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只是一個七品小官,為什麼敢公然上書罵皇帝?

2021-02-13 西湖之聲

海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在戲劇和文學作品中時常能見到他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海瑞罷官》,因為這麼一部戲,居然拉開了「十年文革」的大幕,也算是一段另類的歷史。

海瑞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他的一生,正如他所說的「夫士君子行政,要在服人之心,不在服人之口」,讓人心服口服。

海瑞是海南瓊山,也就是今天的海口人氏,明嘉靖二十八年鄉試中舉,走上仕途。嘉靖三十七年,由福建南平縣教諭升任浙江淳安縣令,這是他仕途的一個轉折點。

在淳安任內,他制定興革條例,整頓社會治安、興修水利,在發展生產方面做了許多有益民生的事。海瑞的另一項被人稱頌的政績,就是清理積案,平反冤獄。當時淳安屬嚴州府管轄,因為他斷了許多冤案,頗負「青天」之名,因此,嚴州府各縣遇有疑難案件,也都移送到淳安縣處理。

其中的十餘起命案,或假案、或錯案、或移花接木案,都十分離奇複雜,但海瑞明察秋毫,使得案件最終都真相大白。經後世小說家的改編和渲染,創作出《大紅袍》《小紅袍》《生死牌》等故事,海瑞斷案如神的清官形象自此流傳後世。

嘉靖四十二年春,海瑞任興國縣知縣。原兵部尚書張鰲致仕退休後在南昌頤養天年。其侄子張魁、張豹到興國以買藥材為名,到處坑蒙拐騙,巧取豪奪,氣焰囂張到「白日越貨」的地步。經百姓告發,海瑞派人將其拿下。二人百般狡賴,加上官吏包庇,竟判二人無罪。海瑞對這種包庇惡人的做法非常氣憤,下令再詳細調查,將二人犯的種種罪行具狀上報州府,並揭露張鰲到處寫信遊說,為子侄開脫的行徑,由於海瑞剛正不阿,按《大明律》行事,連打帶罰,最後使二犯伏法,百姓拍手稱快。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出於對國家的憂慮,他在嘉靖四十五年,以六品小官、戶部雲南司主事的身份大膽上言《治安疏》。在疏奏中,他指責皇帝「崇信道術」,「親暱後宮」,「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國家已處於「吏貪將弱」「民不聊生」的地步。

他還大膽地直言「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嘉靖者,家家皆淨」,大家都在埋怨你嘉靖皇帝呢!這些話在民間流傳,大快人心。而嘉靖帝接到海瑞的奏疏後卻是大怒不已,將龍案拍得震山響,連聲罵道:畜生,氣煞朕了!

並且命令左右快去抓他,不要讓他跑了!當值的太監黃錦欽佩海瑞的剛直,又不敢當面維護他,於是就慢條斯理地回皇上道:「海大人上疏前買了一口棺材,和妻小也告別過了,現待罪於朝房,是不會跑的。」聽了這話,嘉靖皇帝倒也有些震驚,他靜下心來又讀了一遍奏疏,嘆息道:「這傢伙想當比幹,朕可不做商紂王!」於是下令將海瑞先行收監。嘉靖皇帝駕崩後,在丞相徐階奔走下海瑞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

然而,出獄後的海瑞並沒有「長記性」,也沒有為保全性命而趨炎附勢,反而更加鐵面無私。他在任御史和應天巡撫時期,為拒絕別人送禮發出了《禁饋送告示》,告知大家:如果他自己不為公為民而濫支亂用府庫錢糧,各州縣可「鳴鼓攻之,決不自赦」。甚至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二十多個家人依法治罪。正如當時的人說的,「海剛峰不吐剛茹柔,真是錚錚一漢子,稱得上當朝偉人,萬代瞻仰」。

海瑞雖經為官數十載,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生活卻十分清苦。他一生最大的奢侈就是破天荒地買了2斤肉,為的是給母親祝壽。這在當時的官場居然成為一件新聞。海瑞死後,家中財物只有俸銀8兩、舊袍數件,但卻留下了「南包公」「海青天」的美名。他的靈柩還鄉啟程那天,南京城裡萬人空巷,商者罷市,農者輟耕,大眾夾道送殯,哭奠者百裡不絕。

正像他的姓氏一樣,海瑞的一生,就是一池清澈見底的水。只有像水那樣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滌除塵垢,使政治永遠保持清明公正。

來源:杭州市紀委宣傳部

相關焦點

  • 在歷史上,海瑞為什麼敢上疏大罵嘉靖帝?
    在講究君臣倫理綱常的古代,海瑞這樣罵嘉靖,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了,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那麼作為一個小小的戶部主事,海瑞為什麼敢痛罵明世宗朱厚熜呢?海瑞的目的:「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首先必須要明白,海瑞海剛峰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但他絕不是一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
  • 海瑞為什麼敢上疏這麼罵嘉靖:「嘉靖者,言家家淨而無財用」?
    海瑞為人過於剛直,可是一個人太過於剛直卻未必是一件好事,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過猶不及」。海瑞既然選擇了仕途這條路,那麼他就必須得去適應這條路,而不是想著讓這條路來適應他。為官之道,從來都不可能一路直行,很多時候還必須學會拐彎。
  • 海瑞連皇帝都敢罵,被張居正棄置了十餘年,為何卻不敢罵張居正?
    在張居正執掌大權的十幾年間,有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員海瑞,卻被張居正一直棄置不用。海瑞這個人也是非常有骨氣的,鐵骨錚錚的他直言不諱,連皇帝都敢罵。然而,就這樣一位有想法敢直言的官員,面對即使棄置了他十年的張居正,卻從來沒有罵過他。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故事呢?海瑞與張居正在對待「祖宗之法」上有著分歧。兩個人都希望找出適當的方式,但是兩個人的做法有著很大的差別。
  • 大明清官海瑞,罵了皇帝不僅沒死,為何還成了百姓的門神?
    海瑞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清官,海瑞從小家庭困苦,父親海翰家裡面有兄弟四個,都考上了進士舉人,唯獨海翰只是一個窮苦的秀才,海翰的幾個兄弟在做官發達後也忘記了有海翰這個窮苦的兄弟。在海瑞四歲的時候海翰便去世了,只留下海瑞的母親謝氏孤苦伶仃地靠著祖上留下的幾畝田地拉扯海瑞長大。
  • 心理學:海瑞,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為什麼不能施展出他的理想?
    他花了4年時間,從不入流的帝國小官員,成了七品官。第一次「落」:是在三年知縣任滿,吏部預備提升海瑞任浙江嘉興府通判。擬提拔期間,他遭到了別人的彈劾,結果他被調出了浙江,轉任江西興國知縣。第二次「起」:被升為戶部主事,級別為正六品。
  • 海瑞痛罵嘉靖皇帝,為啥還能活命?
    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中正剛直,愛民如子,嫉惡如仇,眼裡不揉沙子,「抬棺罵皇帝」震撼古今。按理說,海瑞這樣一個官場「異類」很難善終,但他運氣不錯,雖然屢遭打擊,但每每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 海瑞罷官到《海瑞罷官》——一個清官引發的浩劫
    海瑞,號「剛峰」,這兩個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過眼的事,不僅貪官汙吏他敢參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罵不誤。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職向嘉靖皇帝朱厚熜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寫道:「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嘉靖,家家淨也!」氣得朱厚熜直哆嗦。
  • 海瑞:一個才華配不上野心的妄人
    在今天的故事版本中,海瑞是一個清廉無私、為民做主、膽敢辱罵皇帝的好官。
  • 為什麼海瑞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卻不被朝廷重視?
    為什麼海瑞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卻不被朝廷重視?海瑞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為民愛民,廉潔奉公,但他的官場生涯並不順利,最高官至右參議、監察御史,相當於中央派來的地方紀檢組長。海瑞在仕途之初就被任命為淳安知府,以其一心為民、廉潔奉公、不徇私情,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海瑞寫的《公安通緝令》因為批評明世宗無能而名聲大噪,他也因此被捕入獄。按常理說,海瑞是個正直的官員,為什麼不被朝廷使用呢?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海瑞自身的性格,二是當時官僚環境的影響。
  • 明朝那些事兒|海瑞「沒」鬥嚴嵩
    在《明朝那些事兒》中看到海瑞出場後,我就很激動,因為終於看到了一個熟人,結果一直看到最後,也沒有看到我所期待的海瑞鬥嚴嵩的情節。而真正把嚴嵩弄下臺的,是一個叫做徐階的人。嚴嵩和徐階都是內閣成員,嚴嵩是首輔,徐階是次輔,他們倆是嘉靖皇帝的二三把手。嚴嵩的政治地位,真的不是一個小小的海瑞能夠撼動的。海瑞的童年很悲慘,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跟母親相依為命。
  • 和唐代大臣相比,海瑞罵嘉靖就像撓痒痒,人家一開口便是潑婦罵街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一日,戶部雲南司主事海瑞上了一道石破天驚的奏疏,名曰《治安疏》。在這道奏疏中,海瑞公然將矛頭指向了嘉靖帝,說他迷信巫道、大興土木,致使吏治敗壞,黎民塗炭,還用了一句「嘉靖者,家家乾淨也」,來諷刺大明朝的現狀。
  • 海瑞幾乎把整個官場,包括皇帝都得罪了,為何他還能平安善終
    如果是別的官員,作為一個小縣官,正該利用這個機會,和胡宗憲的兒子套近乎搞關係。可以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海瑞聽說他耍威風為難驛站的官員,於是把他給抓起來,把他勒索的錢財給沒收了,還派人對胡宗憲說,有個混小子冒充是你老人家的兒子,胡作非為。我怕這混小子敗壞了你老人家的名聲,因此抓捕了他。 海瑞如此羞辱胡宗憲,還能不得罪胡宗憲嗎?
  • 官至二品,三朝元老,剛正不阿的海瑞,憑藉什麼成為做官的典範?
    很多人做官都是為了改善自己貧窮的生活,海瑞卻把貧窮當作非常光榮的事情。做官做了三十幾年,一直到了二品的職位,最後的資產竟然只有幾兩銀子。喜歡翻臉,不講情義曾經,海瑞有一個非常衝動的舉動,他上書給皇帝,讓他好好治理國家,不要再搞什麼修仙亂七八糟的東西了。甚至還寫下了一篇明擺著會惹皇帝生氣的文章,叫做《治安疏》。
  • 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
    嘉靖皇帝在晚年的時候,開始痴迷於煉丹,因此荒廢朝政。為了勸諫皇帝勤政,不少大臣積極上書,可是都遭到嚴厲懲處。比如太僕卿楊最就因為上書勸諫,被嘉靖打死了。像這種因為勸諫,就被嘉慶重處而死的大臣,還不止楊最一個。到了後來,就沒什麼人敢勸諫了。
  • 海瑞罷官:看海瑞身上那些坦蕩做人,胸懷天地正氣的人生大智慧!
    (夢歸秋塵:第144期)如果提到明朝的清官,那麼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海瑞。這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上到嘉靖皇帝下到土豪劣紳,沒有海瑞不敢罵的人。他給皇帝嘉靖上了一份《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並在裡面提到:「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嘉靖,家家淨也」。這句諷刺嘉靖話還不算完,他還指責拐著彎的罵嘉靖不作為。
  • 遊走在歷史與虛構之間的海瑞
    孔子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就是說,皇帝的背後有一個怎樣才算是皇帝的理,臣子的背後也有一個怎樣才算是臣子的理,只有當大家都處在自己該處的位置上時,才能算是「德政」的樣子。當出現「君道不正」,也就是出現皇帝這個存在的實然與應然發生偏離的時候,作為臣子的海瑞就認為自己有責任站出來把這一點明白地指出來,幫助皇帝回到他應當所在的軌道上面去。
  • 《大明王朝1566》海瑞的悲劇(自以為是帶來禍國敗家)
    就在海瑞上疏有「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之稱的《治安疏》,痛罵嘉靖皇帝而入獄的這一年,兩個兒子相繼死去,大的十一歲,小的九歲。三年之後,海三嫂又突然病世,也有人認為是上吊自殺。十分蹊蹺的是,就在同一天,海瑞的小妾韓氏也上吊自殺。當時負責進諫的言官戴鳳翔據此曾猛烈參劾過海瑞,認為一妻一妾,同一個晚上死去,其中定有陰謀,存在重大謀殺嫌疑。
  • 歷史解密 || 包公與海瑞有哪些不同
    搞得仁宗同志回到後宮就拿張貴妃出氣:都是你,非要替伯父跑官要官,你不知道包拯把朕看得很緊嗎?   海瑞的事跡也不遑多讓。他幹過最瘋狂的事,是抬著棺材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罵皇帝疏」,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 嘉靖和海瑞
    後面第二場再為時間也第二長的皇帝是吧,那是在位48年他45年,但是兩人一樣就是大幾十年不上朝是吧?但是大幾十年不上朝呢,實際上就是這個嘉靖皇帝,他主要是因為迷信道教嘛,對吧,所以他整天煉丹,可是它並不影響。他大權獨攬,所以嘉靖皇帝不上朝,不表示他不理政啊,而且是嘉靖皇帝最有意思的事兒是什麼呢?他寫的手札就是雨啊,沒有人能看得懂,為什麼要天書嘛?天書能讓你看懂嗎?看懂看懂。
  • 包龍星的八府巡按,與海瑞的十府巡撫相比,誰的官大?
    在《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中,周星馳扮演的包龍星被同治皇帝封為八府巡按,而且還告訴包龍星,這是一個一品官。而且從後來審案的座次中,也可以看出,包龍星的位置要高於水師提督(一般為從一品),那麼,在歷史上,這可能成為現實嗎?