,再次品味他要講述的故事,方能讀懂故事裡的乾坤。《鹿港小鎮》羅大佑的歌裡總是能找到政治的影子,《鹿港小鎮》是他第一首政治歌曲。
  • 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仿佛為你量身而作……
    》自我激勵,灌下了一碗碗雞湯;有很多人穿起皮衣騎上摩託耳機裡放著《你的樣子》,覺得自己帥炸了酷爆了。「他在我內心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羅大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個人」。 一向桀驁的伍佰也感嘆,「羅大佑太猛了,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我以為我能成為羅大佑,可是我發現不行。他太猛了!」
  • 經典音樂: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青春歌曲
    你來的信寫的越來越客氣關於愛情你隻字不提你說你現在有很多的朋友卻再也不為那些事憂愁……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地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 羅大佑與李志首次同臺飆歌:多少人還記得這個64歲的男人?
    熟悉羅大佑的人都知道,這是他1982年第一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那個時候的羅大佑,留著一頭長髮,拿著一把木質的吉他,眼神裡是說不盡的倔強。>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 為什麼說羅大佑和李宗盛是樂壇裡的一對真患難兄弟呢?
    為什麼說羅大佑和李宗盛是樂壇裡的一對真患難兄弟呢?我們都知道羅大佑和李宗盛兩人是八零年代樂壇的 頂峰人物,同時也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他們兩人寫的歌也是非常的多而且都是廣為傳唱,很多人都會唱他們的歌。每次我們說到李宗盛時都會想到羅大佑羅大佑呢,也會想到李宗盛。
  • 羅大佑的六首經典歌曲,第三名《童年》,第一名讓人意想不到!
    無論何時何地都覺得好聽的歌曲還是要說那些經典老歌,臺詞簡單卻真情流露,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羅大佑了,大家可能對他不熟悉,但對於他的歌曲即便是90後想必也都聽過。出生於醫生世家的羅大佑偏愛音樂,在18歲的時候就開始組建樂隊、創作歌曲,那是1974年,至今也過去46年了,羅大佑對音樂的熱情沒變,那些經典歌曲更是久聽不厭。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羅大佑經典的六首歌曲,第一名竟然不是《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