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效新書》看武藝與實戰

2021-02-07 俠友太極生活與傳統文化

「俠友太極生活與傳統文化」是俠友太極書院的官方公眾號。公眾號每周會按時為大家推送太極文化相關信息和俠友公益活動等方面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轉發、交流。

明代時,主流武藝演變為徒手格鬥和短兵器使用技術。


明晚期,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成書,該書收編了當時的拳法大成之作《拳經捷要篇》,擷取了各地流行的武藝精華,提煉成三十二式法,用於練兵。


這是確實可考的官方推行的標準拳譜版本


戚繼光從練兵實際需求出發,編此拳法用於給士兵習練手足,但這也僅是一種輔助手段,因為當時拳腳技術直接用於戰場對抗情況已經非常少。


參考《紀效新書》十八卷本《拳經捷要篇》前言。



原文如下


此藝不甚預於兵,能有餘力,則亦武門所當習。但眾之不能強者,亦聽其所便耳。於是以此為諸篇之末第十四。


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故存於後,以備一家。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顛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當斜閃。故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俗雲「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博記廣學,多算而勝。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名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雖各有所取,然傳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就可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正如常山蛇陣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而首尾相應。此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大抵拳、棍、刀、槍、叉、鈀、劍、戟、弓矢、鉤鐮、挨牌之類,莫不先有拳法活動身手。其拳也,為武藝之源。今繪之以勢,注之以訣,以啟後學。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古雲「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餘在舟山公署,得參戎劉草堂打拳,所謂「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謂也,此最妙,即棍中之連打。



以上可知,在戚繼光所在的時代,各武藝流派就已經形成不同的風格,可謂各有所長。


而戚繼光從軍隊實用角度取長補短,編出一套對敵較為完善的拳法用於練兵,並強調武藝要用於實戰,必須經常進行實戰應用和實戰演練,否則就只是「活動手足」和「慣勤肢體」,即主要用於強身健體、增強身體的基本素質。


因此,不要寄希望於隱居深山的世外高人成為技擊高手,沒有大量的實戰練習機會,是不可能成為實戰高手的。



本文選自《輕敲太極門》


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連結


開啟太極門的找尋之旅




傳承傳統文化

太極點亮心燈


相關焦點

  • 《紀效新書》:真正的武林秘籍什麼樣?
    如果你是個明朝的戰士,你一定會千方百計想得到一本書,你照它上面寫的去打仗,你一定會百戰百勝,別誤會,這本書不是《葵花寶典》,它是戚繼光編寫的《紀效新書》。戚繼光寫的《紀效新書》有答案。《紀效新書》是戚繼光在東南沿海與倭寇作戰時寫的經驗總結。作者在序言中說:「夫曰『紀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書』,所以明其出於法而不泥於法,合時措之宜也。」意思是說本書以實戰經驗為主,汲取前人兵法,又推陳出新。全書共十八卷。
  • 中國古代真正的戰場武藝:六合大槍
    以上例子說明,大槍具有的實戰特性,同時它的長大挺直的形狀決定了不適合玩花巧取勝,而必須保持樸素實用的戰鬥性。自元明以後,我國古典武藝體系形成了大槍獨尊的傳統,槍被尊為百兵之帥、長兵之祖。先賢稱習槍為「持龍」之術,槍如遊龍。
  • 中國古代真正的戰場武藝:解密六合大槍
    以上例子說明,大槍具有的實戰特性,同時它的長大挺直的形狀決定了不適合玩花巧取勝,而必須保持樸素實用的戰鬥性。    自元明以後,我國古典武藝體系形成了大槍獨尊的傳統,槍被尊為百兵之帥、長兵之祖。先賢稱習槍為「持龍」之術,槍如遊龍。
  • 戚繼光《辛酉刀法》實戰驚人,誰說中國刀劍只是「花架子」?
    然而,中國最早的刀法劍術本就發源於實戰,只是之後歷經變化,自隋唐以後,實戰性變少,漸流為「花法」。到了明代前期,刀法劍術的「花法」大肆流行,以至於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不得不規定:「凡比較武藝,務要俱照示學習實敵本事,真可對搏打者,不許仍學習花槍等法。」
  • 中、日、朝劍刀武藝交流考(四)
    戚繼光在十二卷本《紀效新書》卷4《短器長用解》中說:    長刀,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迸足則丈餘,刀長五尺,則大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
  • 聊聊《繡春刀2》裡「變態」的武藝考據
    《繡春刀:修羅戰場》的世界觀裡,是有一種暗示存在的:軍陣武藝、民間武藝、親軍武藝雖然各有聯繫,但彼此還是有明確區分,呈現不同的派別。這種明確的區分在傳統武俠電影裡並不多見。在隨之而來的劇情裡,各種兵器和武藝輪番上陣,比之前作更加令人眼花繚亂,於是一個關於中國傳統武藝的宏大背景也徐徐展開——本部《繡春刀》,暗藏了軍陣武藝衰退、並向民間武術大量流入的大變革。
  • 看拳擊手怎樣回答.
    劈掛拳在明代中葉就已流傳於民間了,明代軍事家戚繼光 (1528-1587)在《紀效新書他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寫道:"披劈橫拳,而其快也 。"這是指劈掛拳迅猛快捷。又說:"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這是描述劈掛拳中"抄手起腳 "等招勢,說明腿法靈活之妙用。戚繼光在他創編的長拳三十二勢中又吸收了劈掛拳中的埋伏 勢,倒騎龍、摧地龍、順彎肘等單勢動作,這足以見劈掛拳在軍旅武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戚繼光之後到清代的百餘年間裡,沒有關於劈掛拳的詳細記載。
  • 鎧甲與武藝雜談,冷兵器時代有沒有「空手入白刃」的武林高手?
    刀真那麼好奪,戚繼光也沒必要大費腦筋去發明狼筅了鎧甲的重要性,遠在武藝之上。槍矛如林、白刃橫飛的千人對戰,武藝的作用,遠沒有鎧甲大。若無有重鎧護身,在敵人槍矛攢刺,亂刀齊下時,武林高手的一身本事,在驚慌之下,立即就只剩下了二分。此時與普通悍卒比,真也強不到哪兒去。《三國志.鍾會傳》鍾會與姜維謀逆事敗,亂兵殺入轅門,倉促之下,素以武勇蓍稱蜀漢上將軍姜維,率左右與亂兵交戰,殺五六人,力盡而亡。
  • 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八極拳在日本ACG【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遊戲)】作品中的出場率非常高;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張震扮演的一線天拳腳過人、以一敵十,其樸實簡潔、剛猛脆烈的八極拳拳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有海外八極拳弟子在國際泰拳搏擊擂臺上奪得冠軍……可見八極拳在技擊實戰中的重要地位
  • 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師霍殿閣做過溥儀的御前侍衛;八極拳在日本ACG【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遊戲)】作品中的出場率非常高;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張震扮演的一線天拳腳過人、以一敵十,其樸實簡潔、剛猛脆烈的八極拳拳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海外八極拳弟子在國際泰拳搏擊擂臺上奪得冠軍……可見八極拳在技擊實戰中的重要地位
  • 從《葉問》系列電影看中外武術的實戰能力
    從《葉問》系列電影看中外武術的實戰能力甄子丹主演的《葉問》系列電影,共計有四部。每一部筆者都看過不止一遍,一方面這個系列的功夫片電影符合筆者的口味,另一方面筆者也喜歡甄子丹的表演,視其為自己的偶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