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人活著我小剛跟周星馳一起吃飯,有人說:「二位可都是實打實的實力派。」,周星馳聽了這話連忙否認:「我才不是實力派!」
在周星馳的心裡,實力派就是長得醜,他覺得自己是偶像派。
周星馳說完之後覺得自己吃虧了,又找補了一下說:「我是偶像派+實力派!」
馮小剛問周星馳:「那你覺得葛優是實力派還是偶像派?」
周星馳絲毫不猶豫:「實力派、實力派、實力派!……」
周星馳說葛優是實力派,那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葛優厲害,是實打實的實力派。
如果說劉震雲評價馮小剛「無論是票房還是影響力,馮小剛都以壓倒性的優勢決勝於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是恭維之詞,那麼周星馳和黃渤說葛優是實力派那真的是發自肺腑,也是無人能質疑的。
葛優為什麼能做到招觀眾喜歡,還能在演藝圈的大佬心中留下如此高的地位呢?
馮小剛總結了四點:
1.葛優平民化的氣質和親和力;2.葛優對於人性的弱點絲毫不掩飾,私心雜念層出不窮但又能將心比心的特點;3.他是個金句頻出的人,金句能戳笑點,更能戳痛點;4.他善良,只有親人,沒有敵人。
這四點,戲裡戲外都適用。我們先來看看戲裡的葛優:
從「賀歲檔之王」到轉戰國慶檔,葛優依然是輕喜劇的金字招牌和票房保證者。
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葛優緊貼角色將自私、愛說謊話又牛皮不斷的離婚男人張北京這種小市民形象,活脫在我們眼前。
今年《我和我的家鄉》張北京又來了,葛優飾演的張北京還是以前的老路子,要不然說為啥馮小剛了解葛優呢。
張北京的表舅生了病,來找張北京借錢,張北京一直想買車,所以不願意借錢給表舅。他當然是自私的,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當然不想借給別人,即便是從小長大的親戚。
表舅無奈走了,留給張北京兩袋大白兔奶糖,張北京小時候最愛吃這個。張北京嘴裡含著糖,覺得自己這麼做不妥當,他活在北京已經沒多少朋友了。
每天戴著面具活,少有貼心的人,他就決定幫表舅。但是他的幫並不是給他借錢,他還是私心很重不想給錢。他想了個辦法,讓表舅冒充他,拿著他的醫保卡去醫院看病,這樣就可以報銷。
這個辦法如果行得通,真是兩全其美,既幫了表舅,又不損失自己的錢。
想法有了,張北京一頓操作猛如虎,給表舅剃了頭,帶表舅去醫院,幫他打掩護。
先是假裝跟醫生認識,進去插話,讓醫生沒有空問表舅更多的問題,後來碰到劉敏濤飾演的老同學正好是醫院的護士。
他又開始了「新計謀」,拿表舅的胳膊當自己的胳膊來抽血。
女同學:「張北京你為啥抖?」
張北京:「我害怕,我暈血。」
女同學:「為啥你倆坐一塊。還一前一後?」
張北京:「我低血糖,我得讓他扶著我。」
張北京就是想「騙保」,但是還不想拉別人下水,其實他的同學是護士,他完全可以告訴她,給她送點禮,讓她打掩護。但張北京沒有。
這就是馮小剛分析的,人們喜歡葛優飾演的角色的原因,他自私、耍小聰明,吹牛皮,但他尺度掌握的好,不做大的壞事,這個度掌握的很好。
現在其實很少有人喜歡老實人,但是老實人和「壞」中間的這個度又比較難把握,讓人喜歡和牴觸就只有一點點差別,葛爺就不同了,演起「壞小子」這類角色輕車熟路。既不讓人討厭,還透著機智過人。
《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張北京跟別人吹牛說他有奧運會的門票,薩馬蘭奇給他的。其實他就是個又窮,又愛遲到,給孩子連球鞋都買不起的離異的哥,經常被前妻罵。
《我和我的家長》裡張北京也是張口就來:「張藝謀方年找我拍電影,我都沒去!」
你覺得他又能吹牛,又沒本事的時候。他轉頭就能做個好人,把奧運會的門票送給四川的孩子,把自己錢拿去給表舅交了手術費。
這不就是現實中的大多數人,自私、吹噓又沒有多大能耐,但他在最關鍵的時候總能用善良打動你,讓你覺得這個朋友是值得的。
這就是葛優飾演的小人物的魅力:嘴炮王者、小心思層出不窮,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後,最後用善良的舉動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葛優除了地中海、光頭的親民形象,他吸引人的點在於他的金句,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作品中,葛優的話總能讓你覺得捧腹,又覺得頗有道理。
在《大腕兒》裡,他說「no money,no women!」,好多人覺得很在理,因為男人沒錢,確實沒有女人緣。即便人家跟了你,也不會長久。
《甲方乙方》裡,他又說:「沒有房子的婚姻是不幸福的。」那時候是1997年,哪怕是現在,你把這句話拎出來,你都覺得說的真有道理。
「人活著就一個字:得過且過!」葛優不僅在劇裡是金句王,現實生活中也這樣:
葛優接受採訪說:「演戲怎麼演?我說不出來,很多人教學生,我就不能,因為我只會自己演。」
葛優的這種境界叫做人戲合一,他的「貧」,就跟郭德綱的說、學、逗、唱的功底一樣,是量變引發的質變,水到渠成,是很難學到,只可意會的東西。
套用《我和我的祖國》裡葛優的原話,那就是:「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
寧浩和葛優因為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合作,產出了一部長在人們笑點上的短篇《北京好人》,今年《我和我的家鄉》就有了續集。
「我告訴你,做演員就是要,大膽,不要臉!解放天性!」
這不會講演戲的葛優開始教學了,每次一出來就要cue張藝謀。
上次還是他在《北京好人》裡的「讓藝謀給我們掃一個鏡頭。」
馮小剛說,生活中的葛優只有親人,沒有敵人,他是個一點兒也不貪的人。
有人曾讓他去好萊塢發展,他說:「咱中國人都演不明白,去什麼好萊塢,再說我也不會說那兒的話。」
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葛優不這麼想,他知足常樂,家庭和睦。世事洞明皆學問,葛優就看的那麼透,才能說出那麼戳心的金句。
他不太湊那個熱鬧,他專心演著一個個張北京這樣的小人物,不去湊好萊塢的熱鬧,也不想進風月場走一遭。
寧浩說,在他心裡中國這麼多演員只有葛優最適合演張北京,他接地氣、懂進退,有閱歷、能幽默、又能在大事面前保持原則。因為葛優本身就是這樣的人。
寧浩的張北京選角就像陳可辛的《奪冠》選鞏俐一樣,是選了最貼合角色的演員。
而這個演員,也沒有讓他們失望,鞏俐為了演好郎平連語氣神態都要去學習,葛優為了演的哥專門去開了一段時間計程車。
葛優最難得的地方是,他入圈,但不融,他跟這個圈子是合又是分開的,名利場跟他沒關係,緋聞跟他也沒關係,可是一旦接了角色,他連後腦勺都是戲。
他不炒作,不迎合,卻是演員和導演心裡都尊重的人。你葛大爺還是你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