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超過24億。它之所以獲得高口碑、高票房,大概正是因為這部以5個「小人物」的故事串聯起來的電影,似乎講述的就是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同身受。
關乎於民生的問題,近幾年一直都是國家格外重視的,而健康和保障可以說是繞不開的話題。《我和我的家鄉》開篇就講述了一個有關疾病和保險的故事。
葛優飾演的「張北京」剛攢夠買車的錢,準備從保安轉行做專車司機。卻碰上了多年未見的表舅上門借錢治病。表舅在北京做外賣騎手,因為捨不得,將只需要2-3萬就能治的腫瘤,硬生生拖成了甲狀腺癌,手術費更是飛漲到7-8萬。無奈之下找到張北京借錢。
為了省錢,張北京和表舅上演了一場「真假美猴王」的鬧劇,想要借用張北京的醫保卡替表舅治病,卻沒曾想把自己送上了手術臺。他們的計劃自然是失敗了,表舅決定不治病回鄉去。他轉身邊走邊用鄉音喊著:「不治了,我聽說蒲公英可以治癌症,回村讓你舅媽天天去割,我天天喝!」表舅的故作輕鬆,卻讓我們都溼了眼眶。
故事的結局很美好,張北京將8萬積蓄拿出來給表舅治了病,回鄉後還發現舅媽早就給表舅買了醫保,兩人騎著三輪趕著去村委會報銷的最後一幕,讓大家的心得到了安慰。
在看到表舅沒錢治病,有了希望卻又失去時,大家是否同樣感受到深深的遺憾與挫敗感,就好像治病、沒錢這些事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這種擔憂其實不無道理,病來如山倒,不只是身體上的,更是金錢上的。如若真的患了大病,高額的治療費就像是一把刀架在患病家庭的頭上,讓人難以抉擇。
而醫保,在像表舅一樣「8塊錢買個鍋都不讓買」的人看來,是可以省去的一筆錢。但當患大病時,它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不論是現在的職工醫保、居民醫保還是新農合(現在也叫一卡通),它們都能夠在持卡人患病時報銷一部分費用,為家庭減輕不少負擔。這對大家,尤其是如表舅一樣的農村家庭來說,好處是巨大的。
但,就醫保來說,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只能報銷部分費用,異地就醫的報銷比例較少和流程較複雜,報銷額度有上限等等。現如今眾多的商業保險也為大家提供了一條新思路——醫保和商保的結合,能夠互補不足,讓保障更全面。
例如一款商業百萬醫療險,除去規定和免賠額和醫保報銷的費用,很多都可以做到100%報銷,且保額最高可達100萬。除此之外,醫保不可報銷的一些特定藥物,一些商業醫療險也可以做到大比例報銷或者全額報銷。
而購買了一款重疾險的話,只要確診合同約定疾病便可得到定額的賠付款,除去治病花銷,若有剩餘的錢還可以彌補誤工損失和生活費的缺口,而且,大部分重疾險能夠選擇的保險期限很長,很多輕、中、重症都在保險條款裡,建議大家如果有條件一定配置一款重疾險。
保險配置必須做在風險前,防患於未然,萬一在患病無錢醫治時,才不會被逼在治病與生活之間做選擇。最後,「醫保卡外借」行為是違法的,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