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海青天冒死批評皇帝,在歷史上是真實事件

2020-12-25 老張說點事

大家好,我是老張說事。今天聊一聊清官海瑞的膽量夠大,直接批評皇帝。話不多說開始。海瑞,字汝賢,瓊山人。鄉試中舉人後來到京師,從此步入住途,最終成為明代歷史上著名的清廉剛正的人物,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清官的典範。

海瑞不僅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而且十分有才華。他常常能用很巧妙的辦法懲治那些橫行霸道、為非作歹、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地痞惡人。這樣做的後果,自然使海瑞得罪了不少權貴,甚至連皇帝他也敢直言犯上,以至曾多次被降職、罷官。

明世宗當皇帝有很多年了經常住在西苑,吃齋(吃素食)迷戀道教,不管朝廷事務。大臣楊最、楊爵給皇上寫信,反對皇上崇拜道教。皇上對二人治罪後,再沒有人敢給皇上提意見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戶部主事(官名)海瑞給皇上寫信,提出批評意見。他寫信說,皇上治理國家不久,就突然生發一些幻想,一 心一意崇信道教,耗費天下人力物力,大興土木,20多年不上朝理政,這使國家法紀混亂得不成樣子,貪官汙吏橫行,人民無法生活;水災旱災經常發生,各地盜賊此起彼伏。皇上試想一下,這樣如何得了?他又說,皇上的失誤很多,但主要的錯誤是吃齋祭神,求長生不死。自古從來沒有聽說有人長生不死,而皇上又怎能求得長生呢?他還寫道,現在朝中大臣拿著皇上的俸祿(工資),卻只知道阿諛奉承皇上,皇上要錯誤地做什麼,各位大臣便錯誤地聽從照辦,沒有一個肯為皇上糾正錯誤。

我對這種現象十分憤恨,所以冒死寫信,願為皇上盡點兒微力,只希望皇上能聽進去。明世宗看了海瑞的信,十分怒,把信扔在地上,對手下人元:「趕快去把這個海瑞抓起來,不要讓他逃走了。」官官黃錦在務邊說:「聽說他給上寫信時,己已經知道會教望上發然而被處死,就買了一副棺材,與妻子讀別,在朝中等著皇上判他死罪,他不會逃跑的。」世宗聽了無話可說,過了一會兒,又把信拿來再看,一連看了幾遍, 並把這封信留在身邊幾個月,沒有立即治海瑞的罪。

後來明世宗還是下令把海瑞逮捕,關在錦衣衛監獄中。兩個月後,世宗死了,穆宗繼位,就把海瑞釋放了。

本篇文章的內容老張就分享到這裡了哦,大家是不是還沒有看夠呢?哈哈,老張也覺得還沒分享夠,每天能為大家分享有趣文章也是老張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大家也可以看看老張其他的文章,同樣是非常棒的哦,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意見的話可以評論或者私信給老張,老張一定會吸取大家的建議改正的,感謝大家的支持,老張一定會多多努力的!大家覺得文章比較棒的話記得分享給自己身邊的朋友哦!老張不定時更新一起讀歷史,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如果你也熱愛生活,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明朝官員海瑞,為什麼既被尊為「海青天」,又被稱為「海閻王」?
    海瑞,明朝的大清官,老百姓稱他是「海青天」,一些官員則叫他「海閻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海瑞,出身貧寒,但好在刻苦讀書,嘉靖二十八年以舉人身份當了福建的一個小官。當時省裡來上級考察,按例海瑞必須下跪,但是海瑞卻以孔子像前無須行禮為由拒絕下跪。在眾位官員中,只有他傲然挺立,學官怒道,「這是哪來的筆架山?」隨後,海瑞的名聲起來了。後來,海瑞出任浙江的地方官。在當地,他遵守法律,嚴打貪官與一些蠻橫的貴族。比如福建總督的兒子,因為老是騷擾百姓,就被海瑞法辦了。
  • 海瑞在官場為何被稱為海閻王?百姓卻稱他為海青天?他是一把利劍
    海瑞絕對是大明官場的一股泥石流,官員們稱呼他為海閻王,而老百姓則稱呼他為海青天。能稱得上青天的,除了宋朝包拯包青天外,就是這位海瑞海青天了。為什麼他在官場和民間的形象截然不同呢?主要是因為這哥們的處事風格,絕對讓你耳目一新,原來當官還能這麼幹?
  • 千秋任人評說,還原一個真實的海瑞「海青天」
    1587年,一代清官海瑞與世長辭。兩袖清風,而判案又邏輯不清。嚴於律己,而又家庭不睦,一妻一妾自殺,還逼死5歲女兒。海瑞一生,蓋棺定論,史上支持者,反對者之間發生尖銳的爭執,屢屢不絕。海瑞最有名的,當然是他的清廉。官居二品,死時僅留下白銀二十兩,還不夠殮葬費用,可謂兩袖清風。舉例來說。有一次,官場傳聞,說海瑞替母親做壽,大開宴席,竟然還買了兩斤肉!當時,海瑞飯桌上吃的蔬菜,都基本出自他親自督率他人,在衙門後院栽種的。海瑞的特點是脾氣倔,認死理,講原則。
  • 矛盾雙重人格:以客觀多元視角,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海瑞形象!
    歷史是很有趣的,有時如煌煌大日,照射著文明的道路;有時又如細細月光,偶爾也光顧細小的溝渠。今天我們就從獨特的角度,來品品歷史中有趣的人物形象。談到明朝,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海瑞。有人認為他是個正直的人,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個迂腐的人。
  • 遊走在歷史與虛構之間的海瑞
    在歷史正劇愛好者的心目中,《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一直都是一個具有神聖性的存在,看過的人們都覺得這部劇所刻畫的皇帝、群臣乃至平民百姓都很貼合歷史,堪稱一部歷史題材的教科書。雖然它有如此之高的影視地位,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部電視劇其實是一部架空歷史的虛構作品。
  • 儒家文化中理想官員的典型代表海瑞
    那麼歷史上的海瑞到底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物,他又做了些什麼讓華夏大地的百姓對他如此愛戴?教書先生海瑞的前半生海瑞的出身並不耀眼,他的祖輩雖然也有做官的,但是到他父親這一代已經沒落了,他家裡只有十幾畝田地,少年的海瑞一家以此勉強度日。後來海瑞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不得不獨自帶著海瑞相依為命,生活很是艱難。
  • 論明朝錚臣海瑞: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真實寫照
    >因此,有人提出,海瑞為人剛正不阿,只為沽名釣譽,真實的海瑞做官能力並不強,那麼是這樣嗎?首先海瑞不會為官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海瑞在應天巡撫任上治理浚修了吳淞江,解決了為患江南百年的水患,奠定了今日上海黃浦入海的格局,對待侵吞民田的前任閣老徐階,海瑞先禮後兵逼著徐階吐出來幾萬畝良田給貧寒百姓,敢問這不是會為官,什麼是會為官?為官的標準難道不是看造福了多少百姓?
  • 歷史上海瑞的結局如何呢?沒有被皇帝殺死,但最後卻屍骨無存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牛人,按現在的說法他生活在古代本應該活不過半集才對,然而他卻創造了奇蹟。海瑞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硬生生地耗死了3位皇帝,而自己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堪稱中國古代「作死」第一人,而且是「作」而不死。而關於歷史上海瑞的最後的結局更是一波三折,充滿了傳奇色彩。
  • 視頻|歷史上的監察官:海瑞
    這個冒死上疏的人是誰呢?海瑞,一個大明王朝的奇人,一個疾惡如仇的清官,一個死磕豪強的模範。萬世景仰的他,是明朝一道絢麗的光芒。公元1514年1月22日,一個失意的讀書人中年喜得貴子,斟酌再三,他給兒子取名海瑞,「瑞」者以玉為信也。
  • 海瑞: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其實還是很有智慧,並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歷史上的海瑞是個清官,他不畏強權,以其剛正和正義,在民間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幾乎與包拯包青天齊名。《海瑞罷官》這部劇是由當時北京市副市長、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寫的一出歷史劇,說的是海瑞微服出訪,為民作主,處死權貴後,深感朝廷的黑暗,自己無力回天,又不願隨波逐流,於是憤而掛印辭官,罷官歸裡的故事。
  • 海瑞不適合做官,除了清廉一無是處?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海瑞,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因一生與貪官汙吏作鬥爭,所以在民間一向有「海青天」的美名。不過,近年來隨著影視劇和地攤文學的普及,人們對海瑞的看法卻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人認為海瑞空有「清廉」之名,毫無從政之能,於國於民所做的貢獻還不如大貪官嚴嵩。
  • 海瑞「抬棺上疏」的過人之處
    海瑞憂國憂民,眼看國力日衰,不得不冒死呈上《治安疏》,直言不諱地批評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大興土木,竭盡民脂民膏;不視朝政,以至法紀廢弛;聽信道士妖言,不與皇子們相見,以至父子之情淡薄;在西苑深居不回宮城,導致夫婦之情淡漠;正是這些荒唐的舉止,導致「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 明朝秘聞 抬棺上疏的海瑞為何沒有被嘉靖所殺
    撲朔迷離的歷史真相,不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嘉靖年間,海瑞抬棺上疏,直言進諫。「抬棺上疏」是後人對海瑞冒死進諫的嘆服之詞,雖有些許誇張,但也不算過分。 歷代王朝,多的是直言進諫之忠臣良將,為何獨有海瑞上疏而名聲大噪?
  • 海瑞只是一個七品小官,為什麼敢公然上書罵皇帝?
    海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在戲劇和文學作品中時常能見到他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海瑞罷官》,因為這麼一部戲,居然拉開了「十年文革」的大幕,也算是一段另類的歷史
  • 海瑞痛罵嘉靖皇帝,為啥還能活命?
    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中正剛直,愛民如子,嫉惡如仇,眼裡不揉沙子,「抬棺罵皇帝」震撼古今。按理說,海瑞這樣一個官場「異類」很難善終,但他運氣不錯,雖然屢遭打擊,但每每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 海瑞罷官到《海瑞罷官》——一個清官引發的浩劫
    海瑞,號「剛峰」,這兩個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過眼的事,不僅貪官汙吏他敢參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罵不誤。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職向嘉靖皇帝朱厚熜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寫道:「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嘉靖,家家淨也!」氣得朱厚熜直哆嗦。
  • 歷史解密 || 包公與海瑞有哪些不同
    歷史上,大家都喜歡把包拯海瑞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包拯和海瑞都是為官清廉的好官,一生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一心只為百姓。但是兩者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包拯正直不阿,但是懂得情溶於法度;海瑞剛直不阿,但是做事有些極端。
  • 明萬曆皇帝專程派人到海南監督修建,海南省海口海瑞墓園
    海瑞墓園,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丘海大道39號,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許子偉專程到海南監督修建的。據說,當海瑞靈柩的繩子突然斷了,人們以為這是海瑞自選風水寶地,於是將其就地下葬。如今的海瑞墓只是一座空墳。在十年動亂中,海瑞的屍骨被挖出, 先是遊街示眾,最後在海口市中心廣場被焚燒。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海瑞抬棺諫儉(六十六)
    海瑞生活節儉,他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浙江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海瑞在任上力主節儉為民,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嚴嵩的黨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兩浙、兩淮鹽政,一路上威風凜凜,到處貪汙勒索,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巡查路過淳安縣,酒飯供應的十分簡陋,同時海瑞還高聲宣稱縣衙狹小不能容納眾多的車馬。
  • 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提起歷史上的清官,就不得不提海瑞。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