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羅生門探討的人性道德之惡,黑澤明在七武士中寄予了更加恢宏的主題。
影片通過精彩的人物塑造,描繪了戰國時代的武士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對立。
農民自私,懦弱,同時又恐懼強權,具有自己的糧食積累。而武士階級勇敢,有著自己的尊嚴,但是卻無生計,導致自己處在艱難生存的環境。
因為山賊的到來,農民需要武士的幫助,造就了這次兩個階級之間的交流溝通。
農民出身的菊千代是武士中的另類,正是他的存在,讓武士接納了農民,農民也開始信任武士。
機智,熱血的菊千代的成長是影片的一大看點,從一開始想要拜師,卻因為尊嚴不敢開口,到跟隨司令一行人來到村子,成為村民信賴的武士。
他有著常人難有的樂觀與勇氣,當砍柴刀武士被火槍打死,士氣低落時,正是他把砍柴刀武士畫點旗幟樹立到屋頂上,振作了士氣。
當他擅離職守,導致一個武士被火槍打死後,他真正的成長為一位武士 在雨中的大決戰中作為一名武士,有尊嚴的死去。
農民階級從一開始對於武士階級的排斥,到開始選擇相信武士,到最後拿出米酒和肉招待司令與劍聖,正是農民階級對於武士階級的完全信任與託付。
而由木村功飾演的年輕武士與農家女孩志乃的結合,是籍由此延伸出來的倫理道德問題,本該不能結合的兩個階級,在愛情的魔力,山賊的壓迫下 衝破了階級與倫理的枷鎖,走向了結合,但是影片最後,我們也看到,兩個階級的結合在壓力消失時,也終會走向對立。
影片結尾司令說「又打了一次敗杖」。是啊,武士並沒有得到過多的回報,七武士死了四個人,都是死於火槍之下,而農民載歌載舞,他們才是真正的贏家。
這也是武士階級在時代發展下終究走向滅亡的悲慘事實,科技的發展,讓武士無用武之地,火槍的炮火下,武士階級終會走向消亡。
這是黑澤明對於武士階級的致敬,是屬於時代的輓歌,我們也只能在黑澤明的光影中,回味逝去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